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族不绝的躲避、游击着,哪里还有闲心情去冠边?所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几镇就已经失去了作用,而新成立的大同精忠队,就会失去作用,明年开春,只要配备上了神弩之类的兵器,就已经有了野外对抗、屠灭游牧民族军队的实力,那时再不出兵,等到何时?
    “皇上,从归化开始的东征,的确可以打击蒙古的残余势力,特别是三里屯一战,俘虏了辽西地区的八万精兵,也着实是一个好时机,这个时机恐怕也会让建奴抓住,吞并了那里。”
    “如今辽东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仅仅是路上的积雪,就可以阻挡住了建奴的出行。而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茑飞的春天,那时他们想出兵,也要问问蓟镇铁血队愿不愿意了。”蓟镇铁血队现在正在进行着‘冬训’,三个月的训练时间,而且他们又比净军的基础强的多,估计战斗力一定会更强的。到时候应该会有惊喜吧。
    “明年出征的将领皇欲用哪位?”
    “蓟镇铁血队,朕欲用赵率教为帅,他对哪里相对熟悉一些,而且为人精细,不会轻敌冒进,中了敌人的埋伏。归化兵朕欲让何可纲为帅,经过了此次西征归化,何可纲更熟悉战术上的应用,对于草原上的战法更是熟悉。孙老师认为呢?”
    对于任用将领,的确是个问题,将才不少,但帅才太少了,倒是卢象升、秦良玉比较合适,但打完了乱民之后,他们也是各有安排。
    “皇上的安排甚善,赵率教虽无勇猛,但胜在了沉稳,任总兵以来,也是多有进益,此战乃以力克胜,只须稳扎稳打,即可成功。而何可纲则优在面面俱到,从小做起,双经西征的洗礼,想来也是不错的。但为何皇上没有考虑秦良玉与卢象升呢?”
    “这两人另有用处,卢象升会在明年随同朕再次西征,而秦夫人则要开始朕的越南之策,那里是白杆力最适合的地方。现在秦夫人正在领兵训练丛林作战,待明年有了成果之时,朕会派其出征的。”
    越南是个恶梦一样的地方,那里妇女小孩一想上,这真让人受不了,特别是那丛林地带,更让他们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连天朝和米国,在那里虽然大胜,但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选择了适合山地战、丛林战的白杆兵,把自己知道的少的可怜的知识编成了一个小册子,准备交给了就要从陕西回来的秦良玉,让他们远去云南那里找地方训练去吧。(未完待续。。)

第506章哈密功略
    “皇上还要西征?阎应元不是在西征吗?”孙承宗问。
    “此西征非彼西征也,而是春节之后,朕会亲领净军、锦衣卫和天雄军则在宁夏卫,向着贺兰山方向开始慢慢的清剿,直捣哈密卫,而后直至西域都护府,”
    这是明年的开始的军事计划,基本就是如此了,从大明帝国的最东面,直到最西面,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距离,估计得有万里之遥了。这里面包含的时候很大很大,不说打仗,仅仅就是走路也得走上几个月了。传个信倒是方便,有了光报系统的存在,这一切都好说了。
    孙承宗听的是惊讶万分,想不到皇上不仅要对着建奴、朝鲜动手,更有对整个北方游牧民族实施如此大的计划,甚至要恢复西域地区的管辖权。现在的大明对于哈密卫的控制早已经弱到了零了,那里终正德一朝,大明虽先后派员、派兵兴复哈密,均未成功。嘉靖初年,土鲁番多次兴兵攻扰肃州等地。明廷内部因大礼议之争,就收复哈密事掀起“封疆”之狱,处置了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后,明朝最终失去对哈密的直接控制。哈密服属土鲁番,但每年仍向明朝入贡。现在皇上在如此国力刚刚回复的情况之下,竟然提出了再次向那里推进,这是不是太夸张了,要知道运百石粮食到了那里,能剩下一旦就算烧高香了。
    “皇上,哈密卫如今相当的混乱。三立三绝之中,大明对其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控制力。且火州西百里,去哈密千余里,嘉峪关二千六百里。离中原相当之远,臣认为实不想刚刚有所起色的大明陷入那个泥潭之中。”三立三绝,是明史中的话,夫哈密三立三绝;今其王已为贼用;民尽流亡。就是对于哈密卫反复的设立三次,而三次都被打破了,最终失去了控制。
