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共和国不打算进军地中海,而欧盟又不想在战争问题上开罪美国、即继续保持中立,那么共和国与美国就得在中东战场上再一次一决高下。

正是如此,2月初,裴承毅就把李东石召了回来,当面部署了任务。

不管怎么说,李东石才是中东战区司令,而且是共和国陆军中,除了袁晨皓之外,最有实战经验、最有发展前途的将领(凌云霄等老一代将军早就退役了)。更重要的是,李东石是一个“能够让人放心的将军”。别的不说,裴承毅能够给出这样的评语,足以证明李东石在元首心目中的地位。

问题是,中东战争肯定不仅仅是“中东的战争”。

在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方向上的战争都关涉到全局。拿中东战争来说,共和国要想取胜,最关键的不是投入多少兵力,而是能否保证海运畅通无阻。不管怎么说,在该方向上,并不是共和国军队孤军奋战,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库尔德斯坦在内的众多盟国与友邦都会出兵出力,而这些国家的基础实力都比较薄弱,即便本土没遭到打击,也无法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特别是武器弹药,只有保证海运畅通无阻,才能确保军队作战顺利,也才能击败对手。

为此,共和国当局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巩固北印度洋航线。

虽然在马尔代夫海战后,北印度洋航线的安全性已经有了保证,但是航线上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位于爪哇岛南面的圣诞岛与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面的科科斯群岛距离北印度洋航线必经的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就非常近,如果被美军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受此影响,3月中旬,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就占领了科科斯群岛与圣诞岛,并且在岛上设立了永久性军事基地。

当然,关键还是消除最大的隐患,即在马尔代夫海战后逃到澳大利亚的美军舰队。

按照美军的编制体系,到达澳大利亚之后,该舰队就成为了第三舰队。因为美国当局已经将澳大利亚设为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总部,所谓作为战区直属舰队,第三舰队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成为太平洋舰队下设的3大战区舰队中最重要的一支。受此影响,第三舰队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按照美军的部署,到3月底的时候,除了原本隶属于第四舰队、第六舰队与第八舰队的艘航母(2艘受伤的航母均在1月底由澳大利亚出发,前往珍珠港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进行大修)之外,还得到了原本隶属于第七舰队的1艘航母,并且获得了1艘巡洋舰与3艘驱逐舰,战斗力得到提升。

不管怎么看,拥有6艘航母的第三舰队都是个巨大的威胁。

当然,短期内,第三舰队的威胁还不是那么迫切。

原因很简单,美军的编制调整让舰队变得更加混乱,不但官兵需要适应,就连舰队指挥官都得适应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第三舰队的最大问题不是战舰不够多,而是没有合适的驻扎地点。战争爆发前,美军在澳大利亚的主要军港为布里斯班,而这里也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母港,即便不考虑澳大利亚海军的那几艘战舰,布里斯班也容纳不下6支航母战斗群的近百艘舰船。如此一来,第三舰队只能分散部署在布里斯班、悉尼、墨尔本与阿德莱德,另外还有部分战舰被派往新西兰的惠灵顿,以及瓦努阿图的维拉港。受此影响,不管是调动还是集结,第三舰队的行动都无法满足美军的要求。为了提高第三舰队的作战效率,美军已经征用了位于澳大利亚东面的豪勋爵岛(该岛在法律上是英国国王的私人领地),并且计划将该岛修建成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大本营,整个工程将持续到6月底,到时候不但第三舰队的全部战舰能够在该岛新建的港口停靠,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所有快速运输舰、战斗支援舰等辅助舰艇都可以在该岛驻扎。

