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少帅-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汉初维护中央集权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诸侯王国维持了50年之久的特殊地位告终。战后,诸侯王不再拥有实权,仅享受租税收入,王国实质上与郡县无异。

这段日子万昌皇帝林宥想得最多的就是七王之乱的平定原因是什么,在他看来,当时大汉朝廷说不定还不如今日之大魏朝廷,至少从兵力上来说,大魏朝廷还没有位居下风。只是……万昌唯一心中忧郁的,是大魏缺一个周亚夫。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大魏不缺周亚夫,万昌相信,从领兵作战的能力来说,云岚绝不逊于周亚夫。当年他写给云岚的“铜墙铁壁无双帅,金梁玉柱此一人”绝非仅仅是夸赞,这也是当时的事实。

可惜啊,万昌心中长叹,云岚却并非朝廷的人,并非皇室之人,他们云家独霸晋冀多年,早已生出了裂土称雄之心,让他切实地为皇室卖命,岂有可能??

万昌一时有些心灰意懒,人算不如天算,罢了,罢了。

他回到龙椅上,在面前巨大的紫檀木桌上摊开一张写诏书的圣旨,提起御笔,朱批道:“岳阳王皇六子曦,人品贵重,深消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然后拿出皇帝玉玺,按上朱红,工工整整地在上面按下一个大印。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正是当年秦始皇以和氏璧制成,宰相李斯亲自书写而成的传国玉玺。

这时的诏书、圣旨,并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说,那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才定制下来的说法。而且,也不是念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所有念错的,都是因为后世一些没有水平的导演拍假历史片而导致。

万昌写好诏书,本来打算封上,想想还是算了,水犹寒亲自送过去的话,恐怕只有神仙能抢去了。他拿着诏书走了下来,看着依旧面色平静地水犹寒,深深一叹:“犹寒,朕……朕实有负于你。”

水犹寒也叹了一声道:“武侯《出师表》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林宥,你非是有负于我,实乃有负于先帝。”

万昌默然递过诏书,水犹寒平静地接过,淡淡地道:“诏书既入我手,必将转达林曦手中。”

万昌点点头,若说天下谁的保证在他心中最为可信,水犹寒称第二,当无人能做第一。

水犹寒见他无话再说,便道:“你……保重吧,我走了。”然后转身,就要离去。

“等等!”万昌忽然叫了一声。

水犹寒转头,看着他,没说话。

万昌忽然拿出那玉玺,道:“皇帝岂能没有传国玉玺,这大宝,你也帮朕拿去吧。”

水犹寒难得地微微犹豫了一下,这才点头,道:“好。”

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皇帝至宝。后来唐朝灭亡,大魏建立,便又成了大魏之宝。

然而此时,万昌皇帝林宥,却将它交给了一个草莽之人。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38章 朕该如何是好?

水犹寒走得很快,他的离去完全不同于来的时候,门外的众人几乎只看见一个青色的影子一闪,便已经只看见一个迅速消失的背影。

这时他们才知道,先前的所有防卫,是多么可笑。

万昌皇帝已经坐回龙椅,他忽然觉得自己很困,确切一点说,是疲倦。

累了这么多年,不仅心愿不能达成,反而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没有意义,并且自己在前面做,背后却是自己钦定的太子在挖为自己挖坟,打算一有机会就将自己的父皇活埋,这样的结局,无论谁碰上,都会如万昌这般。

水犹寒说的话,万昌无法不信,他总是正确,是的,当水犹寒做出判断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能够完全肯定了这件事。更何况,万昌的症状,正与他说的一般无二,毫无差别。

万昌真的累了,不仅仅是身体,更累的是他的心,当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被告知根本没有希望的时候,没有人能比万昌表现得更自如。

“来人!”万昌尽量大声地叫了一声,哗啦啦一阵响声,一大群内廷侍卫和御林军涌了进来,走在前面的,则是大总管薛宗庭。

万昌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小庭子,去把棠妃带来。”

薛宗庭眼珠微微一动,连忙躬身道:“是,陛下。”然后立即下去了。

万昌看了看殿中的卫士们,又对一名太监道:“去请靖国侯前来。”靖国侯,就是京畿宿卫军都指挥使林坚。

不多时,林坚倒在棠妃到来之前,先到了太和殿。毕竟他先前是镇守宫门,相对来说,离太和殿要近许多,后宫离太和殿则远了不少。

“臣为宫门守卫,竟无力阻挡刺客进入,万死!”林坚一见万昌,立即跪下,一个头磕下去。

万昌摆摆手,道:“皇叔,这里没有外人,起来吧。水犹寒……不算刺客。”

林坚又磕了一下头,站起来道:“陛下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万昌看着他,良久,忽然问道:“皇叔可记得安禄山?”

