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李元兴笑骂一句。
    “是傻,所以这一次献礼第一家会有极丰厚的回赠,然后将高句丽放在第二家。给他们极少的一点回赠,然后看一看他们的反应,殿下当如何。”
    “你去安排吧,本王在献礼的时候要上殿。关于谁作为第一家,去兵部讨要军功名册,去年谁为大唐出战的军功最多,这一次就赏给他们一些富足的财货。”
    李元兴吩咐完,魏征去安排细节了。
    这个时候,金蔓青回到天策上将府,交上文书请求立即回去耀州。
    她已经离开耀州有七八天的时间了,那里的工作并没有作出交接,不知道会不会耽误了许多。
    另一边,百济使节回到迎宾苑。
    他的护卫被打的不重,只是正常的刑罚,并没有把人往死里整的意思。
    路过高句丽使节团的院子时,百济使节停下了脚步,他在犹豫自己是不是需要进去。
    “高句丽人,没有当我们是朋友,只当我们是奴隶。”百济使节的护卫在旁边小声的说着。以是放在以前,他肯定不敢说这样的话。
    今天,百济使节算是护着他,这份情谊让他感激。
    百济使节摇了摇头,大步走回到自己的院中,心中已经没有中午时的那种怒火,反倒变的极为平静,他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这事情之后的得失。
    真的与高句丽人翻脸,似乎也不可能。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金蔓青在李元兴的书房门口施大礼,准备离开天策上将夜的时候,李元兴看到她身上的一身衣服,心中一个坏念头闪过。
    “元春!”李元兴轻呼一声,元春就从侧面的桌子处走了过来:“请殿下吩咐!”
    “去办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让报馆明天出一份评,评的内容就是,大唐子民自有大唐庇护,任何敢打我大唐子民,辱我大唐子民的,我大唐一定按律法严惩。然后称赞百济使节是非常聪明的人,没有作出以卵击石的愚蠢行为了,在长安城之中,任何作过恶事之人,只有老实的认罪,才是唯一的出路!”
    元春听完,开口劝道:“殿下,咱们已经赢了。怕是整个长安已经知道了。”
    “就是赢了,才要让人知道。要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唐子民不是他们谁能随便欺负的。别忘记了,在耀州还有几十万奴隶呢。去办!”
    “元春知罪,殿下吩咐完毕之后,就立即去办?”
    “第二件事情,你亲自去长安城最大的几家成衣坊,告诉他们本王要订货。每一家都连夜的赶制,明天早晨最好,最晚也要在明天傍晚时分,每家送十套样衣在天策上将府门口,用竹杆撑开,让百姓们看到衣服。”
    元春不太理解,可却是认真的记录着李元兴的命令。
    “衣服的样式,分为。粗麻男奴工服,细麻男奴工服,白麻男奴工服。细麻女工服、白麻女工服。以及,粗丝女奴曰常服,锦常服等。记住一点就是,必须要有曰常穿的丝绸衣服,而且也要有上等丝绸的。”
    元春快速的记录着。
    “明天,让他们在天策上将府门前排队,就要让长安城的人知道。马上入秋了,商人们打算作耀州那几十万奴隶的生意了。特别是高句丽奴隶。”
    “殿下,最好的衣服,一定要让高句丽使节团的人都要眼红!”
    “果真是聪明!”李元兴笑着在元春的脸上轻轻的**了一下:“办好这件事情,既然报纸上都说了,我大唐富足,高句丽很穷,那就让高句丽人看一看,在我大唐作奴隶的,比你高句丽贵族还富有。”
    “元春懂得,元春立即就去安排。”
    元春头一次有自己单独的任务了,兴奋的向外跑去,跑到门口的时候又转回头来:“殿下,是否可以让耀州派些奴隶代表来?”
    “你写封信给卢承庆,正好金蔓青回耀州,让她带回去。”
    “是殿下,那就安排在明天中午了。”
    李元兴挥了挥手,元春开心的跑着出去了,可是吓了正准备进屋的郑和一跳,赶紧给让开道,然后才在门口施礼:“殿下,宫里派人过来,有圣上的手书!”
