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胡烽火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颐堑墓俜绞菘尚哦纫膊桓撸谡饨切┝患右坏扔诩付既衔瞧嬉杉嫉娜迨浚羌锹嫉氖萦卸嗌僬媸刀龋翟谀岩匀范ā

“老人家贵姓,如何称呼?”高翼抑制住狂喜,故作平静地问。能在高句丽发现本国人,这已令他欣喜不已。更为难得的是,他居然是个造船世家。汉晋时期的造船巧匠基本上出在江南,三国时的孙吴政权为了远征亶洲(日本)和夷州(台湾),曾在江南地区广设“船屯”以发展造船业。温麻就是其中三大船屯之一,温麻船匠擅长造诸葛恪设计的“鸭头舡”,这是一种载重20吨的小型船,完全可以满足高翼的需求。

“不敢,不敢”,老者连连作揖,说:“老汉姓范,族中排行十一,所以,人称范十一。流落至此,已二十年矣,久不听故国语言,初闻晋语一时失态,请大人赎罪。”

这老头儿能自造船只出海,而且安全的驶到了乐浪郡,其造船技术与航海技能一定不错。欧洲人到了大航海时代,才把20吨左右的快帆船当作主力船种,这老汉来自温麻,将“鸭头舡”略微改装,变成快帆船形式,应该对他没什么技术难度。

高翼满脸堆着笑,试探说:“再别提冒犯了,他乡遇故知,本就是一件喜事,再说,我也不是正式官吏,在我面前抢着说话怎算冒犯?就连我初听你说晋语,也忍不住想流泪……嗯,你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范老汉一声叹息:“背井离乡,为奴为仆,为异族人做牛做马,还能怎样?”

“有没有想过重返故园?”

老汉反问:“大人,中原的战乱平息了吗?”

“没有……远远没有”,高翼黯然的回答:“依我看,这战乱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范老汉眨眨眼,再问:“大人,即使战乱平息,老汉回到故园之后,难道就不用给官家做奴做仆了吗?!”

不可能。

按照晋代的传统,工匠是地位最卑贱的奴隶,不仅要自带工具、食物为官府白干活儿,而且,其后代还不能上学读书,或者变更身份。晋代以后,对工匠的压迫越来越残酷,他们的地位甚至等同于娼妓、戏子。只有在元清等异族入主中原时,他们的地位才会得到短暂的改善。

高翼心中泛起一阵无奈感,他无力地转移了话头:“依你看,你们这些人手,用三个月时间造一艘能够渡海远航的船,尽力所为,能够造多大的船?”

“造一艘鸭头舡不成问题”,范老汉眯起眼睛,打量着江上高翼造的那艘木船,嘴角微撇,露出不屑的目光:“如果木料齐备的话,造一艘楼橹也造得出来,但要看用什么木料了……”

范十一说罢,一指高翼的木船说:“大人这艘船样子看上去很漂亮,船身比例很合适,挂好了帆,行使起来一定很轻巧。但它是松木造的,松木是一种软木,这样的船被海浪一打就会散了架,所以你刚才才会沉了一艘。大人敢驾这样的船在风暴季节出海,一定是驶船手段高明……嗨,大人也确实高明,老汉我也不敢这样出海。”

范十一虽然在夸奖高翼,但脸上殊无赞赏的表情。他来得较晚,只听说高翼沉了一条船,却没看见那艘沉船的船只情况,故此他凭借眼前这艘船作出了这样的断语。

高翼毫无解释的打算,他顺着范十一的话头,故作不解的问:“依你看,我们如果还打算乘船回去,嗯,高句丽王还可能赏赐我们一些东西,或许还有数百士兵随行,我要造一艘能装下所有这些的大船,需要什么材料?”

“辽东这里有造船用的硬木,比如桦木、柞木、野槐、柳木、杏木……不过,用的材料太大,老汉做不了主,大人还是与道麟将军商量好,老汉看材料多少,才能决定造什么船!”

高翼低着头考虑了片刻,说:“这样吧,你先准备木料,按鸭头舡的船形备料。我们沉了一艘船,再造一艘船回航,道麟将军一定会支持的,我这就去跟跟他说。”

找到了队伍中的高句丽的通译,高翼提出先行至驿馆安顿下。吩咐宇文族人不要外出后,高翼揪住通译的肩膀,用命令式的语气说:“带我去见道麟将军。”

见到通译惊愕的表情,高翼又加强了语气说:“我跟他约好的!”

