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刑天军,现在皇太极已经是引起了高度的警觉,在他看来,这个肖刑天同样也是极度敌视他们建奴的一个人,而且此人善于练兵,手下掌控着一支可以直面和他们建奴军相对抗的兵马,甚至这支人马在野战之中,也照样能打败他们建奴军,如此一来,肖刑天变成为了一个对他们建奴非常具有威胁的人物。
    如果他这个时候坐视大明就这么被肖刑天掀翻的话,那么有朝一日这个肖刑天问鼎天下之后,肯定会替而代之,继续和他们建奴为敌,那样的话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建奴恐怕日子就要不好过了!现在刑天军仅仅拥有河南和少部分晋南这样的地盘,便能编练出数万精锐的兵马,并在京辅可以和他们正面相抗,那么以后等这肖刑天取得了中原天下,到时候还不知道能练出多少能打的兵马呢?那样的话他大清国仅以关外这么一块地方,和不到几百万治下的人数,去和肖刑天再为敌,一个搞不好就可能会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这刚刚建立的大清国,说不定在他手中,就直接终结了。
    所以这会儿大明找他议和,可以说是正中他的下怀,大明既然要抽调北兵南下去对付这肖刑天的刑天军,那么对他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他们都是汉人,汉人打汉人,汉人杀汉人,杀的越多越好,不管谁最终打赢了谁,剩下的这个胜方,都恐怕会损失很大,到时候他完全可以趁机挥师南下,再对这个胜利者施以重击,说不定一下就能攻取中原了!说不定最终还能一统天下呢!
    可以说这才是皇太极这一次这么大方,一口便答应下来,大明可以暂缓一下,给他们输送的岁币,他要的就是大明皇帝赶紧抽调走这些关外的明军,去对付那刑天军去,到时候他一旦看准时机挥师南下的时候,大明留守关外的这些官军兵力便不足以挡住他了,他完全可以以轻松将整个边关都拿下来,趁势挥师南下去经略天下了!
    同时皇太极也从入关回来的鞑子诸将那里,得知了刑天军的战法,当听闻刑天军居然使用大批历来被他们瞧不上眼的“鸟铳”,将他麾下的建奴军打得无力还手,颇为震惊,于是立即便对那些和刑天军交过手的将领们详细的了解了一番,多少弄清楚了一些刑天军的作战方式,一边是感到惊讶,一边令诸臣集思广益赶紧想办法予以克制。
    于是建奴的这些奴酋们便都琢磨了起来,后来范文程以及多尔衮等人都提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刑天军不是以火器犀利厉害吗?那么他们也不是没有鸟铳,要知道这些年来,他们在和大明边军交手之中,虏获了相当多的大明的火器,同时也俘虏了不少大明的官兵,当然也又不少以孔有德、耿仲明之类的明军将领为代表的汉奸投降建奴,使之建奴军中并不缺乏像鸟铳这样的东西。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明将降奴之后,不但带来了不少麾下汉兵,同时最重要的还从登州掳了不少的善于铸炮的工匠逃到了辽东,使得本来处于半原始人生产水平的鞑子拥有了先进的铸炮以及冶炼的能力,并且从此开始自行铸造红夷大炮,鞑子在这一点上,倒是极为重视,到了明末的时候,建奴军的火药质量和数量都已经可以正面和明军相对抗,甚至于还压制了明军的火炮,特别是所铸出来的重型红夷大炮,在屡屡攻城战之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往往可以集中炮火,将明军镇守的城池的城墙轰塌,进而攻下城池。
    但是建奴以前对于鸟铳等单兵用的火器并不感冒,因为在屡屡和明军交手之中,明军的火器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战斗力,而且表现的性能低下,从萨尔浒之战中开始,明军火器装备数量就很多,可是却还是屡屡被鞑子军击败,所以在鞑子的眼中,这些明军的火器也只有那些红夷大炮厉害,其余的基本上都是鸡肋,所以满人八旗之中,极少会装备单兵使用的火器,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更崇尚刀枪剑戟这样的冷兵器,和强弓硬弩以及骑兵的建设。
    所以长期以来,像投降他们的汉兵并不受到太多的重视,更多的时候皆是驱赶他们充当炮灰使用,可是这一次当遇上了刑天军之后,鞑子们才突然间发现,其实这些以前在他们眼中不值一钱的火铳,一旦以刑天军的方式应用的时候,还是相当可怕的,而他们大批骁勇无匹的勇士们,没有死在对方的刀下,却大批的被这么毫无意义的被对方火铳远远的便打死在战场上,这种死法实在是无法让他们接受,甚至是感到屈辱,也让他们感到刑天军都是胆小鬼,打死他们这么多勇士,使用的确实卑鄙的手段。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承认,刑天军的这种战法,确实对付他们很有效,强弓硬弩在刑天军大量使用的鸟铳面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威力,远距离作战他们不占便宜,冲上去玩儿搏命拼杀,则更是悲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勇士们被一批批的如同屠杀一般的打死,所以他们就必须要找到克制刑天军这种战法的方法。
