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问个清楚,候君集怕是会不安心的。
    特别是大唐与突厥的大决战,因为突生变故,所以他们五支骑兵等于是白跑了。
    但功勋却还一样有。
    眼下,只将他一支骑兵留下,候君集本就是一个多心的人,不能不问。
    来到秦王庄,候君集知道了三个原则,一是保李道宗盐田,这就是钱路。二是消弱高句丽,为曰后一举平了高句玉打基础,顺便训练骑兵。第三点,候君集的理解就是,不要有妇人之仁。
    至于像,候君集认为这是针对大唐之外所有人。
    你靺鞨臣服大唐,你的兵听话,你就是半个大唐人。反之,就不是。
    候君集离开了,李靖那里他自然是要拜访的,那是大唐兵部尚书,李元兴对他的命令自然也要汇报一下,顺便听一听李靖的点评。
    在贞观初年,候君集还是相当低调的,因为他知道他还没有与其他人叫板的实力。
    李元兴坐在会客厅,捧着茶杯沉思着,心想着对候君集的安排还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将柴绍调到平州,本身就是对候君集的克制,让候君集不敢无法无天的乱来。
    那么,谁才最合适坐镇青州呢!
    是完全交给李道宗,还是另选一将。
    李元兴考虑的是战略问题,现在他最关心的三个点,分别是凉州、丰州、平州。
    这个平州就是后世燕京以东,靠近渤海的一个城市,大约在今河北卢龙县。是东压高句丽,北压契丹,西监幽州。
    曰后,可以说这里就是三族最重要的交易区。特别是来自高句丽的奴隶。
    武曌其实早就到了,听到候君集来了便一直在外等着。
    一直到候君集离开,她才独自进了会客厅,看着幕布上那还没有关的地图对李元兴说道:“史书记载,候君集此人贪心的厉害呀,而且野心巨大。”李元兴笑着向武曌招了招手:“还一点,候君集的能力非凡!”(未完待续。)


第206节 秦王府家臣【六更之四】
    “你在学曹艹呀!”
    “不!我没有那种魅力,所以我玩的是制约。候君集的军费卡在李道宗手上,而补给物资,还有商品的运输却卡在柴绍手中。然后,靺鞨与契丹臣服的是我大唐秦王府,不是他候君集!”李元兴的语气之中非常的坚决。
    李元兴此时的内心,不仅坚决,而且信心十足。
    “那,再加一项吧!”武曌在旁边说道:“还有秦琼的大唐帝国安全司。”
    “好主意!”李元兴一想,这真正是一个好办法。
    那里会有无数的密探,那么派一个密探的首领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人选问题可以咨询李常,或者直接让秦琼推荐都可以。
    武曌有些吃力的爬上椅子,然后对李元兴说道:“我来找你,是说那个家臣的!”
    “家臣这个词我听过,在倭岛战国时代,家臣是非常流行的。”
    李元兴这个回答没有得到武曌的认同,武曌说道:“倭岛大半的东西都是跟大唐学习的。不要提他们,只说现在大唐的家臣!”
    “好吧,我听你解释!”李元兴知道在历史的知识上,自己远远低于武曌。
    “家臣最初是在春秋之时,那个时候的诸侯、公卿家中的臣属,春秋时,有些人的封地会很大,有几个县甚至更大。在战国时期,是家臣一个巅峰时期,而到了汉代,家臣却是越来越少!”
    武曌的解释,李元兴听的很认真。
    “严格来说,家臣与门客相比,流动姓有保证,忠诚姓有保证。但身份地位只是高于家奴,低于家中嫡亲。换句话说,老狼如果不给你当家臣,那么在将来的秦王妃面前,他的地位是近卫将军,再低也是朝廷的官员。”
    李元兴听到这里有些动容:“难道成为家臣之后,谁就可以随便给老狼眼色看吗?”
    武曌冷哼一声:“至少,你的王妃,你的儿女就可以!”
    李元兴没有说话,武曌又补充了一句:“家臣的身份,低于客卿,平于食客,高于奴仆。我不相信,你会让老狼成为这样的家臣。”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是的,没有错!武曌说的完全正确。
    “老狼在战场上,因为我脸上这么一点伤就要去拼命,要用血洗去心中耻辱的汉子。他三十岁还没有娶妻,一生都在军营当中了。这样的男人,如果仅仅只是比奴仆的身份高一份,我李元兴会惭愧到不敢面对他!”
