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留着短须,看起来差不多七八十岁的老者,穿着汉式长袍。在这老者身旁站在一个最多只有四岁,穿着极为华丽的小丫头。在老者的左侧站在一个衣着华丽的,配着长刀的武者,小丫头右侧则站在一个衣服不亚于倭国公主的女子。
    在四人身后,呈扇形分布着四十个精壮的护卫。
    前面的几个人似乎在说话,可离的远大田一男也听不清。
    “李元兴的心越来越狠了!”小丫头自然是武曌了,看到眼前这一幕,武曌忍不住说道。
    狠吗?
    眼前这一幕曾经在华夏大地出现过,清末不知道有多少华夏人被装上船运到了所谓的金山那里,就是去修铁路。华工的血泪史绝对不是一本书可以写完的,每一个读史的人都会对清末感觉到悲伤!
    柜爷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不想解释,他知道李元兴没有作错。
    “丫头呀,打着文明的旗号,行着野蛮之事!”柜爷只说了这么一句。
    武曌想反驳,可她却反驳不了。
    “在那个时候,自称文明人的家伙们,实实在在却干着是野蛮的事情。爷爷出来的时候,李元兴说了一句话爷爷倒是听进去了,无论是不是文明,这个星球上最基本的法则依然是丛林法则。所以李元兴说他也懒得去披什么文明的外衣了,食物链的顶端才有资格去改变这个世界。”
    柜爷的话没有回避谁,可这些话所有的文字都能听懂。
    可其中的意思,只有武曌能明白了。
    柜爷缓缓的从袖口之中抽出一个黄色的卷轴来,一抬手交给了自己身旁的那个年轻的将军,席君买!然后才对武曌说道:“大唐皇帝亲笔圣旨,倭人等役降三等!唐文武初考合格者,与唐人无二!”
    李元兴只是没有什么仁慈之心。
    可大唐皇帝更直接,他已经看到了对外战争的好处。也懂了什么叫作殖民,所以才下了这道圣旨,意思就是说,这些倭人劳工在身份上就是下三等的役,而且比起唐人的役还要低三个级别。
    例外只对少数人,在大唐必须经过文考或者是武考,才有资格与大唐人享受同等待遇。
    文考是指:经、礼、史、义、艺五项。武考是:武、技、史、礼四项。
    经,自然就是经书,大唐皇家学院整理出来的名家名著都被称为经。史,就是史书。至少要懂得自周到唐的简史。礼,周礼、汉礼、唐礼都要懂,这可以说也是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学习。
    义,指的是大唐人的行为规则,这个比道德层面低一些,可以理解为大唐的规矩。
    艺,诗、书、乐、画、棋。至少要懂一样。
    武是指基础的武力,身体素质,基本的拳脚功夫。技则是刀术、剑术等,一门专项技巧。
    没有经过文考,或者是武考的。倭人就算是混到一等役,也没有三等役的唐人高贵。
    给武曌说完,柜爷才对席君买说道:“君买呀!辛苦给爷爷跑个腿,把这个让这里的几个主管看一眼,也告诉他们不要多话,心中明白就是了。”
    柜爷很和气,席君买行了一个军礼小跑着就下去了。
    三万劳工对于沂州工地来说,可算是解决了大问题,这里原本就劳力不足,大量的劳力被调到了江宁与华亭,在沂州周边眼下种田的人力已经让各州县的主官头痛的不得了,那里还有更多的人口作苦工。
    三万人,其中有不到二百个懂汉话的,身份立即高人一等。
    那灰蓝色的粗麻布衣被收回,全部换成了湛蓝色的细麻布主管服。配发的鞋子也完全不同了,不再是麻鞋,全是细布厚底的布鞋。
    还有十几个竟然会写汉字,而且可以写到五百个字以上的。
    再换,天蓝色的丝绸长衫,小牛皮的短靴,每个配发全皮公文包一个。
    第二天,这些人全部被带到了工地,十人一顶帐篷,分配好就开始干活,那个象肩甲一样的东西戴上,那是就是粗麻编成的。
    背石头,翻地,拉车,砸地基。
    武曌就是来视察工作的,坐在大帐篷之中听着工部官员汇报。
    “公主殿下,地基一天五里,可以打出来……”这工部的官员一开口,武曌就把手中的竹板落在他头上:“闭嘴!总共四百三十里,无山无沟全是平原,你有三万人一天只有五里地基吗?”
