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速度,让“汉普顿”号错过了发现了“海蛇”号的最后机会。

    十分钟后,“海蛇”号发射了第一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

    虽然“汉普顿”号正在远去,尾部朝向“海蛇”号,但因为速度过高,无法使用拖拽式声纳,也就不大可能探测到鱼雷发出的噪声,但是汪誉涵还是非常谨慎,把鱼雷设为最低攻击航速。

    这么做,也是为了提高鱼雷的射程。

    五分钟内,“海蛇”号发射了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与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只在发射管里留了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除了那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其他四条鱼雷均采用惯性自导模式。

    显然,汪誉涵与萨非墨非常不一样,他是一个更加谨慎的潜艇艇长。

    这一点,也反映在了他的攻击战术中。

    五条鱼雷分别射向五个目标,只有一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对准了两栖攻击舰。

    用一条鱼雷击沉一艘满载排水量四万多吨的战舰显然不大现实,所以汪誉涵的战术目的不是将战舰击沉,而是将其重创。

    在局部战争中,重创战舰的军事意义并不亚于击沉战舰。

    即便只被一条鱼雷击中,美军的两栖攻击舰也要回厂修理数个月。如果运气好点,鱼雷命中了战舰的要害部位,炸毁了一些关键设备,或者使战舰舰体主要结构受到破坏,那么这艘战舰至少也要一两年之后才能返回舰队。

    这场战争,会持续那么久吗?

    要是能够重创五艘大型战舰,这支两栖突击舰队就算报废了。

    当然,如果有机会,汪誉涵肯定会给自己增加几个击沉战果。

    发射鱼雷之后,“海蛇”号上的官兵用最快的速度为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重新装填了鱼雷。

    只是,汪誉涵没有急着发起第二轮攻击。

    与“海龙”号一样,离开清津港的时候,“海蛇”号也携带了八枚反舰导弹,比正常时多了一倍。结果是,“海蛇”号只携带了十四条鱼雷,一口气发射五条之后,只剩下了九条鱼雷,其中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五条六百五十毫米。也就是说,如果“海蛇”号再次向两栖突击舰队发起攻击,就只剩下五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因为只有两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所以在与美军潜艇交战时,“海蛇”号最多只能同时发射两条鱼雷,自卫能力大幅度降低。

    击溃两栖突击舰队很重要,可是活着回去、掩护友艇安全离开更重要。

    要不然,汪誉涵不会在发起攻击的时候留下一条重型鱼雷。

    此时,美军的反潜直升机已经到达“海龙”号所在海域上空。

    六架SH…60分成三个编队,每个编队中,一架在低空投放声纳浮标、搜索海面下的潜艇,另外一架在附近徘徊,准备投放反潜鱼雷。三个编队同时展开搜索,能够覆盖常规潜艇的所有逃逸方向。

    海面下,“斯普林菲尔德”号也即将到达。

    与敌艇所在海域的距离缩短到二十公里后,“斯普林菲尔德”号开始减速,并且再次启动主动攻击声纳。

    在这个距离上,不用考虑任何干扰因素。

    凭借强大的能量,主动攻击声纳足以发现任何海下目标,并且进行精确定位。潜艇要做的只是在发现敌艇后,立即发射反潜鱼雷。

    这个时候,美军的联合反潜战术发挥到了极至。

    三个反潜直升机编队故意在敌艇向东逃逸的航线上展开,用声纳浮标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反潜网,逼迫敌艇从其他方向逃逸。如果敌艇向南、或者向北逃逸,肯定会把宽大的侧面暴露在攻击核潜艇面前,而且无法及时进行反击,让攻击核潜艇获得机会。如果敌艇继续向东逃逸,则会撞上反潜直升机布下的反潜网,被空投反潜鱼雷击沉。如果敌艇向西突围,则会受到攻击核潜艇先发制人的攻击。

