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少帅-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玉妍见了,便继续道:“今日那辽国使者所言,妍儿已经全然知晓。”

云铮大吃一惊,就要解释,林玉妍却伸手按住他的嘴,继续道:“不过一个辽国郡主而已,莫非夫君便觉得妍儿如此没有容人之量,不能忍她进门吗?”

云铮不料她会说得这么直接,更不料她竟然连这样的情况都能容忍,不禁一时有些**。

林玉妍又道:“《女诫》言: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云铮听了这话才知道,这时代的男人果然潇洒,对妻子好一点,妻子反而要劝你:妻子天生就是要服侍丈夫的,是要被丈夫管束的,你自己愿意娶她,我只有替你高兴才对,又怎么会不满甚至不同意呢?

云铮点点头:“我知道了,妍儿,我明天就北上了……你……真是天下最好的妻子。”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6章 云岚的判断

洛阳城北的云国公府内,云岚正在悠闲地喝着清茶,手中则拿着各处汇总的情报条陈在看着。

宁婉婷听着外面的人声鼎沸,笑了一笑:“夫君,你说,朝廷都到了这种时候了,还有工夫把科举操办得这么隆重,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云岚晒然一笑:“朝廷也是没办法,东南贼寇连败中央军数次,一连战败了两个巡抚、一个兵部侍郎兼钦差大臣,现在皇上已经不得不把曹睿派过去,统一指挥苏皖浙三省大军围剿东南贼寇。不过……曹睿此人,做官或许尚可,但全盘指挥十几万大军,恐怕还差了一点。”

“夫君不看好曹睿此去?”宁婉婷一拧眉头。

云岚喝了一口清茶,道:“中央军原本就久不经战阵,即便要打,也该先小打几仗,让士兵们积累一些经验,消除作战时的恐惧感。但曹睿不知道是奉了万昌之命,还是自己好大喜功,竟然一到江宁就命令大军朝江宁云集,做出要跟东南贼寇主力决战的姿态……此无谋之举也。”

“夫君的意思是,曹睿此战必败?”

“必败倒也未必,若是大军固守江宁,江宁城坚粮足,防守倒是出不了什么大事。只是这样一来,其余各地必然兵力不足,届时只要贼寇不取坚城,而分兵占领各地州府,则东南将不复为朝廷所有。而贼寇一旦得了东南,粮草军饷皆可迎刃而解,兵力也足以补充,到那时候,以江宁中央军的实力,就算再出击,想来也难以击败贼寇了。”云岚随意分析道。

“如此说来,东南岂非危矣?”

“东南危局,在一开始叛乱的时候就已经展现无疑,而朝廷又举措失当,我料朝廷对东南危局必无应对之法。夫人看着吧,不出半年,朝廷必要向我云家或者周家借兵,前往东南甚至湖广平叛。”云岚笑了笑道。

宁婉婷讶然道:“一开始的就是朝廷就处置不当吗?”

云岚点点头:“其实不光朝廷处置不当,即便冷家之事,竟然发展到眼下这番对峙的模样,也是因为处置不当而导致。夫人,你想想,当时冷家面对西川叛乱的时候是什么态度?他们根本没把西川叛军放在眼里,一直没有集中主力一举扑灭,所以才致使叛军逐渐坐大,而冷家军却一败再败。若是西川叛乱一起,冷家军反应迅速,即刻大军围剿,此番哪里还有西川叛军活路?”

顿了一顿,又继续道:“巴匪叛乱则与西川叛乱略有不同,西川叛乱纯属意外而起,叛军原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属于临时聚集起来的,也没有什么战略目的,是为反而反,所以可以立即调兵围剿。但巴匪则略有不同,巴匪虽然也算不得有多久的预谋,但巴匪却有一支中坚力量,便是那孤心阁的一批骨干,对于这样的敌人,朝廷也重视不足,居然命各军各自为战,以至被巴匪占了空子,竟然连长沙都丢了。若是皇上少了些猜忌之心,一开始便让林老六统帅各路大军,前后围堵,即便林老六军事才能有限,可也一样能够将危险扼杀与萌芽。但万昌却又担心林曦手中兵权过重会产生什么异心,所以迟迟不肯委以重任,这才是导致巴匪之乱越发肆意的根源。而朝廷与边镇之间互不相信,也导致了皇上把龙翔卫数万大军放在襄樊一带不动的错误决定,这襄樊的朝廷大军若能进入四川,则可助冷家迅速平叛,此后冷家岂能不出兵协助朝廷?即便不出兵也罢,总也不要还担心冷家万一败退,会占了朝廷的湖北,而生生把这样一支新生力军放置不用吧?哪怕让龙翔卫南下配合林曦,也能遏制巴匪……可惜,朝廷就是这样,多心多疑。”

宁婉婷听了丈夫的分析,却悠然一笑:“我瞧这样也好,等万昌吃了亏,这才会知道错了,才会不得不再次借助我们云家的力量来安定天下,届时云家自然会再得好处。”

云岚沉吟了一下,皱起眉头:“按说应当是如此,只是周家乃我云家对手,皇帝一旦借兵,断然不会只借我云家一处的兵,江家步兵势弱也还罢了,周家却也是一支强兵,皇帝不可能不用,到那时,我们与周家又有一争啊。”

宁婉婷眉头一扬:“周家西北军虽然不弱,我瞧也胜不过我们北疆军吧,到时候要争便争,看谁厉害就是,也无甚要紧。”

云岚就笑了笑:“这倒也是。不过……”他皱了皱眉:“有一件事很是奇怪。”

宁婉婷问道:“何事?”

