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夫妻在逃荒-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陛下,我大夏水军平安归来,吾皇万岁,万万岁!”
  “同喜,同喜,朕要同太子与众卿,在城门口迎接这些勇士们!”
  “应该的,应该的,三年未见,黄尚书等人劳苦功高啊!”
  后宫得了消息的高皇后,捂着嘴,笑得流出了眼泪来。
  嬷嬷一个劲儿的给她贺喜:“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国舅爷平安回来了!”
  “赏,赏,重重有赏,坤宁宫上下皆赏!”
  “谢主子大恩!”
  翠花可比朝廷得的信息更快,按下心中的窃喜好些天了,终于等到朝廷来报。
  伯府所有奴仆得了三个月的赏银,下人们都激动得提前过年了一般。
  “娘,娘,我们想去迎迎爹和哥哥们,我们不在要家里傻等。”
  袁文滔急得跳脚,小脸涨得通红。
  袁文远也拼命点头,渴望的眼神看着他娘:“娘,我们一起去,一起去!”
  翠花也想老公了呀,家里不但孩子坐不住,连老袁头也坐不住。
  他表示,自己可以带着孙子和护卫们去迎接他大儿子。
  京城离最近的沽港,坐马车也要走上五天。
  翠花怎会放心,老袁头带着几个孩子去呢?
  被闹得实在没有办法,翠花咬牙,算着日子,自己带着儿子们接老公去了。
  同伯府一样,得了消息的京城勋贵们,纷纷行动了起来。
  通往南城城外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有那相熟的还要打上一番招呼。
  忠勤镇热闹非常,廉租房的百姓们纷纷相告:
  “咱们伯爷回来了,咱们伯爷平安回来啦!”
  “哈哈哈,咱们可要和那些瘪三好好说说,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哎哟哟,我家老婆子,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拜佛,求的就是让咱们大夏水军和忠勤伯能早日平安归来呀!”
  这是一群虽然生活在底层,但是有了希望后都努力在生活,且有感恩之心的普通人。


第二百三十八章 荣归
  天顺八年,腊月初十,下着大雪,不出门都冻手冻脚。
  午时,沽港,人山人海。
  这些都是听到消息后,冒着大雪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们。
  朝廷的官员和京郊大营的士兵们,也早已经等候多时了,天冷心热啊。
  “来了,来了,真是我们的水军回来了,我看到龙旗了!”
  “哇,好多船啊!”
  “快三年了呀,太不容易了,咱们都以为他们回不来了呢!”
  “你瞎说个啥?这可是由高总兵带队的,咱们的水军可是把东瀛人杀个片甲不留的,海外那些蛮夷更不在话下!”
  “是极,是极!”
  离得老远,有一架马车停在人群稍微的位置,车厢里还烧着碳炉。
  大冷的天,港口的风可大了。
  有两个小脑袋不怕冷的,挤在车窗前,看得津津有味。
  “娘,他们说看到大船了,我爹马上就回来咯,哈哈哈。”
  “快醒醒你的鼻涕吧,小六啊,你是不是给冻着了,娘看你鼻涕都流出来了!”
  “没事,娘,男子汉大丈夫,这点冷怕啥子?”袁文滔顾不上鼻涕,倔强得很,就是流鼻血也阻挡不了他看爹。
  人家袁文远自己就是一个小火炉,听到娘这么说,还把弟弟的手握住了。
  从远到近,庞大的船队足足行了一个时辰才靠了岸。
  等待多时的冻僵了的官员们,整理好衣冠迎了上去
  “爹,爹!我来接你咯!”两个七岁多的顽童,朝着人群中那个,个子不算太高,身材不算伟岸的黑脸男子快速奔去。
  个子高半个脑袋的那个跑得最快,一眨眼功夫,就超越了走在最前面的官员。
  迎面而来的黑脸男子先是一惊,等看清奔来的孩子的长相后,乐得笑着跑步上前,一把抱起了这个顽童。
  “哟,小五!爹的三儿子哟,你们居然来这里接爹呀!好儿子!你可长高了不少哟,爹都快抱不动啦!”
  小孩可不依,搂着他爹的脖子紧紧的,声音有些哽咽,小声的叫着:“爹,爹!你真的回来了?小五不是在做梦吧?”
  落后十几步,个头稍矮一点的顽童,也被两个高壮的少年给抱了起来:“六弟,六弟!你怎么在这儿,想哥哥没有?”
