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天健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缓缓的扫视了一遍眼前的这些兵将,将领中的人他基本上都认识而且叫得出名字,了解他们的脾气,但是其中绝大多数人,他却很陌生,其中可以说绝大多数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但是这些人无一例外,却都在用一种相同的目光在注视着他,这让他颇感欣慰。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之后,稍微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之后,忽然间大声的对这些兵将们说道:“诸位将士们!今日肖某在此宣布,大中国从此之后立国了!”
    众军听罢之后,立即便再一次齐声欢呼了起来,这通欢呼声,如同平地响起的一声炸雷一般,滚滚直上,直冲云霄,顿时便传遍了整个南京城内外,好久之后他们才在肖天健的手势示意之下平复下了这阵欢呼之声。
    肖天健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暗道士气可用,于是接着他便对着这些兵将们发表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次简单但是却十分激昂的公开演讲,先是回忆了当初他们起兵造反的这几年时光,接着又历数了当今大明王朝的种种劣行,最后他告知所有兵将,眼下他们虽然已经立国,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今后便可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了,时下天下尚未一统,大明王朝还没有覆灭,在并不算是遥远的北方,还有一支彪悍凶残的建奴军正在觊觎着中原,今后他们还要打很多仗,直至完成天下一统,并且彻底将建奴这支凶残的兵马从这个国度上抹去,所以他告诫这些兵将们,现在还不能放松下来,今后他肖天健还要继续率领他们,南征北战下去,他肖天健做这个皇帝,绝不是仅仅为了他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要为天下百姓打出一个太平国度,令天下百姓今后有所食、有所衣、有所住、有所耕……!
    兵将们听罢之后,于是再一次万众欢呼了起来,这一次包括那些远远的在观礼的百姓们,也跟着一起欢呼了起来。
    直至这通欢呼再次平息下来,肖天健这才翻身下马,亲自走到了校场前面一根刚刚用立起来不久的高大旗杆下面,一招手几个衣着笔挺身材雄健的羽林卫便立即托着一面大旗走到了旗杆下面,肖天健再一次大声叫道:“诸军听了!既然大中国已立,便不能无旗!今日肖某在此,便要升起外面大中国第一面国旗!从今之后让天下人都见此旗便知我大中国,让天下所有人都要仰视此旗!从今之后再也不敢觊觎我大中国片土!”
    肖天健的话音一落,顿时耀武门下的那些火炮便再一次开始鸣响,随即几十副巨号也开始被吹响,更有几十面打鼓被同时擂响了起来,整个耀武门一带顿时鼓号齐鸣了起来。
    而那几个捧旗的羽林卫则立即飞步上前,动作麻利的将一面金色的红色的大旗悬挂在了旗杆的绳索上面,肖天健大步走到了旗杆下面,接过了一个羽林卫交给他的绳索,用力的拉动绳索,将这面红色大旗拉升上了旗杆。
    当这面大旗缓缓升起的时候,众人才看到此旗底色为红色,但是中央位置却绣着一条腾龙,而且出奇的是这条腾龙的一只前爪擎着一把利剑,另一只前爪则擎着一面盾牌,龙身则盘旋于云雾之中,显得是异常的威风凛凛,还有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
    所有人都再一次激动了起来,中国古代虽然有军旗,但是国旗这东西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龙这种图腾也仅限于皇家才有资格使用,一般只有皇帝出行的时候才能打出龙旗,现如今肖天健打出了这面龙旗,颇有点显得异类,但是却让人都为之感到激动,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双目紧紧的盯着这面缓缓升起的腾龙大旗,直至它缓缓的升至旗杆顶上。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又一次单膝跪了下去,朝着这面升起的龙旗低下了他们的头颅,就连肖天健本人,也仰头对着天空中随风飘荡的这面龙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龙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他不单单只代表着我肖某一人!此龙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守护之神!而你们便是它手中的利剑和坚盾,从今以后将代表着这条巨龙,守护着我们中华的国土,去为我们中华民族开疆辟土,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子民们!
