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她的1979-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
  “你信不信,虽然现在是荒野,不用二十年,就会有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就像你们香江的商业中心一样。”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邵清和说。
  “虽然我现在也只是个无名之辈,但不用二十年,不,不用十年,我将成为一个传奇。”
  她的声音非常笃定。


第49章 
  “所以; 那位小邵总就这么走了吗?”
  员工洗碗的水声里,阿晶擦盘子的手一停,有些失望地问。
  陈兰君坐在桌前算账; 双目中只有一行行数字,头也不抬地说:“嗯; 就这样了。”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邵清和又生来是那么个高傲性子; 她让他别无选择。
  在开口之前; 陈兰君是做好了听到一些冷嘲热讽言语的准备的,例如“你未免太自作多情”“我什么条件会喜欢你”……这一类的话。
  可是邵清和什么也没有说。
  自行车链条转动,很平稳地前行。
  她坐在他背后,也不再说话。
  一路沉默着; 偶尔听见不知名的虫鸣; 异常的安静。
  快到城里时,天色为霞光所染; 淡紫色绸缎似的天。远处低矮的房屋,路旁不知名的灌木,以及远处山丘上的树木; 一切皆朦胧在难得的淡淡紫色霞光之中。
  也算得上是良辰美景。
  她抬头; 望着天边的霞光,同时注意到,邵清和亦有微微抬首的姿态; 便知此时此刻,他们都在望着同一道霞光。
  心中有很轻微的不忍; 陈兰君抿了抿唇; 试图忽视掉邵清和,只去看这片霞光。
  可是不行; 他就在她身前的座位上,避无可避,无论如何总能瞧见他的头发。说来奇怪,这样一个人,发丝望着却是很柔软的模样。
  陈兰君微微侧过头去,目光同时避开了那片霞光以及邵清和。
  这个人,从她的角度,作为爱人来考虑,就两个字——“麻烦”。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两人的鸿沟差距亦摆在这里,倘若有一天,邵清和厌倦了,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绝对是她。更不用说谈婚论嫁时各种令人头疼的事,若真想修成正果,香江的邵家有的是各种难关与考验等着她。
  太麻烦,耽误时间,也毁人精力。陈兰君向来是个理智的人,冷静评估之后,立刻与邵清和划清了界限。
  就这样吧,她想。
  能够共赏一道霞光,这就已经很好了。
  她应该会记着这个黄昏的霞光,记到很久很久。
  但是也只能这样了。
  陈兰君定了定神,将心思重新放回到账本上,继续算下去。
  梧桐餐厅的营收情况,非常好,好到超出了她预料。
  不到半个月,前期投入已经收回,即使扣除与街道的分成、人工费、材料费等等,每日的毛利率达到了一百元左右。
  除了在收入方面表现优秀,梧桐餐厅的名气也打出来了,现在城里的人基本都知道,靠近火车站的地方有一家快餐厅,且生意旺盛。
  既已站稳脚跟,是时候可以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等姐姐陈凤君来到梧桐餐厅时,陈兰君笑着说:“姐姐,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做什么?是要多买些罐头吗?”陈凤君端着碗凉茶准备喝。
  “我要你在香江注册一家公司。”
  “什么?”
  陈凤君眼睛瞪得溜圆,被凉茶呛了一下。在香江注册一家公司?这……这她可从没想过。
  注册一个公司,光想想就要花不少钱!
  “二妹,你这步子未免也迈得太大了吧。”陈凤君轻声劝,“香江不比这里,人工房租都很贵的,你是想在那边开公司?虽然我们现在经济状况很不错,但也很难支撑。你看这边的牛肉只要3元,到香江,要23币呢!”
  “没事的,姐姐,”陈兰君说,“人工房租什么的暂时都可不要,最重要的,是要一纸文书。”
  通俗的来讲,陈兰君想要的就是一个“空壳公司”,在后来这一类公司作为“皮包公司”而广为人知。
  空壳公司是英制法律下特有的一种公司形式,为了方便一些有志于做生意的人快速注册公司,一些有头脑的机构便提前注册了许多公司,有公章、有股票书等一切正儿八经的全套文件,但之前从来没有开展过具体的业务,就跟个空壳一样,买来自己套进去就行。
  香江如今还没回归,也是跟着这一套法律体系来的,所以陈兰君相信,只要肯出钱,想要买一个空壳公司绝对是一件容易的事。
  听了她的计划,陈凤君还是有些犹豫:“这么简单吗?合法吗?”
