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裂日-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席,绝对没有错。这就是上次在桐梓失踪的飞行物。您看,和我们绘制在图纸上的模型几乎是一模一样。当然,它目前看起来受了很大的损伤。”说话的是林爽教授,看着水潭中的庞然大物,眼里透着狂热的光芒。这个飞行物上的科技技术对大汉帝国的崛起所起的作用,他再清楚不过了。

“嗯,不错。什么时候能够把水抽完?”方云看了一眼图纸,问道。

“报告主席,还要27小时左右。”一名少校大声回答道。

“好。方队长,你立即带人接手这里的保卫工作。要注意保密,没有我的手令,不准闲杂人员靠近水潭。如有违抗,格杀勿论!”方云下了命令。

“是!”方长江应声道。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42年6月,大汉帝国和苏联的战争已偃旗息鼓,在双方新界定的国界上,只保留必要的部队。跟随大汉帝国出兵反击苏联的朝鲜王国和日本,大汉帝国给了它们极大的利益——勘察加半岛,朝鲜占其中的70%,日本占30%。对朝鲜王国和日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意外。

不但如此,凡是向大汉帝国提供了物资供应和原材料供应的南亚和东南亚盟国,都得到了大汉帝国军方的承诺,将帮助这些国家按照大汉帝国国防军标准免费武装1——3个整编师,以提高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这些决定出来后,参加的《昆明条约》的国家都是非常高兴,有一种没有白出力的感觉,从感情上讲,和大汉帝国又靠近了一步。

苏联在做出痛苦的让步后,不得不投靠到美英联盟里面。按照协议,大汉帝国的强大海军已返航,不再干涉白令海峡和北冰洋的美英运输舰队。

凯塞林的空军和潜艇,再次困住了马耳他岛,不但炸伤了美航母“黄蜂号”,还击沉了英国“凯文郡”号巡洋舰,击落了137架喷火式战斗机,控制了地中海上空的制空权,使得希特勒下定决心补给给隆美尔的补给畅通无阻——不但有德国新式的虎式坦克,还有从大汉帝国购买来的豹式坦克。战场上,德军士兵喜欢豹式坦克胜过虎式坦克,不但机动性强、装甲够硬,而且维修非常方便,唯一的缺憾就是76。2MM口径的主炮显得有点过小,比不上虎式坦克的88MM火炮,但是,装备特种弹头后,豹式坦克还是可以从正面击穿虎式坦克的装甲。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突破了美英联军在埃及边疆的防线。在得到元首的飞机和坦克的加强后,德非洲军团势不可挡,美英联军很快就发现,他们不但要面对德国的虎式坦克,还要面对大量的豹式坦克。隆美尔的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摩化师一共装备有约200辆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强大的坦克火力把美英联军打得呜乎哀哉,一举攻到了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只有70公里的阿拉曼。

在苏联境内,德军夏季攻势也是进展迅速。到了西元1942年夏季末,希特勒的军队不可一世。从地图上看,希特勒到9月份所占领的土地是相当惊人的。地中海实际上已经成为轴心国国家的内陆湖,德意两国拥有北岸从西班牙到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区,在南岸拥有从突尼斯到离尼罗河70公里的广大地区。事实上,德军守卫着北起北冰洋上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知大西洋的布列斯特、东至中亚边缘的伏尔加河的宽阔地带。

8月8日,保卢斯元帅的第6集团军占领了几乎破坏殆尽的迈科普油田;8月20日,德军的万字旗插上了厄尔布鲁斯山,这是高加索山脉最高德一座山峰;8月23日,德第6集团军已抵达斯大林格勒正北德伏尔加河一带。

8月25日,克来斯特的坦克部队进驻莫兹多克,距离格罗兹尼四周的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不到50公里,距离里海也只有不到100公里。

8月31日,希特勒催促高加索方面的司令李斯特陆军元帅,集结所有可以调集的力量,向格罗兹尼作最后进攻,以便能够获得苏联的油田。同一天,隆美尔向阿拉曼发动进攻,力图向尼罗河方向突破。希特勒的计划是在德第六集团军和德第四装甲军团在攻占斯大林格勒后,沿伏尔加河北进,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苏联中部和莫斯科,迫使斯大林投降。

