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没等他们开口找萧瑀评理,河北道上都督就找上萧瑀了:“建安最初是划到我河北道的,现在就算归还你辽东道,但新城沈阳却是我河北道的财力物力人力堆起来的,此事必有一个说法。”
    “秦王殿下心中其实已经订下,第一个水坝的位置却是在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交界处,你河北道占的最少……”
    成!几位上都督竟然盘腿坐在地上,拿起地图开始争论了起来。
    当然,也有友好的。
    李神通坐在冯盎旁边的椅子上,小声说道:“冯公安好!”“李公安好!”
    两人相互一礼之后,李神通又把江南道上都督叫了过来,然后说道:“某在淮南道,已经命令所有珍珠的定级、标价。我们三道都有珍珠产出,如果商人们相互压价乱了生意,咱们三道的税收都会收到影响,济州岛、半岛的珍珠,至少也要在一年之后才会有,某已经汉王、荆王、还有老程家商量过了,只要不出格,他们按我们的这边商量好的标准走,所以总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标准!”
    “此事大善!”冯盎表示支持。
    “江南道也支持,泉州的珍珠估计明年开春就会有第一批了,先订下一个标准,确实是一件好事。当然,我江南道的意见是,整修运河之事,也是为岭南、淮南得利,所以不能让我江南道来撑。”
    冯盎是将军出身,各种事情最直接,最痛快。
    “某不擅长搞这些事情,不过某带了几个干吏。珍珠定级的事情某手上一名干吏已经准备了文书,原本是打算上报秦王府的,既然两位有心,应该详细计划一下。关于那运河之事,某是支持的,但细节方向,某不懂!某只是知道,岳州、衡州、潭州、郴州、昭州再到我广州城这一条,是要的!”
    两位上都督一听这路线,就知道冯盎把两个州说反了。
    不过不要紧,这一条水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往上,岳州再到江州,顺长江到杭州,内运河的运输能力会增加上百倍,这远比用人抬车拉强多了。
    “那某先说说!”江南道上都督也找来一份地图,开始商量。
    李元兴与李二坐在书房之中,正准备松一口气,等着吃午餐。高公公带着人进来,却没有抬午餐来,而是一箱纸。
    “圣上,殿下,这是早上的会议纪要,全是重要的部分。”
    “一早上,就这么多?”李二有些意外。李元兴倒是笑着说道:“本王却是知道,大唐的官员都挺节约纸的,写了这么多他们倒是大大的浪费了一次呀。”
    李元兴说错了。
    大唐的官员还真的是非常节约纸,这些内容他有一半都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另一半直接就不用理解了,需要找人翻译了。
    关于冯盎与李神通等人的珍珠定级建议,那么复杂的内容,竟然只有十八个字。李二是看懂了,这些人把重要的部分都写在这十八个字里了。李元兴没看懂,只知道珍珠定级之事,他们三个人都认为好。
    李二除了李元兴看懂的部分,还知道,定级分为海、湖两大类,以颜色、大小、形状再分数个小类,然后再根据每个品种细分,这就又有光泽、圆润等考虑了。
    比如说,这十八字中,光滑亮,在李元兴看来,就是一个词。
    在李二看来,这就是光泽,圆润,美观程度的三层意思了。
    武曌给了李元兴一个鄙视的眼神之后,催着高公公赶紧去准备午餐,因为她饿了。(未完待续。)


第728节 秦王府新人新计划 一
    吃过午餐,李元兴让陆毛锋去安排,请了秦王府几位新任的官员跟着他一起去天池,皇学院挑人,秦王府至少需要增加三十至四十人,从备选的官员之中挑人李元兴没有去管,这些交给韦挺就行了。
    可皇家学院挑人,李元兴却有些不放心,所以打算亲自去看看。
    当然,这也是给皇家学院的学子们一个信号,优秀者还有更好的出路。
    裴喜还在辽东,回来至少也要在一个月后了,陆毛锋兵部调职也有些手续要办的,而且没有交接之前他也不会立即就离开。
    倒是房玄齡、韦挺等人立即就到秦王府报到了。
    轻车简从,李元兴到皇家学院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上一界的学子,还有这一界没有入学的,正在等成绩的学子都对秦王殿下再一次来到皇家学院极为好奇。
    “殿下,考卷批改完毕,至少还需要五天时间!”刘政会没等李元兴发问就先汇报。
    李元兴问道:“去年的学子当中,有特别优秀之才吗?”
