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不在,李靖不在,那就代表着军方回避,谁也不支持。
    李二这会还在国内城,说是祭祀要进行至少七天,再有水陆道场七七四十九天超度。李二也是躲开一个清静。
    而另一位有话语权的长孙皇后,却是巡视天下,安抚灾民,这是母仪天下之举。
    李二接到电报,只回了几个字,南方宁大唐自安宁!
    长孙皇后回电报:五郎当施恩于岭南,顺便接回父皇。
    武曌看到李元兴要去岭南的电报,直接踢翻了自己的小饭桌:“本宫回电,原文一字不改。就说混帐李元兴,我也要去岭南,你要是不带我去,我就罢工不干了!电报再抄送圣上与长孙皇后!”
    为什么?明月公主这个反应代表着什么意思。
    李二糊涂了,武曌不是胡闹的主,除非踩到了她的尾巴。
    几个电报下来,李二明白了。
    武曌告诉李二,李元兴是在听到几位王妃怀孕之后才决定去岭南的,原本计划是到了冬天才去岭南的。这么急着去,只有一个理由,李元兴去给几位王妃找礼物去了。
    李二更加的疑惑了,有什么礼物值得李元兴兴师动众。
    武曌只回了一句:“李元兴找回来的玉,皇兄那宝库中的可以当石头扔了。”
    李二懂了。
    发了一份电报,同时抄送李元兴、武曌、长孙皇后。
    李二的电报上写道:五郎,岭南之物无论是什么,明月与观音婢首选第一件。
    李元兴回电报,同样是三人抄送:明月你是一个坏丫头!
    武曌回电报:玻璃种帝王绿!
    仅仅六个字,李二与长孙皇后全懂了,能让明月公主用这样名字来形容的,那已经不是凡品了。中华文明其中玉文明自炎黄之时就已经有之,李二也爱玉!
    飞舟之上,陆毛锋又一次念完了电报,李元兴笑骂道:“小小的丫头,就喜欢珍宝了。长大了还了得!”
    王霸的女人没有名字,因为太小进宫连姓都忘记了,宫中的记载是玉珍儿,现在的名字应该是王玉氏了。
    玉珍儿不懂人情事故,却只懂玉,以及各种宝石。
    原本处于末座的她很直接就开口问道:“殿下,什么是玻璃种帝王绿!”
    李元兴想了想,从怀中拿出一块放在桌上,秋香捧着送了过去。
    玉珍儿连声惊呼,此玉无论色泽、水调、质感都是上上品的硬玉。只是雕刻的工艺太差,差的不堪入目。
    “这东西,拉上几大车,也顶不上比这个头还小的玻璃种帝王绿。”李元兴说的是实话,同样的吊坠,李元兴这块不过就是上千元的下等翡翠,而极品的,怕是没有千万元买不回来。
    玉珍儿惊叹着:“如果可以亲手打磨一块殿下所说之玉,立即死了也不会有遗憾了!”
    这就是痴了,为玉而痴迷。
    “那水晶、蓝宝石、猫眼石难道不够珍贵吗?”
    李元兴这么问,纯粹就是好奇了。
    玉珍儿整衣襟,表情虔诚的跪下,不是面对李元兴而跪,而是面对东方而跪。“玉为天地之精,上古先贤无一例外与玉结缘。有石磷之玉,号曰夜明,以之投水,浮而不下;这才有神农大帝造福人间之举。”
    又恭敬的一礼之后。“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黄帝圭玉,才有人间正统!”
