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阳公主-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斯的话也有道理……”

华阳公主稍稍沉默后说道:

“父王,女儿背诵一段文章您听……”

“你又读新书了?好,背给我听听。”

“父王,您听着。”华阳公主说着,调皮地一笑,接着便背诵道: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父王,还有精彩的哩,您听:‘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好了好了,你不要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秦王笑着制止道。好厉害的丫头,她背诵的就是李斯写的反对逐客的《逐客令》的奏章。用其之矛攻其之盾,手段高明,令人佩服。便说道:

“好,就听你的,不杀韩非,明天我下令把他放了,封他个官,让他为我大秦服务。”

“父王,我的好父王,”华阳公主脸上立刻锭出笑容说,“您释放韩非,也等于释放女儿。要是他被杀了,女儿的灵魂将永罩在阴影里不得解脱了。只是父王,您最好今晚就下令释放他,俗话说夜长梦多,李斯他……”

“女儿,你也别太性急了,我明天一早就下令。今晚,你就好好睡觉吧。”

可是,当秦王第二天派使者持令前去赦免韩非时,韩非恰在头天晚上一命归天了。是李斯以老同学的情谊送去的酒菜,韩非吃后七窍流血而死。

韩非死了,韩非提出的兼并六国的计划正在被秦国实行。按韩非的计划,秦国兼并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韩非的祖国韩国。就在韩非死后的第三年,秦攻下韩都,韩王当了俘虏。

秦王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赵国。

按秦王的意思,赵国是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因为他与赵国的仇恨太深了。当年,随当人质的父亲子楚住在赵国,不知受了多少气。且不说赵国的官员,就是一般百姓,也用歧视的目光看他和他一家,整日在羞辱与欺凌中备受煎熬;有时,还被一些恶少打得头破血流。自己当时就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个不留地坑杀!

为了寻仇,秦王曾几次发兵攻赵,均未得手,有两次还被赵将李牧、廉颇带领的部队打得大败。

秦王憋着一肚皮气,作了准备,又计划攻赵。尉缭阻止

“赵有李牧、廉颇等良将,攻之不易。”

“难道罢了不成?”秦王气愤地说。

“大王如要伐赵取胜,请依臣之计……”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近臣郭开。郭开向赵王进谗言,李牧被解职。

赵王准备起用老将廉颇,命郭开先去了解一下他的健康状况。

郭开奉旨去拜见廉颇。廉颇知道他的来意,当着他的面身披铠甲骑马舞刀,英武不减当年;在宴席上,廉颇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言谈中表示自己老当益壮,尚能为国效力。

可是,得了秦国好处的郭开回去向赵王复命时说:

“廉将军虽老,食欲仍很旺,一顿饭吃了斗米之多,而且马上功夫也甚了得。只是在与我对坐闲谈的一会儿,一连上了三次厕所。”

听了郭开最后这些话,赵王对廉颇失去了信心,取消了委他任统帅的打算,另外物色人眩

秦王得到消息后,便准备下令攻赵,尉缭又出面劝止。秦王说:

“现在赵国委派的将军,都是平庸无能之辈,不正好攻打吗?”

尉缭说:“打仗,主帅固然重要,但士兵素质因素不能低估。想那赵国,早在武灵王时代,君主常年身着戎装,带领土兵骑马射箭,练得兵马强悍,能征惯战。五国攻秦时,赵国为纵长,实力最强,士兵打起仗来舍生忘死。现在,虽然没有好的统帅,部队的战斗力仍很可观。因此,这时攻赵,时机尚未成熟。臣夜观天象,东北象天空一片混浊,料定赵国不久会有灾变,可以趁那时社会混乱、军心不稳时攻之,必胜无疑。”

秦王最迷信,听说赵国天空出现异常天象,将有灾变发生,深信不疑,便耐着性子等待。

果然,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赵国发生大地震。第二年,又大旱。这时,尉缭向秦王奏道:

“大王,时机到了,请发兵攻赵。”