    “有,但特别出众的,要看殿下怎么评价了。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极少,但在某一个方面优秀的,却是有数百人之多!”刘政会接管皇家学院并不算久,去年也才是头一年初次招人,人数远远比不上今年的招生。
    作为新任秦王府长史的韦挺对刘政会说道:“刘院长,殿下的意思是挑一些人补充到秦王府之中,有些杂事总是需要有人去处理的。当然,在秦王府比起皇家学院来说,却是辛苦的多,而且表现不好也是会被赶出来的。”
    “本院以为,没有人会拒绝这次机会。”
    “本长史以为,还是给学子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如不愿入秦王府的,也是自己的选择,大唐总不能让人连这个选择也没有!”
    刘政会与韦挺打起了官面文章,谈好之后,皇家学院正式开始放公告。
    大量的个人资料被送了上来,这些资料有去年入选的,也有今年考官认为极优秀的,甚至还有几份是从次等学院之中挑出来了。
    这次等学院,就相当于现代的预科,就是年龄,学识都没有达到入考皇家学院的程度,但学识上已经非常接近,所以放在次等学院。
    岑文本与高季辅、王珪三人先过目,然后挑优秀的交到温彦博、韦挺、房玄齡手中。最后再挑选非常优秀的交给李元兴看。
    “人才不少!”李元兴随手把一份放在左手边。
    这是第一份放在左手边的文档,陆毛锋看了一眼,冲着旁边亲卫念了一个名字,门口的亲卫高喊一声:“清河崔氏。崔杰!”
    崔杰,字长风。是崔壹叶的同族堂弟,崔君肃都非常喜欢的崔氏优秀子弟。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崔杰先是对周围的同学一礼,然后对自己的导师一礼,这才整理衣襟向着李元兴所以的正屋门前走去,等候秦王殿下的亲自面试。
    崔杰走到门前的时候,亲卫又在喊名:“关中柳氏,柳姡А⒘由郏⊿HI,字意:盛大、红色等……)”
    听到喊名,众学子之中出现了轻微的欢呼之声。
    李元兴在屋内听到这欢呼之声,也只当是同学之谊吧,没当回事,又把一份个人资料放在左手边。
    “关中长安县杜氏,杜荷!”
    又是一阵欢呼声从屋外传来,这次的声音却是明显多了几份稚嫩。
    房玄齡拿起李元兴那份资料看了一眼,轻声说道:“这是杜公幼子,年龄只有十五岁。殿下是不是另行考虑?”
    “房公的意思是,他年少,还是让本王避嫌。再或者就是,选他不太公平,因为杜公与本王私交极好,所以应该另选一人。”李元兴倒是没有避讳什么,直接就问房玄齡真正的意思。
    话说到这份上,房玄齡也不回避:“三个原因都有,主要是他年少,怕是误了府中大事!”
    李元兴没有立即回答,又挑了一份却没有放在左手边而是放在腿上,房玄齡也没有催,只当是李元兴还在思考,当李元兴腿上放了四份之后,李元兴将手上的资料交给了房玄齡:“房公看看!”
    房玄齡这一看,这其中有裴家、薛家、谢家、宇文家的。
    房玄齡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元兴离座,靠近房玄齡小声说道:“我查过,备选的年轻官员之中并没有这些家族的,我的意思是,五成豪门、三成士族、两成寒门。各家一人,不为别的,让他们知道我这个秦王在干什么,我这个秦王准备为大唐作什么。当然我还想把你儿子也叫来,这个你作主,也可以晚一些,明年!”
    房玄齡懂了,非常严肃的点了点头。一伸手将手上的四份资料交给了陆毛锋。
    陆毛锋又安排人出去喊名。
    叫到的,肯定是优秀的,至少在他们家族同龄当中至少是能排进前三的。而普通士族,与寒门,那真正是凭本事了。能有一个寒门学子就已经让人惊讶,这一次竟然有四个寒门学子入选,当真是皇家学院的寒门子弟值得庆祝了。
    正叫名的时候,突然有一人闯到门前高声喊道:“汴州寒门刘仁轨自荐!”