    “放这里吧!”李元兴指了指自己的桌角。
    信自然是李二写的,李二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蔓青案件的结果。所以特意写了这封信来,信中在告诉李元兴:
    五郎,胜了就是胜了。这是我大唐的威严胜了,任何敢对大唐子民动手的人,都会受到严罚,这才是这件事情真正的意义。为兄知道你想借这个机会与高句丽人有一次交锋,可五郎你是否想过,原本东市之事,就是突然发生的。五郎已经是大胜了。
    高句丽人,可以整军再战,为兄相信五郎自然是有手段的。
    今年让为兄反感的不是高句丽,因为高句丽已经是大唐兵锋之下的败军。为兄反倒对高昌那里有所不安,高昌人是吐谷浑的狗,今年不一定打狗,但却要这只狗与狗的主人安份一些。
    五郎,展示你秦王之威吧!
    李二这信是劝慰吗?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李元兴更是感觉这是李二的鼓动,李二在鼓动自己**,辽东只是象大唐卧榻之侧,而高昌却是大唐西域的咽喉。
    “皇兄怕是看到商的好处了,知道富了可以作许多的事情。”李元兴给自己点上了一支烟,靠在软椅之上发呆。
    不说别的,仅说一件事情,李元兴怎么也想不通高句丽人为何会放弃盟友。
    别说是李元兴不理解,天英阁的人大能们也没有想通,只是打了百济的使节让他们极是痛快,甚至有几位大员都表示要在家中摆酒,庆贺大唐之强盛。
    崔君肃却暗自找到李靖。
    “李尚书,秦王殿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兵辽东!”
    “崔尚书,你忘记秦王殿下说过,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某实在不知道,眼下辽东还有什么好处可以拿,至少在今年内没有。”(未完待续。)


第533节 一篇文章【求月票】
    李靖不想打仗,因为兵部还没有准备好。
    崔君肃想打仗,因为他无论是作为户部尚书,还是作为七世家之首的崔家之主,辽东巨大的利益,让他不得不动一些心思。
    崔君肃当天约了王及善、长孙无忌喝酒,不为别的,就为了辽东的利益。
    又是一个清晨,李元兴坐在天策上将府的花园里,一边品尝着郑和在天不亮从派人从东市几家出名的店铺买来的点心,一边翻看着今天最新的报纸。
    “殿下,四曰后朝会之时,各邦国献礼。”魏征来到李元兴身旁。
    “魏长史,坐!”李元兴指了指小圆桌旁的椅子:“尝尝长安的点心,果真是极好的!”
    魏征谢过,坐下,拿起一块点心放在自己面前的小盘之中。
    “这是东市的张记,听闻是百年老店。”
    李元兴将手中的报纸翻开一页放在魏征的面前:“魏长史,你说报纸上的信息量会不会过大了,让百姓们难以适应。”
    “有人好吃甜,有人好吃酸,众者百味!”
    “这话不错,这上面有篇文章,长史看看!”李元兴指了指翻开的那张报纸后,又去翻看其他的报纸了。
    魏征放下点心,拿起报纸在读着。
    字不多,只有四百字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前隋为何会败给高句丽。
    “词句稚嫩、立意混乱、通篇无连贯感。”魏征一开口,就把这文章贬的一文不值了。可到最后,魏征话锋一转:“但,这篇废话当中,有一句却是金玉良言。前隋就是败在了高句丽三天两头的求和之上!”
    李元兴拿着报纸在笑着,指着手上的报纸:“这则故事也极是有趣,竟然有如此笨贼!”
    “殿下,下臣以为这本就是殿下连环计中的一计!”
    “老魏呀,你我都明白,高句丽是不要脸的小人,前隋三征高句丽,高句丽一共前前和和一共有三十多次求和,其中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候,还在前线请求和谈。带兵的将军们不敢自己作主,所以就需要回去请示!”
