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3年增印,第109~110页。'
海军
军舰:战列舰9艘,巡洋舰33艘,驱逐舰97艘,潜水舰55艘,航空母舰6艘,合计199艘、77。1万吨。
舰队:联合舰队(第1、第2舰队)、第3舰队、练习舰队。担任对华作战的为第3舰队,司令部驻上海,所辖第10、第11战队及第5水雷队分别活动于中国沿海及长江。另外还有第27驱逐舰队驻旅顺港,第5驱逐舰队驻马公港。
海军航空兵:共37个中队,基地航空兵飞机512架,舰载航空兵飞机173架,共计飞机685架。'〔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陆军航空军备和运用》〈1〉,朝云新闻社,1971年版,第472页。'
三、掠夺和储备战略物资
日本是岛国、小国,战略物资贫乏,石油、铁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全部或绝大部分依赖从海外进口,在非铁金属中,铝、镍、钴、镁的全部,铜、锡、铬、锰的大部分原料都依靠进口。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鞍山、本溪、沈阳、抚顺,安东(今丹东)、营口、旅大、吉林、牡丹江等地,开办采矿、钢铁、制铝等企业,对东北的铁、煤、铝、镁等资源,进行强盗式的开采掠夺。从1932~1936年,日本平均每年从东北掠夺的铁和钢,分别约占其总产量的50%和10%。
日本帝国主义为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争霸世界,加速各种战略原料的进口和物资储备。
1936年,用于进口贸易的金额,较1935年增长约10亿日元。'〔日〕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103页。'
从1932年至1936年,铁矿石进口增长2。5倍,废铁进口增长1。5倍,铜进口增长26。5倍,石油和煤的进口各增长近1倍。日本的大部分战略原料是从美国进口,由1932年开始,日本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原料,占其总进口额的比例是:废钢铁90%,钢铁半成品45%,铅45%,铜90%,铝18%,石油及石油产品45%。美国的战略原料出口,大大帮助了日本以扩张侵略为目标的军事工业的发展。
日本战略物资大部依赖海外进口,这就决定了日本战争经济的脆弱性。
随着军事工业的迅速膨胀,所需战略物资与日俱增,缺额越来越大。截至1937年,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对海外依赖程度如下表:
日本主要战略物资的对海外依赖程度及进口地(%)*
物资名称对海外
依赖程度物资进口地
朝鲜台湾南洋中国东北小计其他地区
石油82───0。910。9199。09
煤炭109。903。73─43。6857。3142。67
铁矿石898。81──7。1815。9983。97
废钢铁72─1。15─1。8002。9597。05
生铁3312。00──19。0031。0069。00
铝钒土100─────100
菱镁矿石100───99。3099。300。70
棉花1000。96───0。9699。03
羊毛100───0。180。1899。82
纸浆68─────100
生橡胶100─────100
磷矿石100──9。31─9。3199。69
硫酸铵2520。13──34。3154。4445。55
盐75─5。58─31。7237。3062。66
大豆7521。041。01─77。95100─
小麦303。28──6。399。6790。30
玉米76    ─  2674
大米1560。4537。66  ─98。111。87
糖88─80。284。00─84。2815。67
机床46    ─  5446
*'〔日〕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战对日本经济》,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由于坦克、飞机等新的技术兵器大规模使用于战场,以致钢铁、石油、各种非铁金属以及橡胶和各种化工原料等,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扩大武器装备生产和维持军队作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充军备,实现对外侵略的战略计划,从其本国战略资源贫乏的情况出发,差不多每次发动向外侵略的战争,都把攫取重要战略地区和战略资源作为其首要的目标。从“九·一八”鲸吞中国东北的资源,到蚕食中国华北的资源,从谋划制造各种挑衅事件,到不宣而战肢解中国的领土,都反映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通过侵略战争夺掠资源,再通过侵吞的资源扩充军备和扩大侵略战争。
