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认同李元兴的话。
    别说是李元兴,就是他自己面对老秦王府的人在朝中争权势,争位置,他也不会去管。毕竟这些人陪着他生生死死这么多年,争这一点地位再不给,会寒了人心的。
    李元兴起身,走到桌旁翻出三个信封来。
    “一封是叔宝兄给的,李义立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竟然大肆在市井宣传他们李家与齐王的关系,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他这是坑爹呀!”
    是坑爹。
    李二看过信之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是把他爹李孝常往死路上逼。
    “这是刘弘基与长孙顺德写来的,其中就有李孝常写给他们的信,其中已经在暗示了,李氏江山,不一定是那个李呢?”
    李二拿起信,先是看了李孝常的信,然后又看了两位将军的自辩。
    “他们倒是明事理,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能作的。不过,这也是五郎有手段,他们不敢反,知道就凭他们那点力量是对抗不了秦王府的。接下来,五郎会怎么作?”李二将信都扔到了一旁。
    李元兴笑了:“这关臣弟什么事情,应该是皇兄认为应该怎么作!”
    “让他们密谋好了,等他们起事之前,一并拿下!”李二才是真正的狠人。
    李孝常有功,可以说是从龙之功。
    是他改变了大唐对隋军作战的劣势,完成了巨大的战略转折。所以他可以说在李渊当皇帝的时候,拥有着极高的身份与地位。
    但李二,却不喜欢这个人。
    李孝常的家族是在前隋的时候兴盛起来的,在大唐刚刚起兵之后,他就将永丰仓献给了李渊,这才使得李渊有了更大的战略可艹纵姓。何况当时,李渊面对前隋屈突通的压制,战争并不顺利。
    李孝常是一个投机者,这是李二反感这个人的原因。
    李元兴这时说道:“刘德裕是同谋,但却不是手下。他们是竞争者,说句容易被砍头的话,他们真正造反成功了,谁也不会对方当上皇帝的。”
    “哈,哈哈!”李二干笑两声。
    这算什么造反,完全就是一群蠢货,一群乌合之众,一群在自己的贞观盛世之下,不得志的废物们联合起来搞了一些连半点成功率也没有的傻事。
    (注:历史记载,这次造反是真事,但事实上真是一群傻货,没有组织,没有足够的政治支撑力,甚至没有足够的兵力。)
    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李二却把眉头皱了起来。
    这些人是废物,可他们背后的家族却不是。可以说,这些人背后的家族已经是大唐的核心势力圈中的一部分了。
    “五郎以为,是清洗,还是安抚?”李二有些左右为难了。
    李元兴一摊双手:“这个要杀下去,没有几千人停不了手。可以说隐太子一党所有的根都除掉了。但历史上应该怎么写,史官们没几个好人,他们一定会写下,这是清洗敌对势力的一个残暴的行动,为加大集权都作出的杀戮!”
    “五郎所言甚是!”李二很满意李元兴说法,特别是在李二眼中史官也是让人无奈的。
    “安抚,一帮贪心的家伙。今天敢要一点,明天就敢要的更多,所以安抚也不是一个好主意。杀是肯定要杀几个人,但杀谁,皇兄拿一个主意的好!”李元兴又建议道。
    “杀刘德裕!”
    李二几乎没有半点思考就脱口而出。
    “成,交给臣弟了。最近几天没空,过上几天李孝常真正拉长孙无宪下水的时候,臣弟陪他们玩一玩,顺便有些苦力活,还是要有人干的,广元是个好地方呀,那里开山修路,虽然辛苦,但却是千秋万代之大善事!”
    “为兄明天就下旨,升长孙无宪的官职!”李二不在乎杀人。
    但李二在乎史官如何写自己,特别是自己死后,那些史官会怎么评价自己。
    要杀刘德裕,李二是有足够的理由。李二容不下背叛自己的人,刘德裕曾经是秦王府属官,后来带着一些不算大的机密被李建成拉到了太子府,仅凭这一点,刘德裕就不应该活,只杀他一个,李二感觉自己很仁慈。


第565节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苦等!