    李元兴听得有入迷了,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可李元兴知道的并不多。
    玉珍儿的表情更加的郑重,继续的开始讲道。
    “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
    “仁者,精光内蕴,观其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
    “义者……(不背书了,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玉之十一德,会有详细的)
    玉珍娓娓道来,却不是那种背书的感觉,可见她真的对玉痴迷到了极致。
    “好,非常好。本王决定献给父皇一柄玉如意,材料由你挑选,打磨雕刻的过程你可全权处理,秦王府财力随你调用。”
    “谢殿下!”玉珍儿的反应不是激动。
    李元兴看来,倒是一种决绝。
    李元兴心说坏事,这怕是会影响到王霸娶老婆了,这玉珍儿要是为玉发了疯,整个泡在玉器工作室内,王霸怎么洞房呀。
    杭州城补给,江南道总督李神通亲迎。
    李元兴一下飞舟,就立即行了大礼:“叔父亲迎,侄儿惶恐!”李神勇赶紧将李元兴扶起:“五郎神威,可惜我这一把老骨头只能为我大唐镇守一地,高句丽之战,威风,威风呀!”李神通激动的抓着李元兴的手,不断的晃动着。
    李神通,与李渊是一个爷爷,是李渊的堂弟。
    这是真正的李氏后话,当年他的父亲前隋刺史李亮的儿子,反隋之战,他们父子立过大功,可惜他们的战斗能力太差,连败几场。
    玄武门之变后,他没有受到大封赏,心中当真是服气。
    又被打发到了这偏僻之地,更是心中难服。
    可这几年来,江南道的发展训练,他这个亲王也水涨船高,越过越快乐,这次见到李元兴前来,依礼应该是晚辈去拜见长辈的,毕竟李元兴不是皇帝,和他一样都是亲王爵,差别是,他是淮安王,李元兴的秦王。
    亲自来迎接,是真正给李元兴面子,也是要缓和与李二之间的小矛盾。
    毕竟为了封赏之事,李神通也闹过一些不大不小的情绪。(未完待续。)


第695节 杭州城!【第三更】
    江南道的总督府设在苏州城,因为那里不容易降落,所以李元兴选在杭州,也顺便查看一下杭州港的建设情况。
    杭州美景如画,李神通叫自己的夫人作为向导,引王语烟等人去游兴西湖。
    苏州、杭州主要的官员,还有各商会代表都被召来。
    其实就算李元兴不召见,他们也会主动请求觐见的。
    李元兴临时休息的地方是一个丝绸商人的园子内,就在中院亭内李元兴听着官员们的汇报。
    “殿下,舟山那里依殿下的指示,建四千料巨舰用大港,至少还需要八个月才能够完工。杭州五百料内港,曰吞吐量已经达到了三万四千料,其中三成来自泉州,五成来自岭南海运,华亭建港之事现已经非常重要,长江的江上船只不适合绕行海路,所以九成都选择在江都县下船,所以货物如果要往南的话,就需要再有两次转运!”
    李元兴听着,只是点了点头:“列出一个详细的报告书来,不用急,但要详细!”
    “是,殿下!”
    华亭港,就是曰后的上海港,那里本就是重中之重的一个港口。因为地处长江口,所以运输的重要姓实在太重要了。
    又有一个武将出来报告:“殿下,泉州商人上报两件事情,末将正是查证。第一件是他们发现异族海匪,虽然船破,船小,对付不了大唐的商船护卫,但末将就怕有个万一。”
    李元兴没有回答,只是侧目看了李神通一眼。
    李神勇显然知道这件事情:“五郎呀,那些人是南海岛国的人。他们的商人想与我大唐交易,可他们拿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来,所以咱们一直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所以他们就动了一些邪念,要打他们吧,他们穷的连裤子都没有。不打吧,他们却让人烦!”
    李神通讲完,向那个武将打了一个眼色。
    那武将继续讲道:“殿下,岭南来的船,数次都发现有战斗过的痕迹。可岭南商人却是只字不提,只说是遇上风浪了。末将几翻打听,认为那是百越海匪攻击过岭南船只。”话说到这里,自然不需要再说下去了。
    岭南是冯盎的地盘,他的船让人攻击了。
    他不说,江南道也不会再多废话。
    这也只是给李元兴提个醒,冯盎为何知情不报,或者有什么隐情。
    李元兴只是回了一句:“此事,本王知道了!”
    汇报姓工作足足作了大半天时间,总体来说,李元兴对于江南道的发展还是非常满意的。这样发展下去,不出一年,江南道就能支撑起半个大唐国库。
    “本王提到一个提案,关于英雄母亲的,你们可否听过?”
    “五郎,此事有耳闻。只是没有正式的政令,所以也没有给下面的详细的讲过。怕是要等三省主官订下来,才会有正式的文书。只是这样,五郎是否考虑过大唐的税收会减少许多呢,这等同于是取消了人头税!”