    刑天军虽然没有了,但是刑天威武不屈,誓不言败的精神却将永存于国防军之中,我肖某相信,你们曾经是,今后也必定还会是我肖天健乃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必将那些试图侵略抑或是觊觎我们大中国的敌人们踏在你们的脚下!”肖天健礼毕之后,站在中华腾龙大旗之下,再一次慷慨激昂的对着面前的这些将士们大声的吼道。
    随着肖天健的吼声,那些参阅将士乃至是所有文武大臣们,也都立即齐声跟着再一次高呼了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以说这次的升旗仪式将建国大典的气氛推至了最高处,这样的高呼声久久回荡于南京城的天空之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一刻快要为之疯狂了,甚至于人群之中的一些朝廷派遣来的细作们还有一些敌视肖天健乃至是刑天军的人们,这会儿也变得迷茫了起来,因为他们从未感受过这样的气氛,肖天健组织起来的这次建国大典,是他们从来闻所未闻的,他们都感受到了肖天健通过这次建国大典,将民心给彻底凝聚在了他的身边,同时也将军心士气提振到了极点,并且通过这样的阅兵式,向天下人展示出了他无可比拟的武力,让所有人都不得不相信,肖天健所创立的这个大中国,必将大明王朝取而代之,从今成为这片国土的主宰者。
    这些身为肖天健敌人抑或是敌视他的人们,在这一刻可以说是无比的懊丧和泄气,许多人当即便下决心,今后不跟大明王朝干了,如果能投入刑天军的话最好,如果不能投靠的话,今后也找个地方安安生生的当肖天健的顺民拉到,跟肖天健的大中国作对,根本就是在找死。
    这一天下来,不知道多少人归心于了肖天健,最起码南京城之中那些敌视肖天健的人,在这一天过后,许多人选择了弃暗投明,归降了大中国,也有很多人黯然离开了南京城,悄然的跑回了家中,从此之后老老实实的当了大中国的顺民。
    升旗仪式之后,肖天健又亲自主持对诸军进行了一次授旗仪式,各镇都被授予了一面全新的军旗,而原来他们的刑天军旗则全部收回,从此之后被永久收藏了起来,后来数十年之后,大中国建起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军史馆,将这些曾经使用过的刑天军军旗再一次的展示在了民众的面前,让后人得以重新回顾当初肖天健起兵的历程。
    这一次建国大典就在授旗之后,才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但是带来的效果却远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要好上许多,肖天健通过这样的阅兵式,将民心和军心彻底凝聚在了一起,将军队的士气也提振到了最高处,让所有人都产生出了一种归属感,虽说事后想起来,肖天健还是觉得有很多遗憾,但是在这个时候,他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事后想想,他也知足了。
    (今日鸣谢feng41501兄弟的打赏!)

第二百三十九章 十字路口
    肖天健攻下南直隶之后,天下人其实很快便都知道了肖天健即将立国登基称皇的消息,可是对于这件事,不管是谁,都无可奈何,因为刑天军的实力在哪儿放着,现如今的刑天军已经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已然不可撼动。
    大明朝廷上下,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那些大臣们,除了怒骂肖天健是一个逆贼之外,只能背地里唉声叹气,到了这会儿,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的政令,已经无法通令全国了,虽说时下尚有陕西部分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两广、江西以及福建部分地区还名义上在朝廷的管辖之下,但是中间却横亘了一个肖天健建立起来的庞大势力,使得大明皇权在这个时候,对这些区域基本上失去了管理的能力,崇祯即便是想要下旨到这些地方去,也要派人穿过肖天健控制的区域,才能抵达,可是途中往往会被大中国的军方给抓住,使得他的圣旨很难发到京辅、山东、宣大之外的地方,所以虽然明知肖天健要在南京城登基称皇,可是崇祯却对此是毫无办法可言,只能眼睁睁的坐等肖天健完成他的登基,成为一个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皇帝。
