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少帅-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围敌人必须要留有缺口。此种主张,在此时攻城技术装备落后和攻坚作战难度大的条件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倘若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都一概主张包围敌人必须留有缺口,这既失之偏颇,太绝对化了,又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的军事目的相违背。如果说把“围师必阙”作为攻城作战中,诱使敌人脱离坚城固垒于运动之中予以歼灭的一种策略手段,则不失为可取的一着。

比如说东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率兵围攻壶关之战,就是正确运用“围师必阙”指导原则后才取得胜利的。当时,壶关是在袁绍外甥高干守军控制之下。由于城防坚固,曹操挥军攻城不克,便扬言说城拔之日,守城军民一律坑杀不留,企图以此威逼和动摇守城之高干军。但是,结果适得其反,连攻三月不下。这时,征南将军曹仁认为曹操以“城拔皆坑之”相威胁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这非但不能迫使守敌开城投降,相反,只会促使敌人 抱定死守坚城的决心。他鉴于壶关“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的实际情 况,提出了“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的建议。曹操听后完全采纳。于是改变强攻 硬拚战法,虚留缺口示敌活门以动摇其心,不久便迫使守敌投降,曹军不攻而占壶关。

而现在欧阳错也采取了这一办法,围三缺一。只不过欧阳错的围三缺一,缺的方向却是向南。江宁北边乃是长江,长江往西北走一段便到了安徽,东面虽是浙匪军控制,但只要到达镇江,再突破防守往北突围,则也可以逃出生天。至于往西就更方便了,西边的浙匪军实力还不强,若是中央军大军十万一路向西,的确有可能冲破包围,逃入江西。

然而,欧阳错自然不会干这种傻事,放曹睿往这三面跑。他开的口子在南面,而曹睿如果真带兵往南边跑,那就是跑进了浙匪军的大本营。朝廷此时在浙江江苏的口碑极差,浙匪又拥有青龙教这个蛊惑百姓的利器,一旦曹睿真的往南逃窜,则必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不可自拔,结局悲惨是必然的。

但是,围三缺一毕竟是围三缺一,缺了那一个口子,城里的士兵和百姓就会有个念想,觉得现在还是有机会跑掉的。这些人哪里能考虑到什么战略,他们只要发现能有这个机会,就会不顾一切地想抓住。即便曹睿多方想办法给城中军队和百姓说明这围三缺一乃是敌军诡计,不可相信,但人家又哪里肯听?谁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逃命的机会溜走,于是,江宁城里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百姓逃走又影响了军心士气,到最后连士兵也开始逃亡。最先前曹睿还大力派人监察,而到了最后,连监察的士兵都开始跟着跑,曹睿才知道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不住局势了。

江宁,真的要丢了,而且就丢在他曹睿的手里。

曹睿长叹一声,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痛恨谁。也许,陆明不来,值得他痛恨。可他也知道,陆明其实是秋临江的人,别看他是个名门出身,其实他的名门乃是假名门,是自己当了官以后争取来的,通俗点说,就是联姻了某个大臣家里,然后才得以让圣上赐其单名的。他的心里其实很清楚,他是寒门之后。

秋临江上任以后,很少直接管军中之事,但因为保甲法的原因,还是认识了不少军中将领,其中就有陆明。陆明对秋临江极为佩服,居然不知为何就拜入了秋临江门下,从此听从新法派的吩咐。

曹睿自然是旧党的人,所以自认为是新党的陆明听到曹睿求救的消息之后,干脆直接跑去了洛阳,号称是找圣上请旨出兵南下平叛去了,其实则是躲着曹睿,要不然的话,曹睿可是三省讨贼的总指挥,一定要强行调他南下,他也没有正当理由拒绝的。

曹睿知道陆明的心思,他到现在这个时候也懒得恨陆明了,只是他始终有一点想不明白。中央军的战斗力曾几何时居然变得这么差了?当时看见冷家镇压西川义军的时候连续失败,曹睿还很是鄙视了冷家军的战斗力一番,觉得冷家所谓的飞斧军也不过尔尔,实在是虚有其名,可现在中央军打了几场之后,曹睿才知道,冷家那水平,算是不错了!