    李元兴说到这里,魏征也接口说道:“前锋与主营,在这样的大战之中,至要三五天时间。时间足够重整兵马了,这是诈降计,但却是用了许多次,依然还有用的计策。”
    “本王不会与高句丽和谈,这一次最大的让步就是,暂时停战。”
    “上国大邦,而且小邦求和,要是大国的气度,否则会被天下耻笑。”魏征又开口说道。
    李元兴点了点头:“没有错,这一点我认可。但是……”
    “殿下不用说但是,下臣知道这是一个束缚,但正是这种束缚才会让周边小邦安心,不至于害怕。战国时代,齐为霸主,自然是有上邦的气度。可战国末期,秦却一统六国。”魏征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了。
    李元兴心说,魏征你的心果真是黑的,本王太喜欢了。
    报纸自从在长安出现之后,从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已经成为了长安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毕竟现在的长安,还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报纸,或者愿意为这个报纸花上了一份钱。不过,却是每个人都喜欢听报纸。
    各酒楼、茶楼都会选择至少三种报纸各订上五份十份的,客人们喜欢。
    就是早餐的摊子,摊主也会买上一份报纸,然后那个寒门士子免费的吃上一份早餐,也顺便读一读报纸上的趣闻,却也增加了许多的生意。
    今天的新闻重点,不是李元兴与魏征看到的,前隋为何败给了高句丽。
    而是大唐之威严。
    大唐子民,自有大唐庇护,任何人不得辱之!
    百济使节打了一个耀州的女医工,无论是什么理由,我大唐人自然不能让你异邦人随便的打了,京兆尹公正断案,适刑而罚之,自然是大快人心。更多的却是,让长安的百姓心中增加了一种自豪感。
    一辆正在往中书省办公处缓行的马车上,突然有一老者推开门帘大喊一声:“掉头,长安新闻报报馆。”
    “这……”驾车人想劝阻,因为长孙右仆射与房相国正在等着马车上的人。
    马车这位是谁。
    可以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周、大隋、大唐的一位老人,而且是身居高位,有着显赫家世,有着极贵亲族,姓如烈火,刚正不阿,敢于真言劝谏的一位能臣。
    年少在大隋皇宫之中受到了最优秀的教育,曾经主管着大隋的机密文书,与年少的杨广亦是好友,可他却看不习惯杨广的骄奢无道,数次上表劝谏之后,杨广大怒将其贬出长安,让其当为河池太守。
    萧瑀!
    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子,萧皇后之弟。
    那什么大唐威武,什么大唐子民的称赞他只是淡然一笑,明君良臣之大唐,这一切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可就是那被魏征贬的只值一文的那稚嫩的文章,就是那一句简单的话,象刀子一样的割着他的心。
    “掉头,长安新闻报馆!”萧瑀已经什么也不顾了,此时的他只想把压抑了十几年的心结用自己的笔写出来。
    大隋败落,自己的姐姐受尽苦难,大隋与高句丽之战绝对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刻钟之后,长安皇宫圈门下省。
    “报,萧右仆射派人通报,今曰请假!”
    “请假!”房玄齡第一反应是不是出了意外,因为萧瑀从来都没有迟到过,更不要说是请假了,在追问之下,被下面的人告之萧瑀是在来的路上突然掉头,去了长安新闻报馆,而且很急。
    “怕是因为那篇稚嫩的小论!”长孙无忌还是非常了解自己这位同僚的。
    房玄齡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原本今天是要给吏治改革的论述定案,然后放在天英阁会议上去讨论的,看来只好等下一次天英阁开会了。
    “走,长安新闻报馆!”房玄齡心说应该去看看。
    长孙无忌也同意,认为应该过去看看。
    当房玄齡来到长安新闻报馆的时候,这外面已经围了至少有三百人,其中能在长安称为名士的就不低于五十个,各家报馆名笔至少有一百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那种满腹经纶之人。
    看到房玄齡与长孙无忌来,各人不约而同的让出一条通道来。
    当房玄齡走到门内的时候,却是意外的看到秦王李元兴站在门内的一侧,魏征则站在另一侧。李元兴微微的摇了摇头,示意两人不要说话。
    房玄齡再往里看,屋内的一幕让他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那个儒雅的萧右仆射吗?这还是那个名士大儒吗?
    此时的萧瑀披头散发,泪流满面。一边流泪一边在提笔狂书,四个原长安新闻报的笔客在帮他磨墨,整理稿纸。
    一边的桌上,已经堆下了有几十页纸了。
    李元兴暗中向其中一个笔客打了一个手势,那笔客悄悄的将整理好的稿纸拿过来了一叠交在了李元兴手上,然后快速的退回去继续帮着整理。
    竟然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