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斤煤,在三个呼吸的时间烧完,所产生的热量,这个难道没有一个标准吗?这一斤煤,烧出的水产生的气,推动的机器,难道也没有一个标准吗?”武曌的小竹板落在马原的肩头。
    现在已经是早上六点了,马原睡不着。早早就去了工坊!
    并不是因为死人,而是因为他的设想似乎是可行的,加大炉温,让出力管变小一号,绝对可以增加蒸汽机的暴发力,仅靠出气吹动叶片,产生的转速高了平时五倍不止。
    武曌睡不着,才是真正因为死人了。
    在听到工坊那里热火朝天的声音之后,武曌忍不住又来到了工坊。
    正好看到马原在更新那个炸掉的炉子,似乎准备再试一次。
    “马原,你一个人喝一桶酒,喝得下!”
    面对武曌的追问,马原似乎明白了什么?“公主殿下,您实在太高明了。如果各种出力都有一个数值的话,那么就可以作出详细的计算来。”
    “果真还不算是笨蛋,本宫赏你一样东西!”
    武曌已经对大唐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她说死人怎么怎么了,那么最多会被这些家伙说一句,明月公主仁厚,起不到大作用。
    但武曌却告诉马原,你还是细心一些,许多东西可以有计划的去作。
    比如炉体大小,厚度,水箱大小,厚度,管道等,都是有据可查的。那么,马原自然就明白,自己凭想像作出来的水箱,肯定没有经过详细计算作出来的有把握。
    大唐的工匠们,并不是学术白痴。
    以杠杆学的原理,大唐的工匠们已经有了一套非常研究,非常详细的数据化理论,所以在传动的部分,不比现代人差多少,所差的就是一个境界,比如变速箱,离合器这样超越一般杠杆原理的高超理论。
    武曌给马原的是什么。
    一个温度计,最高温度只能测试一百五十度的温度计。然后是水银温度计的原理。
    “马原,水在几乎要结冰,又没有结冰的时候,假设为一度。那么水在完全沸腾的时候,就为一百度,以这个为原理,就是温度计。度,也是这样划分的。你明白多少?”武曌讲的最现代人可能人人都知道的普通知识。
    但放大唐,这知识可能有人懂,但却未必有系统。
    “公主殿下,某似乎懂了,水在极冷的时候会结冰,烧开了就是气。公主殿下是给这个变化定一个刻度,就象麦子发芽只有一寸,成熟的时候有一尺八寸。或者说,一钱的就是一钱,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也是同样的道理。”
    马原读过的书不少,古代算学的书也学过。
    “没有错,凡事都有一个度,温度也是度。再说钢板,弹姓,硬度你敢说这不是度吗?度就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你照着作出来的第一台蒸汽机,给你一刻钟,你自己思考与第二台有何不同!”
    武曌说完,春兰给倒上一杯热奶,给了马原一杯白水。
    马原盘腿坐下,当真是极用心的在思考着。
    一刻钟很快过去了,武曌催问:“想到什么了吗?”
    “回殿下的话,第一台蒸汽机。某记得,每个部件都有非常严格的尺寸,当时制作的时候,手工不精,也没有好的车床。想来许多部件的尺寸都与原图有些误差,最后是勉强组装在了一起。”
    武曌点了点头:“继续,本宫听着呢!”
    “第二台还是那个图纸,作的更精细。现在想来,应该是与尺寸的误差更少,所以更好用。某想问殿下,难道说那个尺寸是经过详细计算的吗?那理论论据是什么?”
    “就是本宫所说的,凡事有个度。”
    在武曌的示意下,春兰拿来了厚厚三本书,一本是李元兴原先整理出来的,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一本是从初中到高中的物理。最后一本是基础材料学,其中就有钢、铁、铜等物质的特姓等。
    “半年时候,本宫要考试,一百分为满,六十分为合格,七十为良,八十为优,九十为极优。你马原会有什么分类,本王拭目以待。眼下,不要去搞什么新的蒸汽机了,你还差的很远呢,先去思考一下,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让耕种更省力。先从天赐神犁开始,那犁真正高明的是什么,你要是想不明白,你自己降为四等管工吧!”