    身穿布衣,年龄二十五六岁,白面无须,头上无冠只是布条束发。在王珪与陆毛锋出去查看的时候,他已经被秦王府近卫拿下,按伏于地。
    王珪回来,在房玄齡面前低语几句。
    李元兴却是不动声色的坐着,在听到刘仁轨三个字的时候,李元兴就知道自己遇到了谁,如果说太宗有魏征,那武后就有刘仁轨。这个人高宗、武后朝太有名了,太正直了,能和他作对的人,可以说非歼既恶。
    比如武朝的李义府之流,就极为痛恨刘仁轨。
    刘仁轨病死的时候,武后停朝三曰,以示对刘仁轨之死的悲痛之情。知道,但不代表李元兴要有所反应,只是不动声色的在那里继续翻看着名录。
    “原来是他!”房玄齡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这才对李元兴解释道:“此人也算小有名气,武德年他才十七岁,就以才华得到一名流外官职,后施展才华作到了县尉之职。却是在贞观元年九月,将行恶乡里的折冲校尉鲁宁在堂上杖毙于公堂之上,因而引得圣上怒,亲命将其押解入长安。”
    李元兴知道这一段,也知道历史上的处理结果,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反应。
    房玄齡继续说道:“后此人刚直,查过卷宗之后圣上也以为此人可用,免了他刑讯至官员死亡的罪名,交恩赐一县为官,他却肯求在皇家学院学习,所以他就在这里了。”
    李元兴点点头,侧身问岑文本:“岑少尹,此人给你作个副手如何?”
    “全凭殿下安排。”
    “既然为人刚正,耀州赏罚之事他可代管。但你作为主官,当告戒他法不外乎人情。律条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凡重刑总要多了解一二,对极恶之人,也有首先劝善之举。赏之事,自然要有所公正。”
    李元兴说着,岑文本竟然拿笔在记录。
    房玄齡这时说道:“殿下也认为这是一个人才,不如留在秦王府作一名司法参军?”
    李元兴指了指那堆个人资料,轻轻的摇了摇头。
    房玄齡懂了,秦王府里只能有相对的公平,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这其中还有秦王殿下的对整个大唐世家寒门的大计划。太过刚直不是坏事,但有时候却是会坏了一些长远的计划,房玄齡想明白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
    李元兴也点了点头,用眼神看了一眼门外。
    房玄齡亲自走到门外:“冲撞秦王护卫当杖责二十,你有些才华,在皇家学院进学一年自然也有些长进,但依然不足以担重任。秦王殿下命你到耀州掌握赏罚之事,有言告戒:法不外乎人情,不要用死律条去约束活人,对极恶之人也要先有劝善之举。领罚之后,自去吏部换了公文,自己去耀州报道吧!”
    “谢殿下!”
    房玄齡一挥手,军士把人给架了出去。
    劈啪就一阵板子声,刘仁轨咬些牙关也没有忍住,最后还是惨叫了几声。
    李元兴继续在翻着资料,他知道如果武曌在,肯定会说,明知道这是一个名臣,你还忍心打板子。可李元兴却是清楚的知道,无论刘仁轨未来是不是名臣,可眼下他还不是。人要有所经历才会成长,不会有天生的名臣。
    当然,秦王府有秦王府的规矩。
    这也不仅仅是秦王府的规矩,更是大唐的规矩。
    谁都敢冲撞秦王近卫划下的警戒线,那还了得。打他二十下板子真正的是轻的,这还是看在刘仁轨未来是名臣的份上。
    终于,李元兴翻完了资料,找齐了他需要的人。
    这其中房玄齡帮了大忙,李元兴原本打算找房玄齡作一件大事,可事实上房玄齡能帮到他李元兴的实在太多了,仅仅几句话,几个眼神,房玄齡就能够完全理解李元兴的意思,这一点就是魏征也作不到。
    “韦长史!”李元兴放下了所有的资料后对韦挺说道:“明曰午时,秦王庄设宴。本王要招待一下所有新入府的人,宴后会有一些具体些的工作安排。”
    “下臣会有安排。只是不知殿下准备用小桌,还是用大桌!”
    “韦长史的意见呢?”
    “大桌亲近些,小桌却有些生硬。下臣的意见是用大桌,当然也要准备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