  “你放心啦。”陈兰君说,“我还要上大学呢,才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
  其实空壳公司原本是一个偏中性的概念,只是之后一些“聪明人”把这套规则玩坏了,弄得皮包公司的名声全然烂大街。
  但本质上,既然是合乎香江的商业法的产物,好与坏,在于人怎么用。
  像陈兰君这种根正苗红的优秀青年,肯定是不会做坏事的。
  陈凤君将信将疑的回到香江,一打听,还真有这种出售空壳公司的机构。
  她原本还有些紧张,害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别弄黄了这事。然而对方极其老练,简直是流水线作业一般,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完成了。
  花出去大几百元,换回了一套纸,给陈凤君心疼坏了。
  “花这些钱,弄来这几张纸,有什么用啊?”陈凤君将牛皮纸文件袋交给陈兰君,抱怨了几句。
  陈兰君笑着说:“那当然有用啦,有了这个,钱生钱就容易了。”
  她低头仔细检查了一番文件,这类型文件都是英文加繁体中文,阿晶和赵宏也凑到边上看。
  “看着好洋气啊。”赵宏感慨。
  “那当然,花了那么多钱,还是英文写的,能不洋气吗?”陈凤君说。
  阿晶试图辨认了一下,问陈兰君:“兰姐,这公司名是个什么名啊?”
  “啊,说到这个。”不等陈兰君开口,陈凤君补充道,“改名还要一笔钱。这些人真会做生意。”
  “那改了吗?”阿晶问。
  “当然改了,”陈凤君摇摇头,指着陈兰君说,“我们家二小姐下的命令,我就是再心疼钱,也得做到。”
  陈兰君笑起来:“大钱都出了,何必在乎这点小钱。再说,虽然现在是个空壳公司,但以后慢慢地就不一样了,当然要起个响亮的名字。”
  “喏,看这里,正梅公司。”
  这是陈兰君与陈凤君商量之后决定的,以母亲的名字作为公司名。
  公司法人代表是陈凤君,也兼任董事。
  至于陈兰君……日后别人可以尊称她为——“正梅公司的总裁”。


第50章 
  陈大总裁新官上任第二天; 推开了中银服务网点的门。
  破旧的两间门面,很是不起眼,一身西装打扮、戴着墨镜的陈兰君踏进大门时; 在场几个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抬起了头。
  这人通身的气势,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陈兰君站定; 缓缓摘下墨镜,气定神闲道:“你们行长在吗?”
  *** ***
  穿过阴暗潮湿的走廊; 蔡舒云快步往外走。
  蔡舒云今年四十余岁了; 原本在省会工作,她有能力有本领,可是就是没有后台。银行人事变动,原行长调走; 作为副行长的她原本是最有资历接班的; 却抵不过另一个关系雄厚的男副行长,依旧没有升职。
  生气失望之下; 听说了南边特区决定新建分部的消息。蔡舒云便报了名,自愿从原本繁华的省会城市,调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港小城。
  临走的时候; 那个男行长还作出一副为你好的模样; 劝说:“舒云同志,你何必这么要强呢,一个女人; 都这个岁数了,也是副行长; 还有什么不满足?非要去南方吃苦。欸; 要是你多花一点心思在家庭上,你的孩子都该十几二十岁了。”
  蔡舒云轻蔑地瞥他一眼:“你的脑子除了溜须拍马; 确实也只能想到这些。”
  然后转身上了火车。
  人到中年,却甘愿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与青云之志,蔡舒云的性格可见一斑。
  或许人总是偏爱与自己相似的人,是以见到陈兰君的第一眼,蔡舒云就觉得看她很顺眼。
  这个年轻后生,很合眼缘。
  陈兰君递上一张中英双语名片:
  【Vivian Chen 陳蘭君】
  下有一列小小的字:【CEO of ZM Group 正梅公司執行總裁】
  蔡舒云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抬起头:“陈总是吗?这次来是有什么业务要办吗?”
