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权柄-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见客。”杨绘想起这几天的情况,心里就非常的气愤。上门游说的,写信劝说的,从亲朋好友到故交旧识,甚至还有素不相识的人,络绎不绝,给他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吕希哲是本朝名相吕公著之子,不过二十来岁,颇有贤名,这才被皇帝擢为礼科给事中,这时也是苦笑不已。他与白水潭学院本来关系甚密,此时受到的压力,更在杨绘之上。甚至有白水潭的朋友过来,对他冷嘲热讽甚至声色俱厉的指责。

杨、吕二人万万料不到会有这么强大的压力,吕希哲已经动摇,但是杨绘却拒绝退步,反而要求面圣,当面弹劾石越。这才有了这次崇政殿的召见。

石越无比愕然的望着杨绘,半晌,方转向赵顼,激动的说道:“陛下,《新义报》是吕相公当管,臣在政事堂忝居末席,何曾能施加影响?《汴京新闻》臣更没有本事去影响,此是陛下所深知者。杨大人不晓其中原委,怎生便如此妄下结论?”

赵顼的目光转向吕惠卿,问道:“吕卿,朕记得《新义报》上个月刚刚提拔陆佃为主编。”

“回陛下,正是如此。陆佃是熙宁三年龙飞榜第五名,也是省试第一名。本来也在编撰《三经新义》,但是《三经新义》编撰事实上已经停止,臣便荐他为《新义报》主编。”吕惠卿低着头回答道,脸上看不出任何神色。

“陛下,陆佃是王介甫相公的学生,与臣无半点交情。臣岂能影响到陆佃?”石越慨声说道。说罢转过脸怒视杨绘,道:“杨大人,你以为我石越是个弄权的小人吗?”

“这……”杨绘竟是被弄糊涂了,但是他始终不相信《汴京新闻》与石越无关,事实上没有几个人相信。

石越逼视杨绘,得势不饶人,厉声说道:“杨大人,在下以为,做给事中,需要的是一颗公心!舆论清议怎么样,并不重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可。譬如此次设置先贤祠,天下皆谓可,杨大人若持公心,便不当坚持一已之偏见,否则给事中之职,徒然变成慎政官员与尚书省意气之争的工具,那不免大违本意。若是杨大人坚执以为不可,则可以再度封驳,三封之后,自有规矩,是非曲直,天下咸知。又何必以清议为嫌?”

杨绘默默不言,脸立时红了。

“给事中之大忌,在于沽名钓誉。诸科给事中,官卑位重,本来就是希望给事中们不要在乎自己的官职,敢于用自己的官职来博得名誉。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故意从反对政事堂的举措中来获取‘不阿’、‘刚直’之名,却也是以私心坏国事。杨大人如此介意清议,难道是因为反对此议,除了最终不免要丢官弃职,还会得不到士林的同情,所以心怀耿耿?”石越缓缓而言,却句句诛心。

杨绘涨红了脸,便要辩驳,却忽然发现自己辩无可辩,怎么说都是越描越黑。当下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吕希哲却是初生牛犊,上前亢声说道:“陛下,臣反对建立先贤祠,却不是为了什么沽名钓誉。臣以为,入祠先贤祠礼制过隆,近于僭越。历史上,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首次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等二十二位为《春秋》、《诗》、《书》、《礼》、《易》等作过出色的注释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太学孔庙,以表彰其传注之功,是为‘先儒’。所谓‘先贤’,则专指孔门弟子和子产、遽伯玉等人。似兵器研究院诸人,虽然为国尽忠,其情可悯,但是道德学问,岂能比之先贤?何况数十人一朝入祀,更是唐太宗以来前所未有之事。国之大典,不可轻下于人。”

“嗯……”赵顼思忖一会,问道:“先贤祠不附于孔庙,仪制贬损一等,卿以为如何?”

“犹是大典。”

“各州县皆立孔庙祭祀,先贤祠只立于京师,孔庙四时祭奠,先贤祠只春秋两季祭奠,如此则所费有限,卿以为如何?”