可是,为什么北疆云家的军队就那么能打呢?六万人扫平高丽,这战斗力若是能拿来平叛该有多好啊……

可惜,圣上又如何能拉下脸来请云家出兵呢?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26章 东南大溃败(二)

若只是江浙危险,安徽和山东之兵大可以南下援救,湖北之兵也可以东进与曹睿会师,本不该出现四方裹足的局面,但这样的局面偏偏就出现了,为什么?不是真的仅仅因为新旧两党之争,他们就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不救友军,而是因为如今这些兵力究竟怎么用,洛阳已经没有主意了。

万昌皇帝是个有主见的皇帝,但他长于政治,长于与朝臣勾心斗角,对于军事,实际上他是无能为力的。然而眼下,正是在政治失败之后,军事上也连遭打击的时刻。东边曹睿已经只剩一只孤军困守江宁,犹如大海怒涛中的一叶扁舟,何时覆灭只有天知道。

而麻烦远不止于此。南边,湖南的六皇子岳阳王林曦也忽然陷入了危局。

其实林曦的麻烦不在于他自己有多危险,孤心阁在起义前,原本比青龙教的实力并不弱多少,但孤心阁原本从未打算造反,是因为内部出了巨大的变革才发生如此诡异的一事,是以他们的准备工作比青龙教做得差太远了。

于是,当林曦率领大军南下的时候,巴匪军就有麻烦了。林曦带兵的能力颇为一般,但他的好处是谨慎,一般不打没把握的仗,每次出兵,不一定要有所斩获,但力求不出现意外的失误。是以林曦平叛的速度并不快,但却仍然逐渐压缩了巴匪军所控制的地盘,几个月过后,巴匪军已经仅剩长沙和衡阳两座府城在手里。

然而谨慎的林曦或许并不知道围三缺一的重要性,或者说他根本不敢“缺一”,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来平叛的,父皇在洛阳绝对不能容忍自己因为搞什么围三缺一而放跑了反贼。所以他用了一个铁箍阵,一点点一点点的挤压巴匪军的活动空间,最终达成这样的态势,将巴匪军围困在最后两城之中。

但林曦并不知道,因为发生战争,中央军在控制区加大了征税和徭役的力度,已经使得更多的百姓从心里上倾向于巴匪了——尽管巴匪没去征收他们的税收仅仅是因为当时时间来不及。

这时候的巴匪军,坐困孤城也是死,奋力一搏也是死,其领袖张剑渊决意破釜沉舟进行最后一战。这一战,大出林曦的意料之外,张剑渊先是命衡阳守军全军出击,做出突围朝长沙合兵而来的假象,引动林曦抽调了一部分包围长沙的军队南下阻挡之后,张剑渊亲自率领长沙守军一举突破林曦的北防线,飞快拿下湘阴、汨罗,并迅速朝岳阳推进。

林曦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岳阳乃是他的老巢,储存着大量的物资和装备以及金银,一旦被巴匪所得,后果不堪设想。

但巴匪奋力突围的速度根本不能以平时的目光来看,林曦虽然领着手下凤舞卫紧赶慢赶,仍然没能衔住巴匪军的尾巴。

四天后,巴匪军一举攻陷几乎毫无防守的岳阳,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实力大震。因为巴匪军的老巢也是岳阳,民众基础很是不错,很快就又征召到了四万大军,连同突围二来的巴匪残军八万,总兵力再次达到十二万。

而且这里张剑渊学乖了,根本不南下再和林曦手中竟然的凤舞卫硬碰硬,而是连岳阳都不久呆,直接押着那批巨大的物资直接往东北进兵,朝武汉直奔而去。

岳阳丢失,武汉危急!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刚刚收到苏浙剿匪失利消息的洛阳朝廷一时失声。东边即将丢掉,南边好像也差不多了……这可如何是好?

东边南边可都是产粮大区,特别是东边,更是赋税重地,如果这两处一齐丢失,大魏朝廷等于一下失了半壁江山!

