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敢实施穿插、分割和围歼,辽西平原上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到处都是冲锋号声和喊杀声。

十万余敌军在我强大兵团的围歼下,溃不成军。我军指战员也果断地转入主动求战,哪里有枪声就冲向哪里,哪里有敌人就在哪里战斗。经过36小时激烈紧张的战斗,终于将廖耀湘兵团的六个军全部歼灭。十纵在辽西会战中共计歼敌1。4万余人,其中俘虏了敌新六军军长李涛、第七十一军军长

向风武以下万余人,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十纵先后在阻击作战和追击作战中重创敌新一军、新六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作出了贡献。为此,四野在东北三年解放作战总结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第十纵队(军)奉命以黑山、大虎山构筑阵地坚守,阻拦了敌人的先头。他们在修了两天的阵地上孤军奋战,抗击了五倍于我的敌军精锐部队,使敌人三天的进攻未获寸进,争取了时间,打乱了东北敌‘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作战计划,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其‘西进企图’,为我军造成了辽沈平原上集中主力聚歼敌人的先决条件。

11月4 日,十纵的部分指战员再次登上101 高地,东总电影团为他们拍摄了黑山阻击战的影片。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十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梁兴初任军长,周赤萍任政治委员,方强任副军长,刘西元任副政治委员,黄炜华任参谋长,孔石泉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八师改称第一四○师,刘转连任师长,陈发洪任政治委员;第三十师改称第一四一师,叶建民任代师长,张百春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八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步兵第一六○师,王明贵任师长,邹衍任政治委员。全军共5。6 万余人。

1948年11月,四十七军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四十七军担任改编傅作义部第二六二、第二六七师的任务。第一六○师调归平津卫戍司令部,改称第二○七师;东北军区直属整训第一师改称第一六○师,调归第四十七军建制。1949年4 月,四十七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建制,向江南进军。7 月,参加宜沙战役。9 月,为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两广,在湘西大庸歼敌第一二二军一部,生俘敌军长张绍勋以下5000余人。8 月,第一六○师调归第十二兵团(湖南军区)建制。10月底,四十七军军部和第一三九、第一四一师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参加向川黔进军作战。和兄弟部队一道解放重庆、涪陵、广安、邻水等地,俘川湘鄂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团中将司令官钟彬和江阳舰队中将司令官叶裕如等;第一四○师留湘西执行剿匪与维护交通线任务。 1950年1 月,第四十七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经连续作战一年多,消除了湘西匪患。

1951年2 月,四十七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6 月17日,该军奉命率第一四○、第一四一师进至临津江东,接替志愿军第六十五军防务。第一三九师进至开城,担负保卫开城谈判任务。12月,四十七军奉命将临津江东岸防务移交第三十九军,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在整训期间,涌现出舍身救儿童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1952年11月,四十七军奉命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志愿军第三十九军防务。涌现出郝志新、阎成恩、马一钩、李太林、陈启瑶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1953年4 月,四十七军奉命将临津江防务移交志愿军第一军后,撤至谷山、松田洞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6 月,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区,接替志愿军第三十八军西海岸防务。

1954年9 月16日,四十七军离朝回国。

十三、后来者的上乘表现——东野五纵、十一纵、十二纵(第四十二、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军)和解放军第五十至五十五军抗美援朝,在黄草岭独挡一面,四十二军大器晚成。血战塔山,四十八军一仗扬名。

虎将钟伟,为四十九军磨牙利爪。

曾泽生、张轸、陈明仁部起义官兵,改编造就成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军。

第五十四、五十五军:四野组建的最后两个军。

经过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东北敌我力量对比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最后战略大决战的需要,东北野战军又于1948年3月,组建了第三批野战纵队——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第十二纵队。这三个纵队以后依次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第四十八军、第四十九军。

五纵(第四十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在东北12个野战军中,第五纵队是成立最晚的之一。 1946 年5 月至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为适应野战需要,首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纵队,唯独立空缺着第五纵队;1948年8 月,东北民主联军为适应大兵团作战之需,又组建了第七、第八、第九纵队,仍未使用第五纵队的番号。个中原因,就在于当时“第五纵队”已成为了一个专有所指的名称,且臭名昭著。“第五纵队”作为特有名词,起源于西班牙内战时期。 1936 年10月,当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向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准备发起联合进攻时,叛军将领摩拉在广播讲话中扬言,他的四个纵队正在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指正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着的地下军)已在首都等待着进行内应。

于是从那以后,“第五纵队”便成为了帝国主义在其他国家中收买的叛徒和派入间谍的通称。

正因为怕犯了政治忌讳,故而各战略区在成立野战军时,都避免使用“第五纵队”这一番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五纵队”的恶名已渐被淡化。1948年3月,当东总着手组建第三批野战军时,鉴于东北野战纵队的数目日益增多,且编制序列上长期空缺着也不合适,这样五大野战军中唯一的一个第五纵队,虽说难产,但总算诞生。但是西北、华北、中原、华东野战军直至最后,也未使用过“第五纵队”这一番号。