四、加紧工业的军事化和武器装备生产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实力与其侵略世界的野心相比,是很不适应的。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例仅为38%,其中冶金业和机器制造业的产值,总共不过占工业总产值的20%,而且工业技术落后,许多机器制造部门,如机床和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几乎没有发展,郑铝业等还是空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才刚刚生产。因此,实行工业军事化、经济军事化,就成为日本统治阶级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和摆脱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这样既可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又可使垄断资本家大发横财。
为了实现经济的军事化,1936年日本设立专门研究机关“日满财政经济研究会”,首先对扩充重要产业等进行研究。
1937年5月,日本设立企划厅(以后又改为企划院),作为国家战争经济的参谋部,就各项产业、资源适应扩大侵略战争需要,进行通盘的谋划。
为推动政府加快经济军事化和军事工业的扩充,日本陆军参谋部于1936年7月23日和29日,先后向陆军省提出“为战备迫切期待开发产业”、“备战计划方针”两项计划,强烈要求于1941年前完成。1936年底,参谋部又拟定出“重要产业五年计划”。1937年5月29日,陆军省根据参谋部的计划,向日本政府提出了《重要产业五年计划纲要》,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方针大致以昭和16年(1941年)为期,有计划地发展各项重要产业。……由此取得国力的飞跃发展,亦可确立安定东亚的实力。
第二、要点1。本计划以昭和12年度至昭和16年度的5年为第1期,先严密选定国防上重要产业的种类及指标,予以统制,促其实现。……根据第1次5年计划的进展,亦拟订第2次5年计划。
2。发展重要的国防工业,是以帝国为主体,因地制宜地根据日满一体化原则进行安排的。由于考虑到国防上的必要性,尽力使必要的产业在大陆得到发展,……选定最为必要的资源,通过日中提携,努力在华北进行开发。
3。本计划实施中应避免对帝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机构作急剧的变革,但对于金融、财政、物价、贸易、对外结账、运输、配给、劳务及非重要的国民生产消费等统制上,应先发制人,讲究必要的对策,以求本计划的综合顺利进展。
4。发展重要产业,须综合技术、资本及原料等各方面,……分出轻重缓急的程度,首先选择重要和急需的产业,促其实现。第1期计划中首先着手的有下列各重要部门。
(1)军械工业;
(2)飞机工业;
(3)汽车工业;
(4)机床工业;
(5)钢铁工业;
(6)液体燃料工业;
(7)煤炭工业;
(8)普通机器工业;
(9)制铝工业;
(10)制镁工业;
(11)造船工业;
(12)电力工业;
(13)铁道车辆工业。
军械工业及飞机工业的发展,按照军部另行设计的方案进行,但和它有关的资金、机械、原材料、劳动力、燃料及动力等一般重要产业的发展,……已包含于本计划中。
5。根据以上要求,规定发展重要产业的一般目标及在日满的分配额列成下列3表:
重要产业五年计划一般目标
类别单位生产发展指标增加的指标
合计日本满洲合计日本满洲
飞机架1000070003000民用机
2000  
汽车万辆109130264
工作母机万台50455   

铁钢材万

吨1000
(1300)700
(900)300
(400)   
生铁1150
(1550)750
(1000)400
(550)   
铁矿石225010501200存量800800 



料挥发油万


升330190140   
酒精50455   
苯20146   
重油235135100   
煤炭万吨1100070004000   
铝公吨1073   
煤千公吨963   
船舶万吨(93)(86)(7)70068020
电力万千瓦(1257)(1117)(140)   
铁道车辆辆   机2200
货527001000
300001200
22700
4。军械数字未列入本表。
5。(略)
计划产业的生产力扩大率表和重要产业扩充计划所需资金概算表(略),需要资金为85。36亿日元。'〔日〕秦郁彦:《军事法西斯运动史》,河出书房新社,1962年版,第328~333页。'
关于兵器工业,是把改造多年的旧式军备纳入产业计划,使之按总体的要求完备起来。其具体指标为:
(1)飞机工业:根据产业计划,保持年产1万架的设备能力,第1年生产1万架,第2年生产2万架。
