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真的吗?”刘黎凑过去,“那你应该能去的。毕竟,你还是很优秀的,比我稍微差一点点。”
“去你的。”
玩笑一番,刘黎坏笑着问:“我问个俗的,你们有没有……那个中意的人,我先交代我没有哈。”
曹红药好气又好笑:“没有,就你爱聊这些闲话。”
该到陈兰君发言了,但是隔了两秒,她没说话。
刘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老实交代,你有情况吧?”
“不会吧,兰姐,怎么了?”
陈兰君清了清嗓子:“也没什么,就是,大概有个预备队员吧。”
“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认识吗?也是大学生?”刘黎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不是,你也问太多了。”陈兰君笑着说,“人嘛,还不错,是个靓仔。”
曹红药的神色却有些严肃,她开口道:“阿兰,寻找革命伴侣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为了什么人妨碍你的前程。”
陈兰君笑出声来:“放心啦。”
“那是,也不看看我们兰姐是谁。”刘黎笑着说。
……
笑着闹着,一直到深夜,曹红药和刘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目送两人远去,陈兰君才回到房间,就着烛光,给邵清和写信。
简单诉说了一下家乡过年的情况,问候了一句。
将信封封上,预备等过两天,去镇里拜年时再寄出。
只是陈兰君没有想到的是,才道大年初三,郑梅就板着脸来寻她。
“二妹,我想清楚了,我们还是去鹏程吧。趁着过年还有几天,先去看看你买的房子。”
这个转变有点猝不及防,陈兰君问:“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郑梅只是冷笑了一下:“也没什么,只是觉得还是人往高处走,大地方,好发展些。”
上午她出去拜年,竟然有一个人想给陈兰君做媒?
还说:“我知道你们家二妹是大学生,但是毕竟是女孩子,这家人也是穗城户口,家里也是出了干部的,绝对差不了。”
一副皇恩浩荡的嘴脸。
郑梅简直想不通,她那么优秀的女儿,这人是怎么有脸随便说给一个人家还一副“你们高攀”了的模样。
郑梅断然拒绝之后,那人脸上挂不住,说:“呵,你也别太傲了,我也没有很想给你们介绍,说到底,你们家也只有三个女儿,就是挣再多钱,也是给别人家的,看你以后怎么办!”
……
大过年的,该骂就骂!
话说得这样难听,郑梅直接给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她不想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说给陈兰君听,因此只说:“趁着还有几天假,我去看看还有没有火车票。咱们去考察一下,主要是看小妹在那边能不能找到接收的学校。”
既然郑梅想通了,陈兰君自然没什么反对意见。
车票么,自然是买不到了,好在还有熟人在铁路上班,请人送上车再补票,直奔鹏程市而去。
第109章
火车一路南下; 每停一站,就多几个年轻人,手提塑料桶; 肩上背着一卷凉席,手臂弯里挂一个沉甸甸的绿色旅行袋。这些都是往鹏程打工的; 多半是女孩。
改革开放不过几年,春运的苗头已经隐隐出现。现在的春节假期短; 打工人放假直到大年初三。因此陈兰君一家人正好赶上回去打工的人潮; 拥挤得厉害。
“都是往鹏程的吗?”郑梅在陈兰君耳畔小声问。
“应该是。”陈兰君的目光扫过车厢里黑压压的人,稍稍有些怀念。
想当年,她也是忐忑不安地挤上一辆开往鹏程市的火车。
现在,她第一次去打工的那家小电子厂; 应该已经成立了吧。
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
傍晚; 火车到站,提前得了消息的阿晶一早等着。
一出站台; 竟然是两辆TAXI等着。
郑梅与陈志生都吓了一跳。
“呦,还有小汽车呢?”郑梅眼睛放光,只顾看那车。
陈志生喃喃道:“这……我们不够级别坐这小轿车呀。”
“伯父; 这里坐车不用级别; 有钱就行。”阿晶笑着拉开车门,请他们上车。
司机按了两下喇叭,从车窗里探头; 笑着说:“新年好。”
竟然是熟人,从前的单车仔阿荣。
陈兰君说:“可以呀; 鸟枪换大炮了。”
“也是多亏兰姐提点; 找人合资开了个出租车公司,不然现在单车都没得骑。”
随着鹏程市的交通建设推进; 公交车汽车也越多越多,现在出站口的单车仔已经很少了。
一旁的阿晶补充道:“现在阿荣是他们出租车公司的经理。”
陈兰君点点头,注意到这两人的手腕上都系着一枚镶金粒的红绳手链,似是同一款式。
再看两人相视时的眼光,以及微笑的嘴角。
陈兰君反应过来,走到阿晶身旁轻声问:“你和他……”
阿晶不语,只是红了脸,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回答。
“兰姐,晚一点我和你解释。”
等到父母在东郊的出租房都安顿好,阿晶和陈兰君到屋外去。
飞虫绕着路灯的灯光飞,阿晶小声地和陈兰君讲着经过。原来自从担任餐厅经理后,因为拉客流、运送食材的关系,她时常与阿荣打交道,两人年纪相差并不大,久而久之,两人便渐渐走到一起了。
“春节的时候,他到我家去拜年了,我奶奶也见过他。”阿晶把手腕上的红手链转来转去,“奶奶和姑姑都觉得他不错。”
她抬起眼,期望又忐忑地望着陈兰君:“兰姐,你觉得呢?”
