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明-第8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佑门之中。
    城内的肃清作战又持续了大致一天多时间,战事才彻底归于了平静,建奴皇帝顺德得知城破的时候,在城中的皇宫里面自刎身亡,奴酋多铎试图从北门突围,但是被堵在了城门外,也是一通排枪之后,被打死在了北门之外。
    此战之后,大清除了提前逃入山中的万余旗人之外,其余的建奴不是被杀,便被大中军所俘,狗屁的大清国至此也彻底宣告了覆亡,历史上再也没有了所谓的大清国这个称号。
    罗立亲自率领诸将进入到了城中,并且在北门之上亲手升起了大中朝的大龙旗,宣告了辽东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随后的数天时间之中,一批批建奴的牛录章京以上的奴酋们,被从战俘之中甄别出来,押出了集中营,在营外被一个个的吊在了绞首架上,并且按照大中军的命令,这些奴酋的尸体三年之内不许被放下,就这么让他们悬挂在一座座集中营外面被寒风风干,任由乌鸦啄食他们的尸体,以此作为震慑那些旗人所用。
    全部俘获的旗人全部交予劳役营之中,被运送到山中以及矿点上进行伐木以及开矿的苦力使用。
    辽东其实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这里有遮天蔽rì的茂密原始丛林,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除了铁矿之外,抚顺还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肖天健之所以在最后关头,下旨不得滥杀八旗俘虏,要的就是这些免费的劳动力。
    在大批移民未到辽东之前,大中朝需要有人替他们伐木,来满足今后大中朝开建更多船只的木材所需,更需要大规模的开采煤矿和铁矿,来扩大炼铁和炼钢的规模。
    一个工业化的社会,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钢铁的产量,而在肖天健的记忆之中,东北无疑具备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开采这些矿藏资源,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是眼下大中朝百废俱兴,到处都需要人,土地也需要农民耕种,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投入非常多的移民来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无疑这些八旗俘虏便是最好的人力资源,如果单单因为民族仇恨便将他们尽数屠杀的话,显然是不符合经济利益的!
    所以肖天健这才下旨,要求诸军停止关外对于建奴的屠杀行动,而是改成将他们俘虏之后送入劳役营之中做事,当然保留建奴也是有条件的,像那种负伤丧失劳动力的还有一些老弱病残的,便无需进行保留,因为大中朝在辽东成立的劳役营需要的是劳力,而不是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的慈善机构,故此经过清理之后,大中军在辽东一带一共俘获了近八万建奴以及他们的包衣奴,投入到了劳役营之中。
    当然战事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彻底结束,还有一些建奴逃到了更北的地方,躲入到了山林之中,这些人只要一朝不被解决,便是不安定的因素,必须要进行清除。
    但是接下来再使用近十万大中军对其进行清剿,很显然便属于不经济的行为了,所以在大中军攻克了盛京之后,十月间大中军两个骑兵师以迅雷的速度,迅速的收复了抚顺城、萨尔浒、铁岭和赫图阿拉等地,残余的建奴根本无法继续抵挡大中军的攻势,只能纷纷逃避到了深山老林之中,回到了他们之前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之中,整rì里惶惶不可终rì的等待着他们末rì的到来。
    至此历经两年时间的辽东征伐战也正式宣告结束,这一战以建奴的完败而告终,大中朝彻彻底底的恢复了对整个辽东的统治权。
    随着冬季的到来,大中军开始停止了辽东的用兵,一支支不隶属于辽东军区的参战部队,在十月末之后,纷纷南下辽南,在旅顺口抑或是大连湾一带,乘坐上了海船,一批批的返回到了原来的驻地。
    而辽东军区的两个步兵师,也在十月末结束了大战之后,以协助高丽国清剿剩余逃入朝鲜的建奴为由,开拔到了义州和宣州两地屯驻,他们今后将会作为朝鲜保护军,在开chūn之后,进入到朝鲜国内进行驻扎。
