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荣没有理睬李重进,他怒道:“柴贵是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此事他难逃干系。”柴荣说到这,顿了一下。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是柴贵是显德三年底才从邢州军调入禁军,柴荣料来和这三名刺客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三名军士都来自龙捷左厢军,不处理柴贵难以服人。柴荣看着王朴道:“此案涉及禁军,就由王枢密使全权来处理。”

雷霆之火发过,柴荣对跪在一旁的李重进,道:“李将军,起来吧,明天回城之后,把所有磁州籍的禁军军士全部遣散。”

就在柴荣在大帐发怒之时。龙捷右厢都挥挥使张令铎神色紧张地守在柴震身旁。柴震在编制上属于龙捷右厢营。虽说张令铎从来没有把柴震当作下属来看,可是从理论上说张令铎是柴震地主官,因此在柴震受伤之后。张令铎就守在柴震身边,祈祷柴震大难不死。

约一柱香以后,柴震呼吸突然急促起来,他大喊一声,头向左侧一偏,就没有动静,太医手中的汤碗“砰”地摔落在地上,张令铎头脑嗡地响了起来,他禁不住叫道:“柴震可不能死。”大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太医及时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可是柴震中毒部位紧靠着心脏,毒素得以迅速侵入了心脏,太医的努力没有能够挽回柴震的生命。

张令铎和太医神色惊慌地走进了大帐,两人跪在了柴荣面前,张令铎颤抖着道:“柴震死了。”

柴荣脸色刷地变得灰白,他重复了一遍:“柴震死了。”

柴震、柴贵两人都是人丁稀少的柴氏家族最优秀的子弟,此时柴震护主而亡,刺客又出自柴贵军中,柴贵肯定难辞其咎。想到这里,柴荣手抚刀柄,恨不得杀掉所有磁州籍军士泄愤,可是冰冷的刀柄让柴荣迅速清醒了过来,现在局势一片混沌,不知道刺客地主使是谁,也不知刺客还有无后手,所以目前宜稳住局面,不宜节外生枝。

柴荣迅速调整了心态,对李重进下令道:“再调一队澶州籍军士到帐前护驾,约束各营不得擅动,明日辰时,朕就回大梁城。”

众将散去后,大帐中只剩下宰相范质、侯大勇和枢密使王朴,范质见陛下脸带怒容,就上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息怒,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若让御厨送上了新鲜的野味,我们君臣继续饮酒,天很快就要亮了。”柴荣明白范质的意思,今夜无法再睡了,就在心中叹息一声,脸色平静地点头道:“朕已很久没有和你们夜饮了,今日就慢慢喝吧。”

很快,诱人的香味重新飘荡在大帐之中。

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柴荣脸色也渐渐有了血色,他举着酒杯,一饮而尽,感慨道:“没有想到禁军中居然会混有刺客。”

柴荣早年经商,走南闯北,多次遇到过强盗山贼,他对于强盗山贼的勇悍印象颇为深刻,高平之战后,柴荣就开始整顿禁军,为了提高禁军战斗力,曾招募了一批强盗土匪,后来这一批人出了不少问题,柴荣这才停止直接从民间招募勇士,而是在各节镇军中选调武力强悍者补充禁军,柴荣平静下来之后,断定这几位刺客定是最初所招募的强盗。

范质、侯大勇、王朴各怀心事,听到柴荣发出感叹,都没有说话,抬起头等着柴荣的下文。

“侯郎毕竟是带过兵的人,感觉极为灵敏,若不是侯郎示警,又射杀了一名使飞刀的刺客,后果实在难料。”柴荣心情平静下来,便夸了侯大勇一句。

侯大勇假意自嘲道:“臣有一个坏毛病,睡觉前必须要如厕。这军帐中摆个尿桶,味道实在难闻,这天地广阔,随处不可以如厕,因此臣就没有在帐中摆尿桶,内急之时就在帐外解决,今晚我正准备打开军帐后门,恰好看见了两个匍匐前进之人。”

侯大勇这一番话。半真半假,却又合乎情理。柴荣举起酒杯道:“看来冥冥中自有天意,中原尚未一统,阎王爷还不肯收留我,众爱卿举杯,干了这杯酒。

柴荣似乎突然又想起一事,对着侯大勇道:“侯郎,你如何识得乌头毒?”侯大勇知道柴荣会有此问。已经有所准备,就原原本本讲述了当年在郑州屡次被刺地经过,这一直是悬在侯大勇心中地迷案,他虽然怀疑是礼弥教所为,却并没有最终揭开迷底。

