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发明-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较之下,原本预计可能会有很大阻力的湘淮,议政制度的推行却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李鸿章拿出的江北新政方案与湖南类似,都是强调士大夫执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奇Qisuu。сom书,两省新政规定,必须是通过院试,考上生员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与议政选举,即投票和成为候选人。

院试介于府试与一省乡试之间,这个门槛实在不算低了,当然也有例外。

其中的例外是不同品级官员的后代,相应也会有一些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封建世袭制的影响。

根据这个规定,如果是一省布政使,其嫡子可拥有和进士一样的选举权。并后延三代,也就是嫡子、嫡孙、嫡重孙,分别对应进士、举人、生员。

如果是府道一级官员。其嫡子拥有与举人同等的权利,并可惠及两代,其嫡孙地权利与生员相同。

州县一级官员,仅其嫡子可拥有与生员同等的选举权。

这里的嫡子嫡孙,是指官员后代仅一人可以父荫享受选举权,时间在其成年以后,但是必须要上过学堂。。

叶枫看了这条制度,倒是没有提出反对,虽然这是赤裸裸地特权,不过这种继承制度本身就是传统。何况李鸿章他们的考虑也很周到,将继承权限定在一人,并且逐代削去,这既能让长辈为子孙而努力奋斗。同样也考虑到官员后代的成长问题,不是简单地世袭制。

何况选举权以后肯定是会越来越大众化的,叶枫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压缩选民,这些人虽然暂时可享受一些特权。但未必能享受多长时间。

湖南、江北两省的新政出台以后,可以说受到读书人的热烈欢迎,中国的读书人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特别是那些能通过院试的生员,既然参加了科举,就是想要从政,将所学报与帝王家。但是相比院试。乡试往往是难以跨越的关隘,而只有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才算是真正加入到这个国家的官僚体系当中。

如今只要是生员,就可以投票,如果生员讲学、幕僚或者为吏等三年以上,则可以参加县孝廉选举;为县孝廉三年以上,就可以去参选府贤良、知县;再为贤良或在知县任上六年,又可参选省国士、知府;为国士、知府九年以后,甚至可以参选省布政使,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他们不能通过乡试,同样能够进入官僚体系,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步一步走下去地资历而已。

对于举人、进士来说,他们可以直接参加孝廉、贤良和知县的选举,如果从事讲学、幕僚或为吏,更能直接参选贤良和知县、知府与国士的选举,起点优势明显,虽然有些不满,却也能接受。

在晚清,捐官大行其道,而全国的官位僧多粥少,虽然会试中式地进士一般都会有官做,毕竟是全国考试选拔出来的精英,但是大部分举人,名义上也可以做官的这些人,实质上大部分是做不了官,除非他们能考上进士。

然而考进士是每三年从全国选拔出几十个人,除了江浙两湖等少数地方,一个府甚至一个省出了一个进士都是了不得的事情,虽然这么多年下来可能有累积,但在江北这些府县,一个地方地进士也就是屈指可数,这些人可以直接从知县或者贤良做起,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确定无疑的事情。

而且这只是对刚刚中进士的人来说的,事实上最晚的也是上一届会试中的进士,中了进士的肯定会出来做官,所以大家身上差不多都有这三年地资历,也就可以直接去做知府和国士,这已经差不多是行省最具实权,最高层地官职了。

正是因为这样,湖南江北两省的议政计划并没有遇到太大地阻力,即便有一两个顽固份子认为这不合礼法,也说不出太多的东西,很快被更多志存高远的读书人给骂了回去。

新政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更多的读书人有机会参与到国家行政中去,而天下的读书人何止万千,真正能做官的又何其的少,他们当然愿意接受这样的好事。

当然,即便读书人不反对,这个新政还是会有反对者,两省的乡绅就有些不满,认为自己在这个方案中没有地位,另外就是逐渐兴起的商人,这也体现了这个方案的缺点,那就是太过于生硬,结果在乡绅和商人的联合反对之下,李鸿章和曾国藩终于拿出了一套修正方案。