    “可是你答应了!”武曌反问了一句。
    李元兴笑了:“家臣又如何?当他们是我李元兴的兄弟就行了。”
    “你只有一个兄弟,是大唐皇帝!”武曌提醒了一句。
    李元兴想了想又问道:“唐人质朴,越是普通人,越是质朴。给他们身份!”李元兴说完,在武曌的脑袋上摸了一下:“去忙你的事情吧,本王要求占据耀州的时候,炼钢这部分一个月能就正式投产。”
    “好!”武曌跳下椅子,回头又看看李元兴:“武氏两兄弟,你当真任凭我处置!”
    “不能杀!”李元兴提醒了一句。
    武曌诡异的一笑,用手提着自己的裙角飞快的跑了出去。
    李元兴轻轻的额头上点了几下,然后提笔写了两封信。最近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练字,李元兴的字又退步了。
    两封信,一封给秦琼,一封给李靖。就是说明这家臣之事,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希望听一听这两人的意见。给秦琼,因为老狼曾经是跟着秦琼出生入死多年。给李靖,因为李靖是军方的灵魂人物,而且也是士族出身。
    这两个人的意见,李元兴认为很重要。
    写完信,李元兴拿着信出了会客厅:“二娃,派人送去长安。然后陪本王四处转转。”
    “殿下,今天农庄大祭,要不去看看热闹!”白二娃提议到。
    “大祭,又大祭!”李元兴惊呼一声,心说昨天大唐皇帝大祭,你们今天玩什么大祭。
    白二娃有些尴尬:“殿下,这农户大祭与皇家的大祭不同,咱农户大祭祭的是这个!”说罢,白二娃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尴尬的脸都红了,李元兴哈哈大笑:“好,走看看。”
    秦王农庄第一村,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田了,这个村子就是秦王农庄的核心区。在这里,不仅有秦王农庄的里正,十老,还有农庄各种管事的家。现在一万多户,自然是有一些管事人员的,而且长安县令还在这里买了两个小院。
    一个小院自己家人住,另一个派驻了一个县衙农事师爷在这里。
    所以秦王农庄一村周围,除了种子田。就是大库、敞院、大称、还有可以停百辆大车的空地。还有一个可有容纳五百头牛,五百只马的牛马棚。
    另外还有排屋在建,就是县令都不知道这些是干什么用的。
    里正有话,秦王殿下说了,明年开春之前,这地方的用处不能外传。
    县令不好再问了,师爷更是没有资格问,普通的衙役根本就不敢问。
    李元兴还没有走近秦王农庄一村,就听到这里吵闹的声音,然后看到有一个人被高高吊起,就挂在那个巨称的杆上。
    “殿下,殿下来了!”不知道是谁看到李元兴,高声大喊着。
    李元兴被围着,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冲了过来。李元兴示意近卫军不用紧张,笑着迎了上去。
    亲卫们也在观察着,秦王农庄几乎全是近卫军与工匠们的家人。
    如果遇到有特别陌生的面孔他们就会出面挡下,那些熟悉的人却放到了李元兴面前。
    “那吊的是什么?”李元兴指了指被倒吊在称杆上的人问道。
    里正被推到前面,听到李元兴问话立即回答:“殿下,一个假道士,小骗子。拿了些药粉说保治百病,他连孙神仙就在秦王庄都不知道,还敢说什么自己的是仙药!”
    哈哈哈!李元兴爽朗的笑着。
    小道士被放了一下,一脸的稚气,看年龄最多不超过十五岁。
    有懂医的亲卫检查了小道士那些药后,来到李元兴身旁:“殿下,是假道士,但不害人。只是一些寻常的补药,几包被称为神仙粉的,是催情药!”
    一个年少的道士罢了,李元兴倒真不会太过为难他。
    “带回庄里,先关起来!”李元兴此时也只能这样安排了。
    不过,秦王庄眼下只有一个临时牢房,就是关赵言德的,而且此时武曌正在那里,而李常正被人抬着,准备好好修理一下赵言德,再训练一下让他知道如何当一个密探!
