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唐-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开敞。如果真有突厥人来攻城,你再临时关门然后在城头摆出弓弩。城外,就给我拼命的擂鼓敲锣鸣角呐喊。我就不信,有此次的代州一败,突厥人还不吓得心惊胆裂?”

“这计……好是好。可是万一突厥人王八吃称铊铁了心,真要攻城呢?”刘冕拍一拍马敬臣的肩膀笑道:“敦欲谷不是王八,不喜欢吃称铊。而且,万一他们当真攻城,以现在代州城中军民同心的气势,也是不难守住的。你就充分调动城中的青壮百姓,帮着守城吧。也就是一说,一面用疑心之计吓退,一面做好积极防守的准备。如此,必然万无一失。突厥人就算真的识破了我地计策要来强力攻城,你这样的兵力要守住也是不难。”

“那好吧。可是……你只带六千人马,如何够用?”马敬臣又有些担忧了。

刘冕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说道:“兵不在多,在于运用得法。以寡击众若能取胜,方是真豪杰。现在我还不知道幽州的情况会怎么样,敦欲谷调了多少契丹大军来作乱。如此契丹人很多,我带六千还是一万过去,差距都不大。因此,你就不必为**心了。留下来,安心的死守代州吧!”

“好吧!”马敬臣这才坚定的点头沉声道,“天官,你我兄弟二人不求共富贵,但求同生死。经此一战,你已经是名动天下。日后,老哥还要巴望着跟在你屁股后面享福的。你可要保重,千万不能出半点岔子。不然老哥可饶你不得!”

刘冕哈哈的大笑:“既要同生死,也要共富贵!马老大,咱们都是大难不死地人,必有后福!”

“对,必有后福!”两个男人哈哈地大笑,将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第三卷 铁血鹰扬 第221章 知兵者不好战

当天晚上,刘冕就让胡伯乐领军,扮成了民夫护送芙玉准备好的五万石粮草,出发往幽州而去。这些日子以来,办事稳重的胡伯乐日渐得到了刘冕的信任。再加上他本是铁勒人,熟悉北狄诸部落的风俗和语言,办起事来也会比较的方便。

三千名最精锐的越骑乔装成了民夫,衣甲军器都藏在了粮包之中,半夜出发朝幽州而去。

刘冕则是迟一天动身,准备在后接应。顺便也好帮马敬臣多张罗一下代州的防务。

第二天早晨刘冕方才起床,军医来换了药,魏升、魏晃兄弟就来求见。这些日子以来刘冕一直忙于军务,都没见过这两个徒弟一次面。想来还有些疏远他们了。

兄弟二人也是听说了刘冕负了伤,特意前来探望的。闲聊几句后,魏升道:“师父,我们兄弟二人听了你的话,回去苦练力气。现在真的能将石滚举上两三百下了!师父现在如果有空,不妨亲眼验证一回如何?”

刘冕上下打量了兄弟二人一眼,当真是粗壮了一圈。他不禁暗自好笑,当初薛讷随口一句害得我练到举起三百下,如今却反过来忽悠他们兄弟俩。不过,这力气练好了总不是坏事。上了战场,什么花俏的招式都屁用没有。一力压百巧,在战场之上是最行得通的。尤其是方天画戟这种重兵器,力气越大体力越好。就越能使得顺巧。

刘冕正好得闲,就将兄弟二人带到了校场,让他们当众举石滚来看。兄弟二人往掌心啐了一口,虎虎生气的举了起来。

还真不奈,力气练得很是扎实。待他们每人举到了一两百刘冕就喊了声停。兄弟二人如同当初刘冕一样地愣住:“师父,我还可以继续举!”

“行了,我相信你们。”刘冕忍住笑,说道,“方天画戟基本招式有八式。我当初练到熟练是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军务繁忙恐怕没有空闲来亲自教你们。这里有一本戟谱。你们抄袭一份自己先练一练。我有时间,就来点拨你们。”说罢将戟谱拿了出来。

当初薛讷教刘冕戟法时就曾说了,这薛家的功夫也并不是什么不传之密,只是难得遇到合适的传人来传授。他也曾说,如果刘冕遇到合适的人也是可以收徒的,只要跟他们把一些规矩说清便行。

兄弟二人欢喜的接过戟谱,急不可奈的翻看起来。

刘冕在一旁道:“方天画戟是重兵器。但也有灵动机巧的一面。你们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基本功练得扎实一点。这八个基本招式,每招每式要练上千万遍才行。一年以后,我亲自检验,你们要跟我过招。能让我满意。就继续教后面地招式。如果不行。就永远练这八式,练到我满意为止。”

“是,师父!”兄弟二人郑重的一抱拳。顿了一顿,魏升又道:“师父,从军这么多日以来,我们兄弟二人一直在后方伙头军里当差……什么时候能让我们也上阵杀敌啊?”

