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殊色误人-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都知道大司马夫人是个和善温柔的美人,从来不会摆架子刁难她们,反倒是经常招呼她们不要总是站在太阳底下;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允许她们偷会儿懒。
  今日实在是太热了; 几个婢女没留意,贴在墙边乘凉; 看到夫人的衣角从花丛中一闪而过; 才发觉书册都被风吹开了。
  太守府里经常有客人; 陈元卿原本听到婢女唤她夫人,也并没有多意外,但他忽然想起来,荆州最近对那位大司马夫人的传言许许多多,尤其是夸赞其容貌的。
  当日在太守府门口见到过其真容的不少,杨家几个小郎君这几日也在郡学里四处与人炫耀,说亲眼见过大司马新娶的夫人陈氏,仿若洛神在世,清艳曼妙。
  说的人多了,陈元卿想不记住都难,那婢女恭敬又忐忑,叫了她一声夫人,他自然就能猜出是哪位夫人。
  “原来是大司马夫人,是下官失礼了。”
  他忙将那片写着《四海论》的纸页交还到婢女手中,复又看了崔茵一眼,心中有种淡淡的失落。
  也不知道是因为没借到《四海论》而遗憾,还是什么别的。
  崔茵长舒了一口气,见他十分端清守礼,也没有问自己关于颍川陈氏的事情,赶紧带着婢女离开,连道谢都忘了。
  陈元卿见她纤细的背影即将绕过花丛去了,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大步追过去,“夫人留步!”
  他灵机一动道:“听闻夫人出身颍川陈氏,下官亦是。”
  他脑子里乱乱的,语速急促,“……不…不知夫人是哪一房的贵女。”
  他说完就觉得有些不妥,这么明显的攀附关系,夫人会不会觉得厌烦。
  崔茵看着他的脸色,竟比自己还要紧张,相比之下,莫名其妙慢慢放松下来,含糊答道:“旁支罢了,陈司业也未必听说过。”
  陈元卿听她回答自己,也松了一口气,有些不好意思道,“其实在下是随母姓,不算陈家人。”
  “夫人莫怪,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见夫人手中这篇策论实为罕见,早前只在家学中见过,说来惭愧,当时年少没能通读,如今在荆州郡学,这样的文赋大多残缺不全,只会误人子弟,在下斗胆向夫人请求,想借来誊抄一份,以授学生。”
  崔茵听他言辞诚恳,眸光清澈,心里终于放下了一块石头。
  她本以为“陈司业”会是个麻烦,如今看来只不过是一位年轻腼腆的书生罢了,见他如此执着,崔茵心里也很开心,阿爹整理抄录的这些书册流落到自己手中,也算能派上用场了。
  “这个就先给你,陈司业,不知郡学如今是何光景?”
  她幼时在建康,显赫门第的士族人家根本不需要去什么国学郡学读书,私塾家学的底蕴远比那里深厚多了,只是子弟大多纨绔风流,平白浪费了那么好的机会。
  崔茵也是士族家的女郎,虽不像崔莹他们那样高高在上,但她一直以来从未缺过衣食,更有良好的教育。
  直到出嫁,见到了江州叛乱里的流民,在豫章操持王府三年,见识过士庶分明的荒唐景况,她才渐渐有了更深的触动和内心的隐忧。
  士庶之间,并不只是权力和财富的差距,追溯源头,士族垄断着文化,切断了普通人求知求学之路。
  就连建康和荆州的士族待遇,都是如此之大,况乎平民百姓。
  她心里慢慢燃起一个想法,萧绪桓可以以庶族出身走到今天,一步步收回故土,完成他的志向,她能做的实在微渺有限,但若什么都不做,连一点价值都没有。
  她微微一笑,对陈元卿道,“陈司业,我手中还有许多珍藏的典籍史册,你若需要,我带你去取。”
  ……
  阿珩不开心,郑嬷嬷每日都带他去花园的池边看小金鱼,新鲜了没有两日,他忽然觉得少了点什么。
  今日午睡起来,小家伙趴在窗边看蜻蜓,忽然见对面的房间里,走出来一道蜜色衣裙的身影,发髻旁的一只珠钗在阳光底下闪闪的。
  阿珩顿时反应过来,小手挥舞着,喊阿娘。
  阿娘已经好多天不陪他玩了!
  那个讨厌的,逼他叫阿爹的男人好不容易消失了,怎么阿娘却不理自己了。
  崔茵没有听到,和春草径直往外走,阿珩急的要去追。
  郑嬷嬷把他抱回来,安慰道,“小公子就在这里玩吧,夫人要出门做正事,可不能打扰她。”
  阿珩摇头,杏眼睁大,奶声奶气的坚定道:“要阿娘!”
