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也有十大茶!虽然得到尊贵的秦王殿下茶经晚了些,但我们岭南茶也别的风味,特别是新制天仙红、岭头绿、凤舞仙红、古石乌龙也是上上品,特别是古石乌龙,正好用秋天的茶叶,定能与天下名茶一争高下!”
    儒家讲究谦让。
    可苗家女人却是直接,她来长安只为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主要的,她要为岭南的茶争个名次出来。第二件就是见她的男人,冯家二子,冯智戴。
    “好,朕先品,古石乌龙!”李二这是给岭南冯盎面子。
    因为这一次,冯盎给足了大唐面子,先是亲自来到长安,又留下了两个儿子。现在连茶会都有岭南的茶送到,这是冯盎的诚意。
    武曌亲自走到茶台前坐下,众茶商暗自惊呼。
    虽然说,皇家在这里是品尝,论名次也要结合天池所有名士对茶的品评,就是以天下人的意见来定十大名茶。
    可明月公主身份不凡。
    不说身份,就是论茶、传茶之时,就是明月公主第一个起泡仙茶。
    明月公主亲自泡这古石乌龙,这是多么大的荣幸。众茶商纷纷向岭南茶商道贺,仅仅为了这份殊荣。
    武曌伸手纤纤玉指抓起几十粒茶粒,丢进了茶碗当中。
    茶粒与茶碗相碰,有清脆的声音传出。
    “是秋茶!”武曌轻声说了一句,然后说道:“秋乌青外形紧结且厚、实、重,干茶紧结掷杯自然是声脆!”
    武曌所说的乌青就是后世所说的铁观音。
    武曌说辨认秋茶之法,立即有书吏记录,茶商们也纷纷拿笔在作着记录。(未完待续。)


第375节 瓷【第一更】
    声、色、形、味!
    武曌说出了四种辨认秋青乌的方式,秋茶绵长,大唐人茶商手中每年的茶分为春、暑、秋三季茶,以往压茶砖之时,却没有人真正认真的去考虑过三季茶的差别。
    仙茶之法出了之后,老茶客们自然会有思考。
    武曌所说的四种方式,这些大唐的茶商至少也知道两种以上。
    却是无一人能把四种都说清,都掌握。
    武曌拥有的是上千年的知识沉淀!
    观内皇家赏茶,观外亦有名士,文人,搔客品茶。也有百姓品个热闹。
    道门、佛门、儒家,自然也不会少了这场盛会。
    闭关数月的慈苦大师的出现,不得不说是李元兴高明之处,李元兴灭佛之说不攻自破。
    “观内,第一品。明月公主亲自赏茶、赏的是来自岭南的古石乌青。茶洗用的是耀州皇家官窑,耀青瓷!茶壶、茶杯用的是河北怜天瓷!”有打探消息飞速的将从观内的情况传了出去。
    当下,在大集会上,一个老头捂着胸口坐在地上。
    众茶客立即过来相扶,那老者的胸牌上写的,河北曲阳窑!
    数个穿着青白相间颜色长衫的道士跑了过来,检查之后立即有医道立即拿出药箱。有人在掐人中,另有一人拿来水喂下一粒丹参丹。
    老者缓过劲来:“我,我家的瓷呀!”
    瓷!西方语言当中,中国的名字就是瓷器,中国的瓷器在李元兴的推动之下,早了几百年进了大发展之时。
    河北曲阳怜天瓷,就是后世在宋朝五大巅峰瓷器之一的定瓷。
    定瓷: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所以当地名士为此瓷取名怜天!
    老者心中欢喜,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这种喜悦。
    许多名士都亲来道贺,送来天池的瓷器上千种,能被选到观内赏茶之用,已经是极大的荣耀。武曌这一次特别没有收广告费之类的钱,推动瓷器大发展这是李元兴下的死命令,再贪财,武曌也不会在这上面挣一笔。
    明月公主亲泡,第一壶就用了定瓷。
    “河北曲阳怜天瓷,请摆上大案!”一名礼部官员高呼一声,那空空的大案上立即摆上了一套精美的瓷器。
    有人不服气,站了出来:“未经评,就上案,这与其他各窑不公!”
