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ī自征收粮饷的话,那么第一时间肖天健便可以得知消息,那么这些有异心之人,当即便能被拿下,所以谁若是想跳出这个格局,估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还有趁着这一次整顿兵马的机会,肖天健又令原来的近卫,转职重新整编,将这部分近卫单列出来,成立了宪兵部队,以此来区分他们和近卫军的职责,这些宪兵主要工作就是干执法队的活,不受任何地方军将的管理,直接隶属于兵部,在负责保护各级军将的同时,还有监管地方军将的职责,更有在战事执行军法的职责。
    宪兵部队通常的任务不是直接参加作战,其职能主要是维系军纪,约束其他军人行止,处理军队中的各种罪案事件,特别是军人的违犯军纪的事件。戍守国都、防卫重要军事处所及各个军地衙门,押送军事物资,说白了就是军中的警察,地位十分超然,但是为了确保各地军将在战事指挥不受干扰,宪兵只许监督汇报,却不许干涉军将们的战时指挥的事务。
    对于这一次肖天健组建宪兵部队,其实各级军将以及文官们,稍微动动脑子便想的很明白这是为什么,宪兵就是监军,但是却又不同于监军,他们只监察军纪,但是不干扰指挥,只要军将们老老实实的为国家做事,那么便屁事没有,但是只要他们有异心,那么宪兵就是埋在他们身边的炸弹,随时可以将他们拿下。
    如果是肖天健突然间这么推出一个宪兵制度的话,军将们恐怕会觉得很不舒服,肯定会觉得肖天健不信任他们,派人监视他们,可是从刑天军成军之后,肖天健便在军中推行了近卫统一调配的办法,而是早已明确严禁各军将sī养家丁,所以眼下近卫换成宪兵,只不过是换了个称呼罢了,倒是也没有引起军将们太大的反感,所以宪兵部队也就这么悄然成立了起来,成为了独立于各个军种的一个特殊的军种。
    至于肖天健身边的近卫,在众人的商议之下,又从宪兵之中单列了出来,由铁头抽选出了三百最为精干忠诚的兵将,留在肖天健身边,改称作了羽林卫,一是全权负责肖天健的人身安全,另外一个充当肖天健的传令兵,虽然这帮人军职都不算高,但是却地位十分超然,能被抽选编入羽林卫的这些人,无不以此为荣,这可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一个职位呀!
    时下几镇整体的兵力汇总下来之后,肖天健自己都有点觉得惊讶,他麾下的刑天军发展到这个时候,总兵力居然达到了近十五万之众,而且这十五万人马基本上都是正规军,是拿军饷的,还不算地方的那种有点民兵xìng质的预备营的编制,如果是算是地方预备营的编制的话,刑天军可动用的人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起码再加一二十万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后世的话,也许不算是什么,可是在这个时代,这么多的人马,却已经是非常庞大了。
    其实历史上像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义军的兵力,动辄便是几十万上百万,但是那种数字里面的水分却是非常大的,在他们的军中,真正的可战之兵,其实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几万人十几万人,能抄家伙上阵拼杀的,很可能只不过区区几千人万把人之多,其余的大多都是凑数跟着混饭跑tuǐ的饥民,战斗力是相当差的。
    大明朝廷官军纸面上的人马数量也不少,最多的时候达到了百万之众,可是去除掉其中当官的吃空饷的数量,再去掉其中老弱残兵和一些辅兵,实际上官军的兵力却很少。
    可是刑天军的这十五万人,却基本上都是实打实的可战之士,年龄大致集中在十五六岁到四十岁之间,而且可以说全部都接受过正儿八经相对来说相当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以同样一万对一万的话,刑天军这边的战斗力要超出对手非常多,这也是他们屡战屡胜的关键,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这一点是刑天军建军的核心,所以看似十五万人占领这么大的地盘,似乎并不多,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刑天军已经是一个超级的庞然大物了。
    肖天健回想一下当年他被这贼老天丢在了鸟都不生蛋的这个世上,几乎活活饿死,凄凄惶惶不知所措,甚至于险一些被人放翻吃掉的时候,再看看眼下他手中的这些兵马,不由得又是感慨万千,也许是上天照顾,他仅仅是用了短短的不到七年时间里,利用了他后世所学,一拳一脚的打下这份基业,现如今居然可以名正言顺的建国登基,来完成他一统天下的大业,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不能非常平静。
    有人说只要是真正的男人,在内心深处可能都埋藏着一个皇帝梦,他自问不是圣人,也不能免俗,但是以前那只不过是一个梦,现如今他却要将这个梦变为了现实,一想到这一点,他就不禁有点想要沾沾自喜。
    可是转回头一想,却又觉得肩膀上的压力太大,为了眼下成就的这番事业,他放弃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他在这个世上寻找到了他的所爱,可是为了这番事业,他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得不远离他的所爱,带着麾下的兵将们在血火之中搏杀,他为的又是什么呢?