“刚在说你,这又心急了?”刘冕有点不悦的瞪了魏升一眼,“以你们现在这种身手,上阵只是送死。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现在都感觉我的武艺很是欠缺。你们老实点练好功夫再说。来日方长。有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

“是,师父。”兄弟二人这才抱拳拜服,千恩万谢的走了。

刘冕自己活动了一下受伤的左臂,虽然仍有些疼,但好在活动无碍。只是军医千叮万嘱,伤筋动骨一百天,短时间内最好不要用猛力也不可动怒。否则会影响伤愈。刘冕但是不担心伤好得慢。只在后悔以前荒废了时日,没有全心全意将武功练好。这次遇到草原三勇士。简直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战胜他们。今后若是遇上更强地敌人,岂不是要交待在他们手里?

于是他下定决定,今后定要将功夫练好。尤其是方天画戟还剩余下几式,若有机会再见到薛讷,定要向他讨教。

第二天清晨,刘冕也要出发了。马敬臣亲自来送,敬他壮行酒。他道:“此去幽州,多多保重。契丹人骁勇善战而且反复无常,早年曾臣服于大唐,如今又依附了突厥汗国。他们的骑兵的战斗力,一点也不比突厥人的差。幽州大都督赵,为人有点孤傲,但打起仗来倒是一把好手。”

“多谢提醒。”刘冕也不多话,喝下他敬的酒。

马敬臣凝眉看着他,重重一点头:“代州这里你就放心好了。城在人在,城失人亡。老哥我没你本事大,干不了横扫千军地大事,守个城还是有把握地。咱们兄弟俩还要一起享富贵的,你可要说话算话。”

“那当然。”刘冕笑了一笑,单手扬起方天画戟,“出发——”

身边的三千余精骑甩动马缰朝前奔走。马敬臣仍不忘叮嘱一句:“你左臂有伤,兵器就给身边的背着吧,别累着了落下顽疾。”

“知道啦!”刘冕哈哈的一笑,低声道:“有时候感觉……你真像个娘们,哈哈!”挥马扬鞭,朝前奔走。

马敬臣看着刘冕的背影呵呵的笑:“这小子……”清晨天气凉爽,刘冕率军加程赶路。前方胡伯乐不时派一两名探子回报消息,一路安全没出什么意外,刘冕也暗自放心。

三千骑兵轻装兼道,三天以后终于到了幽州。幽州大都督赵派了都督府的长史出城来迎接,将刘冕一行兵马请进了城中。

幽州是河北与辽东之间的第一要冲。是上都督府。大都督赵可是二品大员,治下七州二十四县,名符其实地封疆大吏。府里地长史也是正三品上的大员,比刘冕还高了半级。只不过他们可不敢丝毫怠慢了刘冕。他们都清楚得很,左鹰扬卫是皇家御率,来的人都是在皇帝跟前办事的人。封疆在外的大吏别的都不怕,就怕得罪朝中的人。

因此,幽州都督府地人对刘冕非常之客气,大有迎接钦差大臣地味道。

兵马安顿下来后。刘冕就被请到了大都督府。大都督赵亲自率领府中僚吏们接待,摆了一桌接风洗尘宴。

赵四十余岁,黑矮结实的一个汉子,一身戎马气息,性格比较粗放。刚刚坐下入席,就拿起一个大碗来敬刘冕:“刘将军地威名,在下可是如雷贯耳。来。在下先敬你一大碗!”

刘冕也不推脱,喝下了这一大碗酒,然后道:“赵都督,末将此来,是有紧急军务。想必都督已经看到了燕然道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送来的书信?”

赵高深莫测的微然一笑放下酒碗:“刘将军真是雷厉风行之人哪!不错。在下早就收到了黑齿常之送来的密信。加强了幽州的戒备。只是对个中详情并不了解。”

刘冕四下示意了一眼,赵心领神会:“既然刘将军一心以公事为先,那今日地酒宴便到此为止。诸位同僚,同各自便吧!”