    “大案只是展示之处,有名士点评,即可展示一个时辰,明月公主代秦王殿下传仙茶之道,你敢说明月公主不识瓷器?”有一文士站出来大声反驳着。众百姓也在高呼,摆上案,摆上案。
    曲阳老窑匠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接到消息之后,一共烧了三窑,只挑出了五套精品,这一次可是给全村老少长脸了。
    更高兴的,则是崔敦礼!
    因为这是曲阳窑是博陵崔氏一旁支属地,而且是主家特别注资推动一窑炉。
    崔敦礼知道这一次明月公主谁的面子也不会给,只有真正的好瓷才能够上得了台面。记得天池大会前,明月公主说过,耀州窑虽然不错,但因为原料限制,最多排进第十位,还是看在秦王府的面子上,真正的天下名窑,那需要因素很多。
    “第二壶,还是明月公主亲泡,淅杭商会,西湖龙井。用的是河南道万丰冰瓷高直杯。”
    卟通,又一个晕倒的。
    汝瓷!
    在武曌心中这是百瓷之首,真正的瓷器巅峰之一,就算是古五大名窑之中,也是佼佼者。特别是武曌选的这一款,清薄如蝉翼,瓷器竟然可以达到半透明的状态,雪白的瓷器,配上清绿的龙井。
    极品,当真是无经比拟的仙茶呀。
    观内,惊呼声一片,因为这茶香,这茶色,再配上这冰瓷珍品,怕只有神仙可赏。
    “冰瓷,上案!”众百姓高呼着。
    窑主失声痛哭,大喊着:“冰瓷太难,历经数月只烧了一窑,仅两个成品。其中个有瑕疵,老窑匠给砸了。”窑主叫小厮摆出一个布包,里面有着已经成为数片的一只高杯。
    “好瓷,好杯,好窑匠!”有一位身穿儒袍的老者大声称赞着。
    “就算是碎了,也摆上大案。”
    汝窑精品何止一个冰瓷,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同样来自万丰的其余窑主,更是期待着,因为一家窑出头,其他各家也因同产地,面上有光。
    “第三泡,太上皇他老人家亲自动手了,太上皇选是大红袍。太上皇他老人家正在挑瓷器,明月公主殿下问,观外可以选中的上等茶推荐,可有上等瓷器推荐。第四泡,太上皇老人家选民间推荐之茶!”
    名士,儒生,佛门、道家,纷纷送上推荐的小竹牌。
    很快,殿内传来消息。
    “第三泡,巴蜀宜兴紫砂入选!”
    热情而激烈,李二坐在主位上,他眼睛看到的是大唐盛世,看到的是百姓的欢乐。观外的情况高公公一直在不断的汇报着。李二手中把玩着几只非常独特的杯子,似玉非玉,瓷器竟然可以制作到这样的境界。
    李二心中很是满意呀。
    唯一的小遗憾是,李元兴竟然找了一个很离谱的借口,没有来天池。
    李元兴对李二的理由是,需要静思几曰,因为心中有感悟,感悟的理由是美食与华服,那一个才是人在温饱之后,最需要的。
    此时的李元兴,正在睡觉,睡午觉。
    单独一个人在大床上,这可是李元兴大婚以来头一次,单独的享受这张大床。
    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高贵的秦王殿下。
    “那个混蛋,竟然打扰本王睡觉!”李元兴开口就骂。
    “五皇叔,五皇叔!”李愔在门外大叫着。
    李元兴一拍额头,自己竟然完全忘记这个小家伙了,被扔进工坊已经有好多天了,自己真正是不闻不问,现在如果不是李愔敲门,自己都忘记了秦王庄中还有这么一位。
    打开门一看,李元兴吓了一跳。
    这还是皇子吗?
    李谱身穿全套的粗麻布工作服,脖子上围着一条已经发灰的白色布巾,头是包着灰白的布,将头发完全包在其中,左边脸上是黑灰色的,右边脸上是白净的,不是因为他只洗了半边脸,而是因为脸上受了点轻伤,有人给上药所以只洗了半边脸。
    那小手已经不是粉雕玉琢的漂亮小手了,伤口就有七八条。
    “受伤了……”李元兴还没有来及关心,李愔就拉李元兴的衣服:“五皇叔,五皇叔。我成功了,我有板车了,还有小单车!”
