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唐-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那名宫女摇头,恭顺却不容商量的道,“皇帝陛下有旨,就请公主在上阳宫内歇息。请公主不要让婢子们为难。”

“哎呀!!!烦死了!”洛云满胸的闷气没处撒,急得直跺脚。“那你们转告皇帝陛下,说我不想住在这里了,要活活闷死人的!还有,刘冕说好了要来看我的,这都三天了也不见人。你们也转告皇帝陛下,让她准许刘冕来陪我说说话。这总该不过份吧?”

那两名宫女对视一眼,一齐施礼道:“公主檄,婢子这就去向皇帝请命。”

“快去快回。”洛云只得又转回了房间里,重重的一下摔上门,郁郁寡欢地嘟嚷道:“这下总算是知道了。中原皇室地规矩真多、真严……还好我嫁的不是什么皇子郡王。刘冕比他们随和可爱多了!”

两名宫女走出数步,相视一笑轻声道:“这个胡人公主好不识趣,以为我大周皇帝专程只候着她一人呢!还想见谁就要见谁,自视未免太高。”

“咱们不搭理她,任她发她地脾气去。千万别因为她而去皇帝那里讨晦气。”

“说的是。咱们忙咱们的去。一会儿她再发火了。换别地姐妹或宦官去应付便是。”

此刻,万象神宫御书房里,武三思正口沫飞浅的对皇帝侃侃而道:“陛下。那刘冕果然奸滑。侄臣对他用了敲山震虎之计,他全然不为所动,显然是早早做好了应付的准备。由此看来,他是凶手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了。要不然,他为何如此紧张的矢口否认?!”

武则天平静的道:“你如何用计的?”

武三思拱手回话:“微臣给他看了命案的证物,说了些许当场留下的线索。他马上找出了借口搪塞。其反应之快,实在令人惊讶。若非早已拟好腹稿做好准备,如何能够应付得如此从容?”

武则天冷笑一声:“说话要讲证据。刘冕向来头脑灵活机智善辩,朕深有所知。仅凭这一点莫须有地猜测就咬定人家有罪。未免牵强。三思,你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找证据、推理摸排上吧。不是朕小瞧你。想要在口舌斗智上胜过刘冕,你恐怕还差了一点。朕遍观朝中,也唯有狄仁杰能在这方面与之匹敌一番。你嘛……还要学。”

武三思心头一窘,急忙拱手哈腰道:“陛下教训得是。侄臣向来老实木讷,的确不如那刘冕心机滑脱。想来从他嘴里的确是诈不出什么东西来了,侄臣便派了来俊臣去一趟柳州龙城县,一来去寻找更新地证据,二来将那两名重要证人取到神都来当面指证刘冕。到那时。任他再如何能言善辩想必也无话可说了。”

武则天停顿了片刻,说道:“三思,朕要叮嘱你一句。在查案审案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公正公平。对于一些值得怀疑的证据,要反复查证推敲,切勿因为一己之私见而轻易采信。”

“呃,是……”武三思心里一直发颤:她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是怀疑我捏造证据污蔑刘冕?!

“用心办事,别让朕失望,去吧!”

武三思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留得武则天独自一人坐在房中,眉头深锁禁不住叹了一口气。

“陛下!”一名宫女进来通报了。

“何事?”

“上官大人让婢子来向陛下请命。她说她已经抄完了经书。请问陛下接下来如何安排,是否让她回宫覆命?”

武则天寻思了片刻。说道:“传朕旨意,说朕感谢她替朕抄完了那么多经书,辛苦了。朕特意放她十天假,可去故乡旧地凭吊一下先人,好好歇息一段时间不必回宫来忙碌。”

“是……”

宫女走了,武则天心情有点烦闷的起了身来在房间里来回的踱步,心中不停的思量。

她感觉很不好。堂堂的皇帝,拘押审问一个臣子就跟做贼似的,还得避着许多人。只是这天下没有不透风地墙,万一什么时候事情泄了出去,自己所要面对的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

武则天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所作的决定了。

现在,真的适合这样做吗?……

可是,骑虎而下进退两难,又该如何收场?!

她不禁叹息一声,低声自语道:“我什么时候也会有这样左右彷徨的感觉了?莫非……我真的老了?”