柴荣没有想到事情还如此复杂,他用刀细细地切割着一腿青羊,半响才道:“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梁城内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我们轻视不得。”柴荣用力在羊腿上割了一刀,“北伐是大局。距离河水解冻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无论大梁城内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动摇北伐这个根本。追查刺客之事也不必由王郎来办,王郎须负责枢密院之事,不能因此这些细节未节而分了神,追查刺客一事还是交给刑部。”

王朴原本担心柴荣盛怒之下大举清查禁军,若如此一来,则会让北伐主力禁军人人处危,战斗力必然要受到影响,听到陛下表态,就不断点头,道:“刺客一事不可大动干戈。但是也不能淡然处之,臣建议,一是把所有磁州籍的军士全部赶出禁军,多补充一些青州老军,山东弟子向来忠厚仁义,勇猛善战,是禁军最好地兵源,二是李重进为侍卫军主帅,出了这种事情必然要给予处罚。否则就是赏罚不公。”

李重进是太祖郭威的外甥,以皇族身份掌握着大部禁军,权高位重,实是柴荣的一块心病,王朴跟随柴荣时间极长,对柴荣心思摸得很透,就想趁着刺客一事,变坏事为好事,趁机削弱李重进的兵权。

侯大勇心中一动,王朴深得柴荣信任,是柴荣地铁杆心腹,他这一番话大有深意:看来,柴荣有意调整李重进的职务了。

柴荣并未采纳完全采纳王朴意见,他仍然用刀慢慢切着羊腿,羊肉已被切成细细的一堆,柴荣慢慢摇头道:“第一件事情可以马上办理,至于第二件事情则不必再提。”

第二天一早,柴荣就带着众臣回到了大梁,刺客一事就交给了刑部,因为三名刺客都当场死亡,没有更多的线索,刑部忙了数天,此案仍是一头雾水,除了李重进、柴贵、张令铎等少数当事人,此事似乎就如一块小石块,被扔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除了几圈波纹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动静。

侯大勇没有忘记此事,他一直记着王朴的最后一番话,王朴当上枢密使以后,成天虎着脸,不露一丝笑容,话也越来越少,和当年石虎颇为相似,不过,他话少却字如千斤,王朴在朝堂上所议之事,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柴荣地支持,王朴虽是枢密使之职,实际上已经分夺了一部分相权。这样一位重臣在非常时期向柴荣的建议,定然是有地放矢,侯大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王朴的建议和柴荣当时慢条斯理切肉的表情神态。

十二月六旬,禁卫中一百六十五位磁州籍的军士,全部被遣送回磁州,这些军士被一队禁军押解到相州,交给了彰德军节度使的人马,随后,这一百六十五位磁州军士,全部被秘密处决。十二月十日,一千青州军补充到禁军中。

磁州籍军士的悲惨结局,只有几位宰臣和具体执行者知情。对于此事的结局,侯大勇一点都没有意外,杀人灭口,虽然残忍,在看不清局势地情况之下,确实是极为有效的办法,这也是大周权贵们的习惯性思维,侯大勇杀赵普同样基于这样考虑。

当侯大勇回到安宁和平地府弟之时,当侯大勇抱着宗林,牵着小璐在花园内玩耍之时,想到自己手上也沾上浓浓的血腥,侯大勇内心也有一隐隐的焦灼,一句遥远而清晰的歌声在侯大勇内心深处响起:是我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

不过,当参军封沙一脸严肃地递过来一张纸条时,侯大勇内心深入地柔软也就荡然无存了,他又变成了一个冷静、果断极有杀伐之气的宰相,侯大勇此时并非一个流浪汉,他身后是符英、秋菊、师高朋明、是小璐、小清和宗林,是富家商铺、飞鹰堂、黑雕军、里奇部、颇超部和浑未部。若他真的倒下,或许就是这些至亲好友忠心的军士鲜血纵横。

在这个强权世界,人,必须有选择,要么生,要么死!