也就是说,要到6月底或者7月初,第三舰队才能形成完备的战斗力。

毫无疑问,共和国海军肯定不想与一支战斗力完备的第三舰队决战。

问题是,不管共和国海军是否愿意承认,即便是动用天军的战略轰炸机,也很难对第三舰队构成威胁,甚至不大可能对豪勋爵岛上的施工工作产生影响。

既然无法主动攻击,就只能想方设法的逼迫第三舰队前来决战。

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在美国海军退出印度洋之后,共和国当局已经把重点从印度洋转向太平洋,将原来的印度洋舰队改编为太平洋第一舰队,把原来的南海舰队改编为印度洋第二舰队(在舰队编号上,共和国海军采用了与美国海军类似的划分方法,以马六甲海峡为界,东面的以单数编排,西面的以双数编排)。也就是说,当时留在印度洋上的只有以3艘航母为核心的第二舰队。虽然应印度洋战区司令的请求,海军派来了2座海上基地,但是这2座海上基地与制海作战基本无关,1座部署在阿拉伯海,另外1座部署在亚丁湾,其主要任务是充当活动的海上平台,支持陆战队活动,并且为陆战队提供低空支援,即为即将打响的中东战争服务。

更要命的是,按照李东石的要求,中东战争爆发之后,第二舰队必须西向前往亚丁湾待命,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入红海,以便对东地中海上的美军舰队构成威胁,让美国海军不能随心所欲的支持地面作战。虽然从实际情况出发,到时候,美国海军肯定会向地中海或者印度洋派遣更多的舰队,而大西洋舰队可以调动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能够调动的只有西南太平洋上的第三舰队,也就是说第三舰队很有可能在中东战争爆发后,主动西进,再次与共和国海军争夺印度洋的制海权。

到时候,不管共和国当局是否愿意,都得向印度洋增派舰队,从而让共和国海军获得与美军决战的机会。但是到时候,共和国海军势必要与战斗力完备、甚至得到加强的第三舰队决战,到底鹿死谁手,谁也没有把握。

从取胜的立场出发,共和国海军必须充分利用中东战争爆发前的宝贵时光。

4月初,刚刚完成改编(改编不仅仅是变个番号那么简单,还得对所有配套的指挥系统进行调整,并且让舰队官兵适应新的番号)第二舰队从斯里兰卡亭克马里海军基地出发,对澳大利亚西北的达尔文港进行了一次极为漂亮的突然袭击。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这场持续时间为2个小时的袭击中,舰载战斗机总共投掷各类弹药近5000吨,舰炮投掷炮弹超过3万吨。显然,配备了电磁炮的护航战舰再次成为了主角。按照美军的战斗记录,在这短短2个小时内,达尔文港不但遭到了猛烈的炮击与持续轰炸,还受到了一些大威力武器的袭击,因此美军认为共和国海军在这里使用了某种没有公布的秘密武器,而且很有可能是在第五代战术核武器的基础上研制而来的、受到国际军控条约限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不过,美军并没拿出任何能够让人信服的证据,特别是直接证据,因此美军的说法并没得到共和国当局承认。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第二舰队肯定得到了加强。

因为共和国海军在此之前并未向印度洋增派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战舰(当时派往印度洋的都是一些在30年前建造、退役后封存或者出租给其他国家的反潜舰艇,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北印度洋航线上的反潜护航力量),所以可以大致断定,加强给第二舰队的很有可能是火力舰,即不具备制海作战能力的准军用舰船。

果真如此的话,美军提到的新式武器很有可能是火力舰上的战术弹道导弹。

虽然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共和国海军就在袭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时,使用了火力舰,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从共和国当局公布的战报,以及俄罗斯当局透露的相关消息,火力舰并没在这场战斗中使用战术弹道导弹。也就是说,就算美军知道共和国的火力舰上有战术弹道导弹,也不可能对其具体性能有多少了解。