    想来想去,多尔衮他们还是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使用他们类似的战法,让那些投降他们的明军,同样也使用和刑天军“相同”的鸟铳,和他们正面交手,反正这些汉兵们死了也不心疼,有朝一日他们一旦再遇上刑天军的时候,就让汉兵们跟刑天军死磕,然后他们满洲八旗兵则再去对付那些刑天军,这样就会有把握将刑天军击败了。
    于是在多尔衮率部返回关外之后,孔有德和耿仲明这批大明降将们,突然间开始受到了重视,大批俘获的明军,以及投降他们的明军兵将们被从包衣奴之中选出,另外还从满洲八旗下面的汉人之中,二十人抽一丁,划归到了孔有德以及耿仲明他们的汉军旗下当兵,大大的扩充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的汉军兵力。
    同时他们翻箱倒柜的将这些年来缴获自明军手中的那些鸟铳、老式火铳、三眼铳,甚至于比较罕见的迅雷铳、五雷神机等火器都翻检了出来,并且加大火药产量,装备到了汉军之中,同时找一些和刑天军交过手的人,将刑天军的战法告知孔有德和耿仲明他们这些降清汉将,于是孔有德和耿仲明这些自诩为火器专家的汉奸们,便马上照猫画虎的开始搞出一套有点像刑天军的战法,开始对手下这些汉军们进行起了操练,一起有朝一日,他们去对付那支这次让多尔衮等清军吃了闷亏的刑天军。
    当然皇太极这一次这么爽快的答应和大明议和,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还是和刑天军分不开关系。
    (今日鸣谢辣死神、feng41501二位弟兄的打赏!)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下哗然
    上次多尔衮和岳托领兵叩关而入到大明京辅以及山东等地大掠的时候,蒙古八旗那边也派出了不少兵马跟随入关,本来这些蒙古人跟着建奴干,一是因为他们不团结,被建奴打怕了,不得不被驱使着跟着南下,充当炮灰使用,另外就是他们也需要从大明掠夺人口奴隶以及金银等物资,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说白了,就是他们这帮小弟就是跟着老大去抢劫,趁机也发一笔横财。
    可是没成想在入关之后,他们在京辅一带,遭遇到了刑天军猛烈的打击,每战之下,多尔衮他们这些清军诸将们便都拿他们蒙古兵当跑回,结果使得蒙古兵这一次入关在对上刑天军的时候损失惨重。
    本来蒙古八旗兵就不多,满洲鞑子八旗兵力远超过他们蒙古八旗,而且这么过度消耗蒙古兵的办法,令蒙古八旗的旗主们非常不爽,以前是敢怒不敢言,可是这一次入关却发现汉人之中官军虽然不咋样,但是却出现了一支可以和鞑子军正面相抗的刑天军,而且这支刑天军还能在野战之中,屡败建奴军,于是乎他们便心思活动了起来。
    蒙古人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早已不似当年那样强悍了,他们势力很分散,各自为政不说,还相互之间为了争夺草原的控制权,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以至于在人口远超过女真人的事实面前,却只能选择依附建奴鞑子,他们可以说是一帮纯粹的小人,谁厉害就帮谁,干的是除弱扶强的买卖。
    以前他们看出建奴比明军厉害,于是便帮着建奴对付大明,现如今他们突然发现还有人比建奴军厉害,于是依照他们的习惯,便开始变得对建奴不太那么听话了,这次出关回去之后,他们便开始想方设法的打听有关刑天军的事情,从搜集回去的消息中,突然间发现,刑天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了,绝不是仅仅有那么一两万人马,而是已经具备了全面和大明相对抗,甚至是有可能取而代之。
    特别是这半年多来,这些蒙古人发现,刑天军势不可当的一举攻占了大半个山西,同时还在边关一带拥有很大的实力,而且南下湖广一带“大掠”,可是大明却在刑天军面前,屡战屡败,就连大明阁老杨嗣昌,都死在了入寇湖广的刑天军手中,巡抚之类的官员更是被刑天军干掉了好几个,大明丝毫拿他们没有办法。
    如此下去的话,大明弄不好真的就被刑天军取而代之了,考虑到要未雨绸缪,一旦刑天军崛起的话,肯定是要继续和建奴为敌的,建奴弄不好也不是刑天军的对手,一旦有朝一日刑天军要是连建奴都给收拾了的话,那么他们眼下跟着建奴,岂不是要殃及池鱼了吗?
