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宠姬与贤后的距离-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的人。

    另外一点不同则是,就算来了这么多人;呈都的人心依旧没什么浮动。此时越魏两国的分拒之势已经很明显;要帮谁,众人心里都已经有了底;并且采取了行动。所以除去已经在魏国统治下的诸侯国,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站越国这一边的,还有极小部分是像邹南子那样的蒲朝死忠。

    反正各人心里明白,越国和魏国断断续续地打了几十年,基本没有调和可能。这些时间也足够所有人做出选择了,所以现在他们是各自为政。道不同不相为谋,又不可能在戒备森严的呈都里做些什么,表面上看起来所有人都是一团和气、言笑晏晏,但实际上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谁呢?

    这一对龙凤胎伴随着大赦天下的消息几乎是眨眼之间就传遍了越国各地,众人欢欣鼓舞。只不过不得不提的是,越国现在农林渔矿都在稳健发展中,论起单位产量、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都远远超出了其他诸侯国;所以就算减了赋税率,收到国库里的东西也依旧在增长。打仗通常是以民养仗,而越国本来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再认真治理,整体实力大为提升,竟然隐隐有双赢趋势了——别国可还没这么厉害的技术!

    首先就是永丰坝。建这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需要开山炸石以及水坝整体结构的设计,不然一不小心就该被河水冲跑了。洛水边上本没有大诸侯国,实力跟不上;而魏国刚把洛水北边的几个小国笼罩在统治范围里,想的就是拿他们的粮食养自己的军队,这时候哪里会想要在洛水上建水坝?就算和越国建的一样顺利,那等建完他们也就灭国了——在这时间里足够越国韬光养晦反扑了吧?

    然后就是田里、海边、河岸、林中等地方中应用的小型设备。按理说,这应该比较容易模仿,但是架不住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关键部位都是用越国产的精铁做的。要说这炼铁,不少诸侯国也会,只是炼出来的效果……要么就是不耐压,要么就是不耐拉,和越国产出的铁就完全是两码事。也不是没人想到从人入手,可惜越国铸造监里,一个铁匠就会他那一道工序,也弄不清所有工序的顺序。想要完全知道的,只有乐常和虞婵,但这两个人一个身居高位,一个常住深宫,哪有那么容易能抓到?

    兵器等各种东西都离不开铁,那再来就是挖铁矿的效率。现在的条件下,基本开山都是靠火烤石头,烤到它炸开来。但是越国就不是这么干的了,真开起矿来,地动山摇,简直就像是同时烤热了一座石头山一样。而且因为开矿地外头都有军队把手,闲人进不去,只能从自己远远看到的情况来猜测。当然了,火药可是个利器,怎么可能随便就让人发现呢?

    至于还有些改变,虽然看起来不甚了了,但却是以后能起效的东西。比如说虞婵提出来要多建书塾,鼓励孩子从小认书识字,也在缓步进行中。这种事情需要的是潜移默化,过个几年,等到大家都意识到识字的好处,越国也差不多对付掉了魏国,有工夫整顿国内,就可以尝试在官员举荐制度的基础上加上考试了。如果只有贵族子弟认字,文字考试就局限于这种狭小的范围,那和举荐又有什么区别?

    受这件事情的启发,众位官员集思广益,从畜牧工商等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其中当然有好有坏,需要辨别,天天早朝上都热闹得很。王上是个明君,提出好主意重重有赏,再加上前头已经有很多人验证了这一点,众人都在绞尽心机地想,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注意。忙归忙,累归累,但是这种事情做起来可真的有意义得多,只要他们还想在这朝里做下去、直至做到更高的位置上去的话。

    这种风气,明显就和上次的感觉差很多,也和洛都里差很多了。这点谁都看得出来,以虞墴派来的人最为心惊。

    这次带头的是个清流党,叫太曲。他是邹南子的弟子,在洛都中官职也不小,向来以老师的话马首是瞻。如今他在呈都里呆了几天,见了不少官员,愈来愈怀疑自己做的到底是不是对的。如果不是越国故意装给他们看的话,那就是呈都的确是他们设想中的清平之地。本来邹南子依旧不死心,叫他私下里再和虞婵接洽一二,但是他觉得他实在没脸这么做。

    这原因就是,太曲喜欢喝酒。而当他在呈都街头酒楼闲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都是民众的自豪感,他们为自己是越国子民而感到是上天保佑。这种情况他可从来没在洛都碰到过……他哪儿来的厚脸皮去和虞婵说,蒲朝天命七百年,无论怎样都不行?那天命怎么不让这些人感谢他们是蒲朝子民呢?那天命怎么不让洛都里的人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呢?

