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她的1979-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自负,赚不到钱也是我们的,只求队里能帮帮忙,好有个说法。”
  大队长犹豫了一下,他已经驳回了郑梅第一个请求,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过意不去,再驳回一个,似乎就有点不给人面子了。都是一个村子住着,说起来远近大小都是亲戚,他家的家具,也曾请陈志生帮忙修过呢,人家还没收钱的。另一方面,郑梅工作一向勤勤恳恳,还被公社领导看中,介绍她加入了党组织。真把人得罪死了,也不好。
  何况郑梅这第二个请求听起来还行,不算过分,也不需要大队做什么,之前也有木匠去其他村帮忙的,算手艺活,不算买卖,只不过前些年风声紧,大家才不干了。
  想了又想,大队长还是便勉强答应了:“行吧,你也算是老同志了,我们就额外帮忙一下。”说着,帮着在介绍信上盖了章。
  “为支援其他地方的同志,芙水大队家具厂特派我厂技术员陈志生到贵地,帮忙维修、打造家具。”
  有了一纸介绍信,郑梅底气就足了,和陈志生各自分工。陈志生负责木工的技术活,郑梅则正大光明地去附近的大队以及公社询问有无需要维修、打造家具的。
  十里八乡,大约有十来年没有主动上门的木匠了。再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行了一年,稍微勤快点的乡里人家都攒下了一点点钱,见是芙水大队的干部笑脸上门,价钱也公道,就把家里早就需要修的摇晃的木桌、木椅都拿出来,等着陈志生上门来修。
  郑梅在周围的村落跑来跑去的时候,陈志生也没闲着,他虽然不长于交际,但是个聪明人,不愿意老婆干活自己闲着,便事先动手,从自家分的山林里砍下木头,做一些简易的板凳、竹椅之类的。
  过来修家具,陈志生特意带上了他新做的竹椅、小板凳。
  需要维修家具的人家,多半家中的家具不多,见了就问:“你这个卖吗?”
  “卖,这个三块,这个五块,不要票的。”
  讨价还价一番,还真给卖出去了。
  郑梅笑着说:“这些比起来,还算小的进项。这次的大头,是公社有家人嫁女儿,找我们打家具。一张床40元,一把宽椅20元!”
  乖乖,这一张床的价格,抵得上她这一整个月印试卷的忙活了。
  陈兰君听了咋舌,情不自禁在心中感叹,她到底还是小瞧了爸妈。
  她问:“那么这个月究竟赚了多少钱?”
  “我反正是真没想到,竟然有三百多!”
  “三百多?”
  “对,三百多。”
  静了半天,树叶淡淡的清新气息里,自行车链条“哒哒”转动。
  郑梅问:“怎么啦?忽然不说话了?”
  “我在算,你们这一个月,都比我在穗城待的两个月还要强。”陈兰君说,“那岂不是,我可以做个游手好闲的富二代了?”
  郑梅听不懂“富二代”是何意思,但结合语境,也猜中几分,她笑着说:“别的不说,至少,你接下来可以安心念书,不用操心赚钱的事啦!”
  眼前是一个下坡,郑梅高兴,故意逗女儿,说:“二妹,你抱紧了,妈妈带你往前冲!”
  “起飞咯!”
  借山坡之势,郑梅甚至连自行车踏板都不用踩,自行车自然而然地往前俯冲。
  风在耳边呼呼地吹,应当是东风,浩浩荡荡将母女两个的发丝肆意吹起。
  陈兰君张开双臂,去拥抱这东风,笑着大喊:
  “我爸妈真厉害!”
  风中回应她的,是郑梅的笑声。
  “我乖女最厉害!”