吕希哲眼见皇帝步步退让,但是言语中偏袒石越之意甚明,心中不禁灰心。欲待坚执不可,心中一转念想起众多的亲友劝说,士林议论,不觉意兴阑珊。口气一软,偷偷望了杨绘一眼,说道:“若如此,甚善。”

赵顼又顾视吕惠卿、石越、杨绘,笑道:“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三人一起欠身回道,只是神情心思,却各不相同。

赵顼嘴唇微动,正要说话,忽然一个内侍急匆匆走进大殿,尖声禀道:“陛下,礼部尚书王珪求见。”

赵顼一怔,却不知道王珪有什么事情,连忙说道:“宣。”

“遵旨。”内侍一面高声应道,一面爬起来退出大殿,亮起嗓子唤道:“宣礼部尚书王珪觐见。”

吕惠卿与石越顾视一眼,肃容站立,远远望着略显臃胖的王珪走进殿,近得前来,跪下叩首道:“臣王珪拜见吾皇万岁。”

“爱卿平身。”

“谢主隆恩。”王珪站了起来,脸色中似有几分迷惘,又有几分兴奋的说道:“陛下,辽国遣使报哀,说辽主耶律洪基宾天,太子耶律浚在中京即位。”

“啊?!”便是吕惠卿,也不由大吃一惊。赵顼与石越四目相交,心中暗道:“终于来了。”

“可有辽主的国书?”石越上前一步,急急问道。

王珪点点头,道:“有。”

“上面用玺……”

“此正是所怪者,玉玺似是伪造,但是使者却是北朝名臣耶律寅吉。”王珪心中显然也大惑不解。

赵顼激动得站起身来,倾着身子,说道:“快去调阅以往档案,核实一下玉玺是不是伪造的。”

“遵旨。”

“王卿,礼部派遣谁作陪?”

“臣选定主客司郎中富绍庭相陪。”

“富绍庭?可是富弼之子?此人城府谋略如何?”赵顼皱眉问道。

“富绍庭老成稳重,但是不及乃父多矣。”

石越自是知道赵顼心中打的什么主意,但是富绍庭本是他大力推荐,自是不便亲口否决,连忙笑道:“陛下,耶律寅吉是北朝名臣,轻易也套不出什么话,让富绍庭陪同似无不妥。能不能套出情报,或者另遣大臣试探,或者就看职方馆司马梦求的本事了。”

“也罢。”赵顼点点头。

吕惠卿心思何等伶俐,一听赵顼与石越之话,便知道二人早就知道了耶律洪基驾崩之事,内中自然会有许多的隐情。但他竟是耻于相问,只是心中计较。

※※※

耶律洪基突然驾崩,太子耶律浚即位,南京道、西京道戒严……种种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因为不是本国事务,除了《新义报》较为谨慎外,《汴京新闻》、《西京评论》、《谏闻报》都饶有兴趣的讨论着北面强敌的种种变故。各种猜测满天飞舞。

司马梦求看着手中的报纸,哭笑不得。虽然朝廷装模作样的罢朝一日,表示深痛哀悼,但是民间对于辽国皇帝,却没有任何敬意可言。

七月廿日,《谏闻报》首先怀疑耶律洪基是死于纵欲过度。第二日,《汴京新闻》对此冷嘲热讽,认为耶律洪基死去数日之前,皇后萧观音也被赐死,耶律洪基之死,二者必有因果。第三日,《谏闻报》相信有可能是鬼神勾魂报应,并写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传奇故事。第四日,《西京评论》与《汴京新闻》一致认为《谏闻报》“白日见鬼”,《西京评论》认为耶律洪基很可能是打猎时被狗熊所伤致死……

大宋的市民阶层,对于种种推测分析,都充满了兴趣。《谏闻报》因为作风大胆,敢于迎合大众的口味,销量几日之内扶摇直上。

但是司马梦求感兴趣的,却不是几大报纸的猜测与销量,他有兴趣的,是辽国的形势,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耶律伊逊,究竟值不值得期望?可惜的是,燕京几家商号被辽人捣毁,如今又全面戒严,消息根本传不出来。韩先国此人,更不知道是死是活……

他现在的事务繁多,一方面,要培训细作,从大理、夏国、辽、甚至高丽招募汉蕃人等,长期潜伏各国,收买高官,传递情报;石越私下提出来的要求非常严格,收集的情报内容,从粮食的价格到驻军的分布,官员的贤愚,私人的矛盾,都被包括在内。

而真正的骨干细作,则要精通各种语言,了解种种风俗。从细作的培养,到间谍网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石越给的时间是五年,但是司马梦求认为,岂码要十年。