经过一番大荣辱大起落的人生波折后,赵太后归于平静。虽然,她恢复了太后的尊贵,过着锦衣玉食仆从如云的生活。秦王定时请安,王公大臣不时来叩头,但她感到厌倦。她剩下的爱好还有两个:一是漫步花径听赵国来的人讲故乡邯郸;一是半躺在椅子上听华阳公主击筑唱歌。她剩下的希望更少,只有一个,那就是晚上能做一个快乐的梦。

可是,几乎所有的梦都与她的希望相反。比如昨晚上,她竟梦见她母亲出嫁。母亲凤冠霞帔地坐在花轿里直朝她笑……醒来后她觉得这个梦太荒唐,母亲结婚时她还不知在哪儿,怎么就能见到?再说,梦是相反的,梦见办喜事就可能是办丧事……她越想越不对劲,还没起床,便对窗外喊道:“来人。”

“奴婢在。”一个宫女应着走近太后床边。

“早饭后去把华阳公主接过来,我要见她。”

“是。”宫女退下后便去安排。

赵太后叫人去接华阳公主是因为她会圆梦,好几次她圆的梦都说得很准。再说,好久没见着她了,她想她。

这一段时间华阳公主被笼罩在痛苦的阴影里难以解脱。

这当然与韩非死有关,但还远不止此。[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她还清楚地记得那晚上发生的一切。

已经是上灯时分了,小红走到自己榻边,扑通一声便跪下了,接着,便是不停地哭泣。

“难道,你叔叔韩非他……”华阳公主猜一定是韩非出了事。

“韩公子,他,死了……”

“什么?”公主惊诧地问。

“大王赦令到时,他已被李斯派的人毒杀了。”

“消息可靠?”

小红哭着点点头。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公主,恕奴婢不能相告……”

小红抽泣着,再没多说一句话。

华阳公主躺在床上,她想的很多,但似乎什么都没想,任泪水顺着脸颊流淌。

当她从恍惚中醒来,才发觉床前的小红早已不见。突然,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连叫几声小红,无人答应,便叫来宫女问道:

“小红呢?”

“刚才见她匆匆地走出院子,我们还以为公主有事差遣呢。”

“快,快去把她找回来。”

过了半天,找的人回来说,她可能去的地方都找了,不见人。

华阳公主叫宫女通知太监总管,扩大范围,在宫中各处寻找。闹腾了大半夜,直至天快亮时一个太监去井里打水,才发现已淹死了的小红。

众人七手八脚把她打捞上来,检查一遍,未见有伤痕,断定是自杀身亡。入殓前替她换衣服,见她手中紧紧攥着一物,掰开来看,是块小巧精致的玉佩。宫女将玉佩呈给公主,公主细细观看,正面精工巧刻一对凫水鸳鸯,背面刻了些花草图案,在花草中隐隐藏着一个字,细看是个“非”字。分明,这是个定情之物。公主心中不由一颤,一个完整的故事便出现在她的脑际:

小红乃韩国贵族小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韩非邂逅相遇,私订终身,并赠信物。由于战乱,小红被俘,成了秦国宫女。当她得知韩非到了秦国,顿时升起一缕希望。而当韩非被捕,她焦急万分,求我相救;乃至得知韩非被害,希望破灭,不再独自苟活下去……

华阳公主使劝捶自己的胸口。她后悔当初向父王推荐韩非的文章,要不,怎会把他从韩国弄到秦国,然后把他毒杀?他不死,小红何以殉情自尽?

“罪过啊,罪过!就我这个瘫子,竟一次杀了两个人,而且是多么好的两个人啊1华阳公主悲叹着,自责着。她恨李斯,恨父王,更恨自己。她不停地捶着自己的胸口,直至宫女们上来把她紧紧抱祝

当晚,在准备把小红的尸体抬出去安葬时,华阳公主叫来太监,拿出那块玉佩对他说:

“将这块玉佩仍放在小红手中,随她一起去吧。”

一连多日,华阳公主寝食难安,明显瘦了一圈。

秦王也来看过女儿几次,但父女相对无言。公主眼里虽有埋怨,但韩非已死,说也无益。至于小红与韩非的故事,她守口如瓶,让那美丽随小红一起埋葬掉吧。秦王未能救出韩非,自觉有些尴尬,但也无从解释。于是坐一坐,问几句,便默不作声地退去。

但是在最后一次退出女儿卧室前,秦王认真地对华阳公主说道:

“你要是我的女儿,就要习惯死亡。”

华阳公主听了一愣,问道:

“难道包括无辜的死亡?”