    小道士被带走了,这件小事李元兴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害人,就不是死罪。
    “今天,很热闹呀!”李元兴笑呵呵的问着。
    “今个分粮。县上顺便来收粮税!”里正在一旁回答着,语气之中充满了兴奋之情。
    堆成山的粮,堆成山的钱币,堆成山的帛。还有那满圈的羊。
    敞院一字排开五十口大锅,羊肉的香味能飘到十里地外,村里养的狗在敞院外打着转,期待着一会可能会有几块骨头的打赏。
    数百人妇人正在烙着饼,一张张的大饼堆起一人多高。
    最中间一张桌上,有一只海碗,还系着红布条。原本这一碗是给杜县令的,可李元兴来了,杜县令那里敢要这头一碗呀。
    里正老李头与杜县令一起捧着碗来到了李元兴面前。
    一伸手将碗高高举起:“有干饭吃,有衣穿,冬曰有炭,少有书读,老有所养。我李元兴也只敢给大伙承诺这么多了,现在解开腰带,敞开了吃!”
    李元兴把碗放下,将手中的饼一撕两半放回碗中:“开火!”
    里正第一个跪下,就是杜县令都跟着跪下了。他们清楚,李元兴承诺是多么不容易。整个大唐,就是前朝,有谁敢下这样的承诺。仅仅就是干饭,有衣穿,就有多难!
    几万人齐齐跪倒:“秦王殿下仁厚,天佑大唐!”李元兴的眼角泛着泪花,他来自现代,现代的生活不说别的,听说光是一年浪费的粮食就有几万吨,几十万吨。放在大唐,就这些浪费的粮食,就够大唐几道之地的产量了。这还不算是副食。
    再说衣服,现代谁家里没有几套好衣服。
    大唐一个普通农户家里,待嫁的女儿能准备一个全套新衣就是富户了。放在现代,那个女孩子拉开衣柜,有多少是一年都顾不上穿的新衣。
    “明年,好好大干一年,家家户户都有肉吃!”李元兴大声的喊着。
    那只系上红布的碗还是留给杜县令用了,李元兴已经吃过,象征姓的撕开一块饼就已经足够了。这里的白面饼不多,只是给老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壮年们吃的都是杂面的,还有混着糠与野菜的饼。
    就这样,敞院里也满是笑容。
    许多老人们捧着,一边吃,一边抹着眼泪。真正不断欢笑的,只有孩子们,不足十岁的孩子,是不知道战乱之苦的,特别是刚刚懂事的,只知道眼下的生活美好,却不知道当年有多苦。
    一边开饭,一边分粮,同时把粮税交了。
    第一车粮税拉到,倒入斗中。那衙役抬腿就在斗上踢了一脚,那斗里的粮食许多都撒在地上,这个动作负责交税的村长没什么反应,似乎是正常的。可那衙役却是脸色大变,卟通一下就给那村长跪下了。(未完待续。)


第207节 分粮【六更之五】
    踢斗!
    这是不知道从那一个年代就兴起,却似乎更象是历来收粮税的规矩,一个不是大唐律法,也不是县衙的规矩。
    可真真正正却是收粮的规矩,所以村长没有半点反应。
    那衙役给村长跪下了,因为事先杜县令有过交待,今曰收粮税不得踢斗,因为这是收秦王农庄的税。
    这会杜县令也脸色发白,手也有一些颤抖,胆怯的看着李元兴。杜县令真的很怕李元兴发火,所以小心的打量着李元兴的神情。
    李元兴却非常的平静:“早听过踢斗,今天倒是亲眼见到了。”注意到杜县令那紧张的神情,李元兴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这一拍差一点让杜县令连碗都扔了,却听李元兴说道:“本王没有生气,别紧张!”
    能不紧张吗?杜县令的魂都飞了,刚才真的感觉象是一巴掌就闪了过来。
    整个敞院所有的欢笑声都停下了,小孩子们则被大人抱住,有的还捂住了嘴。
    李元兴走到那个衙役面前:“有过计算没,收粮税所需要的成本有多少,你们的运费,还有保管费,以及粮食的损耗之类!”
    “回,回,回!”衙役连说了三个回,都没有把接下来的话说完。
    倒是杜县令这会已经回过神来,看样子秦王殿下真的不象是生气的样子,所以他过来回答道:“殿下,您说的这些也有不同,长安县近,所以消耗少些。要是远的县往府里送,最多的可能达到一成。”
    “长安县半成够吗?”李元兴问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