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云鬓添香-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嫁过去。
  就像韩临风预料的那样,这个节骨眼,陛下压根懒得分心思去琢磨个偏门宗亲是不是搞了名堂。
  听陛下这么一说,诸位臣子这才恍然明白陛下的心事,魏惠帝现在就是将威胁皇权的势力分了等级,挑拣最要紧的先剪除后患。
  此时能站在书房的臣子,都是会揣度圣心之人,于是连连称是,不再赘言。
  而此时皇后的宫闱里,一直称病不甚见人的皇后,正跟探病的六皇子说着话。
  “你父亲这几日的饭量又减了……”
  听了母亲的话,六皇子诧异地抬了抬眼。年岁大的人,若突然减了饭量,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再想象父皇最近又瘦削许多的身子骨,六皇子不由得紧声道:“那父皇的龙体 ……”
  王皇后抬眼看了看儿子:“你现在还有心担忧你父皇的身子?还是想想,最近陛下召见了你几次,又召见了老九几次吧!”
  六皇子一听,不由得眼皮微跳。最近,父皇几乎没有再召见他。反而是那老九,几次被召入书房,不知跟父皇又拍了多少马屁。
  王皇后冷冷道:“陛下最近还命人重修了起居注,其他未改,只是加入了许多他与老九的日常言语,你可知为何?”
  起居注只是记录帝王日常,并非史书,然后帝王驾崩,谱写碑文追思,乃至为帝王立传,都是借鉴起居注起笔润色。
  比如之前早逝的太子,在起居注中,与父皇的对话记录就有很多。只因为他是王储,所以帝王日常教导王储的话,要重点记录,成为帝王之家父慈子孝的笔录。
  而现在父皇却突然偷偷叫人增加他与老九的父子日常……显然不是父爱突然泼洒,而是有意要为老九树立起时时接受父王点拨,聪颖谦逊,堪为皇储的形象!
  想到这,六皇子彻底急了,悲愤道:“父皇他……他怎能这么做!不顾长幼有序,却要立个奸妃之子!”
  王皇后倒是并不意外,只是淡淡道:“从他卸了王昀的军权开始,我就猜到他要做什么。最近京城里的城防不是也都换过了吗?你的人已经被被换下来不少了吧?大约也是该到了宣读诏书,册封王储的时候了……”
  六皇子腾得站了起来,因为愤怒,整个脸都微微扭曲变形:“父王怎么能如此,难道他不怕立了老九,长溪王家等诸多世家会反对吗?”
  皇后微微勾勾嘴角,目光森然道:“他不是给老九找了个有力的老丈人吗?方家最近几年能臣辈出,族中子弟多有出息,你和瑞王都是他方家的女婿,陛下立哪个,方家就拥护哪个。有方家做后盾,我们日渐西山的王家,又算得了什么?”
  六皇子听了母亲的分析,颓然往后一坐:“那……我就要管老九称陛下了?我与他宿怨甚多,他岂能容我?”
  王皇后看着儿子颓丧的样子,慢慢站起身来,走到他的身边时,突然扬手给他一巴掌。
  六皇子被打得脸红了一片,愣愣看着母后,王皇后沉声道:“亏得你是男人,居然早早想着后路!还不如你姐姐有韧劲!我王劝雪的儿女,不达目的,绝不可轻言放弃!”
  六皇子被母后教训得一激灵,也不敢捂脸,连忙站起来,低声道:“难道母后有什么补救的法子?”
  王皇后直直看着儿子的眼,低声道:“你父王的心,坚如磐石,有什么补救的法子?无非就是火中取栗,险中求胜罢了!”
  说到这,皇后原地走了几步,又回到了儿子身边低语道:“他老九虽然得了陛下的人心,却无天下百姓的拥戴。当初在彦县时,他纵容下属贪墨修筑公款,到现在彦县的河堤还是不够钱银修补,听说彦县那边开春又闹了灾荒,流民无数,这些民怨只要利用好了,就是民心导向!若是京城内外挤满了怨愤九皇子的灾民,这个节骨眼,你父王怎么好忤逆民心,立一个名声狼藉的皇储继承大统?”
  六皇子听了有些恍然:“就是要制造民怨,搞臭老九的名声?”
  王皇后摇了摇头,缓缓低语道:“那还不够!一旦京城有暴民,那么陛下势必要增调军队。只要王家的军队能趁此机会混入城,就算你父王先前调换了布防,撤下你的人也没用了……你父王年岁大了,也该颐养天年了。”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王皇后突然伸手抓住了六皇子的肩膀,死死捏住。
  感觉到了肩膀的痛意,六皇子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气,他终于听明白了母后的意思,她这是……要逼宫啊!