众官将都识趣的退了出去。刘冕方才将突厥与契丹的这次军事计划详细告知赵。

赵静静来听,眉头渐渐皱起:“如此说来,幽州恐怕要迎来一场大战了?”

“现在还不好说。但防患于未燃,当早作准备。”刘冕说道,“大都督,末将想一问,幽州现有多少兵马?”

赵也不隐瞒。说道:“兵军一万,骑兵三千余。加上你带来的三千兵马,共计一万六千人。”

“是一万九。”刘冕道,“前几天来给你送粮草的义商芙玉,她身边地民夫全是我亲勋地精锐越骑。”

“哦?”赵有点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突厥人安排的这条计策还真是挺周详。如果是三千契丹人借此混进了幽州,果真难办。”

刘冕道:“芙玉进了幽州这两天。想必已经在和契丹人在城中的眼线联系上了。相信很快会有结果。今天晚上。我就去找她。问一问详细的结果。”

“好!”赵郑重的一点头,“幽州已经有几年没开过战了。契丹人一直蠢蠢欲动。借这个机会教训一下他们,也不是坏事。”

当晚,刘冕和芙玉与胡伯乐取得了联系,在城中一家客栈中密会。

芙玉一开口就说了一个让刘冕惊讶的消息:“刘冕,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城中搜寻契丹人的眼线,一无所获。按照约定,城中至少有五处契丹人留下的暗线。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是全部撤走了。”

刘冕眉头一皱:“这么说来,敦欲谷已经是对你失去了信任,临时改变了计划,不会在幽州这里开展什么行动了。”

“我也是这样想地。”芙玉说道,“敦欲谷派两万人奇袭代州失败损失惨重,以他的智慧肯定会猜到是我临阵倒戈投诚了唐军。既然对我已经不再信任,那么奇袭幽州的计划肯定会作废。”

胡伯乐不无遗憾的道:“这么说来,我们是白忙活了一场?”

“也不能这么说。至少可以让突厥人和契丹人知道,我们已经有所防备了。”事到如今,刘冕也只得如此说道:“战争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能少打几仗,就少打几仗吧。这一回突厥人可是吃了大亏,数万兵马折损下来可是大伤元气。我们燕然军也伤亡惨重而且成了疲惫之师,更重要的是战火烧了这么久,边关的百姓人心惶惶,不是什么好事啊!”

芙玉长长的吁一口气:“不打仗还好一些……上次见到一下死那么多人,我到现在每天都还做噩梦!”

第二天清晨刘冕方才从驿馆里走出来,就遇到都督府地官吏来请。说大都督赵有重要事情请他相商。

刘冕来到大都督府。赵远远地就哈哈大笑迎上来:“刘将军,你可真是一员福将啊——来来来,今天有好事告诉你!”

“何等好事?”刘冕疑惑问道。

“先看这封信。”赵颇为神秘的递给他一封信。

刘冕拆开来看,不禁有点婉尔——契丹首领李尽忠写来地书信。

信中大概说了这么几层意思,一是佩服唐军的战斗力,二是表示绝无反叛大唐之意,不会主动挑起边疆战事;三是有意派使者入京拜谒以示友好。

“呵,我还准备今日和大都督说,契丹人可能不会打这一仗了。”刘冕不禁笑道。“看来他们的确够滑头。不仅是不打仗了,还要来主动修好,怕我们去主动寻衅找他们的麻烦。”

赵冷笑道:“契丹人向来如此狡猾多变。眼看着突厥人在河北的战局失利,我大唐占得了绝对优势,他们就如墙头草一般朝我们这边倒过来了。也罢,这种事情我们不便处理,就交还给朝廷去办吧。刘将军。你意下如何?”

刘冕寻思了一阵,说道:“如此也好。能少打几仗就少打几仗吧。毕竟也能减少一些咱们自己兄弟的伤亡。不过,不排除这是契丹人混淆视听的诡计,幽州地戒备仍要加强。等见到了他们的使者再说。”

“如此甚好。”赵表示赞同。其实他是封疆大吏,这种事情他自己拿主意就行了。就因为刘冕是御前大将。他才特意问一问刘冕的意见。免得拂逆了太后的意思,这官可就不好当了。

刘冕自己心中暗吁一口气:幽州之战终于可以免去了吗?

兵法上说,知兵者不好战。现在刘冕才算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真正上过战场、懂得什么是战争的人,是不会轻易挑起战事的。所以兵法上才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

三天以后,代州地马敬臣也派人送来消息,说代州一切正常,并没有突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