    李元兴随手披上一件衣服,有侍女远远的跑来,李元兴也顾不上那么多,看着李愔在跑也赶紧跟上。来到后院的院门外,李元兴把李愔抱上软轿,只听李愔不断的催着轿夫跑快。
    工坊之中,五辆完全不同的车子摆在那里。
    李愔跳上了一辆板车:“五皇叔,我的力气就可以用这车子,拉上一百二十斤铁锭,绕着这工坊跑三圈!”
    工坊有多大,李元兴不知道李愔说的是全部的工坊,还是仅仅这个工坊。
    一位管工站出来:“殿下,经过测试,小殿下可以绕着铁匠坊三圈,足有十里路。”
    李元兴这才走到那板车前。仔细的观察着,李愔则是一脸的自豪站在一旁,不断的解说着:“五皇叔,这个叫杠杆,利用两个踏板只需要来回不断的踩,杠杆推动后轮转动,车子就能够动起来。”李愔的解释让李元兴很意外呀。
    李愔又说道:“这个踏板我们作了七种不同长短的,太长的虽然省力,但速度太慢。接重货,短距离可以用。但路长的话,太慢,太辛苦了。我这个,是按照三个时辰耀州而设计的,长短更好。还有一个更短的,拉轻货,或者是拉上两个人,走长路极好!”
    好东西呀,虽然是往复踏板式,作功肯定不如链条,但却是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的好处就是容易维修,容易制造。
    李元兴这才完全去观察这五辆车子。
    单车,大半用竹子制作,车轮也是用竹与麻编制的。选择皮带传动,一尺直径的大脚轮配着三寸的小轮带动后轮前进,看结构竟然还有刹车,这刹车不是对轮子用力,而是加紧轴承的部位,让车子减速。
    李元兴指着单车:“有试过吗?”
    “试过,只是远远比不上了五皇兄那辆飞快,如果有机会的话,倒是想在五皇兄耀州直道上试一试。想来应该可以在二个时辰跑到耀州去的。”
    李愔的眼睛是激情的神采,少年人已经完全被自行车迷住了。(未完待续。)


结束的十一月,新的十二月。
    十一月已经结束了。
    在这里感谢所有朋友的支持。
    也要说一声抱歉,因为十一月更新量不如十月,更和九月比不成。仅仅只有七十四更。
    但也请大伙体谅,历史文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消耗的时间巨大。
    而且,我也想把文字写的更精致一些,希望有一份高质量的文带给大伙。
    但无论怎么说,十一月欠下的加没有还清是事实。
    十二月,上旬亦然无法加更了,不是写的少,而是需要大量的存稿。因为中旬要去广州了。
    最初接到通知,还一直不敢信以为真,因为我来到发文才仅仅四个月时间,属于新人。
    当正式接到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核对订购机票所需要用的身份信息,才真正敢相信这个事情。那就是……
    我非常,非常,非常,荣幸的,有资格去参加今年在广州举行的作者年会,作为一个四个月的新人,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心中的激动。
    不怕大伙笑话,我到现在还很担心,突然这名单之中就没有我了。
    这一切,都需要感谢大伙的支持。
    年会期间是肯定不能码字的,所在上旬我需要存稿,保障我在年会的时候有足够的存稿保证更新,每天两更是绝对不会断的。
    如果存稿够多,上旬也有可能会有惊喜加更。
    最后,再厚脸皮一次,请大伙把珍贵的月票投给我,无论是现在,还是明天,或者是本月的任何时间里。
    再一次感谢所有人的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376节 十岁的四等匠【第二更】
    竹子强度不错,但竹子制作的车圈,这个就让李元兴不怎么放心了,看着也并不粗。但李愔却是信心十足。
    “藤条的太脆了,反而不好!”李愔给李元兴解释着。
    李元兴没有去试那车子,只是推起来看了看。
    车子有挡泥板,还有后面的架子。后轮明显比前轮粗了一倍,可能是考虑后面可以放重物,前轮有些细。看到前轮,李元兴惊奇的发现,竟然还没有前叉!
    “这个,你怎么想的?”李元兴追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