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叶枫投入了大量资金,即便是现在这个体系也还是要靠输血维持,因为重工业的产品多数只能投入到建设或者是军队中,依靠地方上的那一点税收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叶枫也不想让自己太亏,更没有必要做烂好人。所以这些投入基本上是以政府债务地名义形成契约,至于以后是不是要还,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浙江是传统的赋税大省,叶枫觉得是到了自己翻身停止输血的时候了,在杭州安定以后除了布置军事和与各方势力打交道,叶枫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浙江的赋税。

浙江的赋税最要来自于蚕丝及其加工,乡间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这里生产的丝茧占到全国总数三分之一,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贸易非常兴旺。

叶枫觉得。处理好丝织业就等于是治理好浙江,他让徐荣村派人对浙江的养蚕、丝织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虽然这里每年出口的生丝很多,但是和这个国度地很多方面一样,这个古老的行业已经和世界的发展脱节了。

叶枫一直关注世界上最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他作为诺贝尔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对各领域都有了解,特别是巴斯德为了帮助法国的养蚕农户曾经向他问过这方面的问题,叶枫也对此进行了了解。

和现在的西方相比。浙江无论在养蚕、缫丝还是丝织领域都已经全面落后,叶枫了解得越多就越忧心,眉头不由皱了起来。对那个负责调查的青年说:“林启,你这份报告做得不错,反应了很多情况,但是没有结论分析,对这些调查地情况,你是怎么看的呢?”

林启是福建候官也就是福州人,原本是个生员,后来参加了容闳的速成班学习,是个能接受西学地传统读书人,他很支持冯桂芬的那套理论。注重经世学术:“浙江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诚东南生民衣食之源。”

叶枫挥了挥手,示意林启说得直白些。虽然他理解这些之乎者也没有问题,毕竟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件事变得更好,说说你的看法。”

林启点了点头,知道叶枫是在考察自己:“浙江的生丝大多出口欧美,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曾经接触过宁波的外国商人。据他们说有一种缫丝机。还是织丝机,都是用蒸汽机带动的。非常节省人工,还有提花织机,不需人工操作就可以织出固定的花纹。”

“而浙江的养蚕户、织工还是手工缫丝、织丝,效率上差许多,而且据洋人说生丝粗细不匀,质量上也不如机器缫丝,所以学生觉得应当引进这种机器,”林启在福建见过近代化的工厂,知道机器和人工相比地巨大优势。

叶枫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最近就有这方面的设备运到宁波,但是如何将机器推广,是直接卖给商人,还是先办厂示范,你去拿个方案,还有其他想法吗?”

“博士果然深谋远虑,”林启衷心地赞叹道:“还有就是博士曾经说过的,大凡商品,总是加工越深所具价值越高,学生虽不知生丝运到欧美价值几何,想必其中空间甚大,如今浙江或以蚕茧运往上海,或以生丝卖往国外,若是能织成丝绸,想必所获利润更大。”

“嗯,你说的这是深加工,”叶枫赞许地点了点头:“初级产品自然是最不值钱的,不过这个我们可以慢慢来,你想蚕茧要成为最终产品,不仅有缫丝、织丝,还有染色,染色就需要染料,丝绸当然不能直接穿,还要做成衣服;要做衣服地话就需要缝纫机、针、线,总之这是个产业链,上下游设计的产业很多,我看浙江都可以发展。”

在叶枫看来,福建那样的输血式发展只能用于一时,不能持久,所以他要实行新政,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找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好在浙江本身的基础不错,只要大力发展丝织业,就可以搞活全省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也可以减轻叶枫身上地经济压力。

“如何全面发展丝织产业,这个你也去想想,尽快提交个计划给我,”叶枫对林启说道:“另外还有件事,不仅是缫丝、机织,在桑蚕地养殖方面也有提高的必要,我已经让欧美那里招募相关地专家了,但是有些事你可以组织人手先做起来。”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蚕种培育,选取,你看看浙江蚕农现在的办法就是土法制种,这不行,不利于优选,特别是有些病毒不容易控制,哦,就是瘟疫。这是我说的第二点,就是要注意防病。第三点就是养殖技术也要改进,要科学化,提高桑叶的利用率、蚕的出丝率等等。欧洲的研究所有这方面的资料,你负责和那边联系,尽快弄到需要的资料并整理出来,然后组织推广。”