林坚道:“记得。”

万昌又问“可记得史思明?”

林坚心有疑惑,仍然答道:“记得。”

万昌笑了起来,仿佛很开心一般:“你说说,他们是怎么死的?”

林坚心里猛一咯噔!冷汗潸潸而下!

前朝大唐,天宝十四年底(公元755年),安禄山假托承旨讨杨国忠,起兵十五万造反,一路势入破竹,连连大胜。天宝十五年正月,占据东京洛阳后,安禄山见宫阙壮丽,心中大悦,僭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正是由于他称帝,部将又忙于四处掠取,没有乘胜追击,唐军才有了喘息的机会。攻取长安后,安禄山又残杀未能跑掉的唐室王孙公主一百多人,纵兵大掠。一路之上,郡县城池,尽为废墟。

安禄山由于体肥嗜酒,重三百三十多斤,身上长满带状疱疹,而且眼疾加重,后来连东西也看不见了。由于病痛,本来生性残暴的安禄山更加躁急,动不动就痛打杀戮左右从人。其子安庆绪害怕自己的太子位会被安禄山宠妃段夫人之子安庆思夺取,就与严庄(安禄山的军师)等人相谋,想先下手为强。安禄山有个贴身僮仆名叫李猪儿,自小聪明伶俐,十几岁时,安禄山亲自用刀割去他的***,血流数升,用热火灰敷上止血才得以活命,作为入室的阉人随侍卧内。平素安禄山穿衣服,都有两个仆人抬起安禄山肥肉大肚子,李猪儿用头顶起这一坨肉,才能帮这个大胖子系上腰带。带状疱疹带来的巨痛使安禄山每每狂怒。

唐肃宗至德二年正月十五(公元757年)夜,严庄、安庆绪把门,李猪儿闯入卧内,举起大刀朝着安禄山大肚一刀劈下。当时安禄山眼睛已经全瞎,双手乱摸枕边佩刀,怎么也摸不到,就手摇床柱大叫:“肯定是家贼杀我!”大叫之时,满肚子肥肠内腑流满大床,气绝而死。安庆绪等人用毯子包裹起大胖子尸首埋于床上,矫称安禄山旨意宣布自己为储君。

安庆绪性喜饮酒,又无大志,接连被唐军所败。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秋十月,郭子仪等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贼将史思明率十三万兵来救,安庆绪情急之中把皇帝玺绶让与史思明。史思明大败诸路唐军,安庆绪不得已与兄弟四人及亲信左右前往史思明营中拜谒,被当场拿下,责以弑父之罪,一并勒死。至此,安禄山父子僭位,三年而灭。

安禄山死于其子之手,而史思明竟然一般无二。

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守的太原城,最后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战”打得大败。当年十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死,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

邺郡一战,安庆绪困守孤城,史思明率十几万军起来,大败唐军,进而又杀掉安庆绪,并统其众。混乱之际,史思明手下参谋耿仁智劝他向唐军投降,由于当时形势未明,史思明假装答应。唐廷封史思明为归义王、河北节度使。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乌承恩是个草包,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人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发。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见,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松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这个贼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五月,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史思明部下兵将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凶淫无比。魏州一役,史思明军一天就杀掉三万多人,平地流血数日。

人做孽,不可活。史思明乘胜攻陕州,被唐军挡在姜子坂一带。出战不利,退守永宁。史思明下令筑三角城,约期一个月时间筑成,以贮备军粮。其子史朝义率军士苦干,城筑好后,未及泥抹外墙。史思明巡视到此,大怒,把史朝义、骆悦等大将召至面前,想杀掉他们以立军威。史朝义战战兢兢,深知凶残的史思明完全没有父子之情,哀求说:“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爱惜属下,就敢违我将命吗!”立马城下,目视兵士上泥,“斯顺而毕。”临走,史思明冲史朝义大骂:“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

史朝义大惧。骆悦等人也因兵败惧诛,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史朝义不敢答应,骆悦等人就威胁说要投降唐军。史朝义思虑再三,点头示诺。史思明当夜宿营中,其亲信曹将军率人守卫。史朝义等人召他来说明行事目的,曹将军“不敢拒”。夜半时分,史思明因梦惊醒,据床惆怅。他平时特别爱听优人唱曲,吃饭睡觉都有几个戏子不离左右。由于他为人残忍,杀戮为常,这些戏子心中也十分恨他。

正说话间,骆悦等人提刀闯入,不由分说就劈死数人,逼问史思明所在,余人忙指厕所方向。史思明听见卧帐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