傍晚时分,刘冕正躺在床上小憩,大脑却在飞快的运转盘算对策。这时武三思却来了。他不客气的推门而入,看到悠闲躺在床上地刘冕没好气的道:“想清楚了没有,刘冕?是不是要老实交待了?”

刘冕都没有睁开眼睛,晃着脚尖道:“我一向来就老实,而且没什么可交待的。若真要交待,我倒是想起了当年的一件旧事。”

“什么旧事?”

刘冕继续那副神态悠闲的说道:“数年前,本将在代州与突厥大战,当时曾揪出一名女叛徒叫芙玉的。据说此人以经营为名外朕通敌,而且她在朝堂之上还有强有力的支持者。”

武三思骇然的一下睁大眼睛:“这关我什么事?!”

刘冕冷笑一声:“关不关你事,你自己心里清楚。当年芙玉被拔除后,某人因为一笔粮款而与已经过世的大将军薛怀义有过冲突和争执。这件事情知道地人不多,记得地人更少。在下却是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留了一些重要的证据。”

“你?!……哼!”武三思气煞,一拂袖就往外走,“这种陈芝麻烂谷地事情,谁会听信?刘冕,你好好思量早点想清楚,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啪的一声,门被摔得震响,武三思气急而走。

刘冕睁开眼睛轻笑几声,暗自寻思道:这武三思不过是一条志大才疏的走狗,不足为惧。他背后撑腰拿主意的那个人,才是最大的劲敌。我现在被软禁拘审,明显只是一个借口。难道她真的想在这时候将我拔除,免去我这功高震主又知道太多秘密的心腹之患?

要臣死,那还不简单。可现在她搞出这么多的花样,究竟是什么用意?是真的想取我性命,还是在试探、吃什么呢?……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97章 舆论风暴

第二天清晨,轮到杜四进来送早膳。负责看守刘冕的明挺狡猾的。他安排了十个人在刘冕房外把守,每次都派不同的人进来伺候,还严格规定他们不许说一句话,以免刘冕找他们拉交情探口风。

这几天观察下来,刘冕基本可以确定,这个杜四是个诚实可靠之人。历年来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识人无数,几乎练就了一双看穿人皮直透心脏的火眼金晴。

杜四放好了膳食,小心的凑到刘冕身边道:“恩公,小人不能呆太久。趁着房外的兄弟们也在吃饭,恩公可有什么要交待小人去办的?”

刘冕低声道:“你能出宫吗?”

“不行。明管得很严,我们这些人都将铺盖带到了岛上,不得离岛半步。”

刘冕皱了一下眉头:“那你在宫里可有熟识的宫女或是宦官?”

杜四一愣,然后脸一红:“有……是有一个。这几年小人监门卫当差,受明信任后来又跟他一起调到了金吾卫,一直在宫里。期间私下结识了一名宫女……”

刘冕点头,表示意会。宫中的宫女们凄苦估,少有些人会壮着胆子跟戍卫的士兵结下私情,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那你现在能否见到她?”

“看运气吧。”杜四说道,“岛上会经常来一些宫女,打扫宫殿房舍兼着帮我们洗衣服。最近每天都在换人,但我还一直没有见过她。”

“那好。”刘冕说道,“你若见到她。让她帮忙递个口信。将我被软禁在这里的事情,想办法告知上官婉儿!”

“行!”杜四答应得相当干脆。

“别忙着答应。”刘冕严肃的看着他,“这件事情,或许会有点风险。如果被发现,后果恐怕会比较严重。你最好是想清楚了再答应,也完全可以拒绝,我绝对不会怪你的!”

“不用考虑了,小人答应!”杜四非常坚决诚恳地说道。“小人这条性命都恩公赐下的。帮恩公做这点事情算得了什么?小人不便久留,恩公请自便,小人告辞。”说罢他起了身来略施一礼,快步走了。

刘冕看着杜四的背影,心中稍安。看样子,他倒是个挺机警的人。

接下来,一连安静了整整两天。武三思居然也没有再来叨扰。这天傍晚杜四又来了,告诉刘冕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他虽然见到那个相好的宫女了,却听她说上官婉儿早在数日前已经离宫,至今未归。好像被皇帝差使到什么地方办事去了。

刘冕心头一紧:看来这次武则天安排得很妥善小心,连上官婉儿都给支使开了。

“恩公,要不我叫她想办法出宫,将消息告诉别的人吧?”杜四说道,“最近我听兄弟们议论说,恩公这次恐怕要遭大难了啊,似乎……”

“似乎什么?要被杀头吗?”刘冕淡然的笑了一笑。“既然找不到上官婉儿,那便算了。她一个宫女,是很难出宫地。就算费尽功夫将消息传了出去,自己也会很容易暴。到时受到牵连就不好了。”

“放心,她很聪明地!”杜四说道。“恩公。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保证她不会被发现!”