    哈密卫虽然听起来了甘肃卫一样,但并非如此。大明并没有派兵过去。对那里的政策其实和个藩属国差不了多少,永乐二年(1404)六月;明成祖封哈密国首领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赐金印”;从此明属哈密国建立。这就是一立,然后就不断的被土鲁番国之类的不断侵略,三次之后最终灭亡了。
    “孙老师。树欲静而风不止;舟欲退而浪不休。大明就算是想着止戈。也不可能,现在肃州卫那边不断传来瓦剌寇边的消息,使得我边民饱受劫掠、残杀。这是朕所不能容忍的。而且恢复那里的统治,也是必须的。”对于哈密卫的归属,大明官方已经不知道,也不关心了。毕竟甘肃那里人烟稀少,就算是有所损失,还能大到大同、宁夏一线去?所以没有人重视。
    所以朱由校可是大力的用情报组织,把基本的情报搞了一遍。 去年,吐鲁番统治者阿不杜拉继位。乘其兄弟争夺吐鲁番统治权之机,阿不杜拉带领叶尔羌汗**队出兵吐鲁番,再次统一了叶尔羌汗国,并使哈密地区臣服。他任命胞弟苏里唐为吐鲁番阿奇木,直接行政管辖吐鲁番地区。所以现在的统治者是叶尔羌汗国。
    这个国家谁都不太熟悉,这情报让朱由校是一头雾水,但另一个民族却进入了朱由校的视线,准噶尔族,一看到这个朱由校立刻想起了噶尔丹,康熙三征之后才平定的家伙。看来现在他们还没有成为西北的霸主。
    不过对于大明来说,没有把他们分的过细,都是瓦剌,也就是土木堡之变的制造者。这些情况也足以看出了在哈密卫那里的势力是错综复杂。而这些不同的游牧民族却不断的对甘肃卫轮番的寇边,造成了大明边民无数的伤亡,那自己就不必再去深究他们到底是哪一族、哪一国了。
    “孙老师,泥潭肯定不会陷进去的,以前大明战斗力弱的时候,对于哈密卫的政策只是罢兵息民、专图自治为口实置哈密于不顾。而如今朕的各系亲军已经成长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当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哈密卫重新收回。至于路程之远,那是相较京城而言,但对于肃州卫而言,就不再有遥远之感了。”
    “皇上,肃州卫那里也是重灾区,丰成也是不好啊!”孙承宗不象朱由校这样乐观,陕西行都司(注:甘肃行省最早设立于元朝,明朝撤销了这一建制,将其并入陕西布政使司,今甘肃东南部被纳入府、县民事管理体系,河西走廊一带因地处极边,明朝的管理方式与东南部不同………在此地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实施军事化管理,其管辖范围内只设立卫、所。)土地贫瘠,土地出产不高,粮食历来需靠外运,屯兵所得根本不足以供养大军的消耗。
    “孙老师丝毫忘记了丝绸之路,对于大明来说,它虽然不如海路方便,但同样是不可缺少了,朕制造的玻璃等物,正是要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域诸国,为大明赚取更多的钱财,所以在甘肃那里办一些作坊是肯定的,也必将带动那里的经济,使其发展起来。所以在哪里一样可以筹办后勤补给,这点朕已经有所准备,全国的大修路运动,必然会使各地路况更加的好走,当然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而粮食的筹备宜不是以往需要征集百姓或者军队自己压送,只须交给商人即可,银钱方面孙老师也知道朕现在还是比较宽松的。”
    丝绸之路这个问题可是朱由校一直念念不忘的,现在大明的轻工业刚刚起步,太需要国外的市场了。自己造的东西必须要卖出去才能赚到大笔的钱,看着现在这些东西在大明很受追捧,但大明现在还是只有少数富裕的人,那些奢侈品的销路看似很好,但终有饱和的时候,比如穿衣镜,富户们买够用了之后,就不会再去购买了,那东西可不是消耗品,摆在那里只要不碎,十几年都不带坏的。但西亚、甚至是欧洲就相对来说市场大多了,那里小国家太多了,不说别的,每个国家有够几部留声机,就能销他个几百部,还有以后形形色色的商品,这得多大的市场啊。(未完待续。。)

第507章丝绸之路
    而此次本征并不是动不动的就是几十万兵马,走的是精兵路线,只是有骑兵之利的天雄兵、净军、锦衣卫,加上杂七杂八的,也就是三万人左右了,这点补给凭着商人的供应还是跟得上的,虽然说征途消耗吃掉的粮食看着是一种浪费,换句话说,这些运输工人若不去运粮食,难道就不吃大明的饭吗?只不过是由皇上掏钱付工资管饭而已,总体而言也谈不到浪费,这点朱由校倒是看得开。