但是,差不多所有的战地将领和参谋总部的将领们,都看出了这副美丽图画上的破绽:德国缺乏必要的人力、枪炮、坦克、飞机和后勤手段来实现元首的战略意图。宽阔的土地,漫长的战线,让分散在各地的德军的各个方面上看起来都是弱小的。

苏军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抵抗日益顽强,秋雨季节又日益临近,这时候,就是最外行的战略家也会看出:德军在苏联南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险。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北翼战线过长,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到沃罗涅什共长330公里,毫无掩护。

唯一让德军参谋总部感到安心的就是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不但拥有强大的坦克集群,还有强有力的空军。

而大汉帝国经过一个半季度的经济调整后,所有的经济危险指数已开始回落,物价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回落,接近了对苏战争前的水平。原因无他,南亚和东南亚的原料市场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今年夏季粮食大丰收,价格低廉的大米涌进大汉帝国市场,迅速稳定了大汉帝国偏高的物价指数。

对大汉帝国来说,自从和苏联开战以后,收获是巨大的。众所周知,大汉帝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方云上台执政后,锐意改革,要把国家向工业化过渡,但是漫长的战争扩张和单薄的家底,让这个进程很缓慢。而苏联,在欧洲也算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所有的设备和技术也是大汉帝国急需的。因此,跟在大汉帝国军队后面的就是庞大的拆迁队伍,把能够从苏联搬走的全部搬走了,能够搜刮的全部搜刮一空。随着这些工厂、企业和设备搬迁的,还有大量的熟练的技术工人。所有这一切,都让主管工业的副总理刘爱国笑得合不拢嘴,从前线抓来的大批身强体壮的战俘(身体条件不合格的,基本上都被就地解决了。)让谢峰也是感到非常满意。

大汉帝国原国家版图内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虽然谢峰手里原来控制有约130万的日军战俘,可是经过这几年的过度使用,这些战俘已经伤亡过半,特别是在修建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的时候,更是人员伤亡惨重,几乎可以说每一百米铁路铺好,就要死掉一个战俘,最危险最艰难的路段都是这些免费劳力去进行的。谢峰现在可以说是大汉帝国权力最大的“建设部部长”,虽然他不是真正的建设部长,可是漫长的国防工程体系建设都是由他控制着。

大汉帝国版图的扩张,原国境内的经济就越来越繁荣。大汉帝国政府不但从扩张的土地中获取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有了产品倾销的市场。当然,这种倾销是一种地区经济互补性的,不是恶意的。

方云一时之间觉得自己好累。自从他回国参加社会党革命军到现在,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全部是在战争中渡过的,先是在西南独立,然后是夺取全国政权,最后是打败日本,抢夺了英国、法国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死在他手里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国家在战争中逐渐强大了,可是他人也累了。林雪的去世让他受到的打击很大,他忽然发现,离开了林雪,他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时候,方云在想,下面想自己快点毙命的不知道有多少,想想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将来要面对的现实,他自己都有点害怕。

也许,这是每一个上位者都要面临的问题。

第九卷 第七章

埃及的战况危急,美军在伊朗德黑兰的驻军全部抽调一空,德黑兰成了大汉帝国驻军的天下。林杰的西征兵团已经控制了小高加索山脉的东面、南端山区及以西地区,和土耳其隔着一条阿拉斯河,齐Qisuu書网夺取了巴库油田并使其恢复生产。林杰被任命为阿塞拜疆省军分区司令,统兵18万。而龙家辉将军则是就任德黑兰大汉帝国驻军司令。

龙家辉松了一口气,那种令人难受的晕机的感觉让他对乘坐飞机感到了一丝恐惧:他已经在飞机上的卫生间里面呕吐了三次。每次从卫生间出来,都看到自己的副官一种了解的眼神,令他大为吃不消。