    按照肖天健的规划,朝鲜国作为大中朝的属国,今后不再需要自己拥有军队,朝鲜国的防务将全权改由大中军来为其提供保护,另外作为属国,大中朝也将拥有朝鲜国的税收权、海关权、商品的进出口权以及外交权,当然朝鲜国王还是会被保留下来,毕竟他们作为朝鲜人的荣誉的象征,不能轻易的便被废除掉,否则的话肖天健对于朝鲜国王的敕封也就会成为谎言。
    当然朝鲜国王肯定会不高兴,朝鲜人肯定也不会很满意,但是这对于大中朝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想想看建奴这样的强敌,都在大中军面前最终灰飞烟灭,那么虚弱的朝鲜军当然也不会是多大的问题了。
    至于那些逃入山林之中的建奴余孽,肖天健和内阁大臣商议之后,认为对其大规模用兵已经不划算了,但是又不能就这么听之任之,必须还要对其进行清除。
    所以肖天健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采取赏金猎人的方式,在辽东登记注册一批赏金猎人,凡是愿意干这个买卖的人,都必须要在辽东官府进行注册,然后他们可以携带火器进入山林之中对建奴余孽进行游猎。
    凡是杀一个建奴者,可到官府领取赏银十两,生擒一个建奴男壮者,送交给劳役营,可获得白银三十两,年轻女人十五两,小孩儿二十两,作为他们的奖赏之用,除此之外,他们的缴获可以归于他们自己,同时还可以根据他们的成绩,在辽东北部授田,作为他们的私产。
    于是消息一出,许多辽东的大中军兵将便纷纷要求注册成为赏金猎人,包括一些蒙古人也纷纷提出要干这个买卖,于是一支支自发形成的小规模的赏金猎人队伍便在辽东形成,开始远赴各处山林之中,对辽东各地残余的建奴余孽发动了清洗行动,而这种行动无疑对建奴来说,是一种赶尽杀绝的办法。
    这样的行动代价很显然要比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消耗小得多,这些赏金猎人们,除了入山搜捕建奴余孽之外,还可以进行渔猎活动,采集人参等辽东特产,通过这些渔猎活动,他们还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报酬,今后更利于将大中朝的势力伸展到更北的地带。
    在十月底的时候,建奴奴酋多尔衮、多铎、叶布舒等人的人头被罗立用木匣派人呈送到了běi jīng城。
    肖天健在城内的天坛亲自主持了一次隆重的献祭仪式,昭告天下建奴已灭,辽东已经被大中军克复。
    消息传至国内各地,可谓是举国欢腾,老百姓包括士子读书人无不人人振奋,大明王朝历经几十年,都没有能解决的建奴,大中朝新立不过区区四五年时间,便令其灰飞烟灭,将汉人失去的辽东再一次克复,拿回到了汉人政权的手中,这对于国内之人来说,当然是个巨大的好消息了。
    同时这个消息,也让国内大批对于大中朝心怀不满的挺明分子,充分的认识到,大中朝已经是如rì中天,再也不是他们可以撼动的巨厦了,不少人当即便死了狗屁的反中复明的念头,彻彻底底老老实实的甘心今后做大中朝的顺民了。
    总之辽东之战的胜利,对于大中朝来说,是个绝对的利好消息,最重要的是通过此一战,大中朝彻彻底底的将这个汉人的心腹之患从这个世上抹去,也许这个民族不会因此覆灭,但是净此一难之后,这个在旧时空带给中国无数屈辱的民族,肯定从此将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再在辽东兴风作浪。
    作为皇帝的肖天健,在祭天之后,想了一下之后,决定派人将这些奴酋的人头,又移到了崇祯的陵墓前面,摆在了崇祯的灵前。
    肖天健并不是要以这些奴酋的人头,来向这个死去的大明末代皇帝炫耀他的武力,而是要以这些奴酋的人头,告慰一下九泉之下的崇祯。
    崇祯是个不幸的皇帝,从他的大明先皇手中接过了一个烂摊子,虽然他殚jīng竭虑的想要重振大明王朝,但是整体上来说,大明还是积重难返,已经无可救药了,所以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还是导致了大明的覆灭,但是崇祯很清楚,他的大明王朝之所以亡,起因还是在关外建奴身上,现如今建奴已灭,肖天健认为,很有必要让崇祯泉下有知,也知道一下这个大好消息。

第二百零五章 永历的解决
    当然辽东战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中朝的军队便可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了,大中朝也并未因此便可以就此高枕无忧。
