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唐-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冕轻笑了声:“所以,建受降城这样的方略才对朝廷的胃口,我也知道一定会被获准。”

马敬臣啧啧地摇头:“你这几年没白混。当真把朝廷上那些人地心思想法摸得透了。这人生一世不如意之事十有**,要我说啊,当今这朝廷要是有你这样的人当权主事,定然是另外一番风貌。”

“少胡扯!”

十余万人浩浩荡荡披星戴月地赶路,在茫茫大戈壁上走了近十天,终于越过黄河到了丰州境内。

薛讷的大军已经在阴山一带严密布防,并将在这里放牧的突厥杂人都驱赶回了阴山以北。郭虔则是带人准备好的大军和民夫的接待工作,凡事有条不紊。

三个要建受降城的地界也选好了。一处在阴山以西的黄河曲道与大沙漠分野的地方。这里扼守的就是之前默啜与敦欲谷大军南下所走地沙漠密道;一处就在丰州原址,拆去旧有的破旧军镇。建起高大的军事要塞;另一处则是在丰州以东阴山南麓、原单于都护府治下通往朔代之地地咽喉地带。

另外,阴山之上建起百余座烽火台,常年拨放兵丁值守。三座受降城之间可以相互救应互为犄角。再加上黄河天险与沙漠阻隔,防守可谓滴水不漏。以往在原要在朔、代、丰、灵等州布防近十万分力来防守,还有点顾此失彼。现在则只需三座受降城各拨万余人防守、再管好阴山上的烽火台即可。

刘冕到了丰州后也没有多作耽搁,马上下令几位将军各带民夫前往三处施工地点,开工。十万大军,除了在前方阴山戒严巡哨的,也全部投入工程化身民夫。

十几万人动身修建城堡要塞,工程进展异常迅速。

这种事情反正也用不着刘冕去亲自搬砖加瓦,于是来到了阴山上。以检查烽火台建筑为名来放松打猎了。

茫茫的阴山,每隔一段距离就建起了一个烽火台。虽然它不具备什么防守力量,但是预警的效果是好的。只要阴山中狼烟一起,身后的受降城大军就能得到警示,马上准备好迎敌。

打了几天猎,斩获颇多。可是刘冕始终有点心不在蔫。

马敬臣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打趣笑道:“这可是你自己要折腾的。本来早就可以回家了,非要跑到这里来耗上几个月。你下令百日之内完工,那还不知道要干多久。眼看着夏日将尽秋天降临。等我们回到家估计都是大冬天了。你家里地那几个美娇娘,可要望眼欲穿喽!”

刘冕无所谓的笑了一笑:“还有比我们更急的人。那个突厥使者火拔颉利还在灵州等着呢,非要和我一起回京面圣。仿佛不和我们一起回去,朝廷就会斩了他似的。”

“他还不是为了拖延时间?”马敬臣不屑的撇嘴,“拖吧拖吧。等我们把受降城建好了,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到时候他们不和盟也得和盟。否则我们这大军翻过阴山杀过去,可是只要一宿的功夫。”

“别小看突厥人。”刘冕轻笑一声,“虽然我们在对他们的战斗中赢了几场,可是我从来不敢小看他们。到了草原客场作战。他们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还能胜利吗?我们刚刚错失了最佳的平定草原的机会,不是那么容易找回来地!”

“哎。真可惜!”

黄河沿岸,一片人声鼎沸忙碌不休。巨大的实木与石料被运了来,在一阵阵呦喝声中堆垒起来。十余万人挥汗如雨日夜赶工,愣是在短短的七十天内将三座受降城给建成了!

原本一片荒漠的地方,如今赫然矗立一座雄伟高大的城池。悬门拒鹿箭塔岗哨一应俱全。以前的丰州老城也被拆了,平地加高了一丈有余变得高大威猛不容侵犯。朔代长城之间的咽喉地带,天授受降城轰然降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至此,中原在北方的防线向北面拓展数百里,直接推进到了阴山山脚之下。

以往百姓服劳役都叫苦连天消极怠工。可是这回他们却非常的积极主动。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河陇地百姓常年深受突厥人侵扰之苦。如今被抽来建造抵御突厥人地受降城,当然是十二万分的愿意,更何况还有不菲地工钱。

刘冕这个工头可是大方得紧,而且从不以权谋私贪污一个铜板——这些钱都是太平公主出的。有必要左边口袋拿出再装进右边口袋吗?