  想到这,他不禁有些震惊,睁大眼睛,犹豫地看着母后。
  皇后最知道自己儿子的性子,他向来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自己说得如此激进,他定然拿不定主意。
  可是王皇后却已经深思熟虑很久了。
  她继续劝服儿子道:“当年,圣德皇帝被围,你皇祖父当机立断,抓住了这个时机,利用方家和王家两大世家的助力,才终于登顶王位。没有他的大胆果决,就没有你们今日皇子的富贵尊显。你若迟疑不决,那就算了。只是你要明白,像北镇王府那样被贬荒镇的偏宗子弟混沌度日的样子,就是你的子孙明日的情形……”
  听到这里,六皇子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凭什么?他明明才是正宗的嫡子,外祖家又是权倾朝野的长溪王家!
  若是就此将皇位拱手让给一个奸妃所生的蠢货,生之何欢,死又何惧?
  最了解父皇的,从来都不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他这白头华发的母亲才是最了解父皇的人。
  既然母亲猜到了父亲即将立瑞王为国储,那么他只能抓紧机会,才能为自己争得一线机会。
  那日,六皇子与王皇后密谈了之后,便急匆匆地出宫而去。
  就在他出宫的时候,正看见了奉旨入宫的九皇子。
  老九腆着肚腩,正在宫门口与几位刚出宫的臣子寒暄,一时谈得热络,无人朝六皇子这边望来。
  那些出宫的臣子,都是陛下的肱骨之臣,应该是了解了最近的风向。
  六皇子冷然一笑,没想到自己身为皇子,居然早早体会到了所谓“世态炎凉”。
  他没有过去大煞风景,冲散了九皇子与重臣们的寒暄,而是顺着一侧长廊,带着随从径自离去。
  九皇子在围拢的人群中,朝着六哥的背影得意一笑,然后继续神采飞扬地与众位臣子寒暄。
  就在前几日,他的王妃方锦书喜得贵子。
  方锦书刚怀孕的时候,因为陪着皇后打花牌,在宫里没有呆安稳,曾经有流产的迹象。幸好随后他府内外防护周全,总算是有惊无险。
  可是保胎月余,依然早产了二个月。虽然婴孩羸弱了些,却是个男婴!这便是瑞王府上延续了嫡系香火。
  瑞王狂喜之余,也心知阻挡自己继承大统最后的障碍已经扫荡干净了!
  此时已经入夏,而他瑞王的繁华锦缎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就在传召的钦差回京之后,不到几日的功夫,陛下再次下诏,选了另一府偏宗女儿入宫听封,待封完公主封号后,便前往铁弗王帐和亲。
  与此同时,赵栋却被连续七道圣旨追责痛骂,痛陈其剿匪不利,罔顾陛下的恩宠信任。
  同时陛下给赵栋立下了军令状,若是不能尽快剿灭铁面叛军,那么下个月,北地的上将军将要换人!
  这其实还真冤枉了赵栋。
  在铁面军躲避了他的几次追击之后,就在最近这段时间,铁面军终于渐渐开始正面回击他的围剿进攻了。
  赵栋惊异地发现,铁面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换了行军的方法。
  不再是游击点战,而是开始渐渐由一支支零散的游击小队开始汇聚,形成铁拳,开始列阵迎击。
  不过是靠一腔热血,零散汇成的义军,不知什么时候,仿佛注入了新的魂灵,好似由一个老辣而诡诈的将军指引,因为战术指导有方,而变得战斗力更加犀利而凶猛。
  赵栋几次正面对战,都是被对方的阵法分割切散,不得不早早鸣金收兵。
  这几次下来,他的损失可谓惨重,许多兵卒被对方俘虏,进而收编。
  私下里,许多领兵的将军也开始说起了丧气话。
  每次开战迎击前,就会有人自嘲道:“得,今儿又要给铁面军送新兵去了!”