    北方亡了一个建奴,但是并不代表着就彻底安定下来,建奴的覆灭,短时间之内也造成了辽东势力的一个真空期,被建奴欺压了几十年的méng古诸部,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蠢蠢yù动,开始试图将触角伸入到辽东之地。
    对此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也很快便有所察觉,随即在天元六年初,肖天健便下了一道谕旨,在辽东成立辽东行省,暂时负责管理辽东之地,méng古诸部非得到许可,不得擅自进入辽东之地放牧,同时肖天健采纳了内阁的意见,以襄助朝廷剿灭建奴有功的理由,大封积极参战的méng古诸部以各种官职。
    当然在敕封这些méng古诸部的同时,大中朝也刻意的压低一些大部落的地位,并且没有明确给这些部落划分他们的领地,说白了就是采取了二桃杀三士的办法,让这些méng古诸部之间因为地盘和官爵的差异,相互之间产生猜忌和仇视。
    这种计谋对于汉人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又不得不说,这种办法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对于那些在此次辽东之战之中,一些左右摇摆,抑或是坚决的站在了建奴一边的几个méng古部落,肖天健也没有忘记他们,一手拉一手打,让méng古诸部明白,今后谁要是再跟朝廷为敌,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故此在辽东之战刚一结束,他便下旨令méng古诸部对这几个部落进行讨伐,并且明令必将其灭族,凡是参与对其征讨的诸部,可以瓜分他们的族人充为奴隶,并且可以瓜分他们所拥有的草场,水源,作为战利品。
    时之此时的méng古诸部,内部早已是四分五裂,不过这些méng古诸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那即是现如今的中原王朝大中朝,已非当年的大明王朝那么软弱可欺,与之相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这两年之中,他们许多部落配合大中军进剿建奴期间,也都见识过了大中军的厉害,故此对于大中朝,现在他们兴不起一点对抗的念头。
    除了这些政策之外,肖天健还着令méng古诸部,将他们部族之中最好的骑兵送至辽东和西北军区服役,并且抽选诸部之中的少年进入到讲武堂抑或是太学院进行培养,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通过这些手段,培养méng古诸部的这些中坚力量国家意识感,久而久之,待到这些人都认同了国家这个概念之后,méng古诸部一些人再想搞什么分裂dú lì,于zhōng yāng对抗,便会失去支持。
    另外为了逐步加强对于méng古草原的控制力,在天元六年开chūn之后,肖天健再次敕令辽东军区骑兵一师和西北军区骑兵师以及两个步兵师,以及两个两万人规模的劳役营,以刘耀本统帅,携带大量的建筑工具,出大同府前往归化城,重修归化城。
    而归化城便是后世的呼和浩特,乃是早年明万历九年的时候,méng古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所筑,因为当时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sè,“青城”之名由此而来。méng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大中朝之所以选择这里重新扩建归化新城,其目的便是作为今后大中朝深入méng古草原的桥头堡,此举虽然méng古诸部有所担忧,但是大中军携刚刚灭掉建奴的大胜之威出关,即便是他们不太高兴,也没多少人敢说个不字。
    而一个méng古部落很显然不太开眼,居然试图阻止刘耀本率部前往归化城,沿途屡次袭扰大队人马,并且杀害了几百名劳役营的劳役,结果马上便招致了刘耀本的铁血报复,刘耀本亲自率领三千多骑兵,在当地méngjiān的引领下,突然间便将这个méng古部落包围,一天之中,尽屠这个不开眼的méng古部落全族共两千余人,彻底将这个部落从地球上抹去。
    有此例子作为jǐng示,其余的那些生活在漠南一带的méng古诸部顿时都老实了许多,纷纷表示归服,再也无人胆敢阻止大中朝新建归化城了。
    故此在天元六年之后,混乱了近百年的北方,在大中军的强力震慑之下,也彻底的稳定了下来,当然这种稳定暂时只是针对关内来说,在méng古诸部之间,却因为利益的划分不均,许多部落之间开始陷入到了相当长时间的相互争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