    和虚无缥缈的天命相比,肯定还是事实来的更重要。民众又不是瞎的,谁能让他们过得好,他们就愿意听谁的话,尤其在有对比的时候。

    太曲毫不犹豫地相信,如果洛都的人知道呈都的人过的是这样的生活,肯定原因远远地跋涉千里来这儿——街上没有纨绔子弟骑着高头大马横冲直撞,开店铺的没有高得不得了的税以及送不完的人情,有志于仕途的学子也不用将心思放在如何钻营与世袭官宦世家的关系……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不够震慑他一直以来的观念?所谓君权神授,其实根本靠不住吧?他真的要在那种束手束脚、只能动嘴皮子的地方住上一辈子吗?为了看起来已经被颠覆的所谓天命?

    所以等到满月宴正式开始的时候,在一大群权贵官员之间,太曲只端正地坐着,安静地观察殿上的情形。他毕竟是天子的特使,不用跪着给诸侯奉上礼物,所以早前就已经送进了呈都王宫。现在,昭律和虞婵坐上首,他就坐了客人中最尊贵的位置,不着痕迹地打量挨个儿进门的特使脸上的表情,以及他们所送的礼物。他有一些动摇,所以现在当然想看看,事实上越国的势力到底扩张成什么样了。

    不得不说,不管立场如何,各位诸侯在面子上还是很过得去的。该送什么等级的基本都会往上一级,而越国属下很多小国国君干脆亲自来了。之前是不知道,但现在怎么也都听说了一些关于越国民生之类的事情。无论是哪一样,如果能学到,都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那么,这时候不来表忠心,更待何时?难道等着像那些较大一些的诸侯国一样,被打下来以后国君撤换成越国的人?那还不如他们自己乖乖地表示效忠呢,国内有越国的驻军、要听越国的话是一回事,能保住自己大部分的权力又是另一回事了。

    上首的虞婵和昭律听着礼官报单子,面前不停地有各种宝物搬上来给他们过目,不着痕迹地交换了个眼神。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兴趣不大,主要还是看众人的反应。比如说现在,他们就注意到,作为他们最大对手的魏国,一向都是喜欢在偏前的时候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次都过了大半,竟然还没出现,真是件怪事。

    虞婵略微定了定神。她可不觉得田克什么时候学会礼让三先了。那这样的国君所教导出来的人,也基本不可能有这种品质。于是魏国是准备最后来个压轴戏?好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反正如果说魏国会像其他诸侯国一样好好送礼、不出幺蛾子的话,她觉得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也的确不可能。等到礼官唱到魏国来使的名字时,已经是最后一个。而相对于别人红布都遮不住珠光宝气的礼物,这次抬上来的却是许多大箱子。再等到打开之时,殿上所有人脸上都变了色。因为那里面不是别的,而是一十二个袅袅婷婷的美人。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一时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目光焦点。

    用箱子运人,也亏魏国人做得出!不对,就是因为是人,所以才要藏在箱子里吧?毕竟怎么说,这次都是满月宴而已,哪儿有在这种时候送美人的道理?这其实是送给昭律的吧?难道是听说昭律暗中把后宫遣散得差不多,这才故意这么做的吗?但如果是有虞婵这样的夫人,后宫哪里还塞得下人?

    一群人都在心里猜测,眼睛忍不住在两边来回看。至于在座上的几个越国重臣,脸上的表情立刻就沉了下去。这魏国不怀好意,绝对是存心挑拨离间!

