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设计,由顺天府召集组织工人,全力施工,并负责给予农户等拆迁补偿。”
    朱由校就是少了一句,那就是由宫中负责销售房屋。搞房地产,首先就是配套设施。在běi jīng搞这个,当然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这样的好事,当然不能让其它们占了。自己才是大头,才是开发商,找了工部权当是设计院了,而顺天府就是施工方了。
    “请皇上容工部将整个京城道路及地形地貌做进一步的勘察,做出整个的设计。”既然听明白了皇上的意图,这对工部来,并没有什么,无论是修桥补路还是挖下水道,建宅院,都是行家里,错不了事。就连现在最流行的水泥,工部也已经研究透了。所以没什么难度。
    “好,这种整体的规划设计交给工部,就是让朕放心,三里里的水库设计,就很让朕高兴,可谓是面面俱倒。朕希望此次事关京城腹地,也要办的漂漂亮亮的。干得好,朕不吝赏赐。”三里屯水库可是大明第一个水库,工部的设计可是朱由校亲自监工进行的,如今正指派着民工、战俘在那里忙碌的干着。比起十三陵水库的一百六十天竣工是没法比,工部估计十个月内能完工。这可寄托着朱由校相当大的希望。
    “皇上放心,水库是比较陌生的,但这些基础建设,本来主是工部驾轻就熟了,不会有任何的偏差。只是皇上,老臣倒是有一事相求。”徐光启把胸脯拍得山响,向皇上保证着。自己向皇上提出了水库的水利工程,本来就是逆天而行的改天换地行为,理论基础虽足,但实践经验而是没有的。倒是现成的‘工民建’才是工部的强项。
    〖
    jīng彩推荐:

第518章 工部直属
        “哦,倒不知徐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朱由校还真没听过徐光启有过什么要求,不由得奇怪得问。
    “皇上容禀,自从皇上开始了全国范围的修路以来,工部就开始忙碌不堪,修桥补路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工部诸臣工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本是份内之事。皇上为地方官员计,使其在修路之中,可以分得利润,但工部的公务费却因设计、审批等公务的增加,费用也是相当的大,yù向户部张口,但户部的钱粮亦有定数,故老臣请皇上为工部诸臣工计。”徐光启这是给皇上要好处了,虽然他的手头资金来源足,但那是因为求极宫,皇上特别的重视。工部就不一样了,现在看徐光启如同敌人一样。因为钱路让徐光启给断了,好好的肥差变成了清差,看着地方官员一个个赚的盆满盂满的,这小心思当然就不舒服了。干了比以前十倍还多的活,拿着以前一样的钱,心里十分的不痛快。这个世界拿来是不患贫则患不均,现在不均就出现了。京官本身就是相对清苦了一些,来钱的路子当然就是办事收点贿赂了。但这个路如今一个政务公开又有三个官、商部门的监督,已经没了,所以一个个的怨声载道,工作相当的消极。
    “爱卿之言朕明白了,但不知徐爱卿有何解决之道?”一听就明白徐光启这是当着工部下属的面,来给自己提要求要福利了,看来徐光启也要收买人心了。这倒好,工部现在是最忙碌的部门,干得也是实事,让他们多些奖金也是好事。不象一些整天除了办些不靠谱的部门,整个就是尸位素餐说人话不办人事。
    “皇上,老臣厚颜请求,让工部与地方官府一样。也成立一个实体,招些工人,专门从事皇上全国范围的学校建设以及水利建设,不知可否?”徐光启是搞数学的,对于‘大小多少’四个字可是看的相当准的。
    全民教育那可是整个朝廷上下都盯得不能再盯的,如此政绩只要占上了,就足以让人青史留名。黄尊素的名声倒没什么。但刘宗周的大儒称号没人能悍动,作学问可不是别的,人家的确有让人信服的力量,所写得一些著作更是让人振聋发聩,不服不行。所以只能作罢。一个个都打起了别的主意。
    工部的主意就打到了学校建设之上,想想开。皇上这一全民教育,铺开了一下子就是上千所学校,如果每个学校都是由工部完成的,那么这个功绩当然也不容小视了,更何况,只要是工程,就会有利益。当然就达到了为工部官员争福利的目的了。
