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卖一笔,然后依年再收,并且承诺,如果三年都挖不出金子的,年资退还。但作假者,严惩!”
    大唐的严惩相比起后世鞭子朝的残酷,已经是非常仁慈了。
    罗艺造反,这可是说是绝对的重罪,可事实上就算罗艺当时不投降也就是杀掉他和他的儿子,基本上其他上都会被流放,或者为奴。
    罗艺投降之后,他的部下抓了上百个,真正杀头的只有三个人。
    大唐的律法还是非常仁慈的,不会出现那种杀的血流成河的砍头大戏。
    比如老狼经常说的,杀他全家!
    这个全家,放在鞭子朝就是诛九族,放在大唐老狼的意思就是,杀掉本人,再杀掉儿子,这就是全家了,连家中长辈都不算在内。
    对于房玄齡的提议,李二认同了。
    “去办吧!在大唐报上朕亲笔写一个招商令,户部、刑部、兵部。三部联手招商,这个地点嘛……”说到地点,李二笑了:“就放在商会街那个准备开张的望景楼吧!”
    “是!”房玄齡与长孙无忌齐身行礼,然后退了出去。
    离开书房,长孙无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房玄齡也跟着松了一口气,两人相视一笑,都有些庆幸的摇了摇头,房玄齡说道:“还好,不是有兵事!”长孙无忌也说道:“是呀,还好不用打仗,这两年,不宜轻动刀兵!”
    金矿什么的,两人都不怎么在意。那东西说白了,只是李二把远钱变成了现钱。
    “房公是否要试一试金矿?”
    “自然是要试一试的,某家中花销也不少,却没什么产业。这奢侈税一加,家里就要穿布衣了,所以自然是要试一试的。长孙仆射如何,某虽然没有近看,但远观那金矿似乎不算少,但也不多!”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房公不如几家合力,某不参与了。”
    长孙无忌不是不想参与,而是不能参与,因为他妹妹是皇后,金矿这种事情他还是不要沾手的好,有些时候,是避讳一下的。
    作为官方政策姓报纸的大唐报,作为民间第一大报的长安报。
    两大报纸完全脱销,就算家里没有钱的,也为了那招商令想买一份报纸,仅仅为了看一个热闹,也会买上一份的。
    加印!
    绝对不会加印的,大唐报作为官方报纸,每天多少份就是多少份。除非整体提升印量,但这个却是依月来计算的,绝对不会作临时加印的事情。
    长安报不会加印,因为多印三份就是赔进去一文钱。
    长安报是赔钱印的报纸,所赔的差价就是用广告费挣回来了,但广告费却是以月收的,所以没有特别的情况,长安报也不会加印。
    一报难求!
    报纸上的招商令,就是入场的门票,没有招商令连门都进不去。
    次曰,就是距离招商会开始还有四十八小时的时候,两份报纸却各加印一万份,给周边州县加印一万份。
    钢铁坊、水泥坊、焦炭坊、石灰坊。招商令!
    整个长安一下就炸开锅了,在报纸卖出不到半个时辰,整个长安城之中四处可见狂奔的人,奔跑的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定,那就是他们的身份都不高,不是大户的随从,就是某家的旁支。
    如果说头一天的招商令,只是在招农、商两业。就算非常的吸引人,但还不至于让人疯狂。可第二天的招商令,却是秦王殿下亲笔,钢铁坊与水泥坊,这个代表着什么?耀州几个月时间,就是百万斤精钢,这个精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让整个大唐疯狂。
    七世家的人虽然已经有所耳闻,但真正的招商令出现的时候,还是他们震惊的。
    “参与还是不参与?”王家家主王及善说话的时候,一只手上拿着就的是丹参丹。他真的害怕自己突然一下心脏就坏掉了。
    “参与不参与,由不得你,也由不得我们这些老东西们。”王家宿老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继续说道:“我们王家,现在拥有煤矿十四个,其中富矿、大矿就占了九个。从耀州那边得到的册子,家里有小辈们试过了,可以炼焦的煤也有五个矿。太原周边铁矿不用买秦王府的矿区图,就自家掌握的,也有那么小矿十几个,大矿区也有一个。”
    王及善点了点头:“是呀,这钢铁坊当真就是可以随时开起来,派出工匠在耀州学习三个月,长则半年,不敢说一月三十万斤精钢,但十万斤总是会有的!”