(2)军械工业:除加强官营设施外,还要把民间设备能力约增加为4倍,并通过教育和定货等办法,把准备转为战时的规模扩大为3倍。
(3)弹药工业:官营设施,重点设在满、朝并予以加强,民间设施能力的增加为7倍,特别是在增加榨出设备的同时,把准备转为战时的规模约扩大3倍。
(4)坦克工业:设备能力增加为2。5倍。
(5)机械器具工业:把准备转为战时的规模扩大为2~3倍。
(6)汽车工业:计划根据产业计划年产10万辆,保持30万辆。
满洲的建设,飞机3000架,其他以适应10个师的军需生产力目标。'〔日〕堀场一雄:《日本对华战争指导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6页。'
为了加速扩军备战,日本政府将军事开支的绝大部分用于扩大军火生产。首先对陆海军的官营军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扩建,使其成为综合性的大兵工厂,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从1932年至1936年,陆海军兵工厂的固定资本均有增加,陆军兵工厂固定资产从1。39亿日元增至1。503亿日元,海军兵工厂固定资产从0。167亿日元增至0。47亿日元。由于日本的军工厂大批扩建,陆海军工厂的工人迅速增加。从1932年到1936年,陆军工厂的工人数增至1。9倍,海军工厂的工人数增至2倍多。随着军工厂固定资本的增长,新设备和工人不断增加,各项军工产品的生产额迅速提高,军工厂生产总额急剧扩大。从1931年至1936年,在兵器生产中,步枪增长6倍,计2。53万支,机枪增长3倍,计2400挺,火炮增长6倍,计590门,飞机增长2倍,计600架。'〔日〕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
从1932年至1936年,年造舰能力(标准排水吨)增长7倍。日本加速扩军备战,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仅靠官办军工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军工产品的需要,日本政府遂在大力扩充官营军工企业的同时,开始向民间垄断资本安排大批国家军事订货,将飞机、军舰、火炮、弹药以至新式武器的制造也交给民间企业。巨额的军事订货和超额的利润,吸引大批私人企业迅速向军事工业方面转化,民间企业形成了一股发展军工生产的热潮。
1931~1936年,日本政府向民间企业的军事订货和军事投资的金额,为向官营军事工厂投资金额的3倍。日本军火生产增产计划的实现,主要依靠民间企业。如从1931~1936年的6年中,陆军的军事费合计为25。295亿日元,其中约51。2%即12。955亿日元,作为兵器制造费的支出,而兵器制造费的70。2%即9。09亿日元,支付给了民间企业,支付给官营工厂的只占29。8%即3。864亿日元。海军方面,从1933~1936年的4年中,军事费合计19。973亿日元,其中61%即12。19亿日元,用于舰船、兵器等的生产,而舰船、兵器等制造费的75%即9。18亿日元,用于向民间企业订货,仅以25%即3。01亿日元,用于向官营工厂订货。'〔日〕小山弘健:《日本军事工业的历史分析》,御茶水房,1972年版,第217页。'
由此可以看出,在军工生产中,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官营企业。为了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的军事工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巨额军事订货和军事利润的增长,推动日本老财阀资本迅速转向军事工业方面。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指定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业有110家,其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基本上全部属于三菱、三井、往友、大仓、久原等老财阀。它们纷纷改变经营方针,扩大军事工业投资,从事军舰、飞机和机械化装备的制造。在经济军事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又扶植了一批与军阀密切勾结,以生产武器和军需品为主的新兴财阀即康采恩。如:日产、日氮、森、日窒、日曹、理研等军人康采恩。这些新兴财阀在军方的支持和扶植下,乘着“军需通货膨胀”的浪潮,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军事工业中最富侵略性的一支力量。1931~1936年,民间企业同军事有关的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