林启一边记录一边开口问道:“博士,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也是很少有人考虑到的,您看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蚕学馆来做这方面的工作,研究、推广相关的技术,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蚕学馆?”叶枫眼前一亮,虽然他不认为研究蚕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但是就这个时代来说,一个蚕学馆可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推广技术、培养人才,还可以推动生物学的研究,而且浙江全省养蚕,也有这个条件。

“这个主意很好,你可以和容闳的教育部联系一下,尽快办起来,我看这个蚕学馆可以研究蚕体生理、病理、解剖、饲育、缫丝、采种,还可以植桑、气候、土壤、动物学、植物学等等,”叶枫兴奋地说道,长久以来,在福建的华夏大学也只是设立了数学、冶金、机械等实用性专业和课程,蚕学馆如果能办起来,也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林启毕竟接触西学不深,听到叶枫将本来一个推广农业技术的学馆说出这么多的名目来,顿时目瞪口呆,连忙向叶枫请教其中的缘故。

“林启啊,你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养蚕,我说的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你想想啊,要有蚕丝就必须养蚕,要想蚕吐出的丝又好又多,就要研究如何养蚕,这就涉及到采种和饲育,而要做好这两件事,就必须知道这个蚕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蚕的生理,蚕病的病理,要想养好蚕就必须种好桑树,所以就必须研究桑树。而要种好桑树呢,也就要研究种植技术,研究气候、土壤,只有各方面都做好了,才能养出更多更好的蚕,产出更多更好的蚕丝。”

叶枫的长篇大论说得林启有些迷糊,不过他很快理解了叶枫的意思,若有所思地说道:“学生从来不知道但是养蚕就会涉及到如此众多的学问,想来在洋人那里,正是对这诸多方面求取其所以然,才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我华夏。”

说到这里,林启苦笑着摇了摇头:“想来这世间处处皆是学问,学生以前的书算是白读了,以前还说什么奇巧淫技,有道才有器,这明明都是天理天道啊!”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61 新产业

世间处处皆学问,养蚕就涉及十几门学科,让叶枫认识到技术进步毕竟是个长期的综合性工程,要想获得整体的提升,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在叶枫的支持下,林启很快成立蚕学院,在译文馆的帮助下,将欧美传过来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又招募蚕农、识字的童生,利用这些资料改进养蚕技术,首先在蚕学院进行科学育种、选种,然后向蚕农推广这种优质蚕种和饲育方式,并在蚕学院建立科学养蚕示范基地。

如果说养蚕技术的改进需要时间逐步消化和推广,新式的蒸汽缫丝机运抵宁波以后,很快安装并进行试生产,缫丝机由于有捻的工序,不仅缫丝效率更高,生丝也更加均匀。

为了便于推广,第一批运到的缫丝机并没有卖出去,而是依托蚕学院建立了一个院办工厂,所得利润全部用来支持蚕学院的发展,凭借机械缫丝的优势,加上浙江又是蚕茧生产基地,建在宁波的蚕学院缫丝厂很快开足生产能力,并利用宁波口岸出口生丝。

以前,国内的商人无法将商品直接贩卖到欧美,往往都是将生丝搜集卖给洋行,由这些洋行将生丝运到欧美进行贸易,价格受制于人,利润有限得很。

蚕学院缫丝厂出产的生丝则卖给美国的华商,在叶枫的支持下,美国华商贸易社已经有二十几条船在中美之间航行,船上挂着美国星条旗和福建的苍龙旗,从美国运来叶枫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钢铁铜线等,又带走中国的商品。利润也颇为可观。

叶枫地计划是通过蚕学院缫丝厂和华商贸易社的影响,在浙江推广科学养蚕、机械缫丝,并扩大生丝贸易,逐步将生丝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丝织产业,带动浙江近代工业的发展。

