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川军-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得到八路军总司令的公开好评,川军官兵们很是激动。
朱德接着讲:“在问题方面,我觉得装备差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经验不足,加上整个战区的指挥混乱,所以川军自身伤亡很大,有不少伤亡是可以回避的。”
他又结合这一段时间的东线战事和整个太原战役,尤其是估计川军官兵大多了解的事情,深入浅出地讲解游击战术的道理和实战应用方法。
最后还特别强调,大家一定要注意和当地群众紧密结合、打成一片,并且当场把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条讲解。
朱德这次为22集团军讲大课,连续讲了三次,整整用了一天半时间。川军上下耳目一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打仗法的。
特别是122师的官兵,更是恍然大悟,纷纷称道:难怪其他装备好得多的部队都被鬼子撵得魂飞胆丧,八路军反而能从一次又一次地从鬼子手中缴获那么多战利品。看来,游击战和运动战,不仅是救命法宝,还是鬼子的克星,一定要好好学习,克敌制胜。
自从和八路军打交道之后,特别是得到朱老总的亲自传授之后,川军上下努力效仿,部队作风和抗战信心大大改观。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并且,成效很快就体现出来了。
没过几天,22集团军接到新任第二战区司令部晋南防务总司令卫立煌的命令,要求22集团军占领韩信岭,将主力集结于霍县、洪洞、沁源部署,派部在平遥、介休之间游击,阻敌南下。
获悉这个命令后,王铭章和赵渭宾主动请缨,邓锡侯原本考虑到他们在娘子关伤亡惨重,打算改用45军的部队。两人一再坚持说,122师的驻地最靠近平遥,这半个多月里从八路军那里学习到不少办法,势必将功补过,满足阎锡山的意愿,把在太谷捡到的弹药通通回送给日寇。
邓、孙只得笑着同意了,叫他们出发前去向八路军请教一下具体的战术,两人说正有此意。
赵渭宾经联系八路军之后,王铭章带着几个旅团长和高级参谋前去请教。朱德找了几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和参谋一起研究。
八路军将领说,综合贵方和我方的情报,在平遥鬼子不多,县城里只有一个骑兵分队,六百余人,由中村少佐指挥。我们估计,如果贵部部署得好,突然把大部队开到鬼子面前,吓都要把他们吓跑。反正这些日军骑的是高头大马,跑得快,你们也追不上,也不必追得太远。
大家都笑得不亦乐乎。
一个参谋说,估计日寇在平遥是外围据点,装备、物资不会太多,可能就一点日常生活用品,要不然,你们最好先围城,断鬼子的粮草,再打逃,或者打援。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赵渭宾建议说,不管战利品多不多,都试一盘围城打逃和围城打援。
王铭章当即表示同意,他笑道:多多少少总能有一些斩获,哪怕是拣几个日本鬼子脖子上的护身符回来,也是光荣的。
从八路军驻地返回后,王铭章和赵渭宾立即和几位旅团长一起研究围城打逃的具体方案。大家听说准备反击日寇,都很兴奋。
会议很快决定,先悄悄将师部推进到平遥县城北山区,进一步了解敌情。然后由364旅(实际上只有一个团兵力)负责主攻,在城门口埋伏,相机歼灭城内之敌,攻占城池;366旅(实际上也只有一个团兵力)为助攻,在铁路和公路线上埋伏,率同老百姓一起破坏铁路,阻击逃跑日军、阻挡日军援兵。
侦察兵很快就弄清楚了,驻扎在平遥县城的日军骑兵,实际上是警戒性质的太原城外围哨兵部队。这些骑兵,一般都不外出,只是偶尔分成两个小队集体行动,一个守在城里,一个在周边随意奔驰,为表示日军在平遥的存在制造声势。日军以为,按对付中国军队的一般规律,只有派一点点部队,象征性地表示一个地方已经是日军占领地,就不会有中国军队敢去主动进攻。
日军占领平遥县城后,平遥县长已经逃到山区去了,鬼子在城内组织维持会,构筑工事,在全城到处搜查粮食。但由于王铭章率部离开时曾进行过坚壁清野,日军收获很少。由于缺乏粮草,日军在平遥城内进退两难,不时到附近村庄搜刮。