这丫头,是真心实意拿她当自己人,才这么在乎她的意见。
陈兰君伸手,在她肩膀上拍了拍:“虽然接触不多,但他为人做事很讲信用。你若中意的话,那就相处咯。”
阿晶点点头,笑了:“嗯,我明白,兰姐放心,我绝不会因此耽误工作的。”
得到了她的首肯,阿晶和阿荣也不再避讳,大大方方的告诉凤君等人,说他们正在拍拖。
一群人起哄,说想早点吃喜酒。
陈兰君也望着并肩而立的两人笑。
夜里,借着一盏电灯,陈兰君伏在桌上列行程:陪爸妈看房、去给人拜年、去可乐厂谈合作……
零零散散,将要做的事情一项一项用钢笔写下来。
这也是她的习惯,不然,事情太多了,记不住。
写得久了,她活动活动手腕,放松一会儿。
窗户半开着,透过纱窗,可以见着夜空中朦胧的一点月亮。
她望着月亮,忽然去翻动笔记本的纸页,最后一页,是她自己粘的一个暗袋,里面夹着一张照片——是邵清和寄来的那张。
也有很久没见面了呢。
指尖轻轻触碰照片,勾勒着他的轮廓。
半响,她又将纸张翻到日程那一页,盯着看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
时间太紧,只有四天,就要开学。来不及去香江见他一趟。
算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二天,她领着爸妈去看了房子。
房屋已经封顶了,工作人员说,等到三四月份时应该可以入住。
郑梅看过之后,嫌弃房子有点小。凤君插嘴道:“不小了,妈,越大的城市,住的面积越小。”
在听过一平米五百元之后,郑梅立刻变了口风:“其实还能再小点。”
小妹竹君则是坦率地高兴,和茜茜一起,楼上楼下地跑。
看过房子,陈兰君提着一大包幸食记年货礼盒,去给领导老亮拜年。若不是他介绍,这套房子还买不着呢。
“来拜年我欢迎,可这礼盒我就不能收了,”老亮笑着说,“我有亲戚家买了这个,说是香江现在很时兴的年货,一定不便宜。”
“便宜不便宜,是我们家自己生产的,”陈兰君笑,“所以,我直接拎过来,也不贵。”
“原来这个礼盒也是你们公司的产品啊。”老亮惊讶了一下,“挺不错的。”
“其实这个礼包之内,有许多内地的食品。”
陈兰君索性拆开包装,拿出几粒糖和饼干:“像这个,是魔都的牛奶糖,这是穗城的饼干……这些也是帮助内地的产品出口创汇。”
老亮边听边点头:“很有意义。”
他对于这种心怀国家的商人一向有好感,因此看陈兰君也越来越顺眼。
愉快地聊天之后,陈兰君抛出一个请求:“不知道亮主任是否认识可乐公司的人,我们正和穗城的第四食品厂合作开放一款高档运动饮料,想要学习可乐的易拉罐包装方式。”
老亮他们单位主要是负责商业这一块的,和可乐厂还真有过往来,便答应引荐。
听说要去可乐厂,凤君还有些不安:“真的可以吗?他们是国际大企业哎。”
一比之下,她们的公司就太渺小了。
“没关系的。”陈兰君笑着说。
虽然是国际大企业,但是在当今的华国,可乐公司的处境并不太好。
不久前,京城的报纸特意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可口未必可乐》,担忧外来饮料品牌挤占民族领料厂商的市场。紧接着就有红头文件,明令现在的可乐只能在涉外商店销售,销售对象为在华的外国人或者侨民侨胞。
