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规模空前的淮海大战即将揭开序幕。

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还把目光投向华北战场,开始筹划消灭华北傅作义集团的平津战役。

位居平、津、张地区的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原来的处境较安全,东有卫立煌集团,南有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且拥有60多万人的作战部队,尚能自保。

辽沈战役期间,华北“剿总”还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和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家庄。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卫立煌集团全军覆没,刘峙集团遭围困后,傅作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考虑到,东北野战军连续作战50多天,现已非常疲劳,决定限期休整,养精蓄锐,入关决战。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中央军委曾于1948年10月底,即东北野战军攻克沈阳之前,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告知:东北主力除四纵、十一纵等部即行南下外,其余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约子12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的第三年下半年,即明年1 月至6 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及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以便于战争第四年的第一季,即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长江流域出动,并使政治协商会议能于明年夏季在北平开会。

11月5 日,东北野战军开始休整。休整期间,罗荣桓主持了东北野战军关于秋季攻势作战的总结工作。他起草了给中央军委的《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槁。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大胜利的总结稿,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了攻打锦州前的那段历史教训。总结中说:……后由蒋介石飞沈亲自指挥,从华北抽调独九十五师、六十二军全部、九十二军之二十一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加上锦葫原有之四个师共计九个师,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虑。因为锦西敌人防御阵地前沿与锦州敌人防守飞机场及女儿河之线相距不过30里,锦西敌人向我塔山攻击时并可取得海军之配合;同时还由于我们正在前进途中,对锦州外围及其纵深之工事强度还不很清楚,我们攻击锦州之部署又还未完全就绪;三纵及五师刚攻克义县还未南下;从长春以南赶调上来之六纵十七师及坦克部队还落在我们后面等等,因而曾发生疑问。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

罗荣桓将拟就的报告初稿送给林彪,认真地说:“一○一,报告中写进了我们在打锦州问题上曾一度犹豫,后来又纠正了。你看怎么样?”

林彪看了看这段文字,一声未吭,出门而去。

后来,这份东北野战军《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名义上报军委。

1948年11月6 日,东北野战军开始休整之际,在徐州以东方向,华东野战军开始围歼黄伯韬兵团,中原野战军亦发起攻击,屏障南京的国民党徐州“剿总”乱作一团。

淮海大战在徐州方向打响后,傅作义集团被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四大野战军之间,战略上呈孤立态势。有鉴于此,蒋介石数度考虑将傅作义集团南撤,傅作义则考虑西退绥远。

中央军委认为,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平津地区,对整个战局最为有利。

斟酌再三,中央军委确定了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平津张塘地区就地解决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令华北部队的杨成武、李井泉兵团撤围归绥,将所部三个纵队部署于绥东地区,阻止傅作义部队向归绥撤退;急电围攻山西太原的华北徐向前、周士第兵团,停止攻击太原,以免促成傅作义下决心逃跑;鉴于华北部队兵力不敷使用,急调东北第四、第十一纵队组成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先期入关,隐蔽集结于北平附近待命。

可是,仅仅凭这么一点儿部队,很难羁绊住华北国民党军的60万人马。

傅作义无论往南或往西逃跑,就地解决傅作义集团的战略方针都无法实施。

11月16日,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考虑动用东北野战军,尽早入关,包围天津、塘沽、唐山,以截断傅作义部海上逃跑通道。

几天来,西柏坡与沈阳间电波往返,频度不亚于打锦州之前。

军委、毛泽东电询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你们认真考虑:是以提前进关为好?还是按原计划休整,然后进关为好?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则如实秉告: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困难,请军委慎重决策入关时间。

仓促入关许多问题不好解决。仅先期入关之四纵和十一纵,在入关数天之内就有干余新兵逃亡,这说明思想动员工作的难度。当时大批东北籍新兵非常不情愿离开那片黑土地。

中央军委、毛泽东和东北野战军领导,就“先期”入关和“按原计划”

入关讨论继续之际,徐州方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攻势正频频得手。傅作义已经坐不住了,华北集团撤逃随时都可能发生。

周恩来提出:“要尽最大的力量去阻止傅作义撤逃,丧失时机,我们就要犯历史错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毛泽东果断决定: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提前行动!

11月18日晚6 时,毛泽东签发了中央军委致东北野战军的紧急电令:望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便逃跑并争取中央军不战投降。

电报还要求林彪、罗荣桓先行出发,到冀东实施指挥。东北野战军机要科译出军委命令时已是深夜。机要人员不敢怠慢,迅速将电报呈送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

几位领导人脸色严峻。

罗荣桓首先说:“命令是来得急了些,给我们造成较大的困难。但是,军委也是从华北决战的全局出发。我们必须服从战略全局,立即停止休整,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遵令入关。”

林彪道:“当然,军委的命令必须执行。现在的关键是看这铺开的摊子如何迅速收拢?”

刘亚楼提议:“休整计划立即停止执行,没有来得及补充的新兵一概暂不补充,计划调出受训的学员停止调出,没有来得及调整的武器装备也暂不调整,两个伤亡最大的师暂时留下,这样可以争取按时出发。”

罗荣桓补充说:“政工会议也立即结束,我明天作个动员,让各纵队领导立即赶回去。只是部队的思想动员在出发之前来不及进行了,只好放在行军途中,边动员边开进!”