    武曌说完,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马原可以出去了。
    马原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双手捧着三本书,恭敬的退了出去。
    他不服不行。
    武曌虽然是学经济学的,但怎么也是学霸的级别。
    初中,高中的时候,数理化绝对是尖子生。
    就以武曌让马原制作的那个滑轮组,虽然只试了一次在坡上拉重物,马原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原本他认为,变速箱也是同样的道理,正准备试着制作着。
    这会捧着武曌给他的书,他将两本交给了他的跟班,打开那本基础物理学翻看着。这是李元兴将电学部分去掉之后,其余的部分。
    看着看着,马原用力一拍**:“正是如此呀,去把老黑找来,那个亚里士多德似乎也他们那里的人!他说这个铁球很有趣,重的先落地。可后面又写这是一种错误,虽然这个老亚是个聪明的大贤者,但也有错误的时候。”
    “什么聪明人,什么错误!”卢承庆每曰例行巡视几个重要的工坊,正好遇到了马原。
    “卢府!”马原施了一礼,然后指着书说道:“明月公主殿下赐书,书中有记载,在几百年前,那个叫希腊的地方。就是老黑他们那里,有一个大贤者,这个大贤者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写下许多书都流传的后世了。这书中例举了一条,比如这一个十斤的铁球与一个一斤的铁球,同时扔下,这大贤者说自然是十斤的先落地,因为十斤的重!”
    “这是自然,大贤者的话自然不会有错。更何况,重的肯定落地快些!”
    卢承庆算是儒生,他潜意识认为,大贤者不会有错。更何况,人都认为重的自然落得快。
    “卢府,书上说,这位大贤者错了。有人作过试验,一起落地!”
    “不可能,大贤者怎么可能错!”卢承庆大声的反驳着。
    马原虽然身份低微,但在这件事情他不会后退:“卢府,不如一试。”
    “当试!”卢承庆心中也有一些震动。
    如果这书不是从武曌那里出来的,怕是他就会下令立即将书投入炉子里了。
    不过,试一试有什么不可。
    武曌却在房间里打着哈欠:“本宫要再睡一会,没什么要紧事情,别烦我!”
    没有什么正式的命令,就是试验。卢承庆想看一看这个结果,因为他已经不怎么自信了。古人的理论未必就正确,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巨大的蒸汽机了。
    秦王府颠覆的古代典籍还算少吗?
    马原也想试,只有亲自试验,他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正如古语中,尽信书不如无书!
    试验的地点在一个餐厅去的钟楼上。
    “明月公主,明月公主!”李长英直接就冲进了武曌的房间里。
    被吵醒的武曌噘着小嘴,一百个不乐意:“打扰别人睡觉,是非常坏的事情!”
    “他们要试验扔铁球!”
    “扔什么铁球?”武曌懒洋洋的问了一句。
    “就是一个十斤的,一个一斤的铁球。都说应该是重的那个先落地!”
    武曌一摆手:“真无聊,自然是一起落地。这个游戏秦王殿下十八年前就玩过了!”说到这里,武曌猛的坐了起来,亮晶晶的大眼睛一转,马上说道:“虽然说玩过了,但却是极有趣的,不如长英王妃亲自去!”
    “要去,自然是要去的。”
    “你先去,本宫换装!”武曌把李长英支了出去,然后叫春兰过来小声说道:“立即去把水思远这个家伙叫来。”
    扔铁球有什么好玩的,结果自然是肯定的。
    不过,武曌却猛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突破,比欧洲早了一千年的突破。这就是科学的怀疑与实践,科学是要不断的想像,不断的怀疑,不断的实践之才能够进步的。
    水思远应招过来,在来之前他还在和刘二小下注,这铁球那个先落地呢。
    “铁球一定是同时落地,本宫只告诉你一点,有时候以为是正确的,未必就是正确的。你立即去整个耀州散布一种理论,实践就是鉴定真理的唯一方法。然后叫那些个文人们就这个理论吵一吵。”
    “某不太懂,但殿下吩咐了某就一定会支准备的。”
    “你看完那扔铁球的游戏之后,你就懂了。记住,实践是鉴定真理的唯一手段。记住这句话,要把这句话宣传出去。特别是要让马原这小子牢牢记住,本宫不怕他那古怪的想法,也不怕他整事浪费银钱,只要他能作的更好!”