    “家中小辈们的眼睛都亮着呢,主家不吃肉,也不让他们吃肉,怕是会闹起来!”
    “先不急,某入宫面圣,求个方略不晚。一年百万斤精钢,制作成刀,十二卫怕是可以全部换装一次,所以钢铁坊这东西还是小心一些好。”
    王及善想的周全,别的好说,钢铁这东西在大唐就是战略物资。
    “老叔去其他几家串门子!”
    七世家想的没有错,钱可以挣,势力可以增加。但绝对不能有刺激皇室的物品出现,钢铁就是其中之一。
    可事实上,李二与李元兴还真的不在乎,因为想造反不是靠有足够的兵器就可以的。(未完待续。)


请帮我保住分类月票第八名
    求月票,喜欢本书的朋友,把手中的月票再投我一张。
    咱有啥说啥。
    保住第八,似乎有可能拿到这个月分类月票奖金。
    一千元奖金呢。
    大唐第一庄是新书,这是新书头一次年末。
    就当是鼓励吧,真正让本王得到这个奖金。
    上个月,本书距离奖金只有一伸手,半步的距离。但咱不遗憾,因为上面的全是优秀的好书,也是成熟的作者们。
    这个月,似乎有那么一点机会了,就想摸一摸奖金。
    还有十个小时,今天就结束了,后面的大神象是信步田间一样,没有一点吃力的点,却是轻松的一步步追了上来,从相差一百多票,到现在只有十几票。
    求票,请再投本书一票。
    谢谢大伙了。(未完待续。)


第448节 华夏论!
    招商令发布,整个长安都为之震惊。
    李二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关于宫外的报告,笑的合不上嘴。
    李二在想,明天的报纸金矿招商令出,不知道长安城会是如何反应。长安城的反应?李二又在想,李元兴将会是如何反应。
    想到李元兴,李二心时原热情一下就没了。
    估计李元兴一定会皮笑肉不笑的说一句,皇兄英明。或者是没反应!
    “秦王不知近曰在忙什么?”李二随口问了一句。
    高公公在旁边小声回应:“圣上,秦王殿下天不亮就往东去了。看那车驾的样子,不似远行。”
    不远,会去那里。天池?临潼?或者是华州!
    此时的李元兴正站在一处河堤上,远远的看着那大片的荒滩。
    华州,就是后世的渭南,地处渭河下游,长安城以东一百四十里,原先属于京兆郡下属的一个县,后在武德六年升格为州,却是大唐下等州。
    “臣下不知殿下驾到,未曾出迎,罪过,罪过!”一个清瘦的中年文士,身上穿着一件淡绯色长袍,却不是官服。头上戴着的是一个绣着金丝的头布,却没有戴冠。来到李元兴向前之后,长身躬下:“臣下不敢免罪,只是近来巡视河务,怕污了官服!”
    李元兴没有接话,而是一指远处。
    “华州,本王以为是一个聚宝盆。不知道裴刺史以来如何?”
    中年人姓裴,是关中四大姓裴氏族人,名裴元朗。倒是一员干吏,原本只是一个从五品小官,调任华县第一年就让华县升格为州,在华州三年,华州已经接近了中等州的标准,实际拥有一万八千六百户人口。
    听到李元兴的话,裴元朗低头沉思片刻:“殿下,臣下以为华州是个聚宝盆,只是有三难。臣下更是以为有殿下亲至,就算有万难也只不再是难!”
    李元兴笑了,这个马屁拍的更是响亮。
    可李元兴却不知道,这却是裴元朗的心声,他一听说秦王以了华州,连回家换衣服都怕浪费时间,立即就奔了过来。
    “殿下,第一难。渭河下流这片冲刷的荒滩,如果能够治理,二十万亩良田!”