第五纵队是以抗战胜利后,从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1945年9 至10月,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这些部队在辽东军区领导下,经过创建与保卫辽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秋季攻势作战,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各地警卫团、保安团等部队。

在此基础上,1946年5 月,以辽南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一团、辽宁军分区警卫一团和从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成辽东军区独立第一师;8 月,以通化支队、靖字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合编组建成独立第二师;1947年11月,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辽宁军分区第三分区基干一团、第四分区独立第一团、安东保安第三团,合

编组建成独立三师。三个独立师成立后,先后参加了东北冬季攻势作战,破袭国民党交通运输线,并配合主力部队攻克辽阳、鞍山等城市,独立第一师还攻克重要海港营口。

1948年3 月31日,上述三个独立师奉命在辽阳地区,合编组建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依次改称为纵队下辖之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师。全纵队3。6 万余人。9 至10月间,第五纵队参加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东南及西南阻击国民党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尔后协同兄弟部队围歼廖耀湘兵团千黑山以东地区,歼灭国民党军1。7 万余,俘虏新编第一军军长文小山。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五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军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参谋长缺(后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十三师改称一二四师,徐国夫任代师长,李辉任政治委员;第十四师改称第一二五师,彭龙飞任师长,丁国钰任政治委员;第十五师改称第一二六师,王振祥任师长,何善远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五师,廖仲符任师长,钟民任政治委员。

全军4。7 万余人。

1948年11月至1949年1 月,四十二军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断了国民党军西逃要道,继而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占国民党军供应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队一道完成对北平(今北京)的包围。

1949年4 月,四十二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建制。4 、5 两月,在第十三兵团指挥下参加安新战役,全歼国民党军安阳守军。6 月,军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第一五五师进到豫西和豫东南地区剿匪;第一二四师在洛阳整训。8月至1950年1 月,军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师继续在原地区剿匪;第一二四师、第一五五师奉命参加鄂西战役,尔后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川东作战,先后解放了奉节、万县、大竹、开江、达县、宣汉、平昌各县。完成任务后,第一二四师归建,第一五五师拨归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1950年初,第四十二军奉命调驻黑龙江省执行生产建设任务,隶属东北军区。

1950年6 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 月,第四十二军与刚从中南军区调来的第十三兵团部队(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编为东北边防军,准备应付朝鲜战局的突变。四十二军立即将遍布于北大荒执行生产任务的部队,迅速集中,转入战前整训。10月,第四十二军作为首批出国部队赴朝参战。

四十二军是一支新部队,东北军区司令部的评价是:“四十二军编成后,于1948年10月参加辽西战役。该部队为东北新编成之野战军,有朝气,由于参加战斗不多,部队的战斗作风尚未培养与发挥起来。”但四十二军却不甘落后,决心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锻炼部队,打出军威。

当志愿军四个军过江后,敌第一线兵力四个军共11个师13万余人在侵占平壤后,正分东西两路迅速向北推进,妄图在鸭绿江边对后撤中的朝鲜人民军完成钳形合围,一举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当机立断,决定集中五个军全部和第四十二军之第一二五师于西线,运动歼敌,迅速稳定住朝鲜战局。在东线则只放第四十二军一二四、一二六两个师的兵力,利用

黄草岭、赴战岭有利地形,阻住东线美军第十军(辖陆战一师、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一军团(辖首都师、第三师)的北进,以保证西线战场作战的胜利。

东海岸唯一的一条公路从元山向北经咸兴,在五老里分岔,分别经黄草岭、赴战岭,直达朝中边境的江界和朝苏边界。由于当时朝鲜中央机关正在江界当,因此敌人东线的主攻方向是黄草岭。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给四十二军的命令是:坚决死守黄草岭、赴战岭,保障西线作战,不准敌人合拢钳口。

此时,伪首都师之先头部队已抢占了黄草岭南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能否先敌占领黄草岭,将成为能否完成阻住东路之敌的关键。一二四师第三七○团、一二六师第三七六团的先遣分队,以每天夜行军180 里的强行军迅速前进,终于在10月24日后半夜进至黄草岭以南前沿阵地烟台峰。 27 日,一二四师主力到达黄草岭,一二六师主力到达赴战岭,分别接替了朝鲜人民军防御阵地。军长吴瑞林为抗击住数倍于己敌人的进攻,将兵力梯次配备,部署为一个前轻后重的锥形,越往纵深兵力越大。决心重重阻击,决不让敌人越过四十二军的防线。军政治委员周彪则代表军党委,向全军指战员下达了死命令:“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敌人游魂和俘虏外,一个敌人也不准越过。”

10月27日,向北推进的伪第三师、首都师,分别在黄草岭、赴战岭与一二四师和一二六师先头部队交战,其中黄草岭为敌人进攻的重点。黄草岭防御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第一天战斗就打得异常激烈。原以为不会受到任何抵抗的伪三师,遭到一二四师前沿部队的迎头痛击后,立即动用强大炮兵并出动十架飞机,向我军前沿阵地狂轰滥炸。顷刻间遍山大火,硝烟弥漫。随后,敌人出动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