    在美军参与过的反潜演习中,这个战术屡试不爽。

    一般情况下,如果敌艇是一艘常规潜艇,会选择呆在原地,而不是向任何方向突围。

    只是,呆在原地的生还概率也非常渺茫。

    美军会逐步收拢反潜网,仔细搜索每片海域,向任何可疑目标发射反潜鱼雷,直到发现海面上出现潜艇残骸为止。

    在茫茫大海上,躲避的机会肯定不大。

    虽然交战海域靠近朝鲜半岛,水深在四百米到六百米之间,而041型的极限下潜深度超过四百五十米,只要找到合适的地点,“海龙”号就能座底,但是在平坦的海底,潜艇很难找到藏身的地方。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美军肯定能够找到“海龙”号,并且将它送到海底。

    可惜的是,美军没有足够的时间。

    反潜直升机与攻击核潜艇全力搜索“海龙”号的时候,“海蛇”号的攻击见效了。

    因为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的最低攻击速度比五百三十三毫米重型鱼雷高了五节,所以首先逼近两栖突击舰队。

    鱼雷进入尾流自导阶段后,“海蛇”号切断了导线。

    随即,鱼雷开始加速,以六十五节的最高攻击速度发起冲刺。

    这时候,鱼雷就没有隐蔽性了。

    别说驱逐舰,连两栖战舰的舰壳声纳也发现了袭来的鱼雷。

    鱼雷袭来,美军才猛然醒悟,战场上确实有两艘潜艇,而且不是在一个方向上。如果发射鱼雷的潜艇在东边,位于舰队东面的反潜直升机、反潜驱逐舰与攻击核潜艇早就发现鱼雷了。

    西边也不可能,因为舰队离朝鲜半岛不到二十公里。

    至于北面,更加不可能。如果那艘潜艇埋伏在北面,早就应该动手了,而不是等到两栖突击舰队过去后再发射鱼雷。

    显然,第二艘潜艇在舰队南面,也就是在舰队航线前方。

    醒悟归醒悟,美军却无法立即找到“海蛇”号,甚至无法在第一时间大致判断出敌艇的方向。

    五条鱼雷转为自主攻击前,航向已经做了调整,各自咬住了攻击目标。

    如此一来,美军就无法根据鱼雷的来袭方向判断潜艇的埋伏地点。

    能够指引反潜作战的,只有鱼雷的射程。

    按照CIA提供的情报,中国海军主要装备两种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其中一种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是自行研制的,两种鱼雷的最大射程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只是CIA的情报不见得可靠,特别是中国自研鱼雷的最大射程指标存在很多水分。别的不说,CIA甚至没有搞清楚这种鱼雷采用的是哪种动力系统。如果是电动鱼雷,因为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并不先进,最大射程很有可能只有二十公里。如果是使用奥托燃料的热动力鱼雷,则其最大射程很有可能超过三十公里。

    只是,对反潜直升机来说,这点射程差距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关键是,必须确定敌艇的大致方向。

    如果不能确定敌艇的大致方向,反潜直升机只能花更多时间搜索更为广阔的海域,从而让敌艇趁机逃脱。

    可惜的是,美军没有办法知道敌艇的大致方向。

    事实上,美军也没有办法出动更多的反潜直升机。

    受到鱼雷攻击后,五艘大型两栖战舰开始机动规避,反潜直升机无法起飞。最初,只有两艘留在舰队里的驱逐舰能够出动直升机,只是两艘驱逐舰上仅有四架反潜直升机。等这些直升机起飞之后,还得花时间飞往敌艇所在海域。

    真正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的,只有最初起飞的那两架反潜直升机。

    这个时候,“斯普林菲尔德”号的警报产生了作用。

    如果两栖突击舰队的指挥官没有听信“斯普林菲尔德”号的警告,让四架SH…60向前方搜索,不但有可能及时发现“海蛇”号,还很有可能让汪誉涵感到威胁,从而放弃攻击两栖突击舰队的想法。

    仅靠两架直升机,肯定无法在舰队前方竖起足够坚固的反潜屏障。

    事实上,这两架反潜直升机已经飞过头了。在“海蛇”号发起攻击时,飞到了舰队前方大约五十公里处。

    它们的任务是搜寻准备发射反舰导弹的潜艇,而不是准备发射反舰鱼雷的潜艇。

    汪誉涵抓住了最佳时机,只是属于“海蛇”号的战斗并没结束。

    第一百五十章 手忙脚乱

    第一百五十章 手忙脚乱

    两栖突击舰队受到鱼雷攻击的消息立即传到反潜直升机上,只是,正在东面搜索的反潜直升机没有离开战位,毕竟那边肯定有潜艇,说不定还有两艘潜艇,如果撤走,那些潜艇也会再次发动攻击。

