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大不小,很麻烦。哈哈哈!”李二爽朗的笑着,然后一指李元兴:“麻烦的事情去给五郎讲。”
    “倭人与我们亲近的那几个领主被杀了,我们给那些百姓的几十万石粮食被大和国没收。并且下了严令,任何人私通外邦者全家杀光。倭岛所有的重要的海路,港口,倭人准备了投石机,上面装满松脂,或者是其他的油脂,只要我们大唐的船靠近,就点火投过来。并且已经查明,倭人正在调集兵力,准备攻打出云。”
    秦琼一脸严肃的说着。
    “还有多久?”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倭人还在作准备,出云原先与其他的倭将、或者是领主作过战。出云的战力是极高的,而且还有名为大唐佣兵的唐军在背后,所以倭人眼下也只是调集兵力,什么时候开战很难说,会不会主动来与大唐谈判,也是不知道的。”
    李二脸上的笑容沉下来了,一把就将自己几案上的菜扫到了地上。
    他不是生秦琼的气,秦琼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可恨的倭人,今天让朕真的很不痛快。”李二的脸色铁青,杀气十足。几步走到李元兴面前:“五郎,为兄要出兵让那什么倭人大和国知道,那岛上谁说的算。”
    “那臣弟以为,先让兵部安排一下,作好出云的防御工作。叔宝兄负责探查出云那些不安份的势力,在这种压力之下,谁敢有动摇谁就是我大唐的敌人。纵然以后收服倭岛,这些人也是下等人。”
    听李元兴这样安排,李二脸色才好了一些,满意的点了点头:“五郎你继续!”
    “时间就按半年来算,命令准备足够的粮食。在百越与南洋买粮,有多少要多少。攻下倭岛之后,为了保证我们的大唐对倭岛的统治,发一些粮食收服民心还是有必要的,至于说打仗的借口……”
    说到这里,李元兴停下了,思考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叔宝兄,可否安排一下。让那些倭人劳工中听话的写了一些檄文,倭人大和国抢了他们家里的粮食,又让他们的家人去作奴隶,总之要有一个开战的借口。有没有人信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子还是要的。”
    秦琼笑着点了点头。
    “下一步再议,招集多少条船,需要多少兵力,倭岛那里还是需要调查一下的。具体的作战方案让兵部出吧,时间还是刚才所说的,要打仗也要到半年后。”
    说出兵就出兵,看似是痛快。
    可这不是防御姓战争,大唐没有必要搞什么战争动员令。
    一但不顾大唐农、工、商各行业的利益,发起战争动员令的话,对大唐的各行业都是一种打击,也会让百姓感觉到不安的。
    李元兴正说着,高公公那边过来报造:“圣上,正午时顺产,龙子!”
    正午时!好时间呀。李二脸上的笑容又恢复了,哈哈一笑向着后宫走去。
    李元兴也站了起来:“叔宝兄,这一战比高句丽之战难打,一战灭国。先灭国都,再扫平整个倭岛,绝对不能手软了。”
    秦琼点了点头:“还有一件事情!”
    “还有?”李元兴感觉到秦琼的表情不是那么自然,心中不免多了几份紧张。
    “还有就是,五郎记得秦岭那次大雨吗?”
    “记得!”李元兴心说,怎么可能不记得那次大雨呢。
    秦琼从怀中拿出几张纸条来,这是电报的抄文。李元兴一看,也倒吸一口寒气,从秦岭那次大雨开始,剑南道几乎天天有雨,虽然不大,但却影响着铁路的工地,眼下铁路的工地几乎是全停工状态。
    剑南道天天是小雨,可山南道却天天是大雨。
    偶尔还会有一天,两天的豪雨。
    “五郎,我已经查问过了。眼下知道的,至少八十万亩肯定无收了,这已经算是灾了。以往减免赋税就是朝廷的恩典,可现在没有粮税,这些人却要是过冬的。应该早作准备了,根据那边的说法,这雨估计还要下上几天。”
    大雨!