尽管还是有可乐在私底下流通,但是明面上是无法光明正大向国人销售了。
于是原本就刚进入华国市场不久,知名度还未打开的可乐公司彻底熄火了。
陈兰君他们到达可乐厂时,有一条生产线甚至没有开启。
这种情况下,陈兰君想要请可乐厂贴牌生产饮料的事,很顺利地就谈妥了。
对方的负责人还好心劝了两句:“这种包装,成本高,现在内地不是很接受。”
陈兰君只是笑着说:“就是想尝试一下高档的包装。”
行吧,反正也不是自家的产品,对方负责人就不说了,初步达成了共识,等陈兰君的钱和物资到位,就可以帮忙装灌。
这一桩大事解决,也就到了该返回的时候。
爸妈也决定跟着一趟火车回去,要迁户口进城、安顿好村里的家具厂、替小妹寻找接受的学校……有的是事情要办,顺利的话,夏天时就可入住。
车票定在明天白天,还有半日。
陈兰君到底寻了个空闲,偷偷去邮电局。
为数不多的几间电话亭,大排长龙。
半小时后,终于轮到她。
磁石式手摇电话,转几个圈,接长途电话太挂号。
“喂,请问要拨哪里?电话号码?接电话人姓名?”话务员例行公事的声音,透着疲惫。
陈兰君一一说了,然后将电话收线,守在旁边等。
等待的功夫,长途台忙着拨打电话找人。
隔了好久,电话铃声响起。陈兰君立刻接起。
“喂,你给的电话打通了,但是接电话的是个女同志,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还要通话吗?”
女同志?陈兰君挑了挑眉,她拨打的是邵清和书房的电话,书房按理说是很私密的地方,难道是别墅里的女佣。
后面的人催促:“麻烦快一点。”
陈兰君回过神,对话务员说:“请接通。”
又是等待,过了一会儿,终于听见话筒那边传来声音。
“你好,请问是哪一位?”
是个很好听的女声,柔柔的,一听就很有教养,像富家千金。
陈兰君很客气地说:“你好,我是阿兰,请问邵清和在吗?”
“啊,找阿和呀……”
听到“阿和”两个字,陈兰君不自觉地皱了皱眉,把话筒握紧。
那边的声音越来越小,“滋滋”的杂音,只依稀听得几个字。
“……阿和……他在洗澡……”
杂音忽然变大,彻底没有声音了。
“喂,听得见吗?喂……”
陈兰君“喂”了几声,都没有回应。排在后面的人提醒:“小妹,这个破电话是这样的,信号差到爆,就是不灵,你上蹿下跳都听不清。你还要再打,就要再打一次长途台。”
那人试探着问:“你不要再打了吧?反正也没找到人,别白白浪费电话费。”
“嗯,不打了。”
陈兰君淡淡地一笑,将电话放下,转身离去。
第110章
傍晚有雨落。
下课铃才响; 学生们匆匆跑回寝室楼,将晾晒的衣服收起,岭南潮湿; 一看有大太阳就忍不住将衣服挂出去晒,一下雨; 边喊着“死啰死啰”边往寝室冲,急急忙忙收衣服。
陈兰君趴在窗台; 看人收衣服; 看着雨打在宽大的绿叶上,滴答响。
正式开学第一日,就落了一场大雨。
因明日有早课,她就索性歇在宿舍; 想着等周末再与庞小芃她们确认饮料研发进度的事。
雨一直落; 因这雨,室友们都留在宿舍里; 各自安静做自己的事,偶尔交谈几句。
一张小方桌,摆在下铺中间; 台灯亮着。陈兰君将钢笔笔帽摘下; 望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