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唐-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群人在空坪上略作闲叙了几句。便各自分道扬镳。

虽然没有人点破,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今这朝堂之上,两派党争已经十分之鲜明了。

一党,便是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党。这一党因其与太后的亲密关系,势力日渐庞大,大有权倾朝野地倾向。此前这一党的领袖是武承嗣。可惜他被某个彪悍的小太妹没收了一个零件。从此便销声匿迹再没怎么露过面了。如今这新上位的武三思,表面看来不如武承嗣那样锋芒毕露。其实心术更深手段更多,实际上比武承嗣要厉害得多了。

便如常言所道,咬人的狗不叫。武承嗣就是那种吠得最凶的货;而武三思不仅外貌要比他堂兄武承嗣英俊潇洒了百倍不止,行为举止更添风雅气度。若不知其底细初见其面,还会以为他是个谦谦君子。而且,武三思最大的特长就是哄武则天开心,而且从来不会面红耳赤地与任何人在公开场合做何争吵。

用芙玉跟刘冕的话来说,如果武承嗣是恶狗,那武三思便是毒蛇,剧毒无比又悄然无声的那种。

这一党之中,除了数量庞大的武家子侄,还有宰相岑长倩以及诸多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北门学士们,他们官居高职执掌要枢,位高权重个个显贵。此外军队之中也有将领丘神和虔勖等人。这两人打仗的本事稀疏平常,但名头却是极响。其原因就是他们带兵平定了李家皇室的叛乱,亲手屠杀过李家皇亲。另外周兴与来俊臣等这帮酷吏,也是武三思的忠实走狗。这些御史如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深受武则天器重和信任。

另一党,则是以宰相苏良嗣、李昭德、魏元忠为首的李党。整体来说,实力偏弱。但是这一次对突厥地战事结束后,这一党的实力又有所增强。原因很简单,因为朝廷刚刚提拔起了一批青年才俊。他们因为与武三思等人地利益冲突,不由自主的会要靠拢到这一边来。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刘冕。

其实刘冕的初衷,并不想依附于任何一党搅进党争中来。可是世事无常,形势逼迫他不可能完全地保持中立。也许真地是物以类聚,刘冕和魏元忠、苏良嗣这些人就是谈得来一些,和武三思、武懿宗这些人死活尿不到一个壶里,和周兴等人更是结下了梁子。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黑齿常之并不属于任何一党。他是投诚的番将,在朝中根基浅薄。一直都在军队里打拼。刚刚归朝地他没有落脚之地,自然而然地和他的亲密部属、刘冕等人一起站到了李党一阵。

如此一来,朝野上地党派就越发鲜明了。李、武二党并肩而立,各不相让。

而风头正劲的朝堂新贵刘冕,则成了李党的颇具代表性的青年才俊领军人物。或许武则天的初衷是想提拔起一批自己地心腹战将来帮她掌控军队。可是朝堂党争并不是君王所能一手把持操纵的。她只能从中调和并加以驾驭。

而且这两党之间,还有一个人身份最是特殊。他既不属于武党,也不属于李党。而且这两党的人物,都不敢轻易得罪、甚至不敢轻易提及他——薛怀义!

这个人从来不会出现在朝堂之上,甚至很少公然露面。可是刘冕却隐约听说,如今的薛怀义可是嚣张得紧了。时常乘着御马在皇宫之内横冲进撞,连宰相专用的南牙之门也是照进不误。到了宫外。他更是跋扈之极,一般的王公贵胄遇到了他都要点头哈腰笑脸相迎,就不用说一些普通的官吏和百姓了。

当然这之外还有一人,比薛怀义更加特殊。那就是薛绍叛乱一案后一直被冷藏在后宫地太平公主。没有人知道现在的太平公主情况如何。只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个人永远不可忽视。

因为她是太后最爱的女儿、最信任之人。就目前而言,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相比。朝野之间隐约有传闻,说武承嗣遭殃全是太平公主阴谋算计。饶是如此,也没听说任何太后责备太平公主的传闻。反道是此前锋芒毕露敢称当朝第一人的武承嗣,就此消失不见了人影。

这一对母女整天躲在后宫商量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久离朝堂,刘冕急需了解许多当今朝上的事情。和众臣攀谈了许久,方才各自散去。正准备回左千牛卫卫所接管兵符印信上任,一名宦官快步而来将他唤住。说是太后传召。让刘冕到仙居殿见驾。

刘冕心道,这才是武则天的办公风格嘛!我这里还有许多的私密事情等着来和你商量呢。怎么可能不私下召见我呢?