    朱由校真没想到徐光启会如此要求,这不明显就是部直属工程公司吗?这可比地方上的土包子强了多了,而且统一建学校,那肯定就会面临着统一财务统一质量等要求,这倒是个好事,而且这种国有的‘大公司’极其容易做大做强。如果现在有世界五百强排名的话,它肯定会变成前十名。
    “朕本yù将此建设项目交给当地,既然徐爱卿有些要求。念在徐爱卿忠体爱国的份上,也罢,朕作主,交与工部承建,待刘宗周将全民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做好之后,工部就开始统一建设吧。”
    “老臣谢皇上。”
    云南西双版纳,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终于到了这里。陕西一行,得到了皇上相当的肯定,展现了白杆兵的强悍。按照皇上的要求,在这里。寻找一片森林,对八千白杆兵进行最严酷的训练,因为这里最为适合训练热带雨林战的地点,只有白杆兵适应了这里,越南及周围的战略才能正常的展开,否则兵员的损失将会很大很大。这可不是皇上希望看到的,皇上要让白杆兵在这里好好的训练,适应这种气候、适应野外生存,尔后才能开始其战略。
    从陕西越过了四川之后,进入了贵州,在云贵总督的安排下,一路西南而行赶了这里。云贵的变化太大了,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皇上的废除了辽饷,免了农税,这对云贵的百姓们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已经提前就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到了这里之后,和陕西百姓的jīng神状态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同样都是经过了战乱,而且陕西的战乱比这里还小多了,真不明白恢复的为何如此之快。在询问了贾毓祥这个当时送自己北上云贵总督之后,始知,皇上早已经在云贵开始了布局。
    贾毓祥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一百名净军,到了之后,顺利的把总督的权利从朱燮元手里接了过来。老朱也不是不识象,一个以退为进之计,本来想玩玩深沉,没想到皇上是如此的不给面子。再想玩点花样,结果一看那一百名净军和白杆兵,什么气焰嚣张都没了,乖乖的把大权交了出来。而站到老朱背后的官员们,也没有了嚣张的本钱,与贾毓祥虚与委蛇起来。
    最先的就是将云桂两省的各地镇守太监一个个的给处理了,没别的全是贪污受贿的巨鳄。从京城带来了百万两银子,从云贵当地,就搞了近二百万两银子。这一下贾毓祥可是有了大本钱。两地的官员对新官上任三把火可真是吓着了,可是一点不敢有一丝的轻视、妄动,包括沐王府的王爷沐天波,没别的,首先就是一百名净军,那可是皇上身边是红的宦官,宫变之时立了汗马功劳的,这样的人都跟着贾毓祥了,谁还敢得罪?其次是净军所到之处,根本就不给那些镇守太监任何的机会,直接的抄家,按银子的多少定罪。不管什么犯罪不犯罪的,这路子的确太可怕了。最后那些镇守太监接到消息后直接想着把脏银扔掉,但这都不可能了,因为整个云桂的百姓都被贾毓祥带来的政策给弄得疯狂了,其中被镇守太监欺压的百姓,专门的监视着这些即将落马的太监呢。三个原因,让贾毓祥立刻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519章丛林训练
        因为没有几个当官的敢于相对一百名净军带来的压力,他们根本就是不讲理,只按钱数来说话,想想看哪个当官的还没点孝敬钱的,谁还不存点钱对得起自己出来当官,但净军们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直接的抄家数银子,这谁受得了?还不找到谁谁倒霉?这个时候找贾毓祥的麻烦那才是跟自己过不去呢。 。。
    所以接下来的政策就相对顺利了许多,百万两银子那可是能干相当多的事物的,从皇庄深造回来的贾毓祥把学来的知识立刻用上了。
