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和国军队轻而易举的打了回去,结果俄罗斯不但没有因此在谈判桌上获得好处,反而在战败后做出了重大让步。当然,大陆战场上的这一局面也与美军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不管怎么说,俄罗斯军队已经精疲力竭,在大陆战场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军,没有美军参与的反击,就算俄军拼尽全力,也很难取得重大战果。因为美国在“限武谈判”中的根本利益与俄罗斯不尽相同,所在俄军为了推动谈判而进行反击的时候,美军自然会袖手旁观。

总而言之,2059年4月之后,美军的最大敌人不是共和国军队,而是不作为。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杜奇威那过手乐观的战略评估。

众所周知,大战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上,而主宰太平洋的是两个超级大国的海军。得益于战前的霸权地位,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拥有大到足以肆意挥霍的战略优势。说的形象一点,美国只需要迈过第一岛链,就能将剑锋顶在共和国的胸口上。共和国则需要跨过整个太平洋,才能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从战略进攻距离上讲,美国仅有共和国的十分之一,可以说,这既是巨大的战略优势,又是对美国的诅咒。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战败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长达100多年的霸权地位,让美国高层、特别是美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忘记了一了历史,忘记了美国是一个由开拓与进取精神支撑起来的国家,而是更加安于享受作为世界霸主带来的好处。这种思想从上到下,渗透了整个美国,让美国在挑战面前变得消极被动,总是认为能够像前两次世界大战那样,凭借巨大的战略优势,不但能够取胜,还能在战后拾取惊人的战争利益。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一直比较被动。

更重要的是,打到2059年4月份的时候,美国海军并没有掌握主动权的实力。

按照美国当局制订的战略计划,第二批次的8艘“长滩”级主力舰要到2059年底才能交付,而第一批8艘“长岛”级与追加的第三批8艘“长滩”级要到2060年的下半年才能服役。虽然美国海军没有像共和国海军那样,在大战爆发前就放弃了航母,而是在2055年的时候开工建造了标准排水量高达17万吨,足以与“重庆”级媲美的新一代超级航母,并且一口气订购了3艘。得益于巨额追加投资,特别是在2058年开始加快建造进度,这3艘航母均能在2059年底交付使用。但是经过雅浦海战之后,美国海军已经意识到,任何航母战斗群在主力舰队面前都不堪一击,即便战场上还有让航母发挥余热的地方,那也不是在前方冲锋陷阵,而是在后面为主力舰队提供支持,或者为陆战队提供帮助。

如此一来,在2059年年底之前,美国海军没有进攻能力。

这一实际情况,决定了美国海军只能在太平洋战场上以防御为主。

当然,这并不妨碍美国海军在其他方面的积极行动,比如在北印度洋与南中国海地区的破交作战。

不管怎么说,在战争期间,建造潜艇与建造大型战舰没有太大的冲突,主要就是决定战舰产量的关键因素是船台,而潜艇由专用船台建造,与其他战舰并不通用,而且潜艇可以在一些内河造船厂建造,不会挤占主要造船厂的产能。如果说美国海军最不缺什么的话,那肯定是专门用来执行破交作战任务的轻型攻击潜艇。这种排水量只有5000多吨,并没有配备多少专用反潜设备的潜艇基本上只具备对付水面舰船,而且主要是运输船的能力,即不具备执行反潜作战任务的能力,其对付潜艇的最佳手段就是在启动空泡发生器与液体燃料火箭助推发动机之后,高达200节的最大航行速度,也就是逃命的速度。虽然以这种速度,最多只能航行半个小时,也就是航行100海里,但是在这半个小时内,至少能够把没有配备类似设备的攻击潜艇甩开65海里。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攻击潜艇以70节的全速追击,就无法用声纳持续跟踪,也就无法准确追击目标。

可以说,到2059年中期,美国海军中功劳最大的就是潜艇部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59年3月份,美国海军在北印度洋上活动的20多艘攻击潜艇组成的“狼群”袭击了编号GB5911的船队(即2059年第11支从广州到巴士拉的船队,在仅仅2个小时的战斗中就击沉了32艘满载货物的商船。虽然美军潜艇部队为此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2艘攻击潜艇被护航战舰击沉,还有1艘在逃跑失败之后,浮上海面向围拢的护航战舰投降,但是与战果相比损失根本算不了什么。要知道,这支船队运送的是中东战场上集约集团联军急需的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正是因为没有能够安全抵达,导致集约集团联军不得不在10多天之后主动放弃摩苏尔,退守巴格达。

问题是,潜艇永远是破坏制海权的武器,而不是掌握与利用制海权的武器。

仍然拿北印度洋上的战斗来说,GB5911船队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不到1个月,共和国当局就组织了编号为GB5914的船队,将集约集团联军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巴士拉。正是这次非常及时的增援行动,让集约集团联军在随后的战斗中顶住了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并且迫使阿尔梅尔放弃了进军巴格达的想法,使战线稳定了下来,也使西约集团联军在中东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达到顶点。直到战争结束,西约集团联军的将士也没有能够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巴格达!