    这个为什么顿时让肖天健又从飘飘然之中跌回了现实之中,他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能像今天这样,登上万人之上受人仰视的皇帝宝座吗?扪心自问,最初的时候他却是不是这么想的,他起兵造反,其实最根本的目的却是想要将中华民族从即将滑入的深渊之中拉出来,使得中华民族今后不必再像后世那样,任人欺凌,成为那些蕞尔小国们宰割的对象,改变那段让所有中国人一想起来便为之心痛的历史。
    可是现如今他成功了吗?想一下北方的那帮野蛮人,现如今不还是正好好的在辽东一带称王称霸,随时还在觊觎着南面的中原大地吗?他眼下虽然打下了这么大的地盘,可是大明王朝还没有彻底覆灭,还有大片的国土尚在大明王朝的手中控制着,即便是眼下北面京师之中的那位对于这些地盘的控制力已经非常虚弱,可是到底名义上还是在他的控制之下,尚有万万中国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这个时候,西方的那些新兴的国家的战船,却已经满世界的在圈地,满世界的在抢占他们的殖民地,甚至于现在已经将他们的战船开到了中国的沿海,将炮弹打到了中国的土地上,中华民族这个时候,却还在自己窝里斗,所有人的眼睛却还在死死的盯在这一片土地之上,却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转变,也正在一分一秒,一天一月乃至是一年又一年的消耗着这难得的宝贵时光。
    一想到这里,肖天健便又有一种强烈的急迫感,仿佛是一块巨石瞬间又压在了他的心头一般,令他喘不过气,恨不得一下就完成一统中国大地的大业,然后将视线投向大海之上。
    难道这一切非要等到他彻底的完成一统大业之后吗?肖天健顿时有点坐不住了,因为他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不行,不能再等下去了,虽说现如今他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做这件事,可是并不代表着他眼下就什么都不做,最最起码,现在他就要开始做点什么才行,而南京城这里,在二百多年之前,曾经有一个人,却早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做出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在南京城外还留有他当年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眼看各种事情基本上都开始进入轨道,肖天健不由得又开始犯懒了起来,在十一月底的一天早晨,肖天健以休息为名,传令下去不见任何手下诸臣,而是招来了铁头,嘀咕了一阵子之后,铁头将脑袋摇的如同拨浪鼓一般,说什么都不肯答应,最终肖天健无奈之下,瞪着眼喝骂了一通铁头,于是铁头只得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肖天健这才换了一身十分普通的便装,便在铁头等几十个同样换了各sè便装的羽林卫的护随下,偷偷的溜出了他暂居的帅府,朝着城外行去。G!。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宝船旧址
    站在长江边上的一块荒废已久的废墟上,肖天健举目四望,跟着他的还有一个南京留守官员,现如今已经投降了刑天军,此人姓黄,小心翼翼的跟在肖天健的背后,但是也穿了一身便装,神色显得非常拘谨。
    “这里就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和造宝船七下南洋的船厂吗?”肖天健缓缓的在这片空地上走动着,四处张望着,从这里遗留的痕迹上来看,肖天健也可以看出此地确实应该就是一个造船厂的遗址,甚至于周边还有不少的棚户,而且在江边上还有一条没有造好的漕船,于是便对跟着他的那个姓黄的官员问道。
    姓黄的旧吏赶紧躬身一脸恭敬的答道:“启奏圣上……”
    “我还没有登基,现在称不上圣上,你不比太过紧张,随便一点好了!”肖天健听着他说话有点扎耳,于是挥挥手道。
    “遵命!”这个姓黄的赶紧答应,接着说道:“这里确实就是当年三宝太监郑公公督造宝船的地方!当年仅仅是这一带,就集中起来了数万的匠户,在此为朝廷……大明朝廷建造宝船!