十二月十一日,符家六女正式被册封为贵妃。

符皇后死后,符家六女就已经进宫。转眼间就是两年时间,柴荣忘不了符皇后,又不愿违背符皇后之遗愿,就以符家六女年幼为名,把符家六女养在深宫,一直没有册封。

符家家教极严,子女们都受到了充分的教育,符家六女虽然比不上符皇后,可是言行举止也极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每次柴荣来到符家六女居住地侧宫。符家六女都是盛装相迎。没有丝毫马虎,随着时间推移,符家六女相貌也和符皇后相似了。柴荣有些在恍惚间,把符家小女也当作了符皇后。

经过两年观察,柴荣最终认可了符家六女,等到符家六女满十八岁之时,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柴荣突然正式册封符家六女为贵妃。

大周的后宫制度和唐朝后宫基本一样,皇后之下,有四妃,即贵妃、德妃、淑妃、贤妃,皆为正一品。四妃之下有昭仪、昭后等九嫔,为正二品,其次有婕妤九人,为正三品,再其次为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符皇后逝去后,皇后之位一直就空置着,贵妃实际上就是后宫的最尊者。

册封之日,皇亲国戚都入宫参加了仪式,侯大勇再次成为柴荣的连襟,自然也入宫参加了册封仪式。所有仪式结束以后,寿安公主等皇亲都围坐在贵妃宫里,柴荣等人则围坐在福元殿内。

柴荣此时已脱去了龙袍,穿一身仕子们常穿地青色圆领长袍,他兴致颇高,和几位头发苍苍的老者讲着一些奇闻逸事,几人不时发出“呵、呵”笑声。东拉西扯地闲聊了一会,柴荣对诸人道:“昨日符皇后托梦说雨水浸身,今日思来,料是懿陵受风雨所侵,故而有此梦,朕欲修缮懿陵,在外面刻石留念。”

侯大勇听见柴荣说起逝起的符皇后,仍然充满着留恋,心道:“以柴荣九五之尊,能如此思念亡妻,也是一个异数,柴荣真是一个情真意切之人,若是历史知道的轨道发展,柴荣也不过还有数月的时间,这倒应了那句好人活不长、祸害命千年的古话。”

柴荣镇守澶州以来,为修身养性,就迷上了书法,特别喜欢唐时书法名家欧阳询的书法,他兴致极高地道:“朕无意中找到了一个书法大家,此人没有任何名气,其字笔势险劲,结构严谨,森森焉若武为矛戟,风骨直追唐时大家欧阳询,此次石碑就由此人来写。”

一名体态骄健、脸色微黑的年轻人跟随着太监走了进来,侯大勇微微有些吃惊,此人居然是里奇部诸子中的陈子腾。陈子腾已见过柴荣一面,他天性洒脱,见到天子也并不畏缩,大大方方上前行礼。

陈子腾不卑不亢地态度很对柴荣的胃口,等到陈子腾行罢礼,柴荣指着侯大勇道:“这位大人都认识吧?”陈子腾微笑道:“在下一路跟随着侯相从灵州过来,当然认识。”

由于事务繁忙,里奇十五子中,侯大勇关注得较多的是柳江清、吴越州、吴若谷等几名比较出众的弟子,对于其余诸子则了解不多,见到陛下推崇的书法大家居然是陈子腾,他不觉有些吃惊又有些惭愧,连陛下都知道地书法大家,自己居然毫不知情,这是极为典型地灯下黑。

柴荣看到侯大勇有些尴尬,“哈、哈”大笑,“灵州数十年没有出过进士,这次一下出了两位进士,还中了两个武举,两位进士不仅文章风流俊逸,而且时务及策论也极佳,均是上佳地人才,侯相实有伯乐之能。”

这样说,外人听了,似乎会觉得侯大勇有以权谋私的嫌疑,柴荣也想到了这一层。他笑着补充道:“如陈郎这般天纵之才。却也落弟,这说明侯相也没有循私情啊。”几位礼部主官手中都是黑木盒子,柴荣有旨,凡是有重臣来走门子,一律用写上黑木奏折,今年科举,黑木奏折中就有王薄的名字。知贡举刘涛是礼部侍郎,他犯事后。供出一批说情打招呼的朝官,黑木奏折和刘涛的供诉都没有涉及到侯大勇,因此,柴荣这才对灵州几位才子颇为青睐。

几位太监很快就辅上了书桌和文房四宝,柴荣想了想,吩咐道:“朕素喜曹公之诗,你就书一首《龟虽寿》吧。”

陈子腾站在书桌旁,抬头望着天空。把《龟虽寿》在心中默背一遍。然后一边吟诵一边书写:“神龟虽寿,献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侯大勇听到柴荣选了一首《龟虽寿》,心中又泛起一丝莫名其妙的预感。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