  ……
  一路有说有笑地骑回了家。
  抵达的时候,太阳已经坠在地平线边,蓝黑色渐变的天幕之下,陈志生正忙着刨木头,一旁站着小妹,好奇地拿着绳、墨比画着玩。
  听见自行车声,小妹抬头,笑着迎上来,喊着:“妈妈和二姐回来啦。”
  今天的晚饭很丰盛,主菜是板栗炖鸡。板栗是从后山的板栗树上摘下来的,刚摘下来的板栗毛茸茸的,还有点扎手,像个小猕猴桃,剥壳后就是常见的淡黄色果肉。鸡是从邻居家买的老母鸡,用柴火在铁锅里炖了一个下午,与板栗煨在一处,炖得酥香软烂,轻轻一扯,鸡肉便与骨头分离,喷香扑鼻。
  两个鸡腿,陈兰君与小妹一人一个。
  郑梅夹了只鸡翅膀,慢慢地吃,还不忘和小妹解释:“小妹,我们之后也会给你买自行车的,只是现在还不太宽裕,只能先紧着你二家姐,她要高考了,但你放心,要不了多久,你也会有的。”
  “没事,”小妹啃鸡腿啃得正香,含糊不清地说,“我都懂啦,我们家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唔,这鸡腿真香。”
  一家人都笑了。
  陈兰君夹了颗栗子放到小妹碗里:“一口鸡肉一口栗子,更香。”
  她坐在面朝东面的位置,一抬头,远远见着一点影子,从大片大片的深绿之中显现出来。
  陈兰君朝郑梅和陈志生示意:“好像有人来。”
  郑梅侧过身看,放下碗筷站起身,笑着打招呼:“大队长,晚上好,吃了没?老陈,去拿副碗筷。”
  “不忙,我吃过了。”走过来一个矮胖的老年男子,正是陈大队长。他笑吟吟地说:“隔好远在林子里就闻见香味了,吃鸡呢?”
  “哈哈,今天两个女儿都回来了,任性一把。”郑梅说。
  若放在以前,陈兰君估计也会和陈志生和小妹一样呆坐在旁边,只会傻笑。但好歹她现在经历了些事,有了一些自觉,便去搬了把椅子来:“大队长请坐。”
  陈大队长笑着坐了,说:“你们家二妹是真长大了。”
  “可不,我也说是。”郑梅笑道。
  说话间,陈志生后知后觉起来,去倒了点茶。
  “客气了。”陈大队长双手握着搪瓷杯,笑眯眯的,眼神却在陈家屋檐下停着的自行车上打了一个转。
  他吹了吹热气腾腾的茶烟,说:“你们都坐,继续吃,别紧张,也没什么大事。”
  郑梅笑着说:“过来是有什么事?大队长只管说。”
  “事情嘛,也有一件,算好事。”陈大队长说,“郑梅同志,你之前提议的兴建社队企业的事,获得肯定了,我们打算让芙水大队家具厂正式落地。”
  陈兰君坐在一旁听着,但笑不语,夹了一颗板栗慢慢嚼,心里门清似的——这是摘桃子来了。


第24章 
  这年头的乡下; 既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基本上只能盯着自己附近的邻居,看看夫妻吵架、爸妈打小孩; 权当逗趣。
  正因为如此,所以但凡一户人家有点什么动静; 多半瞒不过去。
  郑梅同志弄回来一辆自行车的事情; 她前脚刚进村,后脚消息就跟风一样传开了,都说陈木匠这次一定赚得不少。
  陈兰君一边吃饭,一边竖起耳朵听。
  郑梅笑着说:“真的呀?那是好事!要开厂; 地方选好了没?”
  陈大队长原本以为郑梅一定不愿意; 来之前打好了腹稿,准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打动她。谁知郑梅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 心里暗自感叹,果然是个有境界的人。
  他原本紧绷着的一双腿放松下来,跷起二郎腿; 说:“村西边那两座房子怎么样?”
  “原本知青住的那两间?”
  “对!现在空着; 收拾一下就可以用。”
  “挺好的,看明天还是后天,我拉着我们家老陈; 去把那屋子打扫打扫。”
  陈大队长的老脸上有了笑容。见郑梅这样积极支持工作,他也投桃报李; 说:“放心; 这个主意本来是你提出来的,到时候去公社; 我举荐你来当芙水大队家具厂厂长!”
  他指着陈志生说:“志生出任总工程师!”
  陈兰君默默捧起碗,遮住她的笑。
  不错,爸妈分别成为两间漏雨缺瓦的土坯房里的厂长和总工。
  郑梅不着痕迹地瞪了她一眼,目光饱含着“你这死丫头别笑出声来”的警告含义,转过头,仍是一副高兴的模样:“真的?大队长真是太照顾我们家了!”
  “组织绝对不会亏待你们这种一心为公的好同志。”
  ……
  一顿商业互吹之后,陈大队长哼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愉快曲调回家了。
  确认陈大队长走远之后,郑梅瞅了瞅陈兰君:“你刚那副怪样子做什么?”