  “二哥,想死我啦,娘也来接你们啦!呜呜,你们真坏,偷跑也不带我们两个,我不同你好了!呜呜呜。”
  越说越难过,他都快忘记哥哥们长什么样了,真是坏哥哥。
  “哎呀,是哥哥们不好,哥哥们给小六赔礼了。小六你别哭呀,哥哥们可给你们带了好多宝贝回来呢,咱们不哭了好不好?”
  越哄哭得越大声,可把孩子给委屈得不行。现在是给啥礼物都不好使,许再多的诺都不管用。
  非得把藏了三年的委屈给哭出来才罢休!
  围观的百姓们都看乐了,这家子儿子真不少!
  官员们瞧着人家伯爷家正在闹团圆呢,只得迎上了黄尚书:“尚书大人,尚书大人”
  高怀瑜下船后见到卫国公府的家丁,第一件事就问:“夫人生的是少爷还是小姐?”
  鼻子冻得通红的家丁,红着眼,抹着眼角,咧着嘴,响亮的回道:“爷,夫人生的是小姐,长得可俊了,都说像您呢!”
  “哈哈哈,我家夫人就是能干!”高怀瑜乐得转身跑到了忠勤伯跟前,看他还抱着一个小子,然后问:“这是我家女婿还是小六啊?”
  袁文远一脸懵逼,这才想起来,他的小媳妇儿的爹,好像是同他亲爹一起出海的,难道就是这位?那他要不要叫岳父啊?
  红着脸,从他爹身上下来,黑娃看出了孩子的窘迫,哈哈大笑:
  “嗯,这是你家小女婿,我这就交给你这未来的岳丈啦!”
  高怀瑜这个不靠谱的,把自己小女婿夹着胳膊下面,一眨眼就跑没了影,半分下船后的稳重都无。
  夏洪棣派了京郊大营的五万兵丁前来保驾护航,顺带捎回贵重物品回京。
  好一阵马不停蹄的安排,兵丁们要等到夜晚后,再开始往京城里运输这些货物。
  需要特别安排的是,两百匹金贵的大食马、一千多个奴隶,德里苏丹送皇帝的二十名美人。
  交趾王的质子、费萨尔等帝国商人,还有谢里夫及其医生团队,交由前来接应的理藩院官员安排。
  珍奇异兽,大部分怕冷的,忠勤伯都主张留在了安州。
  要把热带的动物给带回下雪的京城,不冻死才怪呢。想要瞧个稀奇,该得等到夏天运来才行。
  忙到亥时,黑娃才找到了翠花他们住的客栈,两个大儿子带着两个弟弟早就沉沉的睡去了。
  “媳妇儿,我回来啦!”推开了客房大门,就看见了灯下的美人。
  “老公,欢迎回家!”特意画了一个淡妆,穿了新衣的女人,笑颜如花。
  黑娃上前就抱住了自家媳妇儿,心口满满的,嗯,终于不用在偷摸进空间抱媳妇儿了。
  也就是这么匆忙的见上了一面,前后说了不到一刻钟的话。
  黑娃还要同高怀瑜、黄尚书、上官太医几人,连夜带着金银珠宝往京城赶去,成总管说,皇帝陛下可是等急了呢。
  赵雷霆在码头将伴读几人组的大箱,和忠勤伯府的行李整理了出来。
  他将和青一与青二在稍后一些再归家。
  三日后,京城南大门,夏洪棣带所有皇子与文武百官迎接,风尘仆仆的几位大人。
  “臣,理藩院尚书/水军总兵/忠勤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平身!几位爱卿,见到你们平安归来,朕心甚慰!”
  “不负吾皇所托,臣等平安归来,吾皇万岁,万万岁!”
  夏洪棣托起几人,几度哽咽。
  不管是小舅子还是忠勤伯和黄尚书,这可都是他的肱股之臣啊,他可不能承受损失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眼生一些的那位,应该就是此路随行的上官太医了,真是个好样的!
  他仔细上下打量了几人,嗯,除了黑了一些,皮肤糙了一点,既没有瘦,也没有老,还是如同出使前那般精神。
  太子眼巴巴的往小舅舅和忠勤伯的身后瞧,没人!他的小伙伴们显然还在后头的队伍里。
  夏洪棣是个心急的,接到人后,顾不上其他,直接把四人接到了宫里。
  彻夜长谈,这一谈,直到翠花他们回府还未归家。
  老袁头巴巴的在大门口,看着大孙子们下了马车,忍不住老泪纵横。
  袁文杰和袁文武顾不得冰天雪地,直接跑向老袁头,跪地磕了几个响头:
  “爷爷,不孝孙儿回来了!爷爷,我们都平安的回来了!”