这个方案增加了乡绅议政的环节,也就是在孝廉选举之前,先选出乡绅,一方面乡绅可以协调管理乡间的事务,另外选出的乡绅可以有与生员同样的选举权利。

虽然说生员只有投票权,但乡绅们只要是对当地农事、教化等做出贡献的,很容易混到三年的资历,因而在一开始就可能有参选孝廉的资格,所以这个方案虽然不能让他们非常满意,倒也能接受,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只有在原江北的一些地方,海州、徐州都抢在李鸿章表态前宣布了自己的议政方案,因而在江北行政统一的谈判中,李鸿章不得不承诺不改变这两个地方的议政制度,因而海州和徐州的议政范围远比两省的方案广泛,特别是工商业者的地位大大提高,更接近于上海道的做法。

议政的推行还要按部就班,但曾国藩、李鸿章的正式表态无疑吹响了清王朝最后的挽歌,虽然两省都没有宣布与清廷决裂,只是表示要在两省推行新政,但天下人都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僧格林沁在河南的失败让清廷失去了手中最后一支在关内的大规模机动力量,虽然满蒙还在向关内增兵,以保卫直隶,但是已经有人提出要迁都,回到盛京,重整旗鼓。

不过东北的俄国人也在趁火打劫,他们占领了黑龙江,并且在继续向吉林、盛京渗透,俄国人还向清廷表示,他们愿意提供帮助,但实际上,在远东兵力单薄的俄国人,根本没有实力入关作战的能力。

在清廷内部也分作两派,一派是以恭亲王奕䜣为首,认为退回东北不妥,特别是俄国人在那边虎视眈眈,很可能成为他们的傀儡;倒不如结好英法,以牵制南方的汉族叛军。

另一派的头目却是奕䜣曾经的盟友,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这两个女人垂帘听政,本想过过大权在握的瘾,却遇上大清朝到处漏风的时候,自从坐上这个位置以后,权力欲极大的慈禧就没好好睡过一觉,直把叶枫骂得体无完肤,如今又算上了曾国藩和李鸿章。

这两个女人为首,包括许多满族大官都以为关内不可守,英法和华夏是狼狈为奸,现在只有回到关外据守,求得俄国人的支持,以图东山再起。

作为如今清朝最大的统兵官,驻守泰安、济南的胜保却也是后一种选择的支持者,虽然对面的华夏军进攻并不积极,但济宁之战,以及僧格林沁几万马队数日间分崩离析的事实,还是让他胆颤心惊,几乎每日都要上奏章,陈述山东不可守、关内不可守的理由。

胜保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想着抛弃山东防线,退回东北的时候,他对面的敌人也将目光放到了东北,而在渤海湾的对面,华夏军早就建好了一个基地。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42 特战

山东登州军营,叶枫手下两大领军巨头之一的赵勇赫然出现在这里,在他面前的都是山东方面的领军将领,包括第五师师长陈欣,筹备第十三师师长陈寅秀,特种作战旅旅长陆华,以及两个警备师的师长和各支部队的副职、参谋人员。

“关于龙腾行动的作战计划,各位想必已经都看到了,总督大人希望我山东登莱方面军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控制北方,以减少全国统一的阻力,”这是赵勇成为总督府参谋部总参谋长以后第一次在前线直接指挥作战,作为与原国防部部长颜永京齐名的军事系统最高将领之一,在颜永京指挥军队相继取得徐州战役、济宁战役,特别是河南战役中歼灭僧格林沁的战绩相比,赵勇已经笼罩在颜永京的光环下很长时间,虽然这些战役的计划,也都是总参谋参与制订的,但在外界眼中,最出风头的无疑还是在前线的颜永京,这就是参谋人员和一线指挥官的不同之处。

龙腾计划实际上已经酝酿很久,上一次针对大沽炮台的防守参谋部提出小规模登陆作战计划,被叶枫修改成为敌后特种作战,因为考虑到国内形势还不成熟,所以没有马上实施,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完善,这个计划虽然还未到最合适的时候,却已经不得不去做了。

龙腾计划的时机在于南方各派势力暂时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上海政改成功,江西、湖南、江北、福建、广东都宣布支持新政,曾经是清廷仪仗力量的湘淮倒戈,对清廷产生了极大的打击。