叶枫对蚕学院和缫丝厂地发展非常重视,因为抓好这个行业就等于抓好浙江,而缫丝在江南的影响都很大,还可以辐射苏南、上海等地,以此为示范,可以为新政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减少很多麻烦。

“你们这个缫丝厂的作用主要是示范,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缫丝机的好处,”叶枫在看过缫丝厂的情况以后,对林启的工作很满意。这个厂子基本是按照福建那一套办起来的,管理非常规范,只是提醒他不要忘了本来的目地。可不是要来办厂的,最重要的是推广。

林启连忙点了点头:“已经邀请好本地一些缫丝商和作坊主来看过了,有不少提出购买,只是觉得这种机器有点贵。”

“和效益比起来可是一点也不贵,”叶枫摆了摆手,和林启向厂房外面走去:“不过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这几台缫丝机都是从美国运过来地,福建的华夏机器厂也送了一台过去,还有设计图和技术资料,我看很快就能生产这种缫丝机。到时候价格就能降下来。”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交谈,刚刚走出厂房的大门,就听到前面一片吵闹声,原来厂区门口围着一群人,面对新军护卫也不敢靠近。只是站在外面不时喊两句。

叶枫皱了皱眉头:“这是怎么回事?”

负责叶枫护卫工作的亲兵队长陆尧连忙跑过来在低声解释,叶枫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抗议的蚕农。

“缫丝厂出产的生丝不是都卖给美国华商了么,也没抢他们生意,怎么就有人来抗议了?”叶枫皱了皱眉头。

这样的事情他以前也遇到过。特别是在法国时推出缝纫机就遭到一帮裁缝工的抗议。不过那个时候他们冲击了韩雯,加上又是法国人。叶枫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同情,但是现在看到那些穿着灰色短衣,满脸风霜的中国人时,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让他们选几个代表出来,我和他们谈一谈,还有,陆尧你去码头调一部扬声器过来,我看有关地解释和宣传还是要做的,”叶枫说完,陆尧和林启连忙去做事。

闹事的听说四省总督大人就在里面,顿时怯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向身后看去,一直藏在后面的几个生丝商人不得不站了出来,又拉了几个灵活点的缫丝工进来和叶枫谈判,远远地就噗通跪在地上,大呼大人饶命。

叶枫只好将他们拉起来,好言抚慰,一个胖胖地商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大人啊,青天啊,你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这个工厂使用妖物,是要让我们都活不下去啊。”

“这个吴达州是个生丝商,前两天来厂里看过,”林启狠狠地瞪了一眼胖子,低声对叶枫说道。

叶枫点了点头,看过刚才的情形,已经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缫丝农户因为被抢了生意而聚众抗议,毕竟现在缫丝厂的生产规模并不大,本地的蚕茧很多是直接运送到上海,缫丝厂抢了这点也不影响这些自己养蚕自己缫丝地农户,因为生丝是直接卖给华商贸易社,也不影响其他地生丝商人,想必是这些手底下控制了一批缫丝农户,又不愿意购买缫丝机的商人,害怕缫丝机地出现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意,这才煽动农户闹事。

“本官总督浙、闽、粤、台四省,推行新政,凡是阻挠者,定严惩不怠,”叶枫冷冷地看了一眼做代表的这几个人,在他这个自封的总督面前都战战兢兢的,其中大部分看上去都不像是农户,至少也是小的作坊主、商人。“蚕学院是本官亲办,目的是提升养蚕、缫丝、织丝技术,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机械化缫丝在西方已成为主流,乃是本官着力推广的,任何人不得阻挠,”叶枫冷声道,说着就一挥衣袖,转身离开,将剩下的事情交给林启去处理了。

在巴黎的经验告诉叶枫,这些小商人故意闹事,单单是示弱肯定不行的,特别是自己作为四省总督如果只是好言相劝的话,这些人的气焰一定会更加嚣张,新政要推行,势必遇到很多阻挠,他必须展现自己的决心和力量,甚至用血火也不能退缩。

蚕丝作为浙江传统产业,地方势力必然强大,虽说缫丝机人人可以购买,但谁都知道这种生产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