另一方面,虽然耶律寅吉的驿馆,布满了枢密院职方馆的细作,但是职方馆却缺少情报分析人员,细作们汇报耶律寅吉的一举一动,职方馆的官吏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整理成文件,司马梦求则要阅读全部的文件,以求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

最可恼的是,他与耶律寅吉认识,只好成天躲在职方馆,不敢亲自去试探究竟。

“大人,这是最近几期的《海事商报》。”一个文吏捧着一大叠报纸,走进司马梦求的阁间。

“放下吧。”司马梦求随口说道,一面拿起一份报纸浏览起来。文吏连忙轻轻退了出去。忽然,司马梦求的目光停滞了,一行不起眼的小字跃入眼帘:“传闻说七月初高丽国东部粮价、铁价皆有上涨,价格不明……”

司马梦求盯着这短短一句话,翻来覆去看了许久,忽然站起身来,朝门外喝道:“备车,去石参政府上。”

※※※

短短几个月之间,石越的府邸已经大变模样。“学士”变成“参政”,那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最显眼的,则是规模气势扩大许多。虽然石越一如既往的拒绝门戟等显示官府威严的东西,但是紧闭的朱红大门,衣着光鲜的奴仆,就足以让普通的百姓先畏惧三分了。

司马梦求下了马车,递进门帖,等待召见。府上的奴仆大都认识他,虽然以往出入便如自家之门,但是今时不比往日,很多忌讳,却也是必须讲的。因此司马梦求便安静的站在门外等候。

未过多时,便见陈良从偏门迎了出来,远远便是一辑,笑道:“纯父,久违了。”

司马梦求也连忙回了一礼,笑道:“子柔,久违了。”一面问道:“参政在府上吗?”

“在。特意叫我来迎你。若是亲迎,未免太过于招摇。”陈良低声说道,一面与司马梦求携手并肩,走进府去。司马梦求见陈良一路前去,却是直奔石越的书房,不由问道:“参政在书房?”

“是李先生在书房。参政在客厅会客,包孝肃之子包绶来访……”

“参政亲自接见?这个年轻人看来非同寻常。”司马梦求诧道。

“若非如此,岂能劳动参政给他做媒?程颢的女儿,不是人人有资格娶的。”陈良笑道。

司马梦求微微一笑,道:“二公子是天子指婚,何时下聘?”

陈良苦笑着摇摇头,忽然压低声音,说道:“二公子似是不愿意娶文家的女儿,眼下正求公子让他去广州。”

“这是为何?”司马梦求不由一怔。

“二公子想去虎翼第二军。按着枢密院沿海制置使司的规划,登州海船水军是虎翼第三军,负责与高丽之间的航线,威胁燕云,保护登杭二州之间海运航线;杭州市舶司海船水军这次返航后,就进行整编,一分为二,虎翼军第一军,负责高丽、倭国、琉求等航线,而一部则编入虎翼第二军,驻扎广州,负责南海航线。二公子天天就想着这些……”

“早不说去晚不说去,这当儿却要去,分明是缓兵之计,还不如说考不上进士,不愿意成婚呢。”司马梦求一面走一面笑道:“难不成文家的孙女有什么不妥当处?”

“这倒没有听说。”

二人边走边聊,须臾便到了石越的书房。跨进房门,司马梦求便见着李丁文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报纸在看,赫然便是《海事商报》!

见司马梦求与陈良进来,李丁文连忙放下报纸,起身笑道:“纯父、子柔。”

司马梦求心中一动,也不客套,注视李丁文,笑道:“李先生,在下此来,特意向先生请教辽事。不知先生以为耶律伊逊……”

李丁文莫测高深的一笑,道:“纯父真不知耶?假不知耶?”

“自是不知。”

李丁文缓缓说道:“如此我亦不知。”

司马梦求正微觉得意,却听李丁文笑道:“但是此事,却不难知道。”

“噢?愿闻其详。”

“辽国五京道,耶律浚在中京即位,耶律寅吉自南京而来,若东京道为耶律伊逊所制,必然遣使高丽,然而似乎并无异动。如此,三京道为耶律浚所控制,似乎自明。眼下不知者,惟上京道与西京道。上京道深入东北,是辽人内腹之地,虚实固然难知。但是西京道却邻西夏与本朝,自是容易知道……”

“辽人戒严,用间不易。”

“间者,千变万化之物。若西京道为耶律伊逊控制,则必然遣使本朝。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