道麟真不好找,翻遍了整个军营,高翼才找见了道麟。他正待在一间大屋里,盘膝翻阅着一个帛书。见高翼寻来,他脸上微露惊慌的表情,旋即镇定下来,掷下帛书,冷冷的冲高翼一拱手:“高军师,你的人都住下来吗?工匠们开始修船了吗?”

道麟这一连串的质问分明是暗示高翼:我已经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了,别得寸进尺哦。

高翼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丝毫不在意那拒人千里的态度,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在道麟身边,没皮没脸的拿起道麟刚扔下的帛书翻阅着。

“哦,是墨子,你说在汉人堆里长大,看来真有其事,能读得懂墨子这样的古书,你的汉学造诣不浅啊……”,高翼紧紧握着《墨子》,两眼闪出贼光,发觉道麟隐现怒意,他连忙说:“啊,生活在鲜卑族人中,许久不闻故国语言了。今日与将军一席话,鄙人实在按耐不住,特特寻来,想与将军交谈一会儿,也好多听一会儿故国语言。”

这是范十一曾经的真情告白,高翼急切之下现学现用。

听到对方不是来找他打架,道麟的脸色缓和下来,手扶着膝盖,悠然回忆道:“我小时候,辽东战乱不息,自毋丘俭焚毁丸都城后,我们部族星散。我祖父带着部族四处漂流,那时我还小,我只记得我们忽儿打过去,忽儿别人打过来。不光是汉人打我们,鲜卑人、乌丸人,羯人、沃沮人、匈奴人都在互相杀戮。

不久,我被鲜卑人虏获了,而后汉军将我解救出来,从那以后我便生活在汉人当中。啊,现在想起来,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我不再逃来逃去,我有了固定的住处,还有一个汉人师傅,他教我读汉字,学剑技……

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在我成年前,我师傅被杀了……我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随后,我又成了夫余人的俘虏,不久我父亲找到了我,把我赎了出来。”

道麟拍打着膝盖,感慨道:“如果我师傅不死,我现在也是个汉人,学汉人说话,读汉人的书,做汉人的官,……唉,可惜了啊,可惜!”

高翼赞同道:“这是肯定的。你师傅一定是位官员,而且是位高门大阀子弟,不然他不会识字,也不会家有藏书,而且是《墨子》,更不会精通剑技。”

在印刷术没有诞生前,书籍只是大贵族与世家子弟的专享物,只有他们有财力、有精力雇人抄录书籍。而在东晋初年,连纸张都尚未普及,在竹简上刻录的书籍,更是昂贵的惊人。道麟的师傅能够有书读,这说明其身份绝不简单。凭借这个后盾,道麟想在东晋做官应该不成问题。

高翼再度提到剑技,让道麟脸上肌肉猛地一抽,他故作平静地说:“我与师傅只学了五年剑技,其间大部分时间还要用来读书。”

长叹一声,道麟继续说:“父亲把我接回来后,曾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回答想继续学习,可惜,我再也找不见师傅那样博学的人……

当时,我们王庭内也有许多汉人剑师,父亲就把我送到王庭,与少主一起学习,遗憾啊,我发现那些剑师也没学全剑技——他们学得甚至不如我多,我从师傅那里学了14招剑技,而他们只会两三招,其中,有的我学过有的我没学过。

后来,中原大乱,汉人们接踵逃入乐浪郡(今北朝鲜地区),他们当中有不少剑技高手被王庭招揽,我四处寻访,发现他们最多也只会几招几式。

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曾经有个好师傅,我竟然没有用心学,如果能学全师傅的本领,也算我对师傅的一点纪念,毕竟他给了我数年安定生活……先生来自中原,不知道先生对剑技了解多少,我很想知道剑技共有多少招式?能知道这点,我就死而无憾了。”

高翼故作高深莫测,反问:“你现在会多少招?”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11章 传世之宝

道麟两手倨地,摆出应对师长的礼节恭敬地回答:“在下曾遍寻名师,至今只学会了41个不同招式。其中格法9势;洗法5势;击法最多,为20势;刺法为7势。”

高翼大喜过望。

明代茅元仪从朝鲜重新获得中国剑技后,在他的《武备志》中只收录了24个招式。其中格法4势;洗法1势;击法为14势;刺法5势。而同期朝鲜的《锐刀谱》中,记录了28招中国剑技。道麟现在掌握的招式,已远远超过了高翼的预期。