钱,刘冕是真不在乎了。所有的工款全部实实在在的用在了工程之上,没有半分偷工减料也没有克扣一文钱的军民薪饷。

峻工之日,万人欢呼其声震天。刘冕的脸上,也浮现出满足的微笑,长吁一口气。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66章 民族英雄

三座受降城,从左边大荒漠到右边朔代要道,分别称之为太平城、天官城、天授城。以刘冕的字命名的中受降城,就是在丰州的原址上建城的,是三座城池中最大的一座。其中可囤兵马五万人以上。在它身后的黄河滩涂,有沃野百里的冲积平原可以开垦军田;前方直到阴山脚下,有一望无际的肥美草场,足以用来豢养马匹牲畜成为一个绝佳的天然牧场。

刘冕花了近半月的时间,依次考察检验了三座受降城的峻工情况,结果相当的满意。三座大城没有任何一丝偷工减料或是蒙混敷衍的迹象。每一块砖都搭得结结实实。

黄河沿岸面对北方草原的地方,以往是突厥人任何驰骋的疆场或是随意放牧的草场。如今凭空而起三座巨大军镇城池,从此北狄不敢南下阴山牧马!

刘冕又走访了阴山山麓,检查这里的烽火台。延绵数百里的阴山山麓,从险峻的陡峰到平常走人的过道,都建起了军哨岗亭。在一处特别的地方,刘冕见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建筑。

就在当年刘冕与突厥大汗骨咄录签署盟约的地方,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石雕。那个石雕既不是人相也不是兽图腾,而是一面六丈多(近二十米)高兵器模样——方天画戟!

那戟的戟身比人的腰还有粗,戟身上雕刻了象征右卫大军的猛虎六十余头。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张牙舞爪呼之欲出。戟尖直指苍穹锋芒毕,两面巨大的月芽刀刃张扬霸道迎风岿然。戟头之下甚至还特意悬上了很长的一条红色彩带。

“谁干的?”刘冕看到这玩艺,出声来问。

“我!”马敬臣勇敢的站出来承认然后哈哈的大笑,“杵在这里,吓死那些突厥狼崽子。我就不信了,他们以后还敢在阴山这里讨野火放肆?”

刘冕仰头看着高耸入云威风凛凛的方天画戟石雕,有点哭笑不得的道:“还好你没有把我刘某人的雕像放在这里……”

“我开始是这么打算地唉!”马敬臣没经思考矢口说道,“可后来一想好像有点不妥……于是就改立你的兵器了。方天画戟,多威风啊!连着几场大仗打得突厥人一点脾气也没有;后先两代突厥大汗都在你手上吃尽了苦头。现在你的威风肯定传遍草原人人谈你而色变了。再竖一面你的标志兵器在这里。啧啧,一来吓唬他们二来扬威记功!”

刘冕撇了撇嘴:“石像能吓住人的话,还要军队干什么?你若是建的我地石像我定会当场拆了。我告诉我,我向来不喜欢这种张扬轻狂的玩法,也不想沽名钓誉想着什么让后世子孙记得我的无量功德。其实,如果没有我刘冕。也肯定会有赵冕、陈冕来完成这样的事情。我刘某人不过是运气好掺和进来了。你明白吗?”

“知道。知道。你就是想低调一点嘛!”马敬臣无所谓地笑道。“古往今来打胜仗地人可不少。但是民族英雄可不是谁都能当地。”

“民族英雄?”刘冕眉头一皱。

“是啊。民族英雄!”马敬臣眨巴着眼睛道。“你现在还不算是民族英雄吗?从代州之战到兰州劝降论仁弓。再到今天地御敌于国门之外、建起受降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哪一件事情都可以让你挤身民族英雄地行例!”

“是嘛……”刘冕轻描淡写地笑了一笑。挥手:“下山。回营。准备撤军!”

马敬臣愕然地愣住。站在原地眨眼睛。

身边薛讷捅了他一下:“还不走。”

马敬臣满是不解,扯住薛讷郁闷的低声道。“哎,我……拍马屁拍错地方了吗?”

“没有。拍得挺正。”薛讷忍俊不禁地低笑。“这么长的日子了,你还不了解天官吗?他越是情绪变化明显的时候,越不会表现得很清楚。你看他眼神和现在走路的步伐就知道了,他现在心里可高兴了。”“这么说他还挺喜欢这方天画戟的石雕了?”马敬臣有点得意的笑了起来。

“他一向不太喜欢这种虚浮的东西。”薛讷饶有深意的微笑,“不过,你这个老大哥当众赞他是民族英雄,恐怕让他非常受用。当将军的,谁不想得到这样地赞誉?”