叶枫曾担心清廷的过早消亡会让南方各派势力野心膨胀,形成军阀混战。但是经过上海多方会谈以后,他基本能弄清楚各派的实力和心气。

确实,如果清廷宣告灭亡,而南方又没有统一,那么很可能会引起群雄逐鹿,这不是叶枫愿意看到地,但是从北京传来的消息又显示,清廷正准备迁都,河南的失守让直隶暴露在复兴军的兵锋面前。山东的胜保又打着撤退的主意。北京看上去已经很不安全了。

在清廷内部的争论中,也是慈禧为代表的迁都派占据了上风,至于摄政王奕反对,那就让他留在北京,反正他是摄政王,而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则回盛京,说是要重整关外旗人的力量。以打败南方地汉族小人。

北京传回来地情报显示,清朝皇室已经在为迁都做准备,并且派出代表和俄国人谈判,希望借助俄国人的力量来防守关外。

奕反对迁都虽然没有成功,却得到了全权处理关内一切事务的权力,他也派人和英法接触,表示愿意开放北方的港口。甚至是北京,希望英法可以阻止复兴军北上。

而在奕向英法提出的条件中,有一条就在天津设立租界,还有很多丧权辱国的条件。叶枫知道英法对此肯定会很感兴趣,他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要想绝了英法占便宜地念想,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将企图卖国的清廷迅速击灭,不给他卖国的机会,于是龙腾计划就不得不提前开始实施。

龙腾计划其实就是先前特战方案的新版,根据这个计划,首先会占领联通关内外的雄关山海关。这样就等于切断了清廷从辽西走廊退往盛京的可能。

虽然清廷还可以从察哈尔、热河一带地蒙古退往关外。而且更可能选择这条路径,但山海关的占领是一种宣告。也是逼迫清廷不得不赶紧撤离,不然很可能无法再回去关于,因为在攻占山海关以后,小股特战分队将在辽阳、盛京活动,作出威逼盛京的样子。

根据参谋部的分析,当山海关失守以后,清廷不太可能选择坚守北京,因为这很容易失去后路,以如今清廷地风貌和满清贵族的堕落,肯定会拼命朝关外跑。

当然,如今的关外也已经不再是几百年前的关外,也不再是满族人的天下,特战旅会给他们送上一份厚礼。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特战部队已经从当初的一个营扩展成为一个旅两千余人,他们将成为这次行动地关键,然后靖海第五师会配合作战,第五师扮演地角色将会是海军陆战队,他们将在特战旅抢占滩头以后,迅速登陆,并扩大战果。

紧随第五师的将会是刚刚组建,装备还不齐整地第十三师,警备军第十四师将作为预备队,在必要的时候登陆作战。

“我军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攻占山海关,然后第十四警备师一部在前出辽西走廊,作出攻击盛京的模样,杭州方面会配合我们,在报纸上宣布这次作战的目标是企图介入东北的俄国人,还有旅顺的守军也要动一动,作出两面会师盛京的样子,这个任务就是十四警备师的,”赵勇道。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将清廷赶出北京,为何又要作出进攻盛京的样子?难道就不怕清廷被吓得不敢动身?”十四警备师的师长陈国瑞是原清军降将,他疑惑地问道。

赵勇笑了笑:“这是大人的意思,大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正打算选择退路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退路受到了威胁,那么他更担心的一定是后路,而不是现在。”

能被赵勇称为大人的,当然只有总督叶枫。

几位高级将领想了想,脸上都露出会意的笑容,确实,一个人如果想跑的话,自然会担心自己的退路,不过这也要有个度,就是让清廷认为后路只是受到威胁,而不是真的很危险,不然的话很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所以,十四警备师的任务很重,你们可不能打得太厉害,一会儿就打进盛京了,那咱们可只有去强攻北京了,大人说,那会是华夏文明的浩劫,”赵勇难得开了玩笑。

“所以,当特战旅攻占山海关,十四警备师分两路向盛京方向佯动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直隶地区给清廷施加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说,第五师将会承担起登陆作战的重任,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