  陈兰君笑盈盈地说:“没有,为郑厂长和陈总工高兴。”
  腔调抑扬顿挫,引得小妹大笑起来,也跟着学,说“郑厂长”和“陈总工”。
  一旁的陈志生想笑,又怕妻子生气,于是默默端起碗,肩膀不停耸动。
  “你们几个!”郑梅本想训斥来着,结果一开口,忍不住,嘴角疯狂上扬。
  陈兰君笑着说:“不过,妈妈,你还真是舍得呀。社队企业,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是要上缴的。”
  “舍得,你不‘舍’也就没有‘得’。”郑梅趁机教女,“我们这生意,一开始就是托了队里的福。若一口回绝,人家有的是办法让你不好过。”
  “再说,若是几十块也就算了,这一个月三百块啊!不瞒你们,我睡都睡不安,生怕出事,枪打出头鸟。”郑梅说,“有了社队企业,大家都有钱挣,虽然得的少点吧,但好歹细水长流。做人嘛,想把天下的好事一个人占了,是不行的。”
  陈兰君稍稍有些意外,这个道理,她是后来自己撞了南墙后才懂的。尤其是在大家还没富裕起来的农村,这样的案例更多。
  陈兰君就听说过,在改革开放之初,一户乡里人家凭借自己的勤劳养鱼致富,他家的鱼苗比起村里其他人家的更肥、更大、长得更快。可就在干塘捞鱼的这一天,这户人家满心欢喜地走到鱼塘边,所见的,却是曙光照耀之下,翻满鱼肚白的水面。满满一塘鱼,全死了,因为有人趁着夜色往鱼塘了倒了药。
  妈妈比她想象的,要聪慧得多,陈兰君心想。
  转念一想,也是,重生之前她和妈妈多有争执,都是性子倔的人,一见面就跟斗鸡一样,哪里有什么交心的机会,更无从听她说这些经验之谈。纵使说了一两句,她怕也是权当耳旁风,不会往心里去。
  “二妹?怎么发呆了?”
  郑梅的声音将陈兰君拉回来,她轻轻晃了晃脑袋,扑过去搂住郑梅的脖子。
  “哎呀,干什么!”
  “妈——果真是虎女无犬妈。”
  “陈兰君!你在骂谁呢?”
  一夕之间成为富二代的陈兰君瞬间懒了下来,这个周末,她几乎是睡过去的,但好歹记着之前对同学的承诺,印了足数的学习资料。
  有了自行车,她从家里去学校的耗时缩减了不少。结果时间短了,反而迟到了。
  小年几乎是望穿秋水,瞧见陈兰君就跟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见了薛仁贵一样。
  “你怎么才来呀!”
  “家里有点事。”
  陈兰君将带来的学习资料给她:“你帮忙给他们吧,不过,这是最后一批学习资料了,之后没有了。”
  “没了?可是还要同学……”
  “是真没有啦。”
  至少在正经的复印机出来之前,陈兰君是不打算做这门小生意了。
  没有生产资料,她这生产力是真的跟不上来,一双手黑得跟熊爪子一样,也赚不了多少钱。
  更何况,陈兰君之前一直有些担心,在这个知识产权形同虚设的年代,她辛辛苦苦梳理的这些重点,很有可能被别人轻易地拿去抄了,这年头,手抄本的书籍或者学习资料可是多如牛毛。现在全然是因为都是学生,道德感比较高,又是在小圈子里流传,还有藏着学习资料的习惯,她之前定的那些规则才有人遵守。
  可真要想赚钱,这摊子就得铺大;一铺大,陈兰君肯定管不住。别说她了,就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也管不住。
  再过几年,《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乐颠颠跑来华国,一看,满大街全是他的盗版书,老爷子一气之下发誓:我就是死了,死了100年都不会授权华国出版我的作品!
  想想都糟心。
  如今自己也是有爸妈当靠山的人了,还不准她歇两天?
  陈兰君心安理得地收手不干,老老实实、朝八晚九的学习,偶尔做一些售后服务,在她牵头弄起来的“无组织无纪律学习小组”里讲讲学习思路,解题方法,其余时间,好吃好睡,发誓要把之前欠下的觉补回来。
  下了两场雨,凉意悄然充满整个校园,冬天到了。虽然身处南国,校园里的树叶仍有翠意,但到底天气凉了不少,起床成为一件困难事。
  第一遍起床铃响起时,陈兰君虽然醒了,还是想在被窝里赖一段时间。
  弹过的棉花被又轻又软,云朵一般,陈兰君正瞌睡,忽然听见小年愤怒的一声喊:“你给我解释解释,这是什么?”
  “你偷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