    一个时辰感觉就象过去了一天。
    前段时间没有人卖粮给高句丽使节团,现在是有饭却没有胃口吃了。
    高句丽使节与渊盖苏文大眼瞪小眼的坐着,大唐乐民园开园,除了头一天渊盖苏文想去看个热闹之外,高句丽人就再没有人出过门了。
    午餐就摆在桌上,这一老一少却是一口没动。
    虽是说各怀心思,但无论如何,也都自认为在为高句丽好。
    “报,清河崔氏族长有手书送到!”有小吏跑入,仅这一句话就差一点让高句丽使节的心脏病犯了,激动的打翻了桌上的碗筷。
    崔君肃的手书,以清河崔氏家主印落印。
    不谈及公事,仅说崔之姓氏,望高句丽使节午后赴府中。
    高句丽使节心中多少有些激动,更让他感觉心里舒服的是渊盖苏文竟然自愿作他的随从一同去清河崔氏的府上。
    崔君肃没有出来迎接他们。
    区区一个小邦使节罢了,就是你们高句丽王不要公务身份亲自来,崔君肃也未必会亲自出迎。崔氏,清河崔氏大唐皇家之下第一大世家,是不需要给你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北部崔氏什么面子的。
    崔氏,崔家三房次子崔杰在正门出迎。
    崔君肃的长子崔长健现在秦王府当差,崔君肃只是知道,可能会派出去户县作一任八品县官,这个安排崔君肃还是很开心的。
    崔杰引了两位客人直接进了崔君肃书房后,就退了出去。
    崔君肃书房进门一侧小钢壶的水已经有了轻微的哨声,似乎马上就要沸腾了。
    站在书桌前的崔君肃正在写字,两位客人进门之后崔君肃也没有立即回头,而是将最后一笔写完之后,这才转过身来:“有客至,未出迎,失礼!”
    这是歉意吗?两位客人看不出有什么歉意的在其中。
    “请坐!”崔君肃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时,渊盖苏文却看到了崔君肃写的字,那似乎一篇长文,头一句话竟然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写这句话在高句丽是要被灭族的。
    这句话让渊盖苏文忍不住惊呼一声,却是被高句丽使节瞪了一眼。
    “无妨,年轻人尚需历练!”崔君肃倒是一个在不乎,请客人坐下之后,那铜壶尖锐的哨声正好响声,崔君肃将铜壶拿下,正襟而坐。同时说道:“茶之道,亦还在争论之中。有些大儒还是保持着给茶中加上许多调料与羊油的作法,某虽然也是儒生,却更喜欢这清淡的喝法,最喜欢却是这种秋天的安溪乌青茶,特别是入口淡无味,却回味无穷的棉秋乌青。”崔君肃说话的时候,将茶叶已经投入杯中。
    第一泡,自然是用来洗杯了。崔君肃的动作很慢,慢到让高句丽人不适应。
    高句丽使节有话想说,却也是忍着等第二杯茶喝下之后,这才开口。
    “崔公那文,却是不畏禁忌呀!”高句丽使节说道。
    “何谓禁忌,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汉书之中陈胜吴广之语。而这句话更是可用于汉末三国之时,汉失神器、群雄逐鹿。问天下英雄,谁可问鼎。刘备虽为汉室宗,也不过是一个逐利小人。孙氏三雄独据江东,却是心胸眼光都差上几分,只是借地利之便。曹阿瞒起兵,大歼大恶,却是当世之枭雄。”
    崔君肃看似很随意的点评了三个霸主。
    可为这段话,他却是准备了足了一天时间,几翻思考。
    崔君肃一翻话把高句丽来的两人说的哑口无言,他们有读过三国志,可却没有研究这些人物。
    “不过,事有两面姓。”崔君肃话峰一转。
    “愿请教!”渊盖苏文起身一礼。
    崔君肃点了点头算是还礼:“以汉室而言,曹就是国贼。但以百姓而言呢?蜀七出七战,劳民伤财,百姓过的贫苦。跟着蜀汉打下一大片领土的将领们更是没有享受到足够的富足,在那个年代,我崔氏一门,却在曹的庇护下壮大。百姓们无论吃穿用度,却好过蜀中太多。百姓们未必会念及汉室宗亲!”
    崔君肃说完,拿起自己那篇论。
    “这仅是某一家之言,以论三国反论当代,我大唐代隋而兴天下,百姓之富也。隋无道,唐有道,兴替才是正道。不过此论发布之后,必定会有更高明的论点出现,某仅是作一个引玉之人罢了!”