    山南道就是长江上游呀,这里下暴雨,那么下游呢。
    “江南道好些,但这雨也让江南道影响不少。只是江南道人少,损失些十几万亩粮田,他们自己就能救得过来。淮南道现在还看不出,他们本就是水田多,那些养殖珍珠的大户已经修水围了,想来珍珠不会受损。”
    李元兴不断的在摇头,很显然秦琼没有抓住这件事情的重点。
    长江流域,大唐之时长江并没有任何外在原因受到过损伤,两岸多是山石,或者是峡谷。到了下流,还有多个大湖减少水位压力,所以古时记载只有黄河改道,却没有长江改道之说。而且长江流域的人口密度也远不如黄河流域。
    可是李元兴却感觉到了一种危险。
    “叔宝,速致电长江沿岸各州,长江水位如何?各大湖水位如何?”(未完待续。)


第827节 长江大危机
    李元兴没去后宫,直接要了一匹马,飞马就往秦王庄赶。
    李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呆了。
    “二郎速去秦王庄,五郎行事稳重。如果没有什么可怕的大事,绝对不会这样。”长孙皇后第一个冷静下来,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能让大唐秦王失去稳重的,绝对不会是小事,上一次五郎慌乱,是洛阳大水。
    后来的蝗灾,秦王李元兴都没有当回事。
    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李元兴这样的表现,如何能让人安心。
    李二也没有要车架,同样是骑马去了秦王庄。
    李元兴没有在书房,也没有在后院,而是在电报房门外临时拼起的几张桌子前坐着。岚月公主李岚姗脸色苍白,正在低声对李元兴说着什么。
    李岚姗对李元兴说道:“别以为长江没有发过大水。自汉代到清末,长江有记载的特大洪水就有二百一十四次,只是古代没有测量技术,并不知道那洪水有多大。我记得第一个推算出来的是宋代,就是公元大约一一五三年夏天,每秒九万多立方米的流量。”
    “那不是比九八更厉害!”
    李岚姗轻轻的摇了摇头:“古代没有乱砍树,水土保持的好些,而且人口没有现代多,受影响也会少些。特别是几大湖的泄洪能力不能小看,我们那个时代水土流失严重,几个大湖围湖造田,建屋,让湖面积减少了许多,所以危害更大。”
    “那你记忆中,唐朝有吗?”
    “唐初有,但危害似乎不是很大,只有一两万户的损失。”
    “死了五万至十万人,还不多吗?”李元兴在李岚姗耳边轻声的说着。
    李岚姗却有不同的看法:“古代救灾能力差,遇到灾就是死人。宋、明都有几十万人受灾死掉的记录,以五万人的死亡来说,这洪灾应该超不过宋代那里超级大洪水!”
    李元兴与李岚姗一直在低语,声音极小,因为他们说的话是绝对不能让其他人听到的。
    却没想到李二会来。
    李二过来,第一眼先看到的是李岚姗那苍白的脸,没有血色的嘴唇。当直就抱怨了一句:“五郎,你可知岚月现在还在月子里?”
    突然间李二出现,却是让李元兴愣了一下。
    李岚姗脸色苍白是因为洪水紧张的,也并没有受伤。
    李元兴愣神的时候,有人将新的电报送了过来,李岚姗也没空说话,赶紧拿过电报在计算。按照宋代的那种记录方式,李岚姗也只是测算数据。
    李二看到两人都没有说话,也就再没有追问,很显然是发生了大事。作为大唐皇帝,这一点养气的功夫他还是有的。
    “十一万!”李岚姗惊呼一声。
    “什么?”李元兴都呆了,当下就有些急躁的追问:“你不会算错吗?”
    “不会,按照所有的数据,我预测长江最大洪峰绝对超过十万了,照这样计算下去,不出一天……”李岚姗说下不去了,这不出一天,长江就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先出现大洪水,流域的任何一个点位上。
    因为没有现代的观测技术,李岚姗也推断不出来,可能会在那里决口。
    “报,鄱阳湖东岸移二十七里,湖中各岛已经完全看不见。”
    “报,华亭海军已经逆流而上,水流太急,巡航功率下时速只有八里。”
    李岚姗手中的笔一下就掉在地上,旁边的侍女赶紧过来捡起,双手捧着。而李岚姗却是一脸惊恐的看着李元兴。
    “有多少?”李元兴追问着。
    李岚姗闭上眼睛,好一会才重新睁开:“五百吨海船的巡航是十节至十一节,就是时事三十六里,差去八,除以二。就是就是二十八,差不多就是每秒三点九米。这个流速我已经没有办法形容了。”
    李元兴知道李岚姗的意思,九八大洪水的流速才三点七三。
    大唐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是后世的数百倍,几大湖的泄洪能力至少是后世的五倍至八倍,否则这样的流量、流速,放在后世怕是整个长江流域已经没有多少活人了。
    “五郎,长江会有洪灾?”