    于是这段时间蒙古人便显得不太安分了,不但开始不怎么听奴酋皇太极的吩咐不说,甚至于在一些地方,蒙古人还开始暗中和建奴进行对抗,更有蒙古人开始主动的派人跑去晋北一带,暗中和王承平李凌风他们联系,和刑天军暗中做起了买卖,将刑天军所需的良马、种牛等牲畜卖给刑天军,换取刑天军放开宣大一带的商道,跟他们通商。
    作为奴酋的皇太极,当然也很快便发现了蒙古人的小算盘,他当然清楚一旦蒙古人反叛他们的话,弄不好他刚刚建立的大清国,就要出大麻烦,于是眼下他要尽快的重新震服这些蒙古人,省的他们今后倒向刑天军,故此他才会立即答应了崇祯提出的和议,考虑的就是赶紧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于是崇祯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可以说是如释重负,在他看来,短时间之内北方便可以稍微平静一段时间了,建奴应该在签订和议之后,不会再在近期内南下入寇了,于是便赶紧下令关宁军开始南下“剿贼”,时局到了今日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虽然朝野之中一片骂声,但是这次大明还是和建奴签订了和议,将锦州割让给了建奴,并且令洪承畴率部撤离锦州,到宁远驻防,大批锦州百姓,也随之南迁。
    这样的举措令蓟辽总督洪承畴措手不及,而且在明清和议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突然之间朝廷便和建奴达成了和议,并且下旨令他督军还有护送锦州百姓南迁,顿时让关外的军民都大吃一惊,随即而来的便是军民的暴怒,当即许多军民就大骂起了朝廷,一时间搞得关外一片大乱。
    洪承畴也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愕然,顿时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他身为蓟辽总督,便是老百姓最直接的攻击对象,消息一经散开当天晚上,他在锦州的总督府衙门里面便被人丢入了大粪,墙上也出现了大骂他的布告,要求坚决抵制和鞑子和议,绝不撤出锦州,有些老百姓甚至以自杀来抵制割让锦州城给建奴。
    洪承畴于是赶紧派人朝京师给崇祯送奏疏,力陈不能这么做,一旦这么做的话关外的整个防御体系可能都会崩溃,军心定会大散,民心也会因此受到重挫,一旦建奴反悔的话,再次叩关而入,那么关外便再无可用之兵,就不要指望着他们能挡得住建奴军入关了,这山海关之外的地盘,早晚肯定会被建奴夺去。
    而崇祯这会儿虽然也意识到这么做可能会造成民心大失,军心涣散,可是眼下木已成舟,他已经没有反悔的余地,依然他这会儿反悔的话,那么铁定会立即招致建奴的凶狠报复,这会儿大明内地的刑天军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一旦要是建奴这会儿因为他的反悔再次南下的话,大明在刑天军和建奴的内外夹击之下,那就彻底完蛋了,所以他明知洪承畴说的不错,但是也不敢反悔,下旨着令洪承畴按照他的圣旨办事,将锦州城放弃,督师带上民众立即南撤,重新在宁远一带布防。
    洪承畴身为大明朝臣,得到了崇祯的回复之后,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遵照圣旨行事,下令撤兵退守宁远,将锦州城让给建奴,老百姓们骂声连天之下,不得不收拾了细软之物,随军南下。
    这一次大撤退,使得整个关外的大明防御体系基本上崩塌,军心动摇,民心涣散,大批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