  老袁头哽咽着:“起来,起来,地上冷,我孙儿个个孝顺,几年没见,真是长高了不少哩,你们爹呢?”
  “爷爷,爹进宫啦,陛下肯定要留爹说话的,您放心,爹好着呢,身体壮得跟小伙子一样!”
  “那就好,那就好!”终于放下心来了,今夜,老袁头决定不醉不罢休!
  得了消息的胡家人也奔来了,胡老爹拉着两个大外孙的手。
  “臭小子,还能跑得再远一些吗?让你们爹替你们娘再痛快的打上一顿好的!”一边笑骂着外孙们,一边瞧着闺女的脸色。
  “爹,不劳您女婿动手,我比他们爹力气都大!”
  “哎,都要过年了,可不兴打孩子啊,闺女,你也省省力!”
  胡老爹自相矛盾的话一出口,惹得众人都乐得哈哈大笑,张氏和马氏也嘀嘀咕咕,说得很是亲热。
  袁大妹拉着两个大侄子左看右看,还不停的问着他们爹的情况。
  三位嫂子笑着对翠花贺喜:“妹妹,这下该安心了,咱们今天可要好好吃你一顿,等妹夫回府后,你还得再请客。”
  “呵呵,请,请,别说一顿了,十顿八顿的,妹妹都敢请。嫂子们,咱们进去,边吃边说,今日可做了羊肉汤锅呢,喝碗羊肉汤,一下就暖和了。”
  而京城大营的士兵们,押运回来的这些货物,可让沿路的百姓津津乐道了一个月。
  “娘耶,那些长得黑漆漆的是什么人哟?难道这就是昆仑奴?”
  “那些不重要,你没瞧见,那些马儿可真俊呀,哎哟哟,咱们大夏可没这么俊的马儿,估计鞑靼的马都没这么精神!”
  “难道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些关在笼子里面的大龟么?这都是些什么稀奇物啊?比咱们的锅盖还大哟,难道真是活了上千年?”
  “可别光顾着看那些稀奇的畜生了,难道你们不好奇,那些大箱子你们装的是啥?这都搬了多少箱了,你们数没数啊?数清楚了吗?”
  “啧啧,不是金山就是银山呐,朝廷这回发大财咯!”
  魏尚书被堆成大山的箱子砸晕了,不,是被黄尚书的几十本账册给砸晕的。
  天了噜,大夏朝的国库,哪怕存上一百年,也不见得能存到这么多的金子和宝石哟!
  他可要成为,大夏建国两百多年以来,国库最富足的尚书了,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


第二百三十九章 汇报(上)
  皇宫里,和黄尚书几人前后脚,最先运达的是体积小,价格贵重的:宝石、黄金、白银、金疙瘩、珍珠、香料和稀有皮子等。
  黄尚书亲自挑了几箱有代表性的,抬到了夏洪棣的御书房,君臣几人围着大箱开座谈会。
  黄尚书作为四人的代表,先为皇帝陛下做汇总。
  “陛下,臣等从天顺六年仲春初二出发,天顺八年腊月初十回京,耗时两年十个月,去时成员共计三万两千五百人,回京三万零七百七十六人。
  此行,与大夏朝顺利建交的海外国家有六个,交好的土著部落有八十三个。并有三十五位大食商人带了船队前来大夏通商,五十一位医者来我大夏医术交流。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大夏朝新增了两个藩属国,室利佛逝和交趾,交趾王嫡长子携贡品进京常驻。
  合计为朝廷带回:
  黄金:五十万两;
  白银:二十万两;
  金疙瘩:十八万斤;
  各色宝石:六十五箱;
  香料八万三千斤,稀有药材五万两千斤,象牙和犀牛角”
  黄尚书边说,夏洪棣边翻看账册,频频点头,满眼的喜悦之情。
  “陛下,您看,这是我们从土著哪儿挖了大半年,才挖回来的金疙瘩。不似一般的金矿石,含金量约至少有五到七成。”
  “咦,这不就是狗头金吗?怎能挖到这般多?!”夏洪棣拿起瞧了瞧,被账册上大写的十八万斤的数量给烫着了,哪怕含金量只有一小半也了不得啊!
  “哈哈哈,陛下,我们大多是从一条估摸有上千年的河谷底下挖出来的,那地儿的金子和宝石估计百年都挖不完哟!”
  “当地土著们不用金银做货币?”听来听去,满地都是黄金的样子。
  “他们还是以物易物呢,没有金银珠宝的说法,盐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