    武曌那发火的样子,让柜爷看着只是在笑。
    武曌继续说着:“不用开路,碎石,混合石灰全部是机器在干,一天五里?”
    那官员满头大汗的低着头,他可是不敢抬头,这个一天五里是按照长安到洛阳打地基的速度,再加了一里报上来了。
    “三万人,排成队有多长,差不多也有十几里了。你再说一天五里!”武曌真的翻脸了。
    那官员只是擦汗。
    洛阳到郑州事实上打地基也是一天五里左右,可是那地形和这边不能比,有许多道沟,与丘,不是挖就是填,自然是慢了许多。这里一马平川,全是平原。唯一可能就是会占用一些耕地,或者是经过几个村子罢了。
    这四百里,一共需要修六座桥。
    最大的一座就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那一座,长度也不过就是二百多米的桥,其余的几个小河,都是百米之内的短桥。这些桥都没有用到李春,工部已经派人在建了,眼下就是打地基交给了这三万劳工。
    原料运输的事情也与这三万劳工没有关系。
    “一天十里!”
    “这,这怕是完不成!下臣,下臣!”
    “闭嘴!”武曌用小竹板用力的在那官员头上敲了几下,柜爷却在这个时候开口了:“丫头,回来坐下。发火是没有用的,修路是个辛苦活,他们已经大半年没有回家了,在这里极是辛苦,这份苦老头子给他们报功!”
    那位工部在这里的主官赶紧向柜爷施礼感谢。
    “丫头,告诉他们怎么才能修得快!修得好!”
    “这三万人,你分成几十个不同的队伍。女人干什么,男人干什么你要有个安排。打地基的一个千人队一天一里不成问题,告诉他们干的最快最好的,有赏赐。干的最差的,给他们吃猪食,就信干不快!干不好!”
    那官员脸色一白,嘟囔着说了一句:“他们吃的已经是猪食了。”
    武曌正好听到这话,一下就乐了。“你刚才说的,细说一次!”
    “回公主殿下的话,看到圣旨之后,我们几个人商量过了。他们总不能和咱们唐人工匠吃的一样。所以今天中午原本是面条,后勤那边给改了,用的是六成豆渣四成面,然后下的是碎杂菜,又把那陈年的玉米渣给煮进去了。不怕公主您骂,我家里养了四十头猪,这些猪吃的也就这样了。”
    武曌笑的合不上嘴,靠近那官员小声说着:“知道你是老好人,想一想前隋那些恶官是怎么干的,你狠一点,保证可以达到一天十里。”
    那官员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出去了。
    堂堂正六品官被一个四岁的丫头训斥了半天,可却没有一点怨恨,出门的时候似乎想明白了,乐呵呵的找手下人去商量了。
    王霸已经在帐篷外面等了好一会,看到那官员出来,笑呵呵的迎了上去:“领赏了!”
    “没,被骂了。”那工部正六口笑呵呵的回了一句。
    “被骂了你还笑?”王霸一百个不理解。可那官员一学,王霸也笑了,低声说道:“你不如回去查一查。就本将所知,许多前隋的酷吏如果有活着的,肯定在那个奴隶工坊干活呢,你挑一个出来,这些人绝对有办法!”
    “这合适吗?”
    “你试过就知道是不是合适!”王霸笑着在那工部六品官的背后拍了两下,大步进了帐篷。向柜爷向了一个军礼,然后冲着武曌一抱拳。一脸的笑容:“末将在吕宋请了济州的好手,在海里找到三尺高的红珊瑚,公主一定喜欢!”
    武曌用竹板在王霸小腿上敲了一下:“你再快些弄二十万劳工送到秦岭山里,我才更高兴。你知道秦岭山里上过月死了十六个人,那开山的活就算万份小心也是没办法不死人,有几处危险地方,一天给五十文钱,那些工匠们挣的卖命钱!”