“是1秦王回答得很坚定。

“不1华阳公主的口气也很坚定。

又过了好久以后,父女才勉强恢复了以前的和睦。

………………………………………………

第七章罪过啊,罪过!

她怕流血,怕死亡,可韩非和他的情人的死却与她脱不了干系,她为此痛苦地叹息着、悔恨着。秦王对她说:“是我的女儿,就要习惯死亡1

几乎每隔三五天,秦王都要到华阳公主住的小院看看。这时,他已有了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但对这个女儿却有一种特别的关怀和爱意:她从生下来就没有了母亲,作为父亲,应当对她多施一份爱;她酷爱读书弹琴,口齿伶俐,聪明异常,也实在逗人怜爱;再说,她是个身有残疾的瘫子,而这又是自己一手造成,应当用更多的爱和关心去补偿。然而,更主要的还是她的母亲的缘故,她长得太像玉姬了,看到她,秦王就想起玉姬,他那难熬的思念就会减轻许多。虽然,他也曾下决心要砍断对她的思念。可是,要砍断这种感情绝不像砍掉那玉石狮子的脑袋那么容易。

比如今天,他又下意识地来到华阳公主的小院。

“父王,女儿听出是您的脚步声了。”秦王刚踏进大门,华阳公主就听出是谁了,她放大声亲切地喊着。

听到女儿鲜嫩的银铃般的声音,秦王心中一阵舒畅,一面打着哈哈,一面加快步伐走进女儿的卧室。

“女儿给父王请安。”华阳公主欠起身,双手向父王不停地打拱。

“躺下躺下,别起来。”秦王过来握住女儿的手,按她躺下。

“换了这个医生,怎么样?”秦王问。

她本想如实讲,还是老样子,但没讲出来。她知道父王的脾气,如果说出来,那医生准该倒霉了。便说:

“感觉好些了。”

“那就好,让他继续给你治。他说过一年之内能让你站起来走路。”

“那就好。”华阳公主并不相信,她已听过几个医生的这类保证了。她不想再谈这事,便把话题岔开说:

“父王,听说最近又有好几个谋士来投靠秦国,我真替父王高兴。”

“不过我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他们都是酒囊饭袋?”

“很难说,”秦王说着,火便上来了,“不说别的,就拿献的见面礼来说吧,都是一般的金银玉器,异地特产之类,没有什么名贵珍奇之物;其中有个魏国人叫尉缭的,献上的竟是一箱黄土,这不明明在戏弄我吗?”

“父王准备怎么处置他?”她偏着头问。

“撵他走!要不,把他杀了1

“父王,这位尉先生您千万不能撵,更不能杀。”

“为什么?”

“请父王听女儿讲段故事。”华阳公主对父王娓娓讲道:“春秋时,晋文公曾流浪各地,讨饭为生。有一次,他要饭时,乡下人给他一块泥巴。他正要去打那乡下人,同行的人劝说道,这是天赐的吉祥兆征。将来,你一定会成为土地的统治者。后来,晋文公果然继承了王位,还成了霸主。”

“如此说来,他的寓意很深?”

“女儿以为是这样。”

“幸好我今天听了你讲这个故事,才避免我冤枉一个好人。看来,你知道的还真不少。”

“女儿只不过闲得无聊,爱看看闹书罢了,父王不必夸我。”

“那你还看了些什么闲书呀?快告诉我。”

“最近我看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等,可有意思哩。”

“我早也听说这些书,只是没有时间看,你看过,说几段我听听。”

华阳公主有过目不忘的好记性,便背道:“‘智术之上,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好,写得好1秦王拊掌称赞道。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执于法……’”

“说得好,跟我的想法一样,好女儿,再背。”

华阳公主又背了几段《王蠹》,秦王听了说:

“哼,那种言必称先王之道的儒生,高谈阔论的空谈家,为私利不惜生命的剑客,受贿往法的近臣,盘剥农民的高利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