    到了这会儿,以大明朝廷的实力,已经根本无力再对刑天军发动任何有效的攻势了,因为南直隶的丢失,使得大明王朝已经失去了最为重要的财政和粮食的来源,往日间繁忙的运河,在扬州等地被刑天军攻占之后,从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朝京师方向发送物资的漕船全部都停止了下来,大批漕船的船民和漕船要么被刑天军控制,要么就主动投降刑天军转而开始向肖天健效力。
    如此一来,北方一带不管是财政还是粮食,都开始出现巨大的缺口,要知道大明王朝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财政和粮食的耗度南直隶和浙江就占了六成左右,现如今漕运被刑天军断绝,可想而知大明朝廷立即便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京师之中自从南直隶开战之后,便接到的漕船越来越少,后来到了崇祯十三年十月之后,更是漕船断绝,仅能从德州、徐州、淮安、临清等漕粮仓库之中将一些陈粮调运到京师之中使用,一时间北方到了年底的时候,便出现了大面积的粮荒,当官的、勋贵们有钱,便拿钱抢购粮食储存起来,但是老百姓也没有多少粮食,京辅之地和山东又连遭建奴入寇,整个北方残破不堪,百姓人口也大减,大批百姓不是南逃就是被建奴掳为奴隶押赴到了关外,许多地方出现了数十里无人烟的情况,想要征粮也没地方争去。
    缺粮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北方的官军这个时候还有不少,这十几万官军也要吃饭,朝廷拨不下来,他们便自行去抢,老百姓的日子便更苦了许多,大明官军的才不管老百姓有没有饭吃的事情,他们总之是要先吃饱肚子的,所以抢起老百姓的时候,比起建奴还要厉害一些,可以说为了找粮食,他们对能够得着的地方,都采取了刮地皮式的搜掠,北方到了崇祯十三年底的时候,可以说再一次出现了饿殍遍地的情况。
    大批百姓实在是没法活了,干脆弃了田地和家园,纷纷南下逃往了刑天军控制的区域,一时间有几十万甚至可以说是超过百万民众,从朝廷控制区之内,纷纷逃入到了刑天军的辖地之中。
    这么一来对于新成立的大中国来说,也构成了很大的压力,大中国各地的官员们都不得不想尽办法来安置这些流民,以防他们转眼之间因为没饭吃,便成为了流寇,这样的话对刑天军前些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统治也造成巨大的破坏。
    在肖天健建国之前,肖天健和诸臣便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刚刚成立起来的各部都为这件事忙的是不可开交,不得不从刚刚占领的地盘上抑或是买抑或是从一些大户人家强征的方式,征调粮食朝着各地转运,来缓解这种流民涌入造成的压力。
    肖天健在登基之后,没有得到半点喘息的机会,便开始召集诸臣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个时候朝中又一次出现了意见的分歧。
    以李信为主的军方认为这个时候是他们经略南方的最佳时机,趁着朝廷政令不通,南方各地的官员和官军们都在各自为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统一调动,趁此机会他们可以将主力用在南方,尽速攻下江西、浙江全境,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将福建、两广以及云南四川等地都打下来,这样的话,北方的大明王朝也就自行垮掉了。
    但是以李进德和付德明等文臣为主的一派则力主现在最好是速速北上,直接挥师将北面的京辅、山东拿下来,这样一来可以尽快的恢复漕运,朝北方运送粮食,尽可能的将北方百姓稳定在原来的土地上,否则的话,等经略完了南方,北方的百姓要么饿死完了,要么就都逃离了他们的土地,今后即便是北上攻下京师,到时候也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来重新朝北方移民,正因为如此,倒不如现在先尽快稳定北方,将大明王朝覆灭掉,南方到时候慢一点收拾也不晚。
    这两派的争论肖天健自然也参与其中,不过现如今他已经是皇帝了,也不能太过武断,这样的争论他有必要听一下,然后再做决断。
    在打四川上,肖天健和诸臣之间都没有意见,毕竟四川乃是一个极为富庶之地,现如今闯贼李自成也在觊觎四川,一旦要是让闯贼李自成捷足先登的话,四川必将生灵涂炭,今后即便是重夺过来,恐怕也已经是残破不堪,想要恢复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诸臣的意见都达成了一致,就是四川必须要尽快攻取下来,最起码要先夺占四川北部一带,堵住李自成南下四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