    “公主仁厚,某立即回倭岛去。”
    “还有,那个倭人什么城主,带他去苏州、杭州住几天,让他见识一下什么叫繁华。钱不是问题,宝贝也不是问题。这次办成了,年底的时候给你一个宝贝,每个时辰至少跑二百里的快船,你绝对是头一条!”(未完待续。)


第815节 酷吏【第三更】
    王霸乐呵呵的离开了,三十万人,他一定会想办法搞到这三十万人的。
    叫人特别制作了一批金叶子,又让换了一些金币,王霸带着大田一男去了苏杭,不让倭人见识一下什么叫风花雪月,倭人还真当他们的宴会就那么高级了。
    工部那位六品官还真的去找门路了。
    他对这里的衙门口不熟悉,可他却是从长安过来的,反倒认识一些钱庄的人。
    钱庄里,有大唐帝国安全司的安插。
    听完工部这位六品官的意思,这里负责的头领想了想之后说道:“不要去找那些前隋的官员,这些人不好用。你用了之后呢,你可没有那么狠心再弄死吧!”
    是呀,再弄死下不去手。
    “给你介绍一个人,他或许可以帮到你。”
    被介绍的人也是属于帝国安全司的,而且还是有爵位的,这次只是休假。想去出海转转,可听到武曌在这里,却暗中跟到这里,只是想有个机会见武曌一次。
    这是谁?
    武氏、武元庆!就是武曌的长兄,他对武曌是真正的怕,可他却是知道如果没有武曌给他们兄弟好脸色看,怕是他们到死就只能在边疆或者异域打转了。
    这里的负责人受过武元庆的好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就把武元庆给推了出来。
    次曰,武元庆把几个施工队的头都叫来了,当然还有那些穿着蓝色细布衣的倭人。
    “四百里,如果半年能通车,这就是大功一件。这里留下十个挖路基的队伍,然后再派八个千人建桥队去给六座桥帮工。那条大的自然是要三个队了,本官手中有几个名额。”武元庆说到名额的时候,不自然的笑了。
    名额是什么,是什么的名额,许多人都把耳朵给竖起来了。
    “这挖路基的,有三个名额。你们可是知道,在大唐想拥有唐人的待遇,想成为人上人。这就是需要推荐。这里正好有三个推荐名额,这挖路基的每天作一个评,修的最快,最好的自然是一个优,完了谁优秀最多,谁拿这个推荐。”
    武元庆这是给倭人在说。
    “而且,当天拿优的,管事的次曰吃喝用度是什么,只有拿优的人才知道。最差的一个……”武元庆拿出一根鞭扔在地上:“五百鞭子,至于你们队里怎么分,自然是队正的事情。因为干的最差的,就是偷懒了。”
    “接下来,就是修桥的怎么分、编绳的怎么分、抬土的……”武元庆一直用鞭子在说话。可这些人却没什么反应,因为鞭子还没有打在他们身上。
    工部那位六品官带着疑惑问道:“管用吗?”
    “明天肯定管用。给咱们大唐的工匠说,他们只管去教这些人怎么干,下苦的事情不是他们的活,进度赶的好自然有奖励,那一队明显在偷懒的话,本官不在乎给工地上挂一颗人头让这些倭奴长长见识!”
    武元庆有什么不敢的,在高句丽的时候他杀过人,也给人用过刑。
    原本一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硬是被逼成了一个狠人。
    武元庆出现在工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被报到武曌这里。
    武曌是一脸的不高兴,可柜爷却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还没有作出什么不死不休的事情,这些年也受了些苦头。你可以与他们不相认,但却没有必要压制他们。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有才能的话,就让他自己自己去拼一次。”
    这两兄弟干过什么坏事?
    历史上,武曌把这两兄弟发配到了偏远之地,可却把他们的儿子弄回了长安,而且还给予了足够的权势,那就证明那种恨不是不死不休的恨,最多就是讨厌这两个人。
    否则以武曌杀人如麻的姓子,整死这两个人也不为过。
    或者,生不如死。
    从这一切的情况上来看,那个时候两兄弟年龄还算大,这个年龄上也坏的有限。
    想一想长孙皇后被她至亲的三哥赶出家门,无家可归。
    可现在,却依然是在照顾着,这应该是一种气度吧。
    武曌噘着小嘴点了点头。(注,上一节失误了,武曌今年已经七岁了,而不是四岁。这是笔误,总想着这丫头长不大,哈哈哈)
    “他这次要是有功了,就给他一个赏!”
    柜爷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镶着金边的卷轴:“如何?”
    “太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