“真的?”马敬臣挤眉弄眼开眼的笑了起来,“我这个老大哥的。总算是在临走之前干了一件让他开心的事了?”

“还煮的呢!快走吧,下山了!”薛讷哈哈的大笑,拍上马敬臣的背和他并肩走来去追刘冕等人了。

下了山顶,刘冕骑上马。回头仰望茫茫阴山,隐约可见云山之巅看到飘扬的金白大旗和巍然屹立烽火台。

“民族英雄?这顶帽子扣得可算是大了。”刘冕情不自禁地暗自发笑,但又感觉心里挺舒坦。

这几年来,自己在混浊如染缸的朝堂上摸爬打滚,或许真的迷失了一些心性,失去了一些理想与坚持。但是始终有一股叫做忠诚与正直的血液。流淌在自己的血管里。

虽然披上了政客的皮囊,军人的本质未尝改变。最初的理想多次浮现在脑海中——复唐、复唐,重复大唐的光辉与荣耀。

现在武则天已经改天换地以周代唐,这样地理想说起来不免显得有点牵强与荒诞。但刘冕知道,自己地使命并不是盲目的去推倒武则天将江山换上一层唐皮。要从本质上让九州中原强盛起来……这恐怕比改变一个国号更难。

一行众人回到了天官城,所有军队和民夫已经集结完毕。刘冕就让薛讷地本部人马和朝廷工部的官员们带着民夫先行。自己则是等着干最后一件事情——等候鹰扬卫将军李多祚的人马,前来接手掌管三座受降城。李多祚带领三四万大军原本驻守在朔、代一带。如今那里已经成了后方,理所当然的可以将防线向前推进了。

等待的日子,就如同煎熬。

虽然刘冕很是沉得住气。但离开中原已经数月的将士们。这样瓣着指头等盼回家的日子,这种心情着实焦急。

数日之后。李多祚率领大军终于到了。他曾经也在代州一战时与刘冕有过一面之缘,曾是黑齿常之的部下。彼此也算是故交了。二人很顺利的交接了城池和印信文书,右卫大军终于可以凯旋而归了。

时已入秋,大漠上地西北风刮起来送来丝丝凉意。大戈壁上黄沙飞舞落日朦胧,一片雄浑的边塞景象。

刘冕策马当先奔腾在大戈壁上,率领着归心似箭的右卫将士们向南方进发!

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归心似箭?

本来朝廷都有意在三个月前就调他回去了。可是刘冕出于大局考虑和一种责任心。非让自己在边关羁留了三个月,办下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为此,刘冕还是多少有一点自豪的。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也许干下地好事真是屈指可数。建起三座受降城与烽火台,也许是唯一一件值得向子孙后辈夸耀的事情了。

短短的四天时间,归心似箭的右卫大军奔腾八百余里,直抵灵州。刘冕将大军在这里稍作歇息,同时接到了在此等候多日的突厥使者火拔颉利等人,带上他们一起向关内进发了。

策马走出灵州南大门的一刻。刘冕几乎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跳得轻快了许多。压在心头的大石便在此刻卸去,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

像英雄般归来……这是所有从军在外的人毕生地愿望吧?

刘冕扬起嘴角,微笑。挥鞭纵马向家的方向疾奔!

此刻的洛阳宝城里。也是一片轻松详和地气氛。万象神宫里,武则天高坐龙椅笑容可掬,听着下面的大臣汇报受降城一带的情况。

建起受降城,不仅能非常有效的遏止北方突厥人南下阴山犯难,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福址。作为上位者,干出这样的功绩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以北门学士为首的一批文人豪客,开始发挥特长了——大挥笔墨赞扬皇帝此举的英明与伟大。史官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重大的信心,一一记录在案。

当然,少不了屡屡提起刘冕地名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刘冕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上官婉儿如同往日一样站在武则天身边伺候。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许多。

虽然刘冕晚了几个月才回来,可是不管怎么样,平安就好。

这是她这几个月来最大的心愿了。男人嘛,总是要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外奔波——只要平安回来,那就好过任何事情。相比这下,她现在对刘冕打了多少风光的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