    在商言商,一旦一些实体在甘肃那边开设,不要说多远,就算是在大明控制的最西边嘉峪关开设,那下一步的财源滚滚,那是可以预期的。
    郑和下西洋的确是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之并驾齐驱的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也没有被冷落。其实,明代西北地区的丝路贸易并不比海路逊色。作为明朝西域政策的一部分,明朝永乐帝派陈诚等多次出使西域,与西域诸藩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东西方交往频繁,商业贸易隆盛,明政府与西域各地方政权间的“贡赐”关系稳固发展,往来次数繁多,贡赐规模巨大,丰富了大明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只要把作坊开过去,在中亚那边开拓出了市场,自然会有商人不断的过来,有这条丝绸之路的存在,甘肃、新疆就不愁繁荣。而第一步就是打新疆给收复回来,彻底的解决那里的问题。
    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奥斯曼帝国。那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大帝国,地跨欧亚非相当的庞大,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军事实力,都相当的强悍,甚至到了第一次世界战之后,才被推翻。目前的燧发枪的蓝本就是奥斯曼噜密铳,以此可见其军事力量的强盛,人家也是使用火枪的。
    大明和奥斯曼帝国并没有过交锋,因为中间还有一个帖木儿帝国,他们打的倒是激烈。也和大明一样。皇上也被帖木儿帝国擒过。而帖木儿帝国进攻大明之时,遭遇的是刚刚‘靖难’的朱棣,皇帝也突然死了,这场仗就没打起来。所以大明和奥斯曼帝国没有交锋过。不过朱由校也不想树敌。收复新疆之后好好做生意。才是他的愿望。
    “皇上。到底是想先赚钱还是先打?”皇上的话让孙承宗矛盾了。这什么意思,总不能这边把作坊都建好了,那边打的如火如荼吧。
    “两不耽误。打仗打的是军队,做生意的主体是商人,虽然他们有可能是佃作,但也不能怕了这点就不做生意了。只要把自己打造的无懈可击,泄漏情报也不怕,还有可能反过来利用。”朱由校说如此话的时候,自信心是有的,这当然也和情报网是有关的,现在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已经在哈密卫部署了相应的‘联络站’,所以对那里的战力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叶尔羌汗国本身来说,并没有多少兵马,对外宣称是五万控弦之士,这还是夸张的说法,估计就算把其下的七个小汗国都加上,也不一定能凑出这么多的人马。更和准葛尔不断的战争着,虽然说是在上升期,但也只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
    自己带着燧发枪的净军、锦衣卫,以及有机动能力的天应军、天雄军,这样的兵力,只要记住了那地形、道路、水源。一路轧过去,还怕这些骑兵不成?要知道他们可不是草原上纯游牧民族,他们要是有城池的,打的就是阵地战,这怕的谁来。所以这才有生意战争两不误的说法。
    “皇上,对于吐鲁番地面,毕竟不熟悉,还请三思啊!”孙承宗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什么道道,他的担忧其实也是参半的,有信心的是皇上亲军的实力,而忧的是,对于吐鲁番地面,实在是太陌生了、太远了。这还不能用穷兵黩武来教训皇上,毕竟皇上打仗还没亏钱,相反赚的很多。因为皇上用的是商人来给军队供应,所以一切就是钱来说话,并没有累及百姓、朝廷。而且皇上出兵的数量不多,走的是精兵路线,死的人也相当少,甚至有一些战斗中,都是零伤亡。这些摆在面前的战果,都表明了皇上的真知灼见,自己的担心也只是惯性使然罢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这点还请孙老师放心吧。朕的情报已经摸清了正在摸那里的地图,包括道路、水源、气候等。而且叶尔羌汗国并不比草原各族及建奴强到哪里,都是北元蒙古的四汗国留下来的而已,顶破了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