    水思远重重的点了点头。
    “某这就去办!”
    水思远已经决定,先去看一看那个扔铁球,再自己能够悟到多少。(未完待续。)


第465节 抗令【第一更】
    扔铁球的试验,对于现代人而言,就是小学生都已经知道重量不代表降落的速度。
    武曌在铁球坠落试验之前,收到了李元兴的回信。
    特别是看到那块玉佩,武曌感觉到来到李元兴的强力支持。
    铁球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知识,以及相信实践才是真理的这个理念。
    不出所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连续试验了三次,结果还是一样的。卢承庆感悟很深,当天就写了一封关于怀疑与实践的表章,同时送到了秦王府、天英阁,还专门给大唐皇帝一份备案。
    因为不是公务,所以李二怕是会闲了才有机会看到。
    李元兴去长安的计划,意外的取消了。
    崔敦礼拿着足有一百份表章,光是看到这表章的数量,李元兴第一反应是,有麻烦!
    坐在小会客厅内,崔敦礼没有说表章是什么,只是将表章推在李元兴面前,而且分成了六堆,每一堆的旁边都多了一个纸条,似乎是崔敦礼自己写的。
    李元兴的手已经伸向了纸条,犹豫之后还是直接拿起了表章。
    “这是拒绝,河东道不愿意出钱让本王去帮他们面对蝗灾。”李元兴说完后放下,然后又将另外一堆之中翻起了一本,看了看说道:“蝗灾是天灾,岂是人力可为。秦王殿下所在长安自然是无恙,可我河北道却无力对抗天灾。”
    崔敦礼面无表情的看着,听着李元兴在自顾自的念着表章。
    总之,这一百多份表章都是拒绝对蝗灾进了预防的。
    李元兴读完之后对崔敦礼说道:“你的心乱了,从你写的这五张纸条来看,你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
    “请殿下指教!”
    “第一,他们害怕。正如这些表章之中所写,蝗灾是天灾,是上天对人间的惩罚,人力对抗天,才是他们害怕的。本王不怪他们,因为他们无知。但本王还是会救他们,一会再说如何救!”
    李元兴说到这里,崔敦礼也说了一句:“殿下,他们还害怕兵作乱!”
    “大唐的兵,有作过乱吗?”李元兴笑着反问了一句。
    “有,在凉州就有过。七个民妇受辱,四十一家店铺受损,一个豪门被诬陷与长乐王有勾结,家中没有伤到人,但却拿出了两万贯钱!”崔敦礼几句话把李元兴当场就说的脸色发白。
    崔敦礼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李元兴的脸色。
    “殿下,李道宗知道,而且那两万贯钱他落了一万六千贯。这笔钱其中有四千贯实际是落到了秦王府之中,你可以查帐,他上次第一个月盐田的分利,盐田是您的设计,多快可以出盐,什么月份绝对不会出盐,您一定清楚!”
    李元兴没有立即回答,却在思考着关于李道宗的资料。
    李元兴记得,李道宗在原先的历史上,就在贞观十二年因为贪污被贬官。
    想到这里,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水至清则无鱼!”
    “殿下些话有理,但臣下也有一句。秦王府的近卫军绝对不会犯这种事,不是因为军规,而是他们不需要!”
    “继续!”
    李元兴来了兴趣,示意崔敦礼坐下:“今天我与你聊天,无论说什么都行!”
    李元兴已经是第二次不再自称本王了。
    崔敦礼注意到这个变化,一拱手之手坐在李元兴下首的椅子上,然后一指陆毛锋:“陆副将说一说,让殿下听一听!”
    “我说了,不会被打板子?”
    “屁话!”李元兴笑骂了一句。
    “成,那就说。换我在凉,我也要抢。而且还要抢的更多。否则我就活不了!”
    陆毛锋的话引起了李元兴的兴趣,示意陆毛锋继续。
    “殿下,李将军带了五百亲卫,这是他的家将。这些人可以白替他死吗,肯定是不能的,事后也要打赏的。他问丰州借兵,这钱粮他就算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