  陈兰君微微一笑:“我想咨询,贵行能不能为我们办理贷款。”
  为港资企业提供贷款?蔡舒云挑了挑眉,这可是件新鲜事,至少,她从前没听过这样的事。
  蔡舒云问:“哦,这个想法倒很有创意。”
  “确实有创意,”陈兰君说,“这次申请贷款,是想在本地办厂,考虑到从香江那边调动资金不太方便,所以想着是否能贷款,这样方便些。”
  “冒昧问一句,贵公司主要从事什么生意呢?”
  “目前主要业务是餐饮行业,梧桐餐厅就是我们近来新开的一家产业。”
  梧桐餐厅这个名字,蔡舒云是有所耳闻的,心中的警惕稍稍放下一些,笑着说:“哦,原来那家餐厅是你们开的,我曾去过一次,里面的食物都很有香江特色。”
  “是的,因为家姐在香江也有餐厅,便从中挑选了一些简单品种。”陈兰君面不改色地说。
  “可以看一下相关执照吗?”
  “在这,有些文件是英文的。”
  陈兰君将文件递过去。那位蔡行长看模样是不太懂英文的,至少不很流利。陈兰君原以为她只会例行公事的检查一遍,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看得很仔细。
  “抱歉,你不建议我去拿本英文字典来吧?我的英文水平不太好。”蔡舒云说。
  “随意。”
  蔡舒云就真的拿了一本英文字典出来,一边查一边看合同。
  陈兰君心中庆幸,幸亏她是真的花了钱买了一家公司,这些文书也全部是官方的,未有掺假,否则蔡行长这种火眼金睛一般的审查,多半是逃不过的。
  一张一张文书仔细看过,蔡舒云放下字典,笑着说:“没什么问题。那么,陈总想贷款多少呢?”
  陈兰君把身子微微向前倾:“三万港币。”
  这个数字,是她曾经听过一位银行业前辈说的,属于早期银行行长能拍板决定的外汇贷款额度之内。
  “早期的特区贷款政策其实是很宽松的,”那位前辈提起过,“因为很多人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觉得去借钱的感觉很不好,后来才慢慢转变观念的。”
  陈兰君一直记得这事,她不是手头没钱嘛,那倘若能凭本事贷到款,就有钱了,钱可以生钱。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贷款的那一点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她首先撺掇姐姐一起开了一家可以作为抵押依据的、低投资的餐厅,再去买了一家空壳公司,拥有了正儿八经的公司身份之后,就可以去尝试贷款。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她遇见的这一位行长,似乎有一点点较真。
  蔡舒云摸了摸下巴,问:“陈总是想办什么厂呢?”
  “方便面厂。”
  “方便面?”
  “一种速食产品,”陈兰君耐心解释,“倘若蔡行长光顾过梧桐餐厅,点过公仔面,应该就会更有印象一些?是一种淡黄色的干脆面,携带烹饪都很方便,用热水一冲即可食用。”
  这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方便面,早在日本等国风靡,香江也很常见,但在内地,仍是稀罕物。
  在盘点梧桐餐厅销售量的时候,陈兰君就发现,点公仔面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白背心灰短裤的本地人,还有小孩子拿攒了许久的利是钱来买的。
  这也不奇怪,方便面确实很香,在这个缺油少粮,又没有什么调料的年代则更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吃东西的时间也很短,希望快速吃到既能饱腹、味道又不错的食物,方便面正具有这种特性,因此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如果陈兰君自己能有生产线生产方便面,那么梧桐餐厅就可以用自家的方便面,而不是外购,这又会降低了成本。
  所以综合考虑之下,陈兰君想开办一家方便面厂。
  担心这位蔡厂长不理解,陈兰君特意将方便面的市场前景与自己的优势吹了一遍。
  蔡舒云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完了,却仍不肯轻易松口说贷款,只是笑着说:“听起来确实不错,我们也很想支持,但按照程序,还是需要调查一下。这样吧,三天后这个时间,我们再在这里见面,到时候我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陈兰君离开银行,将墨镜带上,将微微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