于是转道往仙居殿而去。

今日在御前当值的是右千牛卫地人。虽然他们都跟刘冕不熟,但也都知悉了刘冕已是左千牛卫正印大将军,因此格处礼敬有嘉。

刘冕径直到了御书房门外求见,片刻里面的执事宦官出来,让刘冕入内。与此同时,一串儿宫女宦官都回避出来。

入得内房,果然只有三人在场。武则天、上官婉儿和刘冕。

上官婉儿如同往日一样站在武则天身侧伺候,刘冕进去时也没有东张西望,目不斜视的见礼。

“免礼。”武则天的声音很平静,甚至有点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她道:“刘冕,征战辛苦了。此番立下大功,予甚感欣慰。但予听说你曾受伤,可有此事?”

刘冕抬了下眼睛,看到上官婉儿眉头轻颦颇为忧急,却又不好开口说话。

刘冕道:“谢太后关心。微臣力战之时中了一枚冷箭,所幸只是皮肉之伤,已然痊愈。”

“嗯,那便好。”武则天点了点头颇带赞许之意的道,“三战代州,你居功甚伟。一仗完败阿史那德元珍,二战兵不血刃收复代州,三战杀敌逾万保住了代州,乃至整个战局受益直至全复云、朔边关。如今你的威名,已是传遍九州威震夷狄。大唐百姓称你为神武天将军,夷狄则惧你为鬼龙神将。数十年来予所知道地大唐将军之中,唯薛仁贵令夷狄惊惧如此。刘冕,你很不错呵!”

刘冕自嘲地笑了一笑:“微臣不过匹夫之勇罢了,无足挂齿。”

武则天的心情仿佛也是不错,此时呵呵地笑道:“燕然大捷令举国振奋。刘冕,你可是成了大英雄啊!如今你回得朝来,尚有何请求?”

“微臣但求能继续为太后分忧为国出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刘冕抱拳回道。

“嗯……”打了许久的边鼓,武则天沉吟半晌后方才道,“芙玉呢?”

刘冕心头轻轻一颤,终于说到正题了……于是道:“回太后,微臣将她从河北一路带回洛阳,如今正栖身于微臣府中,等候太后发落。”

“发落?”武则天音味深长的微然一笑,“这个女人,还当真难以发落啊!”

刘冕算是听明白武则天的话中之意了。以她的神通广大,不可能不知道芙玉与武三思等人在利益上的勾结。再加上芙玉曾和千金公主一起进献薛怀义给她,无异于是也是武则天的闺密。

芙玉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尤其是一些外人所不知道的。这样的人,是不可以交予有司审查的。不然到头来,武则天的都有泄露的可能。

这样的人,按照武则天的办事风格来说……杀了最是干脆!

可是如今,刘冕也分明看出武则天有些犹豫和矛盾。要不然,大抵犯不着等到现在。一纸密令,就可以让芙玉在千里之外碎尸万段。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226章 私下召见

许多人心知肚明、武则天当然也知道,燕然大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芙玉的弃暗投明临阵倒戈。

且不说芙玉是大功臣,但至少身份敏感。如今要一刀杀了恐怕是难以服众,而且会让人越加猜忌纷纭,反而欲盖弥障。而且现在正是武则天建立恩威的时候,如此滥杀有功之人,是与当前主流格格不入非常不划算的。

而且芙玉的身份已经暴露了。她就是前百济皇族的贵裔。武则天之前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现在芙玉已然成了公众人物。如今大唐正在竭尽全力调停与胡邦的关系,在这样的时候杀一个没落的、投诚的异邦贵族表面看起来不会有什么。但是在胡人的心中,会对大唐颇有微辞。至少新罗那边,不会特别舒坦。

大唐刚刚凭借燕然大捷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国际威望,如果因为芙玉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生死而受到影响,自然也是非常的不划算。

所以,于私来说,武则天很想将芙玉杀了一了百了;但是她更在意的是政治利益和当前大局,诸多的考虑和顾忌,也让她不得不慎之又慎。

刘冕也是把握到了武则天的这种心态,方才大胆猜芙玉并非必死不可。从情感上讲,他虽然与芙玉有过一段过节,但随着燕然大捷这些都成了过去,而且对她有了一些同情和怜悯。从立场利益上说。许多的事情还有待芙玉当面向武则天澄清。否则,以武则天多疑地性格,肯定会对黑齿常之和刘冕一直心存芥蒂。

这将是一枚定时炸弹。如果不把它拿掉。迟早坏事。

武则天也停顿了许久仿佛是在思索。半晌后才道:“刘冕,你何时摆起烧尾宴?”