格、洗、击、刺四法乃是中国剑法的传统术语,在古文献中可以大略考见其渊源。但在当代中国“舞术”里,这些古典术语早已渺无踪影。据考据,四法之中,格、洗是防守法,击、剌是进攻法。

高翼闭起眼睛,装模作样地考虑着道麟的请求,实际上却在盘算如何偷学到这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剑技。

道麟不知高翼的打算,见高翼如此模样,他神态愈发恭敬,双手撑地,连连磕头:“请先生成全,请先生成全……”

高翼衡量再三方睁开眼睛,他叹了口气,决定向对方坦诚:“实话对你说,中原离乱,我们的文化与文明饱受摧残,依你师傅那般手段也免不了生死魂消销。可想而知我们所遭受的灾难,如今的中原早已找不见完整的剑技了,而我也无缘一睹剑技……”

高翼说着,一指道麟刚才看得那本帛书,说:“不瞒你说,现在中原连全本的《墨子》都已经失传了。而我今天来,就是怀揣家传至宝,打算与你换那一百名汉人工匠与全套剑技……”

高翼没有说谎,《墨子》的全章就是在遭受了五胡乱华之后开始散佚。20世纪时,中国正是从日韩两国找回了《墨子》的残篇,才整理出《墨子》著作,但这本号称最完整的《墨子》著作仍缺失了大部分章节。

高翼对五胡入华这段历史并不很熟悉,他看到《墨子》后,更想亲眼目睹这本中国最早的机械学著作。《墨子》书中记录着很多防守器材、攻城器材,由于语言晦涩,没有专人讲解,基本上无人看懂。高翼自信,以他深厚的机械学理论,他应该是这时代唯一可能看懂《墨子》的人。

这本书在别人手里如同天书,但在他手里却会发挥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故此,他乘道麟没有反应过来,又迅速加了句:“此外,还要加上这本《墨子》。”

听到高翼坦陈自己没学过剑技,又听到高翼打算拿一件宝贝与他交换那么多宝贝,道麟嘴角露出讥讽的笑容,他直起身体,抱臂冷笑:“高军师好大的口气,一件宝贝便要换走我最珍爱的东西,还要加上一百名工匠,你的宝贝值这些吗?”

高翼探手入怀,在对方的注视下,慢悠悠的取出一个光可鉴人的不锈钢碗,郑重其事的递给道麟,说:“你看,这件宝贝值吗?”

从高翼取出不锈钢碗开始,道麟的眼睛便睁得大大的,他颤巍巍的接过那不锈钢碗轻轻掂了掂,感觉到它是金属材质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他自言自语:“轻如鸿毛,亮如铜镜,非银非铜,叩之发出金属声却又质轻如骨,这是什么宝物?”

高翼淡然一笑,答:“蚩尤骨!”

道麟悚然而惊!

他难以置信的盯着不锈钢碗,双手微颤,旋即,似乎担心自己偶一失手跌落了宝碗,他又小心地将碗捧入怀中,轻声细语的问:“蚩尤骨?这就是用传说的蚩尤骨制成的宝碗吗?果然不同凡响,果然如同传闻。”

晋代史籍中记载,当时,有一名冀州人在黄帝大战蚩尤的古战场遗址上掘出了不少蚩尤骨,并描述说“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根据当时的史籍记载,蚩尤骨如铜铁但并不是铜铁,而是一种当时未知的、类似于铜铁却质轻如骨的金属或者特殊合金。

后来,这段记述成了冶金史上的一大疑团。

现代人据此推测,蚩尤很可能是个机器人,而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很可能是蛮荒时代的一次外星机器人的入侵。黄帝打不过蚩尤,于是请来了“九天玄女”、“应龙”这样一些“天外来客”,进行了一场机器人间的战争。而太空船起飞或着陆的时候,尾部喷口曳出红焰有如一条赤链,这便是“蚩尤旗”。

蚩尤骨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即使是塞外胡人也略有所闻。宇文昭初见这些盘子碗时,也曾再三追问这是否是蚩尤骨所制。高翼在此借用了这个传闻,看道麟的神情,他无疑也听说过这个传闻。

后世有很多学者曾经否认蚩尤骨的存在,并认为这纯属捏造。但同时期,另一个有考古学依据的事实却让他们无法回避:在同时代名人周处的墓中,考古学家竟挖掘出一个随葬的铝制皮带扣——这位周处,就是成语“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