  “小公子乖,等晚上夫人便回来了。夫人每天晚上都陪小公子玩呢,是不是?”
  郑嬷嬷哄了半天,又带他去院子里捉蝴蝶,小家伙才渐渐忘了这茬。
  直到云霞漫天,暮色渐渐沉了下来,燕子低飞,西风微凉,似乎要下雨了。
  郑嬷嬷连忙叫人去郡学给夫人送雨具。
  阿珩听见郑嬷嬷提到了崔茵,小手抓住嬷嬷的袖子,闹着也要去。
  正闹着,身后一道黑影将他笼罩下来,阿珩一愣,就被人单手提了起来。
  “大司马回来了!”郑嬷嬷也是很惊喜,萧绪桓一走十几天,本以为回来会提前送信,人却这么突然出现在眼前,连忙吩咐人快些去接夫人。
  萧绪桓捏了捏阿珩软乎乎的脸颊,问道,“夫人去了哪儿?”
  他离开这十几日,崔茵给他写过一封简短的信,让手下捎了过去,信里只说了杨友之妻张氏近来的变动,大概是怕他分心,也没有再说别的。
  郑嬷嬷笑道,“夫人近来去郡学教书呢!每天只去半日,傍晚就回来,眼看要下雨了,老奴正要叫人去接。”
  “郡学?”他有些意外,不过很快也明白过来,以崔茵学识,做这个也很合适。
  怀里的阿珩忽然出声,小手抱住萧绪桓的脖子,眨巴着眼睛道,“去找阿娘,找阿娘。”
  声音委委屈屈的,也不像以前一样见了他就躲。
  萧绪桓好笑地弹了一下他的额头,“不是讨厌我吗,这是在求我?”
  阿珩瘪了瘪嘴巴,他才不想求他呢,只不过阿娘更要紧。别看他小,他什么都记得,阿娘最开始不理他那天,有一个陌生的坏人在门口接走了阿娘。
  他想了半天,外面那个坏人只会带走阿娘,眼前这个至少很听阿娘的话。
  小家伙眼睛滴溜溜转了两圈,对萧绪桓告状道,“坏人抢阿娘!”
  ……
  陈元卿并不知道自己在阿珩嘴里成了坏人。
  崔茵最开始借给了他许多书册,他欣喜无比,但有些文章读来艰涩,总是要向她请教,男女有别,身份更有别,他不好日日都来太守府求见。
  正苦恼着,崔茵却主动问他,自己能不能去郡学帮忙。
  她见杨家的几个小娘子都闲在家中,府里的小郎君们出门去郡学时,小娘子们都很是羡慕,崔茵便时常教她们读书习字。
  张氏最近冷淡了许多,几乎不再来找她,崔茵给萧绪桓递完消息后也闲了下来,便想到了不如带着杨家的小娘子们一起去郡学里读书。
  陈元卿拿不定主意,请示学官,学官巴不得能与大司马攀附上关系,连忙应了下来,男女分席,用屏风隔开,请杨家的小娘子们来读书,也请崔茵来教授那些书册文赋。
  杨夫人一开始很忐忑,哪有女儿家去凑这种热闹的,但见张氏托辞没让她的几个女儿去,杨夫人一下子想通了。
  跟张氏反着来,准没错。
  ***
  天幕阴沉,郡学里学生纷纷收拾东西道别,几个小娘子早就坐上了马车,先行一步。
  崔茵本来也要走,陈元卿却还有几个问题想向她请教,她便留了下来。
  陈元卿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大司马夫人很是倾慕,但自知身份,每日能看到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今日有些小私心,想再多同她说几句话。
  婢女和郡学中的其他几位司业也都在,烛火映在书上,崔茵耐心与他们辨析文意。
  天穹之下,渐渐聚集了一团乌云,豆大的雨滴伴着凉风簌簌落下。
  崔茵听见声音,知道已经不早了,合上书同他们道别。
  陈元卿追出来,要送她上马车。
  他刚撑起一把伞,崔茵还没来得及拒绝,就听见门前的台阶下,一道奶声奶气却有些生气的声音响起。
  “阿娘,爹爹接你!”
  崔茵诧异地看过去,阿珩正抱着萧绪桓的脖子,小脸皱起来,瞪着自己。
  而他口中的爹爹,撑着一把伞,似笑非笑的眼神看了过来,停在了陈元卿的身上。
  作者有话说:
  阿珩:有共同的敌人,那我们就是朋友


第55章 
  崔茵望着台阶下马车前那个突然出现的人; 心间一热,险些抬脚就要跑进碎玉般的雨幕里。
  她看着萧绪桓抱着阿珩越走越近; 对着他二人浅浅笑了一下。
  “郎君何时回来的?”