    崔君肃每一句都是有深意的。
    “可惜,三国那书却是借不到,买不到。”渊盖苏文这话倒是真切,不全是为了求书。他是真心想看一眼曹艹是什么样的人物。
    崔君肃笑着拍了拍手,崔杰入屋:“伯父有何吩咐!”
    “带客人去挑选两套精印的《三国演义》。”崔君肃向渊盖苏文作了一个请的手势,高句丽使节这个时候也想让渊盖苏文离开一会,有些话他想单独与崔君肃说说。
    渊盖苏文已经压抑住不住心中的兴奋,快速的跟了出去。
    书房的门再次关上了。
    “明年四月,你们会把京观拆了吗?”崔君肃一开口,就是吓死人的语句。
    高句丽使节心说,不是不谈公事,只谈崔家姓氏吗?
    在高句丽使节犹豫的片刻,崔君肃又说道:“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
    高句丽使节默默的点了点头,在他们崔氏起源之说时,却有这个记载。
    “崔毖是谁?”崔君肃又问道,这一次高句丽使节却是摇了摇头,他们的记载仅仅是在汉末之时,家族东迁。始姐名为崔毖,原来汉末之后西晋刺史。其余的部分,他们就查不到了,接下来的五胡乱华,许多历史资料已经丢失。
    更何况,大唐不比现代。
    崔君肃站了起来:“崔毖为我清河崔氏,崔琰四世孙。算是我清河崔氏嫡系一脉,你们高句丽明年不应约,如何就会我大唐秦王之怒火。如何就会大唐数千愿为秦王拼死的将军们,就是我清河崔氏,也只有全力助战。”
    高句丽使节姓崔,虽然说他的家族已经与高句丽那边融合,同化了几百年。但一直认为他们曾经是中愿移居过去。
    年龄已经六十岁的高句丽使节,官居太大兄,他要为高句丽讨一个平安。
    但也要为他的家族讨一个平安。
    听到崔君肃的话,他腿一软坐在地上。
    “你走吧,等你想明白了。如需查证某所说的话,清河崔氏大宅之中有当年所有的记载,我崔氏祖先历经千年,经历了无数的朝代而不败,在大唐的荣光之下,清河崔氏必定再次壮大。而你,某能给你说的只有一句,将来无论保你半岛北崔氏留条根!”
    崔君肃已经背过身去,淡然的一挥手:“你走吧!”
    高句丽使节缓缓起身,看着崔君肃书桌后墙上挂着的崔氏家训长身一礼,然后又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这才泪流满面的退了出去。
    崔君肃长长呼出一口气。
    刚才,他心中也是非常紧张的。
    无论是用词,语气,还是说话的时机他都认真的考虑过,总算是效果不错。
    又过了一会,崔杰入屋。
    “伯父,客人已经出府了。”崔杰恭敬的站在崔君肃的背后。
    “你懂吗?”崔君肃没有回头,只是平静的问了一句。
    “不懂,只是感觉这其中布了好大的局。引半岛北崔有保全高句丽与其家族之心,却又引诱那渊盖苏文作国贼,侄儿只是知道,这是对高句丽要下手,但侄儿只知道这两事,想必还有其他的布局,这环环相扣,高句丽未来五年会如何,未来十年会如何?侄儿看不懂,也想不明白!”崔杰非常恭敬的说着,每个用词都用心的思考过
    崔杰也算是年轻一代之中优秀的人才了。
    能说到这份上,崔君肃已经非常满意。一个家庭优秀的人才,眼光与分析才是第一位的。
    “记住我崔氏家训,家中无英杰!”崔君肃说罢,示意崔杰可以出去了。
    崔家代代人才出,可家训却是家中无英杰,理由无他。
    就说汉末,崔氏家族的英杰能和曹艹比吗?想作英杰就要家族灭亡之祸事,现看此时,大唐两代秦王,那个不是天纵其才,玩小聪明的人和大智慧的人相比,终究就是败的。
    就拿眼前的事情来说。
    崔君肃明白这是李元兴在布局高句丽,而且是利用了他们崔氏。可崔氏却是拒绝不了,让半岛北崔归于清河崔氏门下,这不是简单的认祖归宗,而是崔氏在半岛的巨大利益呀,崔君肃拒绝不了,他的父亲也拒绝不了,整个清河崔氏都拒绝不了。
    崔君肃说自己要把那文章放在报纸上。
    可惜他已经占不到头版了。
    来自天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