林彪点了一下头:“就这样,马上报告军委,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详细部署另电告。”

11月19日上午,原在沈阳召开的东北野战军政工会议,改成了紧急入关的动员会。

11月21日,中央军委又来电报,指示东北野战军于23日出发。

11月23日,即八路军、新四军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而匆匆出关的三年之后,东北野战军的80万大军,战尘未洗,马鞍未卸,便告别了白山黑水和关东父老,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入关大进军。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开始了向华北的进军。

北路,第五、六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经义县、沈家台、建昌、汤道河、喜峰口入关;南路,第三、七、八、九、十纵队,经锦州、江家屯、双山子、青龙、冷口入关;第一、二、十二纵队跟进于后。

为了不过早地暴露企图,东北野战军夜行晓宿,步兵、骑兵、工兵、坦克兵、汽车部队和野战医院及男女民工,在夜色的笼罩下,越过风沙漫卷的漠北地区,秘密向华北挺进。

新华社、东北各广播电台,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继续播发东北野战军在沈阳、新民、营口、锦州等地的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制造东北野战军仍处于休整状态的假象,迷惑敌人。11月30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领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乘火车由沈阳出发。在锦州,林彪、罗荣桓一行换乘吉普车,途经义县、朝阳、平泉、承德,从喜峰口入关,至遵化、蓟县一带。次日上午,林彪命令白天开进。东北野战军机关和直属部队分乘70余辆大中小各型汽车在冀东的大地上奔驰,蔚为壮观。第二天下午,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超过其先头部队,抵达河北蓟县孟家楼村。此处离县城有十公里,距北平、天津、唐山三大城市各90公里,是一个比较适合作战指挥的中间地带。野战军指挥所就设在村中一家大院内。

林彪、罗荣桓下车后,顾不上休息,马上进入刘亚楼刚刚铺开摊子的作战室,了解情况。

林彪走向东墙上挂着的地图,问道:“各纵队今天都到达了什么位置?”

刘亚楼道:“五纵进蓟县,三纵至丰润,十纵抵迁安,九纵到达建昌营,六纵入喜峰口,特种兵纵队至绥中,七纵到锦州,一纵、二纵和十二纵分别到达朝阳、黑山、新民。”

林彪稍作考虑,用手指着地图说:“随后跟进的第一、二、十二纵不必再绕行冷口,可以取捷径走山海关,争取时间,直插天津、塘沽。”

一听这话,刘亚楼怔了一下:“林总,军委可是要求我们隐蔽企图,秘密入关!”

“山海关以北山地及平泉到遵化的路上,人烟稀少,连日来我们这么多的部队长途行军南下,敌人日夜派出飞机侦察,我先头部队正在敌前展开,现在已无什么秘密可言。”说完,林彪用征询的目光瞧着罗荣桓。

罗荣桓表示同意:“我看可以,现在的关键是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入关,将傅作义部东逃的希望堵死。不过,此事需要向军委报告一下。”

接到东北野战军总部迅速开进的电报后,各纵队放弃隐蔽企图,昼夜疾进。在古老而逶迤的长城沿线上,沿喜峰口、冷口和山海关,三路大军汹涌前进。汽车、马车牵引着数不清的山炮、野炮、榴弹炮,还有威武雄壮的坦

克部队,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径直往关内开来。

在东北野战军马不停蹄地向关内进军的同时,华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打响了平津战役的第一枪。

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突然向张家口外围发起攻击,先后在数天内占领了张家口与宣化之间的沙岭子、怀安、柴沟堡等地,形成了对张家口的包围态势。

张家口地处北平西北,是平津地区通往绥远的咽喉,为傅作义西窜绥远的唯一通道。毛泽东的目的是截断傅作义部西逃退路,转移平津国民党军注意力,掩护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隔断平津守敌东逃之路。

东北国民党军覆灭之后,蒋介石考虑放弃平津,将华北“剿总”的60万人马调往东南。 11 月上旬召开的南京最高紧急军事会议上,蒋介石以封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为诱饵,建议傅率部南下。傅作义心怀戒心,不肯就范。

几经协商,南京方面同意了傅作义“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从11月中旬开始,傅作义将全部兵力60万收缩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塘沽等地,在长达1200余里的交通线上摆成了个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以北平为分界点,将嫡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西的平绥线上;将蒋系部队部署在北平以东的北宁线上。守则合,败则分。

一旦时局不测,蒋的军队可东出塘沽,海运南下;自己则可经张家口退回绥远,偏安一隅。

张家口被围,傅作义急令最精锐嫡系三十五军驰援。临行前,傅作义对军长郭景云说:“三十五军是我30年积储的精英,里边的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都凝聚有我的心血,甚至印有我的手迹。它是我的机动部队,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美国盟邦那里弄来400 多辆大道奇,全装备了你,你的武器也是最新式的。这支部队在我这里的地位,你是明白的。此次驰援张家口,速去速回,勿因小事滞留。祝你成功!”12月9 日,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被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包围于新保安。傅急调第十六军和一○四军大部前往救授,结果,这两个军也被东北野战军歼灭于康庄、怀来地区。

直到此时,傅作义方大梦初醒:东北野战军入关了?!

12月17日,第二、五和十一纵队包围北平:第六、十、一和华北第七纵队隔断了北平与天津间的联系;12月20日,八、九、七、十二纵和特种兵纵队主力,完成了对天津的包围。

傅作义集团的一字长蛇阵被人民解放军腰斩成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段,已经陷入了首尾不能相顾,欲收收不拢,欲逃逃无路的困境。

四面被围,傅作义考虑谈判,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