王铭章闻讯大喜,一面派部队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在城外村庄埋伏,一面设法联络当地政府,组织力量到附近去拆卸铁路,破坏平遥日军逃往太古的公路桥梁。
负责联系地方政府的鲁江平,很快找到了原平遥县长。县长听过川军决定收复平遥,很是感激,迅速组织群众和部队一起去把铁轨和枕木拆了,用马车和牛车运到师部指挥所附近,还征集一些铁匠、木匠、泥匠,帮助部队利用从晋军仓库得到的黑火药自造手榴弹、地雷,和打制大刀。
当天夜里,北风呼啸,大雪纷飞。122师兵分两路,和当地百姓一起大举出动。364旅的官兵,摸黑在交通要道挖战壕,修工事,在几座去太原的公路桥和小桥下安好炸药。366旅官兵摸黑走到铁路,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卸下连接铁轨的螺丝,把铁轨和枕木抬走。
第二天清晨,工棚里炉火熊熊,铁轨和枕木都被抬到工棚旁。长长的铁轨在炉火中被烧红后砸断成节。另一些火炉,则把宰成节的铁轨打成片,卷成筒。这些筒被送到另一个工棚,冷却后填入炸药,碎石、小铁片,雷管、导火索,再用黄泥封住两端,成为一枚枚土制手榴弹和地雷。
王铭章、赵渭宾和平遥县长一起在工棚里巡视,兴致勃勃地观看工匠们兴高采烈地生产军火。
王铭章笑道:“鬼子做梦都想不到,我们竟然在它们身后办起了兵工厂。”
“还用这些家伙慰劳他们!”县长也幽默地说。
“鬼子的骑兵在梦中听到手榴弹响,爬起来拼命往太古逃跑。跑着跑着,唉,怎么桥不见了?”鲁江平一边说一边扮鬼子惊慌模样。众人都笑起来。
王铭章跟着说:“本师长提着大刀走上前去说,在这儿呢,给你。中村少佐赶忙摇头:我不要。”他随后用川剧唱道,“我便说:你不要也得要!我命令你,赶快到阎王殿报到去!”
大家都哈哈大笑。
过了两天,城内日军小股部队果然又由汉奸领着出城找粮。游击队部队在老百姓配合下予以伏击,日军仓皇逃跑。
逃回城之后,中村少佐听说中国军队只有一个骑兵连,大骂小队长无用,改派一个小队长带一队骑兵立即反扑歼灭。这一百多人遭到一个步兵团的伏击,伤亡惨重。
中村见状,方知形势不妙,打算据城墙固守待援,结果铁路电话打不出去。正在这时,有士兵赶紧来报告说,大量中国军队开到南门城下,但他们并不立马攻城,只是在城周围守着,像是在等大部队。
中村赶紧到城楼察看,果然,没过多久,又远远开来很多人,大约有一个团。这个部队到后仍不急于攻城,好像后面还有大部队过来。
中村开始着急,害怕中国军队和里面的百姓响应下夜间攻城,咬牙下令弃城,从北门逃走。因为他知道,这么多人,一旦围城,他们根本顶不住,甚至一个都逃不出去。并且,更重要的是,平遥城原本就不在上级布置的占领任务之内,只不过是中国军队逃跑时留下了一座空城,他是毫不费力捡来的。
日军刚出城不远,就遭到366旅先头部队的伏击。中村不知就里,只能拼命往前逃跑。殊不知越往前跑,部队越多,特别是在过河的地方,桥被炸断了,阻击部队特别多。在涉水过河的时候,日军兵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中村自己臂上也挨了一枪。
可惜的是,川军的枪不好,经验又不足,更没想到南面主攻部队的枪炮还没打响,日军就开跑,并且跑得这么快。他们平均一人只打出去几枪,总共只扔出几十枚手榴弹,鬼子的骑兵就跑过了,最终只消灭了四百来个骑兵,有二百来个骑兵逃走了。
有士兵说,原来日寇也有腿长的时候,逃跑起来比我们的土造机关枪还要快。
官兵们收拾完战场,把战利品抬向平遥城的时候,城里的百姓没等部队用迫击炮轰门,就早已把南城门打开,让大部队进城了,各城门洞早已由川军和当地保安一起守卫。
官兵们在日寇营地没有找到武器,他们逃跑时把能带的都带上了,只剩下一点粮食和草料。城里的百姓讲,日军临走时原打算把仅有的这点粮草都烧掉,正要放火,周围的百姓围过来起哄,他们见势不妙,怕逃不出城,就只好作罢。
中村狼狈逃回太谷,被上司狠狠打了两个耳光。他辩解说:“平遥南面,中国军队大大的有,请中队长率大部队前往消灭。”
“混蛋!现在不能出兵报复!我军的战略目标已经转变,进攻重点在上海和南京,华北方面不许扩大战争,对太原以南只能采取守势,必须集中力量肃清太原以东和以北占领区的支那残余部队。要不是看在你九死一生的份上,我毙了你!给我滚!”