    他们看得出,昭律自然也看得出。他听着魏国来使的解释,面无表情。田克这是狗急跳墙了吧?这种方法也敢用?说是夫人辛苦,这接下来半年都要好好养身子,他们干脆就代劳,帮她在这期间物色了美人?还真当他是之前那个泡在美人堆里就出不来的昏君?不,其实根本就是明知道虞婵在半年里不宜行房,所以特意找这个机会来膈应他们的吧?这么想的时候,他在宽袖的掩护下,紧紧地抓住了那只细腻的小手。

    虞婵不着痕迹地扫了下他的动作,然后转到面前的魏国官吏身上。他显然对这份礼物非常自得,因为这些女人的确都是尤物,经过他们精心挑选过的,正常男人都不会拒绝这种诱惑,挑这个时间更是乘虚而入。想到这里,她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昭律是个正常男人没错,但他还是个想要天下的正常男人。孰重孰轻,有长眼睛的都看得出。

    察觉到手中并没有反应,昭律放了心。他就知道,这种摆在明面上的阳谋,虞婵是绝不会上当的。“感谢魏伯盛情,只是送得太早。要等我家宥儿长大,这些可就是人老珠黄,连给宁儿当侍女都嫌老了。”他顿了顿,满意地看到对方变来变去的脸色,又道:“寡人还是很喜欢这份礼物的。我越国新建织造监,正好缺这些心灵手巧的人。越伯真是急人之所急啊!”

    越国官吏的脸完全青了。他难道不是已经说明白了是送昭律后宫的吗?对方就当没听见啊?还有,他们君上知道织造监才奇怪!如果知道,他才不会说这些女子精通女红!简直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有话要说:所以,准备打仗吧~

 64第六十三章 运筹帷幄

    在这次满月宴之上;越魏两国怎么看都是正式撕破脸了;两边各自回去谋划己方计划不提。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洛水南北都是军队;隔江相望;虎视眈眈。虞婵不知道魏国是什么想法,反正他们这边,靠近洛水的城郭里;所有愿意的普通民众都暂时迁到了更南的内陆。他们一行人在东巡的时候就已经观察好了越国的半数郡县;安排将人安排到一些有相对比较容易开垦的徒弟的郡县去。当然也有不愿意走的,那就只能和进城的兵士们混住,帮着烧水做饭之类。还有不少适龄男子,直接发誓要为越国开疆扩土,其中经过考核的进了军。这动作不小;还好越国近年吏治清平,并没闹出什么大的动乱。

    按照原先的规制,作为前锋的军队在过去几年里已经陆续换上了新的铁甲。最先用上的时候是上一次昭律带军打到洛都以南的诸吕,装备上的一个甲兵方阵在陆战里简直成了无坚不摧的利器。同样和步兵对抗,他们自然稳稳地占了上风;若是对方是骑兵,就先放三轮铁箭,把马儿射杀大半(马上的人也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绝不是问题了。因为他们有兵器之利,一刀一枪能捅破敌人的铁甲,而敌人却不能劈开他们的盾牌。

    这样一来,不就是完全平推了?当然了,铁箭用完了回收,尖利的继续用,有磨损的就运回后方,重新炼成新的兵器,这可比直接从铁矿里炼快多了。

    至于水军方面,赶工的舰船也陆续下了水。大多数新制的舰船上都配了铁质箭孔,更大的孔则是为了还在实验中的火炮预留的。它们外头还钉着两三寸的铁皮,有效防止了火箭攻击;想从底下凿穿基本不可能,因为实在太费时。唯一的缺点就是慢了些、笨重了些,所以还在上面配了几艘小小的快船,方便搭浮桥用。

    还有通讯,这自然是用同时配发到每条船上的右领手里的彩烟。

    铸造监早就另外分了人出去研究焰火,后来又要研制火药,就秘密成立了一个新的火药司。昭律在罗霞谷的时候,手里还只有最普通的砖红色烟火,如今他们已经研制出蓝色、绿色、黄色等其他颜色的烟火,颜色搭配和燃放顺序足以远距离传递军中的信息。当然了,至少要做到将军,手里才能握有足够的烟火做通讯。

    最后,作为重头戏的火药,保密工作十分严实,基本只有军中高层人士才知道。这玩意儿一点儿可以当听响儿用,一大堆那可就是要命的了,而且还是要很多人到的命。所以能进火药司的人都是一挑再挑的,不然到时候内部走漏消息,倒霉就只能怪自己。

    有烟火的经验,小型的火药卷很快就弄出来了,也就是扔出去炸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