云岚道:“我观皇上最近这些日子,印堂渐黑,先前还以为是诸事不顺,心气郁结之故。然则近日来其像越发明显,却似乎颇有病重之感……”

宁婉婷心中一动,动容道:“夫君这么一说,妾身倒也想起来一件事。前次进宫拜见姑母,她老人家也说皇帝这些日子在宫中休息的时间越发多起来,而批阅奏折的时间则越来越少了,后来姑母问了一下侍候皇帝的太监宫女才知道,皇上近来竟然常有吐血之状,恐怕真的已经身染重病,或者……”

云岚沉着脸,点点头,却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夫人且去派人到二弟那里,唤二弟前来国公府陪我用个晚膳吧。”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的乃是科举高中。然而即便高中状元,仕途也还远得很。举人考中“状元”后,皇帝封他什么官呢?按小说、戏剧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之类,即在皇帝左右办事,掌握文书章奏,或受监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有的还被召为“驸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回考士的学政,看来官职都颇为不小。然而实际上,“新科状元”的官职是有规定的,而且职位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至于后世某些电视剧里那样,一个新科状元连当朝大员都不放在眼里,那纯属扯淡,在历史上是绝无先例的。

大魏朝的起义浪潮虽然风起云涌,但科举这样的大事却是万万耽误不得的,不仅耽误不得,正因为现在天下不宁,所以科举这样的事情才更要举行的隆重。不仅为了展示朝廷的力量和正统性,也是为了继续收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按照大魏朝的规定,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身”,“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身”的头衔。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麻官”。“编修”一职,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一甲少见,进士稍多。而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这个挂名职务开始,一路混到朝廷中枢六部之位,就算沈顾秦杜之家,只要不是家主或者少主,那也得二十多年。而作为寒门士子,要到六部首脑,怕不得要三十年!至于更高一点,进入素有“四加三”之名的内阁成为阁老、阁臣,则不仅是需要三十来年苦熬资历,而且还要仕途通达,运气非凡。所以,文华殿乃皇宫中除了太和殿之外,最为神圣之所在。

但眼下却有了一个例外,那就是左相秋临江。

秋临江原本外放知府,现在却以寒门子弟名列诸相之首,可谓大魏两百年来第一奇观。不仅如此,皇上对于秋临江的宠信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这次科举,为了表示朝廷的重视,竟然让左相秋临江亲自担任主考,可谓难得。

今日正是放榜的日子,外面极为喧闹,秋临江也安静不了,正在文华殿上以主考官的身份接受一干进士的拜见。他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告之一下他们进宫的规矩,特别是面见陛下的规矩,以免君前失仪。另外也就是以主考官的身份恭喜和勉慰他们一番罢了。

一群进士们好容易听完了秋临江的话,进到太和殿,见到皇帝。一个个心中激动不已,有些还有些腿软,早早就跪下磕头去了。

万昌笑了笑:“诸位爱卿请起吧,诸位都是我大魏朝的……”他说着,忽然面色一变,目光一下涣散,口中“噗”地就喷出一口鲜血!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7章 风云涌(一)

洛阳云国公府门外那块“文官落轿,武将下马”的立碑前,停着一个银顶八抬大轿。

奇轿子是中国的传统交通工具。二人抬的称“二人小轿”,四人抬的称“四人小轿”;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如“八抬大轿”等等。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和其它事物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

书历代史书对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记载。如“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如明朝隆庆二年,应城伯孙文栋违例乘轿被告发,立刻被罚停俸禄。《清史稿》中也有记载说“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直省督、抚,舆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四人。杂职乘马。……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官员需按例,百姓有钱也不得逾制。

按照大魏的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使用银顶八抬大轿。双字王可以使用金顶十抬大轿,单字王及八大超品世袭罔替国公可以使用金顶十二抬大轿,皇帝则是玉顶金边十六抬大轿。

这顶八抬大轿不用说,自然是云岱的无疑。

后院偏厅之中,云岚与云岱两兄弟正在小酌。

“如此,大哥的意思是说,眼下我大魏东、南、西三个战场,恐怕都将要遭受失败?”云岱微微皱眉问道。

云岚面色沉重,点点头:“不错,为兄正是此意。”

云岱沉吟了一下,问道:“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就是皇上大举征兵,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取得胜利?”

“那很难说。”云岚摇了摇头:“眼下外面闹成这样,我瞧皇上似乎仍然不觉得大祸将至,反而还有闲心为了几个士子搞这么大的排场,又是接见又是……新军,即便皇上真的正视了叛军的危害,下定决心招募新兵。我看也仍是按照惯例在中央军的军户之中选人吧?中央军的军户和我们边镇的军户可不同,他们是可以买地以及雇人帮他们种军田的。这样的情况已经好几十年了,现在的中央军军户们,真正下地做事的还有多少?这批人既没打过仗,也没做过事,整天就是嬉戏玩闹、流连勾栏之地,这种兵征召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况且,我观中央军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将领上。将领世袭,本来没有什么不好,这一点看看我们云家和周家就知道。可是中央军的将领世袭跟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每一代将领都是真正经过战争锻炼成长起来的,而中央军已经连续三代人没有打过仗了,这样的将领带着这样的士兵,远山,你说这怎么可能打胜仗?”

云岱叹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