    首先选择了贵阳和昆明这两个地方实施推广起来,最先提倡的就茶叶和药材,这两种东西在两省可是不缺,大山里多的是,虽然不当吃不当穿,但却可以换钱,贾毓祥请旨太医院同仁堂特许收购云桂两省的特有的药材,获准后就以官府的名义进行平价收购,有多少收多少。要知道太医院和同仁堂可是全国‘医院’最权威的组织了,这一下的广告效用,那可就大了,销路也一下子打开了。在皇庄贾毓祥可是知道药村完全可是种植的,所以极力的鼓励种植,农户们若银钱上有缺,官府可以提供无息贷款。这一下让许多的百姓立刻受益。纷纷的走向了大山。
    然后就是菌类,要知道皇上最喜欢吃的就是菌类植物——鸡枞,那可是从云南快马递传的,官员们哪个不称为是人间美味?同样到同乐酒店开业红火之后,请旨为同乐酒店专供各种特有菌类,因为皇庄里也供应一些菌类(药材),这个买卖可不是他能争取的,所以只有当地的特产菌,皇上也准许了,这种宣传可比什么都管用,能到同乐酒店去的人那可是大明最高层的,他们吃着好了当然可以推动百姓们的消费。所以大力发展野外采摘和人工养殖。又多了一个副业。
    养殖业在这里当然是最有潜力的,只要将那些鸡鸭牛之类的牲畜投放到一片安全的山林之中,就能省去那大一部分的饲料,而且这样牲畜的肉、蛋还好吃。所以以村寨为单位,免费给予大量的牲畜幼崽。至于安全问题,那就是给这些山林插上篱笆,外面布上大量密密麻麻的捕兽陷阱。野兽闻到了气味还真敢来,倒还真的让这些村寨过足了猎户的瘾,抓了不少的野兽,大大的解馋。
    再次之就是两地的大修路运动,这也是皇庄最先开始的,有了修好路的路就可以增大流通。两省物产、矿产相当的丰富,但因为地处高原,山林众多,所以无法运出去。两省的粮食因为战乱,明显的不够吃的,四川当然有粮食,但路不通也运不进来也是枉然。贾毓祥开启了修路计划。由官府贴钱修路,路的重要xìng百姓们当然知道,修路可不是仅仅便宜他们一代,这可是千秋万代的事,更何况官府还管饭,所以两省立刻开启了大修路运动。这次大运动,立刻让吃不上饭的百姓,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立刻有了活路。不管其它的,管饭。
    水路也是此次改革的大方向,经过统计,两省的水系相当的发达,仅云南省就有较大的河流六十八条,总长有近三万里,珠江、长江、澜浪江、红河、怒江、伊落瓦底江。这五大水系是可贵的水运资源。所以贾毓祥大力发利水运。建码头、组船队,有百姓、商家愿意从事水上运输的,也由官府提供无息贷款。当然这是有风险的,因为水上运输有可能造成船毁人亡。这个贷款就无从追讨了,所以贾毓祥为了保住官府财产不会流失,又令水上运输者二十家为一联保户,一家失事,二十家共担,如此,可以让官府贷款不受损失,也可以让运输户不必一下子一蹶不振,只要人不死还可以再次贷款。这个政策获得了运输户的极大好评,估计这也算是大明最另类的保险了。
    再次就是商业上的改革了,二省免商税三年,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关卡。任何人等不得对商人收取任何费用,更不得以任何借口留难,检查货物也不得损毁、拖延,这个政策一出台,对于商人可是最大的喜事了。因为官府的盘剥实在太利害了,十文钱的货,出了云桂能涨到十五文去,这还得算是有点面子的,否则在这个天山皇帝远的地界,翻几倍都拐弯。这让许多的商人看着是利但没有关系,都不敢往这边跑,这一下好了,商人们也不断的蜂拥而至,两省立刻人气高胀。
    最后那就是剿匪运动了,两省山多人穷,这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的山大王不免就多了一些,仗着高山洞深,这些悍匪早已不怕什么官兵了,官兵们剿匪也剿到了头疼,最终落了一个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可是个致命伤,五十名净军,带着官兵开始了剿匪运动。有着山地弩的特殊xìng,对于乌合之众的悍匪那可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困难。净军可是刚刚从宫变之中出来的,对于皇上那竖盾神弩的做派可是知之甚详,只要再做一些如竖盾一样的林盾,对付这些人,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除了走路爬山之外困难一些,遇到了土匪,相当轻松的就搞定了。这一下可是大大提高了官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