事实上,即便到了2059年底,美国海军的兵力也不足以发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得到了新的战舰,共和国海军也得到了新的战舰。

美国海军接收第二批8艘“长滩”级主力舰之前,共和国海军就接受了8艘“唐”级主力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唐”级与“秦”级的区别并不大,连命名方式都一样(这里的“唐”不是李渊建立的唐帝国,而是春秋时期的唐国),应该归为“秦”级改进型,没有必要单独成级。但是不管怎么说,在8艘“秦”级已经恢复战斗力之后,随着8艘“唐”级成军,共和国海军将拥有16艘主力舰,可以组建2支主力舰队,而美国海军只有8艘性能连“秦”级都比不上的主力舰,最多只能组成1支主力舰队。因为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所以就算美国海军获得了有限的进攻能力,也很难扭转战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拉大。

众所周知,“秦”级与“唐”级都是在战争爆发前设计、并且开工建造的主力舰,因此严格按照规划施工,服役时间不比战前规定的早多久。从第三种主力舰,也就是备受注目的“汉”级开始,就是在战争期间建造的了。虽然开工时间晚,但是建造工作安排得更加紧密合理,也更能节约宝贵时间。别的不说,“汉”级主力舰的模块化程度比“秦”级高出了好几个级别,因此船台施工基本上就是将舰体模块组装起来、工程周期仅有6个月,下水后的舾装工作也是组装上层功能模块、工程周期也只有6个月。如此一来,在所有模块都能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即不占用建造周期的情况下,在第一批8艘“汉”级于2060年3月底交付之后,将在2060年9月底交付第二批8艘,然后就能以每3个月一批的速度(主要是用来建造“唐”级的船台也参与了建造工作),交付其余批次。由此可知,到2060年底,共和国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将多达40艘,比美国海军多出8艘,如果算上8艘被击沉的“长滩”级的话,则多出了16艘。

在实力不如对手、而且预期无法赶超对手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选择被动防御,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当然,美国海军并没因此放弃希望。

从战后获取的资料来看,美国海军在2059年初,也就是雅浦海战后就制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战争计划,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巨大战略优势,稳守各条主要战线,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在2到3年之内扭转不利局面。也就是说,要到2060年底、甚至要到2061年,美国海军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更重要的是,要想达到这个预期,美国海军必须充分利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岛屿基地,并且迫使共和国海军攻占这些岛屿,以此消耗共和国海军的兵力。

这个时候再来看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军事部署,也就不难明白欧洲投靠共和国的重大影响了。

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海军不能借助新喀里多尼亚,必须为登陆澳大利亚夺取前进基地,即不惜一切代价攻打所罗门群岛,像100多年前的日本海军那样,在那座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的热带岛屿上与美军鏖战,即便这次笑到最后的不是美军,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也必然在这里浪费宝贵的兵力与更加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在2059年底,也就是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秘密协议之前,美军已经做好了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迎击共和国军队的准备,不但在这里部署了10多万地面部队,还储备了足够这些地面部队坚持2年的物资,以及持续消耗大半年的弹药。客观的讲,就算共和国陆战队非常彪悍,而且战斗力强大,在岛上的热带雨林中,除非使用战术核弹头、或者同样被归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化学武器,不然肯定会与美军恶战好几个月。

不管怎么说,随着欧洲做出战略选择,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事实上,对美军来说,影响还不仅限于此。

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欧盟与共和国达成秘密协议之前,就与美国在瑞士达成了一份非常类似的协议,即欧盟不向美国宣战,而美国则要帮助说服俄罗斯,并且确保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也就是说,美国不能倒打一钉耙,出兵控制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众多海外省与海外领地。

虽然有理由相信,美国在签署这份秘密协议的时候,并没打算当真,即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仍然会出兵控制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海外省与海外领地,而首先需要控制的就是法国的新喀里多尼亚。别的不说,美国海军就在当时制订了一份紧急行动计划,即在局势出现重大转变的时候,必须抢在共和国海军之前控制新喀里多尼亚,甚至得出兵攻占保持中立的瓦努阿图。但是不管是美国当局、还是美国海军都没有料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快到美军甚至来不及采取应急行动。

2059年圣诞节前夜,共和国海军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分别从新赫布里底群岛(即瓦努阿图所在的群岛)南北两端进入珊瑚海拉开了向澳大利亚进军的序幕。

虽然这个时候,运送陆战队的船队还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就连支持舰队作战的3座海上基地也正在南下的途中,当时为2支主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的就是以2艘“重庆”级航母与2艘“上海”级航母为核心的第三舰队(因为主力舰队占用了编号,所以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的编号顺延),但是美国海军却无计可施,不但没有让留在豪勋爵岛的第三舰队主动北上应敌,反而让第三舰队撤退到斯潘塞湾(即阿德莱德南面的海湾),即离开了共和国舰队的打击范围。

如此一来,美军主动放弃了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

当然,不是美军愿意放弃,而是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瓦努阿图是独立国家,而新喀里多尼亚则是法国的海外省,在此之前美国没有理由向这两处地方派遣军队,而且也没有办法派遣军队。在剧变面前,就算美军想赶在共和国军队之前出兵控制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也得首先夺取制海权,而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就算美国陆战队到达了目的地,也会被彻底包围,甚至会遭到共和国海军的炮火打击与空中打击。

要说的话,只能说共和国海军的行动太迅速了。

当然,舰队进入珊明海,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除了“台湾岛”号、“海南岛”号与“崇明岛”号海上基地先后在瓦努阿图与新喀里多尼亚之间的海域安营扎塞之外,运载陆战队的登陆舰队也赶了过来。有意思的是,拖后腿的反而成了欧州国家。当然,考虑到美国会在欧洲宣布参战后出兵控制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所以可以将共和国海军在珊瑚海的行动看成是以防范为主的前期部署。

直到2060年1月7日,在法德意的积极推动下,欧盟理事会才在英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参战决议,并且在当天晚些时候,宣布出兵白俄罗斯、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与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到1月8日天亮的时候,欧洲军队已经进驻加里宁格勒,并且先后进入了白俄罗斯与立陶宛。虽然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俄军做了微弱抵抗,但是在远离本土,而且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3个俄军师在1月8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