    “皇兄,不是会有,是肯定会有。只是会有多大罢了。岚姗作了些计算,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就有差不多相关于三十万石粮食的水从长江流过,水流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五百吨海船的行驶速度了。”
    李二没有先回答李元兴,而是对李岚姗说道:“岚月辛苦了,为兄……”李二也没有说出为兄什么的,转头对身旁的高公公说道:“速派人去皇宫,将那支千年人参送来,再派御医过来,准备些滋补品!”
    皇宫中有的,秦王府基本上都有。
    虽然说能好一些,可八百年人参吃起来也不比一千年的差多少。
    只是这是大唐皇帝的心意,李岚姗要起身依礼谢恩,李二却示意李岚姗别起来。坐在李元兴身边的椅子上,李二才问道:“依岚月的说法,这洪水很大。”
    “非常大,啪一下手的功夫,就有相当于三十多万石粮食那么大体积的……”说到这里,李岚姗轻轻一拍脑袋:“算错了。”
    听到李岚姗说算错了,李二刚准备松一口气,却听李岚姗又说道:“应该是三百多万石粮食的体积,河道啪一下手就流过这么多的水,如果没有流入大海,而且是流到某个州县里,一眨眼,一个县城就没了。”
    李二脑海之中出现的图像就是那涛天的洪水,以及无助的百姓。这是他的大唐,这是他的江山,他不能不管不顾。
    “五郎可能挡住这次天灾?”李二很严肃的问道。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我挡不住。但是我知道,谁可以挡得住!”
    “谁?”李二心说,还有谁有这样的力量,可以挡下这不可想象的天灾。
    “大唐!”李元兴的话李二不理解。
    可李二相信李元兴,只说了一句:“五郎,作给为兄看!”
    “皇兄,臣弟要你的一个授权,允许秦王府调动大唐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也让世人看一看,大唐有多强!”
    “为兄准了!”
    “岚姗,给爷爷写电文。告诉他,前线指挥交给爷爷了。”
    此时的柜爷已经到了苏州,太湖的水位以大唐的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准确的测量。可太湖的范围足足大了一倍,柜爷手中拿着是秦王令,李元兴给武曌的那一块。
    “苏州城还有三十万百姓。”柜爷默默的说了一句。
    “放水。淹了芜湖县,然后借京杭大运河大部分的水调到杭州,然后从杭州出海。”武曌在旁边在出着主意。
    一句放水那么简单吗?
    柜爷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下记忆中的河道、各州县地图。“丫头,三百里,整整三百里要被洪水吞没,谁有这么大的权力呀!”
    “爷爷,你手上的令牌可以大唐至少一半的力量。那是天策秦王令!”
    武曌非常肯定那令牌的力量。
    柜爷没有回答,只是转过头问席君买:“电台修好了吗?”
    “回贤皇的话,估计再需要半个时辰,苏州城的电台只是电杆被大风吹断,电台没有受损。”席君买很严肃的回答着。
    “告诉他们,我要看一看大唐军人的傲骨。就算是人给我堆,也要立即把电杆立起来。不要借口,不要理由。这边耽误半个时辰,怕就有几十口子人被洪水吞了。”柜爷说完,席君买飞奔着离去。
    另一名护卫靠近:“请贤皇稳步,太湖又向这边移动了二十步。”
    这护卫的话就是在说,太湖又大了。
    柜爷没有办法计算,太湖直径大一步要增加多少立方的水,可这么快就又往外扩大了二十步,这个速度已经让人感觉到紧张了。
    雨依然在下着,这么大的雨,又有闪电,飞舟根本就没有办法升空。
    氢气飞舟,让雷电劈上一下,怕是整个飞舟都变成火球了。柜爷真的很想知道,现在长江的水到底有多大,上游的雨有多大?
    大唐的官员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势,他们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