“这么有把握?”刘冕不禁有点疑惑。

杜四肯定的点头:“小人也已经想好办法了。用一些瓶筒将好纸笺,里面写着你被软禁的事情。再将瓶筒投到宫中通连洛水的地下暗河中。等这些瓶筒飘到宫外。外面的人就都知道了!”

“咦,果然聪明!”刘冕笑道。“只是,办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小心,千万别让人家发现了证据。还有,笔迹不要留下马脚,让她就用左手来书写即可。”

“还是恩公思虑周全。趁她还在岛上收拾宫殿房间,小人这就去跟她商量!”杜四说完便走,没有多作停留。

刘冕坐在房中轻吁一口气。如果外界能够知道自己被软禁拘押的消息,或许能让自己早点脱离这个鬼地方重获自由。被关在这里虽然好吃好喝也没有受虐待,可终究是郁闷。至于案情,倒不必过分担心。毕竟自己不是真凶,武三思这种蹩脚的法子想栽赃我,也不是那么容易地。

刘冕走到了窗边,看着外面的湖光山色,水气氤氲雾色朦胧。

此刻,心情仿佛没有那么抑郁了。假如那个宫女真的能把消息递到外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刘冕的嘴角不知不觉的轻轻扬起,脸上漾起了丝略显诡异的微笑。除了一如既往的沉着、冷峻,仿佛还多了一丝智珠在握地得意。

沦为阶下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一次的待遇仿佛是不错,但时局却比以往哪一次都要凶险。

因为,要对他对手的人,很有可能是皇帝。

可是刘冕却很坚定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趟过这一关。

每次遇险地时候,刘冕坚忍不拔性格都会不停地鞭策自己,给自己信心和勇气。不管是怎么样的绝境和险境,都能智化凶险转危为安。

那些时候,他所能凭借地只是自己的智慧和信心。可是现在,他知道自己多了几张底牌。说得再明白一点,有了一定地实力。

有实力,才有保障。

假如明天那个宫女成功的将消息递出去……神都之内,定然会传得人尽皆知。因为现在的刘冕,可不是当初第一次被迁连到东宫之案的伴读小书生。

他已是堂堂的国公、战功赫赫地民族英雄、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人津津乐道的风云人物。朝堂之上,从阁部宰相到不知事的小官小吏,无人不识刘冕。与他有交情的。更不在少数。就在此前和狄仁杰奉命审查武承嗣与武攸暨一案时,满朝文武至少有一半人曾到他的府上拜过贴子。

虽说这种泛泛之交在关键时刻是根本是靠不住的,但无形之中给刘冕营造了大量的人脉积累了大量的人气。****无形之中,刘冕这个名字在每个朝臣地心中已是根深蒂固。他要是有什么动静,定能引导舆论地风向。

仕族官宦乃至仕人们的舆论,向来是皇帝最为关注和忌惮的。皇帝可以不把皇族国戚放在眼里,但是绝对不能无视为皇权根基提供土壤的仕族。仕族人心一散,皇权就必定不稳。江山也就要面临巨大的危机了。

而在当朝朝臣最有影响力的一些人当中。至少有一半与刘冕有着极深的交情。只说这十人盟之中,就有四位当朝宰相李昭德、黑齿常之、魏元忠和狄仁杰。要是这些宰相带着朝臣施压,就连皇帝也不可能不忌惮。

不管是大唐还是大周,向来便是军政不分家。刘冕的根基在军队,在军界地影响力已时无人能及。岂不是当年刘仁轨给他留下的人脉和黑齿常之替他网罗的诸多关系网,单就刘冕这些年来凭着自己打拼下来的辉煌,都足以震摄整个军界。

当今天下最雄武的两支军队,一支左卫。一支右卫。左卫大军是刘冕亲勋,这已不必多说。七万儿郎无论胡汉,谁不死心塌地的忠于刘冕?平常的口号喊得好听是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可是带着他们出身入死打仗的是刘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