  赵栋无意中听到了一次后,自然是以军法处置,重重责罚了动摇军心之辈。
  可是管住人的嘴,却难管住人的心。若是不能想办法破解了对方的阵法,扭转战局。只怕不用再开战,也会有人偷偷逃跑,投奔义军。
  现在陛下又连下圣旨痛陈他懈怠备战,不能快些歼灭敌军。赵栋瞪着铜铃大眼,盯着自己桌案上的白纸,拿起笔来几下子就写完了回复的奏折。
  可是旁边的幕僚拿起来一看,咧了咧嘴,哭丧着道:“上将军,您可不能这么写大实话啊!虽然朝廷一再克扣军饷,下面的兵卒也两个月未发军饷了。可是这个节骨眼,您说因为军饷军心不稳,那就是推卸责任,更惹陛下不喜啊!”
  赵栋阴沉着脸道:“若朝廷真有难处,迟发军饷也有情可原,可是你看看跟铁弗和亲,不光送去了宗室女,居然还有陪嫁的白银十万两!是朝廷没钱吗?那是宁愿拿钱喂了虎狼,也不肯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卖命钱银!”
  说到最后,赵栋是越来越气炸。
  他年轻时投身军戎不光为了养家糊口,更是因为固守家国的理想。
  可是现在,他虽然位高权重,满腔的情怀无人赏识,别说将士们,连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现在打的每一场仗的意义何在!
  幕僚叹了一口气,他跟随将军多年,深知将军的为人脾气,可是身在北地的军帐发发牢骚也就算了,若是真闹到皇帝的眼前,吃亏的还是将军。


第103章 
  想到这;幕僚低声道:“我听闻京城来的人说,陛下有意立九皇子为国储;说句不恭敬的,陛下最近的龙体也不佳,大约不久就应该新君分摊国事。从国君的角度考量,也是不希望给新君留下边关的烂摊子。我们身为臣子,自然也要体恤君心……不过铁面军现在是愈打愈勇,听说铁弗王庭那边也是招架不住,所以才同意了和亲。若是铁弗人肯与我们合作,那么剿灭铁面也指日可待……”
  还没等幕僚说完;赵栋已经狠狠摔了桌面的砚台:“与那些铁弗虎狼合作?难道你没亲眼见过那些盗匪是如何抢劫村庄,屠杀我大魏子民的?”
  那幕僚差点被砚台砸到,只能硬着头皮劝解:“并非吾等有此想法啊!难道将军感觉不到;陛下如此费心安排和亲,就是要先平定内患;安稳了新君即位的事宜;再言其他啊!”
  赵栋何尝不知?可是他的见解与陛下截然相反。如果当初陛下肯接纳他的谏言;招安了曹盛义军,收复故土二十州指日可待,何至于拖延到今日?
  铁弗人是慕强的天性。
  大魏朝廷自认为礼仪仁德服人;其实在人家王庭那里狗屁不通;就是十足软弱的表现!只有彻底将这虎狼之师打在尘土之下,死踩住他们的头,才会换来边关真正的安定和平!
  可惜赵栋的这番主战言论始终是曲高和寡;朝中赏识认同者寥寥。如今更是不会有人站出来;与他一起反对陛下的旨意了……
  不过发完了一通牢骚;却还要面对现实。当听闻线报说发现了铁面军的行踪时;赵栋还是要上阵去打。
  也许是为了阻止铁弗人与大魏的议和,最近铁面军动作频繁,不断向黑水以北派兵。
  每次铁面军的行军路线,以及遭遇战过程,被探子反馈上来以后,赵栋其实是带着一股欣赏审视这一场场漂亮的战役的。
  而那和亲的队伍,最后还是被铁面军给冲散了。
  虽然那受封的公主有惊无险,被人发现跟丫鬟婢女一起扔在了梁州的城门处,可是陪嫁的十万两银子却被铁面军给劫掠得干干净净。
  赵栋听闻这个消息,就好像自己家打狗的肉包子又被扔回来一般,心里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舒爽。
  最起码,从大魏百姓那里来的银子没有去装备铁弗虎狼,总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他在隐隐高兴之余,对于那位铁面战神忍不住兴起了几分激赏。
  虽然不知道对方现在指挥作战的首领是谁,但赵栋可以笃定,那人绝对不是曹盛。
  跟义军以前大开大合的打法不同,现在的铁面军走的是以少胜多,快速奇袭,出其不意的路数。
  而且最奇怪的是,铁面军似乎有可靠的渠道探听到大魏军队的下一步行动部署。
  所以每次赵栋有大些的行动时,铁面军总是能巧妙避开,不与大魏官兵硬碰硬,总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赵栋私下里,已经暗自梳理了无数次营帐中人,却查不出是谁走漏了消息。
  有那么几次,赵栋眼望地图出神,总觉得铁面军的这种打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