刘冕心中一亮:莫非武则天想到我府上,私会芙玉?!

定是此意!

于是便道:“微臣本不该如此张扬。可是众位同僚盛情难却,于是约定三日后在寒舍略备薄酒,与张仁愿、马敬臣一起宴请同僚,算是谢礼。”

“三日后吗?”武则天缓缓点了一点头,“予本想也去凑一凑热闹,但又唯恐去了让你们拘谨反而没了乐趣。刘冕,明日予到你府上去坐一坐。听婉儿说你的宅子很不错。予当时赏给了你。自己却都没见识过一眼。怎么样,你不会不欢迎吧?”

“微臣惶恐之至,衷心欢迎。”刘冕作惶恐状,连连抱拳行礼。

在大唐的时候,君臣关系和睦彼此互通往来时常串门。是非常平常地事情。昔日太宗皇帝就经常造访房玄龄、魏征等人的府第,或把酒叙话或对弈弹琴便如知己朋友,引为一时君臣佳话。既有先例如此,后来的高宗皇帝也经常带着皇后武则天拜访当朝重臣交流君臣感情。只不过,武则天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单独造访臣工家院,却是鲜见。

武则天却是很坦然的微笑道:“也不必拘谨隆重,便如朋友造访一般就好。我与你祖父亦师亦友。他仙逝之后我都没有亲临拜祭,是为憾事。恰巧你得胜归来又升迁了官职,不如明天就在你家摆一个水陆道场,请些高僧来焚香祷告以慰你祖父在天之灵吧!”

“谢太后!”刘冕抱拳谢过,心忖请高僧来做法,难道是想把薛怀义也请来吗?

武则天侧仰了一下头看向上官婉儿:“婉儿,明天的行程和法事,你张罗安排一下。午膳就在刘冕家用了。切忌,不必铺张浪费大打排场。简单、随意一点。不必过分引人注目。”

“微臣领旨。”上官婉儿矮身而拜领了诺。

武则天又道:“刘冕,我去你府上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前不久,你父亲被人告了状,因此投入了大狱之中。这件事情,予想知道你有何看法?”

刘冕不动声色平静道:“微臣只是相信事非功过自有公论,朝廷自有律法约束。更有睿智之人秉公办事。微臣没有什么想法。事实就是家父如今安然无恙。”

“嗯,说得好。的确是有大将之风。予就是想去你府上。当面抚慰一下你父亲等人。”武则天赞道,“这件事情的始末,予也不是特别知情。等得周兴报予知晓时,你父亲和家人已经陷在了狱中。予知你父亲为人,你刘家向来也是家教甚严,猜料刘俊应该不会干出那等大逆不道之事。后来,予亲自将柳氏唤到御前逼问。惊慌之下那妇人方才坦露,是因为被你父亲休掉从而记恨在心,因此挟私报复。于是予便下令将你父亲释放了,柳氏因构陷栽害之罪已被投入大狱,如今正被关在大理寺监狱。刘冕,你说一说,该如何处置柳氏?”

“这……”刘冕心中飞快的一盘算,说道,“就请大理寺地同僚按律审问定罪吧!”

刘冕心里太明白不过了。要不是因为自己在代州打了大胜仗、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功臣,自己的老父和家人哪里那么容易免罪?以武则天睚眦必报又多疑的性格,再加上周兴等人严刑逼供的手段,真要治死刘俊那简直是轻而易举。柳氏固然可恶,但她也不过是周兴和武三思等人地利用工具。将一腔怒气撒在她一个泼皮无赖又无关紧要的妇人身上,未免有些无聊。

“嗯,也好。”武则天表情平静的道,“周兴听信谗言纳妾不淑,予已经怒斥过他了。说来,他也是秉公办事,好在也曾在狱中善待你的家人,你切不可对他有何记恨。”

“微臣自然明白。谨遵太后教诲。”刘冕不动声色地拱手应过。

“还有一事。”武则天道,“至从你出征之后,左千牛卫的中郎将一职就出现了空缺。此职非同小可。予一直左右寻觅未得其人。你可有合适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