    受此影响,反潜直升机只能通知附近的“斯普林菲尔德”号,无法用通信声纳把信息发给正在赶来的“汉普顿”号。

    显然,“斯普林菲尔德”号也不可能离开战位。

    这下,“汉普顿”号的反应成为关键因素。

    如果这艘潜艇及时转向,将成为决定性力量。在两架SH…60的配合下,“汉普顿”号有很大的可能干掉“海蛇”号。

    问题是,“汉普顿”号能够及时转向吗?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汉普顿”号确实发现了袭向两栖突击舰队的鱼雷,艇长也及时判断出,还有一艘潜艇参加了伏击作战。只是在做出这个判断后,“汉普顿”号没有及时转向南下,而是继续向东航行。原因很简单,鱼雷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调整了航向,所以美军艇长认为是潜伏在东边的潜艇发射的鱼雷。

    这个判断,不算错误。

    潜艇战术中,最出名的就是“狼群”战术。正常情况下,参与伏击作战的潜艇会首先打乱舰队与船队的编队,由一艘、或者几艘潜艇充当诱饵,引开敌人的反潜力量,然后由其他潜艇发起攻击。使用这套战术的时候,首先得让敌人自乱阵脚,因此充当诱饵的潜艇一般潜伏在航道前方,迫使敌人转变航道,或者减速航行。如果诱饵潜艇埋伏在航道两侧,敌人很有可能加速航行,离开潜艇伏击圈。

    显然,这次的情况不大一样,充当诱饵的潜艇没有出现在两栖突击舰队航道前方。

    美军艇长在判断战场情况的时候,认为只有一种可能,即中国海军的潜艇没有能够及时赶到战场,所以不得不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起突袭。结果就是,其他潜艇也没有到达舰队前方,而是在舰队东边。

    果真如此的话,“汉普顿”号就不能转向,而是应该去支援“斯普林菲尔德”号。

    这个判断,让“汉普顿”号损失了大约十五分钟的宝贵时间。

    直到“汉普顿”号靠近协同“斯普林菲尔德”号作战的一艘“伯克”级驱逐舰,收到了由驱逐舰发来的消息,才知道“第三艘”敌艇出现在舰队南面,向五艘大型两栖战舰发射了鱼雷。

    这时候,美军两栖突击舰队里已经乱成一团。

    首先倒霉的,正是那艘遭到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攻击的两栖突击舰。

    从体量上讲,美军的“黄蜂”级两栖突击舰是仅次于大型航母的“超级战舰”,排水量与尺寸甚至超过了一些国家的中型航母,作战能力也不比中型航母差,能够携带数十架垂直起降飞机与直升机,并且搭载一个营的两栖部队。只是在抗打击能力方面,两栖突击舰完全无法与航母相提并论。

    在美军的作战编制中,两栖突击舰并不承担前沿部署与作战任务。

    通常情况下,在航母战斗群夺取了制海权与制空权之后,两栖突击舰队才会进入,向岸上投送作战部队。因此在设计的时候,美军没有过于强调两栖突击舰的性能,比如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多节。

    受到鱼雷攻击,两栖突击舰的应对方式非常有限。

    进行不太成功的战术规避后,这艘两栖突击舰就被鱼雷追上。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海蛇”号只向该舰发射了一条鱼雷。如果汪誉涵采用萨非墨袭击“华盛顿”号的战术,把所有鱼雷射向最大的目标,结果肯定不一样。别说五条,即便只有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也很有可能击沉两栖突击舰。

    鱼雷的爆炸点在两栖突击舰的后部,两根推进轴之间,离舰尾不到三十米。

    猛烈的爆炸,足以摧毁两栖突击舰的推进系统,使其丧失航行能力,却无法使两栖突击舰沉没。

    随后,两艘综合登陆舰与两艘船坞登陆舰相继被鱼雷击中。

    因为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也采用了尾流自导攻击模式,所以鱼雷的命中点都在战舰的后部。

    受到攻击后,两栖突击舰队的航速慢了下来。

    只是,美军没有放弃抵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