    李元兴微微点了点头,这个说法是正经话,而且在数量上也比较保守,并没有夸大其词的态度。
    裴元朗继续说道:“殿下,这第二难依然还是河,臣下昨夜读了殿下的招商令,臣下以为昆明池的渔业,未必有我华州强。但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更有难题就是渭水!”
    “你继续讲!”
    “第三难就是路,殿下华州是也是要地,而且一马平川。可水道并,旱路差。过往客商叫苦连天,如有水路,有旱路华州大兴!”裴元朗再一次长躬到底。
    李元兴一伸手,身旁穿着女官服色的元春拿过一个信封来,裴元朗双手接过,没有打开之时李元兴就先问道:“裴刺史如何理解华夏这个词?”
    裴元朗依然是双手捧着那信封,略一沉吟之后朗声回答:“回殿下,华夏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指我中华正统,区别于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说完,裴元朗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殿下那本《三国演义》提到关羽,记得《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也有提及,臣下以为华夏就是指我中华正统!”
    果真是饱读读书之人,随便一个问题都可以引经据典。
    李元兴不能不说一个服字。
    不过,李元兴读的书比裴元朗多,而且李元兴读的书是经过几千年无数贤者的智慧。
    李元兴说道:“华,就是指“华”即华山,“夏”指“夏阳”。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我中华文明之根。但本王以来,还有另一个说法。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在古汉语之中,“夏”字有盛大的意义。)
    裴元朗没有说话,又一次长躬到底。
    “长安是大唐国都,这里会是大唐的一颗明珠,打开那信封看看吧,本王有什么说的不到之处,你尽管指证!”
    “臣下拜读!”裴元朗很恭敬的将信先举过头顶,然后才拿下来将信封打开。
    这里面装的是李元兴对华州的规划。
    第一句话就把裴元朗震住了,因为上面写道华州全境皆良田。八百万亩良田,六成为特等水田。年产五百万担精粮,仅华州一地可保大唐国库官仓年年满仓。
    李元兴的数据绝对不是胡来的,从后世现代渭南的详细规划,这个数值李元兴说的还保守了。
    要知道在后世的现代,渭南年粮食产量是二百多万吨。
    如果把这二百多万吨折成大唐的重量,就是四千万担,所以五百万担还是李元兴害怕吓到裴元朗,所以才写了这么一点。
    裴元朗深吸一口气,他不敢反驳,也不会反驳,因为秦王殿下说的数字,那怕是一个让世人都感觉匪夷所思的数字,曰后定然会被证明,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正如耀州的钢铁产量来说,秦王殿下要求的数值早早就达到了,而且高了何止两倍。
    那么,华州未来的粮食,应该就有一千万担。
    裴元朗继续往下看,接下来是天然草场、天然林木,还有原始森林的面积。
    再然后,是渔业可利用资源,以及矿区的资源量。
    煤,两千亿担!这个两千亿让裴元朗双手一抖,差一点将手中的几张纸掉在地上。他实在是无法相信这个数量代表着什么?
    “殿下,煤两千亿担?”
    “没错,你没有看错,这是咱们大唐有能够挖出来的,没办法挖出来埋藏过深的全部加起来,不低于五千亿担,是本王耀州煤矿的近百倍。但这个并不是本王在意的,本王真在在意的,却是这个钼矿!”
    “臣下不懂!请殿下指点!”
    “说得太复杂了,你也无法理解,这是工匠们的学问了。有了这个钼矿石,可以让精钢更硬,更锋利,而且更不容易折断,最重要,不容易生锈。可以说,这是极好的东西,整个大唐,本王所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钼矿,你这里就算一个!”
    “臣下懂了!”
    正如李元兴所说,裴元朗并不需要懂太多专业的知识,他只需要知道这个矿石非常的重要,就足够了。
    最后就是一张地图了,上面有详细的河道,良田分布图。
    “裴刺史,头一年本王助你开发粮田,增产渔业,本王不要求产量,但第二年,一年粮食三百万担,渔三百万斤,羊三百万只,牛三十万头,猪三百万只,驴一百万头。你能作到,本王就给你加官,作不到换一个能作到的在这里为官!””
    李元兴的语气已经是非常严厉了。
    但在裴元朗听来,这就是一个机会,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