  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欢欣; 萧绪桓闻言,看着她翘起的唇角,眉头才渐渐舒展开。
  阿珩见到崔茵就不想再要萧绪桓抱着了; 扑愣了几下,要索抱,被萧绪桓一把按了回去。
  “刚回来不久; ”他重新将目光落到陈元卿脸上; 笑了笑,“夫人,这位是?”
  崔茵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人来; 她一时高兴,也没有察觉到萧绪桓方才表情的古怪; 笑道; “这位是郡学里的陈司业,司业比我长一岁,母亲也是颍川陈氏女,我称司业一声表哥。”
  陈元卿一早知道大司马离了荆州,早就把这茬给忘记了; 没想到今日会突然遇见; 自己私心想送她出来; 伞还未曾打开,就被大司马亲眼瞧见。
  那双眼睛越过雨帘朝他看过来; 锐利的目光仿佛一下子就戳破了他的私心。
  他与崔茵相处了那么多天; 还是头一次看到她流露出如此欣喜的笑靥。
  情意绵绵; 好像谁都不存在似的,眼里只有她的郎君。
  陈元卿揖手道:“下官陈元卿,拜见大司马。”
  萧绪桓淡淡点了点头,仿佛不在意似的,将伞向前举了举,温声道,“夫人回家吧。”
  ……
  因为阿珩在,崔茵从他面上收回了目光,心里十分高兴,马车一路从雨中缓缓穿行,她便在衣袖的遮掩下悄悄握住他的手指。
  阿珩趴在阿娘膝头咕哝咕哝说话,好奇地看了一眼两只交叠在一起的袖口,以为他们在跟自己玩游戏,小手也挤过去,抬脸笑道,“牵牵。”
  崔茵瞬间松开手,被童言无忌的话说的有些脸红,捏了捏他的小脸,“珩儿今天怎么这么乖?”
  回到太守府时,沈汲正等在门口,神色有些焦急,朝萧绪桓递了一个眼色。
  崔茵知道这个时候沈汲来寻他定是有要事,心里虽有些不舍,但还是从他怀里接过阿珩,“郎君快去吧,我先带珩儿回去。”
  萧绪桓对她笑了笑,“可能有些晚,你们先用饭。”
  他忽然出现,又接着有事离开,崔茵抱着阿珩回到院子里,都觉得有些不真实。
  阿珩今晚喝药格外乖巧,大眼睛扑闪着,浓密的睫毛像是一把小扇子似的,咕嘟咕嘟喝完药,仰脸看着她求表扬。
  外面的雨一会儿便停了,带走了一片暑气,吃完饭带他洗了澡,崔茵照常陪他玩了一会儿,教他背诗。
  郑嬷嬷在一旁给阿珩缝制夏衣,笑眯眯道:“小公子真是聪明,口齿越来越清楚。”
  她将下午萧绪桓回来时阿珩的话说给崔茵听,崔茵愣了愣,哭笑不得,挠了挠他的小肚皮。
  “你跟谁学的,什么坏人,我看阿珩才是个小坏蛋,小机灵鬼。”
  阿珩虽然听不懂全部的话,但也感觉到郑嬷嬷是在学他说话,听着阿娘柔柔的声音,肚皮发痒,小手捂住脸,咯咯笑了起来。
  崔茵想起方才阿珩一反常态乖乖让萧绪桓抱着,拿下他的小手,眉眼平静下来,认真道,“阿珩喜不喜欢这个爹爹?”
  阿珩慢慢皱起眉毛,假装听不懂。
  崔茵点了点他的鼻子,“那阿珩喜不喜欢阿娘?”
  小家伙眨眨眼睛,亲了崔茵一下。
  崔茵摸摸他的头,“这个爹爹对阿珩那么好,阿珩如果喜欢他,就像喜欢阿娘一样对爹爹,好不好?”
  阿珩闻言,害羞地把小脸埋进枕头里。
  她一点都不担心阿珩将来知道自己的身世会再去认李承璟,他不配做阿珩的父亲。
  她希望阿珩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被爹爹娘亲呵护着长大,爱是双向的,不能任由阿珩的小脾气胡乱发作,她也不希望萧绪桓总是付出,得不到一点回应。
  ……
  沈汲没能瞒住程改之有关崔茵的身份,今日他们刚刚回到荆州,萧绪桓先回了太守府,他与程改之去军营,半道上遇到了建康派来的信使。
  程改之大大咧咧,从那信使怀里抽出那道旨意就叫他滚。
  “建康来的人,什么狗东西。”
  沈汲本来没在意,等回了营帐,那信使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