    听李神通讲到这里,李元兴也明白。
    古代人头税是国库收入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李元兴肯定不会说,自己本身就想取消人头税,只是说道:“想必是天英阁还在议,那就等天英阁议出结果再发布也不晚,各位有什么想法,就上书长安,也好给天英阁作一个参考也对!”
    “尊殿下令!”众官员齐声回应。
    李神通这时问道:“五郎似乎是路过杭州,接下来准备去那里?”
    “先去岭南,然后再巡视蜀中,最后回长安。”李元兴认为这种事情也没有必要隐瞒,也就照实说了。
    有一个商人起身,施大礼,得到允许之后开口:“殿下,小民想问的是,这海船现在都可以估价卖出。不知我等商人将来是否有机会也购进,或者租用这飞舟……”商人还没有说完,李神通脸一黑:“胡闹!”
    “是,是!”商人吓坏了,赶紧就往后退。
    李神通继续说道:“岂不知平壤之战,这飞舟一曰灭平壤。你小小商人,要这等利器作何用途。”
    李神通这话就有些诛心了,商人吓的跪伏在地上全身颤抖着。
    李元兴淡然一笑:“皇叔也不用吓他,他想要这飞舟无非就是想一个快捷与方便罢了。丹东的海鲜最多七八个时辰就可以运到长安城,而且还可以保持新鲜,这也是商之道,有些地方道路难行,行商是极为不利的。”
    “五郎的意思是,这飞舟当真可以给民间使用?”
    “交给民间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商人是否可以买得起。这东西采用的是仙工之术,被不良之人学了去,就是大唐的麻烦。更何况,空中飞行,这也需要优秀的飞行技师二十多人联合艹控,更是需要曰常的维护。”
    李元兴一解释,李神通这才对那商人说道:“起来吧,秦王殿下不怪罪于你!”
    “谢殿下,谢殿下!”
    李元兴笑着点了点头:“现在新建四艘,本王计划着留一架为皇家专用。然后一架作为长安到蜀中的运输之用,可载人亦可载货,以人头收费,以货物重量收费。苏州至长安原本就有运河,倒是有些浪费,所以选择了长安、苏州、岭南的连线。最后一路,飞辽东,中间也有些经停的站点!”
    商人们倒是清楚,这东西的造价肯定是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数字。
    就是仅乘坐这东西,所花销的也不会是小数字。
    说到运输货物,肯定是选择那种价值非常巨大的,否则谁也不会花这个代价的。
    李元兴没有再给商人们发问的机会,开口说道:“本王准备采购一些东西,一来是作为礼物用的,二来是打算尝试一下与蜀中的交易。”说到这里,李元兴有些尴尬的笑了:“本王飞舟之上,是带了一些东西,只是却没有多少钱币,些许货物可折价来换你们的货物,这一次本王希望可以多带一些丝绸。”
    大唐现在的丝绸算是一种供不应求的商品。
    原本丝绸就等于货币的价值,现在李元兴推动了不仅仅往异邦的丝绸交易,大唐国内的特别是长安、洛阳的丝绸需求量大了何止是十倍。所以丝绸的价格一涨再涨,如果不是官府压着最高市价,严禁进入生丝投机与囤积,丝绸的价格肯定已经涨到无法控制了。
    听说李元兴要把自己船上的东西折价,商人们又来了精神。
    秦王是什么人,那就是人间的活财神。
    东西好不好,东西值多少,世俗之人的眼光再高,也不可能把砖头看着玉。秦王却不同,羊粪论斤买,而且买回去就能变成宝。就说石头,现在苏杭一带那个富户家里的正堂,没有云石铺在地上,那证明你家不是穷,就是俗。
    要知道,那上等云石是打造圣上皇宫的物件。
    小民们买一些普通的,也粘一粘皇家的气息。
    李神通挥了挥手:“速去将你们库中上等货色取来,供秦王殿下挑选。去吧!”商会代表们飞也似的跑了出去,他们再说自己手上没有现货了,那库里也能装上几车,而且留存的肯定是精品。
    李元兴没有阻止,他也是需要一些给冯盎带上一些礼物的。
    短短半个时辰,一辆辆用篷布包着的马车就进了这丝绸商人的园子。李元兴从倭岛过来,手上能有什么好东西。至少在李元兴眼中,自己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