…………………………………………………………………………………………………………一条小舟正溯流而上,行驶在暮色苍茫的长江之中。

船下,大江奔涌,两岸,青山远去。船头上,站立着一位中年人。他中等身材,宽肩厚背,戴一顶黑纱处士巾,前额很宽,脸瘦长,粗糙的扫把眉下是一对长挑的三角眼,明亮的双眸中射出两道锐利、阴冷的光芒。身上披一件灰色的长袍,腰系一根麻绳。

凝重的脸色正反应出他此刻心里的烦躁不安。半月前,他得知母亲病逝于湖北老家的噩耗,便辞去赴江西主持乡试的重任,匆匆踏上回家奔丧之路。令他焦心的还有国事。起于岳阳的巴匪军,日渐坐大,如今已攻入湖北,武汉之兵早已差不多调空,如何防守这十多万大军的进攻?一想到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桑梓之地又难免被战火荼毒,一生习文,手无缚鸡之力的他,只恨不能练就武艺,为国杀贼。

小舟缓缓地驶过,他回望着烟波浩淼的大江,再看看面前浩浩汤汤的江水,中年人叹一口气,轻摇了几下头。此时的陈泉不会知道,不久后的他竟然会成为六王爷林曦的谋士,并且得到他的大力信任。

…………………………………………………………………………………………………………赵星宜骑着马缓缓的行进在江宁城中,这个六朝的金粉古都,曾经繁华了几个世代的石头城,现在正沉湎于战火后的混乱和残破中。因四处焚烧府邸和民房所产生的黑烟涂鸦了清白色的天空,却又压下来,黑云压城城欲摧。空气中除了硝烟,还有血腥和腐肉的气味。

自十六日城破才不过两日,但江宁城已经尸体堆积无数了。曾经一碧如带的秦淮河里塞满了尸首,大街小巷的土地全部被鲜血浸润得成为了棕褐的颜色。由于天气尚不寒冷,尸体很快的变得腐烂起来,虽然这股气味现在还是隐隐约约的,但在欧阳教主手下做了九年幕后军师的赵星宜相信,如果自己不说服少教主欧阳错采取必要的措施,几日以后,这股味道会强大的把庞大的、纵横江南的青龙军全部吞噬。

“晨众兄,你如果想去城中转转也不是不可以,却要带上些骁勇的亲兵侍卫,要知道,朝廷的余党还有,而我率领的大军万一有不认识先生的,也恐怕于先生不利!”临走的时候,少教主欧阳错亲切的呼着他的字,并给他拨来了二十名亲兵。

赵星宜的马蹄跨过一支残臂,看得多了也便变得熟视无睹。这只胳膊的主人生前应当是一名年约花信的女子,便是脱离了那女子的躯干,手臂也依旧白皙柔韧。只不过手掌上的小指已经让人砍去了,那上面应该在不久之前佩戴着一枚戒指。

在城中走的越久,赵星宜越开始感到这二十名亲兵的重要了。曾经军纪严明,纵横江南,一次次战胜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央军的青龙军,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一群抢劫财物,奸**女的乌合之众。

很多青龙军士兵推着小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车上堆得满满的,即使蒙蔽着布,也遮盖不住劫掠来的金银珠宝。他不时看见身穿青龙军军装的官兵,三五成群,以一种带着游戏兴奋的态度杀着人,甚至他们的长矛顶端,有些竟然穿刺着婴儿的尸体。

他们也在打量着他,似乎在揣摩着他身上是否携带着财物,却在眼光扫向他二十名身体健壮的亲兵时目现悻悻。

赵星宜一边走,一边不禁眉头微皱,但却无法上前制止。他在心中宽慰着自己:青龙军的战斗力天下皆闻,虽然现在军纪不整,却也是胜利后的必然,而且,这些城中的百姓,依附大魏太久,顽抗圣教太久,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也算咎由自取。

转眼间到了鸡鸣寺,却见这座千年的古刹依旧躲不过战火。火焰和黑烟在这座古刹上空弥漫,寺门被践踏得稀烂,就连鸡鸣寺的匾额也被毫不在意的扔在了一旁。

赵星宜叹息一声,却也无能为力。他走了这一程,已经把城中的情形判断了个大概。心里正打着回欧阳错的行辕如何劝少教主整顿手下的腹稿,却见一群官兵嬉笑的拉扯着一名女子。

那时正是夏天,女子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天青色上衣,左臂显然是受了伤,鲜血不断的从青色的底子上渗出来。她拼命的挣扎着,在挣扎的过程中被撕扯得露出一大片白皙的皮肉。众官兵看见如此春色,哪有放过的道理,都是一拥而上。

赵星宜欲言又止,身为被儒家礼教浸染多年的他雅不愿见到这种伤人伦的事情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但他更加不想因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麻烦。

正欲拨转马头,突然听见一个常州的口音叫着他的*名:“来求表哥!”赵星宜是江苏常州人,但久在青龙军西洞庭山的大营,早就很少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