当然,火力舰上的战术弹道导弹,绝对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战术弹道导弹。

众所周知,火力舰的主要武器是电磁炮与重型巡航导弹,相对而言,这两种武器都是有利有弊。电磁炮的作战费用低廉,火力密度大,非常适合攻击区域性目标,以及大范围消耗性作战使用。重型巡航导弹威力大,精度高,适合用来攻击得到严密保护的高价值固定目标,以及重要的隐蔽目标。问题是,这两种弹药并不能够适应全部作战需求。比如在对付埋藏在地下重要目标时,电磁炮与重型巡航导弹都显得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威力巨大、而且具有强大突防能力的武器。毋庸置疑,速度快、质量大、精度介于炮弹与巡航导弹之间的弹道导弹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按照共和国海军的测试,在对付深埋目标时,弹道导弹的作战效率最高。

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才会为火力舰配备战术弹道导弹。

虽然海军采购的战术弹道导弹与陆军的基本上一模一样,但是在选择弹头时,海军却与陆军完全不一样。对陆军来说,战术弹道导弹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对电磁炮与巡航导弹的一种补充,因为电磁炮的射程只有800千米、巡航导弹的射程却在1200千米以上,在这之间还有400千米的火力空白区间,需要一种射程相当,而且威力适当的武器。受此影响,陆军的战术弹道导弹多配备用来对付地表目标的子弹药。为了对方深埋目标,海军单独投掷为战术弹道导弹开发了集束式钻地战斗部。

因为达尔文港是美国海军在东印度洋上最重要的军港,也是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唯一的军事港口,所以肯定有很多军事设施,而一些重要的军事设施肯定得埋在地下,比如弹药库与航空燃料库。问题是,达尔文港是一座拥有近10万人口的城市,而且该地的大部分居民并不赞成让美军在港口里面囤积军事物资,更不赞成把港口变成美军的弹药库。当美军的地下弹药库受到攻击,而且因此而发生猛烈爆炸的时候,美军必须给当地居民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美国当局才会宣称共和国在达尔文港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按时与第五代战术核武器有关。

当然,美军肯定拿不出证据。

众所周知,第五代战术核武器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而且爆炸威力远不及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当局不可能为此公布海军型战术弹道导弹的具体性能,所以在美国当局胡编乱造的时候,共和国只能保持沉默。事实上,因为“弹道导弹”很容易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系起来,所以共和国当局在公布相关战报的时候,没有提到第二舰队里面有火力舰,也没有提到火力舰使用了海军型战术弹道导弹。

不管怎么说,什么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是由美国单独说了算。

事实上,共和国海军打击达尔文港的行动已经非常克制了,轰炸与炮击范围完全控制在港口内,没有向市区延伸,而且打击时间选择在了凌晨2点到4点,这个时候大部分港口工人都已下班,而在夜间工作的多是军事人员,或者美军雇佣的准军事人员。正是如此,这次打击才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当然,打击达尔文港的目的是引诱第三舰队前来决战,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第二舰队肯定不会返航。

在接下来的10多天内,第二舰队又袭击了澳大利亚西部的黑德兰港、卡那封港、杰拉尔顿港、并且在4月20日袭击了珀斯。

虽然在此期间,美国海军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也出动了大批巡逻机与侦察机寻找第二舰队,美国天军甚至向澳大利亚空运了2枚小型运载火箭,将6颗小型海洋监视卫星送上太空,以此来搜寻第二舰队(这6颗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均没有超过4个小时,即在绕地飞行第二圈的时候就被共和国天军击落了),但是要在浩瀚的大洋上寻找一支舰队,而且还是一支能够以70节的速度航行好几个月的舰队,绝对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从理论上讲,即便使用海洋监视卫星,而且不受到攻击,美军至少需要发射220枚工作在近地轨道上的小型卫星才能对澳大利亚西面1500千米范围内的东印度洋海域进行持续监视。如果动用巡逻机,则需要动用大约300架巡逻机。

由此可见,美军找到第二舰队的机会非常渺茫。

可以说,这也正是在没有军事卫星系统支持的情况下,现代化海战的直接体现。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海战与地面战斗的最大区别之处。说直接一点,在地面战场上,受部队活动能力限制,进攻一方的优势并不明显,如果防御一方能够充分发挥机动防御的优势,就能挫败进攻。也就是说,在地面战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