与此同时,平遥城内外,军民兴高采烈地清理战场。老百姓还把为过年准备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欢乐之声回荡山谷。
虽然这次胜利很突然,很轻松,很不过瘾,但川军上下和平遥百姓都很兴奋,因为这毕竟是整个山西战场上从日军手上光复的第一座县城,还消灭了大半个中队的日军骑兵,缴获了不少高头大马。
王铭章得到捷报后,随即和赵渭宾率122师师部机关人员和师直部队人员进驻平遥,老百姓夹道欢迎,还有不少人送慰问品。
从11月中旬收复平遥城,直到12底开赴鲁南,平遥一直固守在川军手中。
第14章 另类友军
 1937年12月,驰援李宗仁,川军转战第五战区,朱德、周恩来讲解抗战局势。
朦胧月色中,364旅727团团长张宣武正沿着战壕巡视。忽见前面远处有队人影出现。他轻喊一声:“有情况,准备战斗!”士兵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举枪瞄准。
“团长,不像是敌人。你看,他们鱼贯而行,不是进攻的样子。”一连长说。
“不准开枪,继续观察。”张宣武下令说。
人影朝阵地走过来,前面像是带路的老百姓,后面全是穿军装的,大约一个营。
“哪里的?口令?”一连长高声喊问。
“我们是45军127师757团3营的。你们是727团吧?”对方用四川话回答并反问道。
“你们是757团3营的?”张宣武说完,一连长反问,“营长叫什么名字?”
“张鹏翼。我就是张鹏翼!”对方回答说。
“让他们从正面过来。”张宣武对一连长随即喊道:“请从正面开过来。”
对方开过来,一个少校走到前面来,向张宣武立正敬礼:“张团长,757团3营营长张鹏翼向你报告。”
“真是你啊!你小子,怎么现在才找回来啊?都以为你们营全被鬼子俘虏到东瀛岛游街去了!”张宣武高兴地捶了张鹏翼一拳。
“一言难尽,进城后再向你详细报告。”张鹏翼随即回头指着身后三个百姓打扮的壮士说,“这是给我们带路的八路军游击队员。要不是遇到八路军相救,我们可能真回不来了。”
“太谢谢你们了!三位辛苦了,请赶紧进城休息。”张宣武感激地说。
“不啦,我们任务完成了,该回去交差了。”
“咋能马上就走呢?至少也得吃了饭再走。”张宣武尽力挽留。
“趁夜走好通过日军封锁线,天一亮就困难了。再见!”三人和张宣武、张鹏翼等握手告别,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八路军就是不一样啊。”张宣武感慨地说。
“是的!我们这次真是大长见识。”张鹏翼感慨道。
“哦?我执行完任务再进城听你细说。”张宣武说,随即让士兵带张鹏翼营进城休息。
第二天上午,王铭章在平遥城内召集军官欢迎张鹏翼营脱险归来,请张鹏翼谈谈脱险经过。
张鹏翼说:“11月4日,22集团军总部和45军抵达长凝镇时,你们41军124师比我们先到。不久,敌机飞临侦查。天黑后,我们两军分手,分两路向榆次转进。我们团奉命担任后卫,我们营又走在最后面。你们走后不久,日军就追上来了。我立即指挥部队和敌人战斗。打到深夜,敌人停止冲锋,我们趁机撤离长凝镇。因天色漆黑,迷失方向,我营误入敌占区,在一个村子和日军发生战斗。打到天亮,我们精疲力竭,伤亡很大。正当我们十分危急的时候,八路军游击队赶来支援,从背后打散了日军,然后把我们带到另一个驻扎八路军的村子。八路军长官问明情况后,对我们很热情,马上叫人给伤员上药,给部队做饭。天亮后,村里的老百姓也送来很多慰问品。弄得我们很不好意思,非常感动。”
张鹏翼喝了口茶接着讲:“我们在村子里住了十天。大前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路军赵营长对我说:‘我们已经打听到川军在洪洞一带集结收容,我派三个熟路的游击队员把你们送到122师驻守的平遥城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