走下军用飞机的舷梯,脚踏在了坚实的土地上,龙家辉青白色的脸上总算是有了一丝血色。“踩在坚实的土地上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感觉啊。”龙家辉在心里想着,虽然脚还有点发软,但是内心的安全感令他感到愉快。他回头看了庞大的军用飞机的机身一眼,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坐这该死的玩意。

他是接到了国防部的命令,要他立即从巴库飞往伊朗首都德黑兰,说是将有一个重要的高级会晤将在这里举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将河大汉帝国外长刘晔在这里进行秘密会晤。

从军部的通报可以看出,苏德战争已到了关键阶段,战争的胜负走向将左右着世界的格局。

龙家辉坐上了前来迎接他们的车子,车队很快就离开了德黑兰机场,前往大汉帝国军队在德黑兰驻地,在那里,将有一支2万人的部队等待他的接手。接手后,这次部队将负责德黑兰安全保卫工作,而且国家安全局局长杜英豪随后也将到达德黑兰。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伊朗。该国国王巴列维二世是一个懦弱的君主,他只在乎自己的安逸和享乐,根本不理会国民的生死。对他来说,英国人也好,大汉人也好,只要能够维系他的地位,他就予以合作。

在他看来,投靠大汉帝国比投靠英国人更加可靠——英国人被大汉人打得一败涂地。而且大汉人对他比较尊重,不像英国人,一副傲慢的样子。所以,他和大汉帝国的合作一直都是非常愉快的,特别是大汉人接管英国人的石油公司后,带给他的利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这让他更加明白以前的英国人对他是多么的苛刻和吝啬。因此,巴列维二世和大汉帝国的合作几乎是亲密无间。

石油,一个多么令人眼热的字眼!



随着战争的进程加快,德国的军需订单逐渐加大。在柏林的军工企业已经不能够满足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的需要,不但德军刚组建的军团没有足够的枪炮和弹药,就是新增援苏联境内作战的罗马尼亚军团、匈牙利军团和意大利军团等也缺少必要的枪械和火炮。苏联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运输舰队的支援,再加上本身也是一个工业大国,工业潜力强,特别是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几个工业中心正在全力以赴地生产武器,苏军在器材方面开始逐渐占据优势。这种窘境令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非常恼怒,但是广阔的控制区,又令希特勒有心无力。

在西元42年7月,对于希特勒要求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同时发起强大攻势。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忧心忡忡地告诉希特勒,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伏尔加河以西地区,仍然能够集结100万后备役,在高加索地区的55万人还不包括在内,并竭力建议集中力量打下斯大林格勒。哈尔德力图解释,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力量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进行两场强大的攻势。

希特勒狂妄地反驳说苏联人已经完了。

哈尔德却说明:情况远非如此,根据陆军的情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存在巨大危险,德军腾不出兵力来保护保卢斯集团军的北翼,很有可能遭到苏军的重大打击。

哈尔德的说法令希特勒感到愤怒,他不认为苏军还能够集中起有效的反击力量,所以顿河侧翼这条暴露在苏军面前的漫长战线,不必过分操心。

这是一场激烈的争吵,争吵的结果就是哈尔德将被解除德参谋总长的职务。但是,哈尔德关于枪械和补给方面的建议还是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去年冬季在莫斯科方向吃的苦头,他还是记忆犹新的。

因此,希特勒决定加大向大汉帝国的军需采购,从轻武器到重型武器,全方面采购,而不是像前期的,只需要某些重型装备。并请求大汉帝国在冬季来临前,能够向德国提供至少一个集团军的标准装备。

方云收到这个请求的时候,颇为踌躇。为此,他和王文宾、王力军和杜英豪专门开了一个秘密会议,经过讨论后,决定同意希特勒的请求。既然美英两国能够向苏联输出军事物资,大汉帝国为什么不能向德国意大利输出物资呢?战争打得越久,对大汉帝国就越有利。为此,方云决定开辟一条漫长的路上运输线,从大汉帝国的西云省经过阿富汗和伊朗高原,最后到达土耳其,货款将用硬通货支付。

这个提议得到了希特勒的同意,于是双方商定由各自的外交部长在伊朗德黑兰进行会晤,商讨具体细节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