    后来大明封海之后,这里便废弃了,匠户们纷纷散去,仅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为水师建造一些小的船只,一直到现在,您请看,那边的窝棚之中,大多都是当年在这里造船的匠户们的后代,有些人现在已经不造船了,而是去当了漕运的船民!
    请大帅再看那边的树林,据说当年郑公公因为在周边砍伐木料太多,便下令种下的杉树和松树,备作以后造船之用,这些年来,已经砍掉了不少,但是还存了一些!”
    肖天健于是便走到了那片树林边,看到其中多为杉树和松树,一些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了,算算郑和的年代,到这个时候也已经是二百余年来,二百多年树龄的树能还留在这里,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可惜!可惜呀!想我中华当年的造船技术是何等之高,能造出宝船那样的巨船,可是现如今遭的船却大多仅为几百料的船只,实在是可惜呀!
    对了,那些当年工匠的后裔之中,可还有高明的工匠吗?可还能再造出当年那种宝船?”肖天健感慨了一番之后,拍打了几下一颗大杉树的树干扭头对姓黄的问道。
    姓黄的显然是以前负责管理南京一带造船事务的官吏,对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这也是今天肖天健派人将他招来这里的原因。
    这个姓黄的诚惶诚恐的答道:“启奏……回大帅的话,当年工匠们在封海之后,许多人便被遣散了,这一带留下的工匠不是很多,他们的子嗣传下来的多也转行了,高明的工匠实在是不太好找呀!不过微臣倒是知道一个人,就住在这里不远处,当年据说他的祖上也是为郑公公建造宝船的工匠之一,他们世代倒是都留在这里造船为生!此人姓刘,叫刘二宝,现在四十多岁,前段时间丁督师……哦不是,是丁启睿命人建造战船,以应对大帅的大军,此人便在这一带为官府造船,据说他带领工匠所造出的战船,非常坚固,但是倒是没有听说过他能造出当年的宝船!微臣可以去找一下此人,应该还能找得到他!”
    肖天健闻听之后大喜过望,于是立即挥手道:“现在就去!你带着本帅一起去!”
    那个姓黄的赶紧躬身答应,一溜小跑的在前面带路,而肖天健则跟着他大踏步的朝着一片破烂不堪的窝棚走去。
    铁头紧张的要死,肖天健今天突然说要出来走走,自从上一次肖天健在武昌府遇刺之后,虽然侥幸因为那个瘸腿书生及时拉了一把那个刺客,肖天健才没有出事,但是还是将他们这些人都吓了个半死,从那次之后,他们便都不敢让肖天健没事四处乱转了,现如今南京新定,仇视肖天健的人肯定很多,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等着要谋刺肖天健,肖天健便又要出城闲逛,铁头开始的时候怎么都不答应。
    最后还是被肖天健喝骂了一通之后,铁头才不得不点头同意,但是却召集起来了几十个身手非常好的手下羽林卫,都换上了便服跟在了肖天健周边,每个人身上都暗藏了短刃和手铳,一个个散布在四周,维护肖天健的安全。
    肖天健吃一堑不长一智,大大咧咧的便晃着膀子出了南京城,跑到了这个当年建造郑和宝船的地方,还招来了这个姓黄的旧吏随行。
    那片窝棚区多居住的是一些身份低位的匠户人家,也有一些流民在这一带居住,前段时间刑天军攻城的时候,将他们都迁离了这里,现在南京城已经底定,于是这些人便又都回到了这一带,收拾家园重新开始生活。
    姓黄的果真对这一带熟悉的很,带着肖天健走入了窝棚区之内,随便拉住了一个人打听了一下,于是便笑着对肖天健说道:“启禀大帅,看来咱们运气不错,这个刘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