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7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表美国政府的CNN把矛头对准了无所不用其极的39军,认为应该由中国政府负全部责任。与CNN针锋相对的半岛电视台则把矛头对准了负隅顽抗的印军,认为应该由印度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由此引出了很多话题,比如战争的正义性,又比如印军是否应该放弃抵抗。

争论达到高潮的时候,几则不那么惹人瞩目的消息出现在了网络上。等到看热闹的观众反应过来的时候,大部分中立媒体调整了新闻内容,开始重点报道发生在西孟加拉邦其他地区的新闻。

获准进入孟加拉族战争难民营的不仅有孟加拉国的记者,还有很多受到孟加拉国政府的邀请西方记者,特别是一直以来同情与支持印度境内的孟加拉族为了自治权而进行不懈斗争的欧洲记者。

虽然一些欧洲记者提出前往加尔各答进行战地报道的要求遭到中国军官的拒绝,但是在报道孟加拉族战争难民的安置情况时,大部分欧洲记者秉承了讲事实、说真话的传统,恪守职业道德,把真实的一面展示在了观众面前。

欧洲新闻媒体同时把目光转向印度境内的八千万孟加拉人,恐怕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与八千万孟加拉人的生存问题比起来,加尔各答的那些事情根本算不了什么。可以说,八千万人的生存问题,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如果民众不再关注加尔各答,认为印度对要求获得自治权的孟加拉族进行的残酷镇压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美国就无法利用发生在加尔各答的事情对付中国了。

直到这个时候,CNN才抛出重磅炸弹,宣称有2到3万人被炸死。

问题是,这个时候宣布这样的结果,给人一和画蛇添足的感觉。

CNN刚刚发布消息,半岛电视台就提出了三点质疑:一是CNN没有派战地记者前往加尔各答,如何知道炸死了这么多人;二是爆炸地区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中,连中国政府都没有公布任何数据,CNN如何证明其数据的准确性;三是事情发生不到24小时,连政府都无法得出准确的统计数据,CNN凭什么认为其数据是正确的?

三个质疑全都对准CNN报道的真实性。

虽然CNN立即做出回应,宣称用了最先进的遥感技术,而且得出的数据得到了相关权威部门的支持。但是CNN即没有说使用的是哪种遥感技术,也没有明确指明支持其数据的是哪个权威部门,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为了保住面子,CNN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开始指责半岛电视台,宣称半岛电视台作为一家中立媒体,却在重大问题上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上说法,不尊重新闻的自由性,背弃了新闻媒体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标准,沦为为中国政府的走狗。

CNN主动挑起事端,半岛电视台马上迎战。

不管怎么说,半岛电视台都是第三方媒体,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也不用听从中国政府的吩咐。CNN就不同了,作为美国的新闻媒体,而且是美国最大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政府的喉舌,虽然作为私营电视台,CNN与美国政府没有直接厉害关系,但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CNN就是美国政府的话筒。

显然,CNN把矛头对准半岛电视台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根本目标。

当全世界的观众都开始关注CNN与半岛电视台的舆论大战时,谁还会关注发生在加尔各答的事情?

只不过,让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中国的新闻媒体没有加入这场舆论大战。

中国的新闻媒体一直在重点报道战争进程,对加尔各答与难民营的事情只做了简单报道,未做深入评论。

在关系到中国国家名誉的问题上,中国新闻媒体竟然集体回避。

显然,这不是应有的态度,非常不正常。

大概正是中国新闻媒体的态度,让更多厌烦了新闻媒体打舆论战的观众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战场上。

比起那些勾心斗角的斗争,战场上的战斗更加真实。

当天,中国新闻媒体重点报道了三个方向上的战斗,一是54军从瓦拉纳西出发,向安拉阿巴德推进,二是39军继续在加尔各答币区内与负隅顽抗的印军激战,三是驻扎在印度东北地区的27军全面展开、为大举进攻做准备。

虽然关于加尔各答的报道并不多,仅有的几段录象也是军事记者(隶属于军队的军职记者)拍摄下来的,相对较为“温和”,但是中国新闻媒体这种不偏不倚,客观报道战争事实的态度得到了一致好评,就连很多之前对中国新闻媒体有很大偏见的欧洲人都认为,中国新闻媒体能够尊重事实,以新闻媒体应有的客观立场把真相展现在观众面前,比那些别有用心的新闻媒体更有职业操守。

最能说明观众喜好的肯定是收视率。

根据一家欧洲调查机构在当天上午通过电话进行的随即调查,中国国际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欧盟地区的收视率达到了11。2%,首次超过CNN国际新闻频道,成为收视率最高的境外电视台新闻频道。

这一调查结果,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也足以让CNN发现问题。

当天下午,CNN改变了报道内容,开始重点报道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并且重点分析了54军攻打安拉阿巴德的战略意义,以及39军攻打加尔各答的战术问题。

虽然CNN还想在加尔各答问题上做文章,但是受观众的影响,CNN自觉减少了与“人道主义灾难”有关的报道,再次打起“客观公正”的旗帜,重点报道军事行动。

毫无疑问,CNN再次犯了个严重错误,忽略了27军的行动。

不管怎么样,这天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战争无处不在。

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超限战“的概念,认为能够对政治决策与军事行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制高点,战争不仅仅发生在战场上,而是发生在各个层面上,舆论宣传就是战场,新闻报道就是交战双方的武器,但是直到这一天,全球观众才认识到,战争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获得舆论的支持,谁就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成为战争的正义方。虽然军事行动之外的所有战争行动,对战争的影响都不明显,至少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与正面军事对抗相比,包括舆论宣传在内的战斗,对战争的影响更为深远。如果从长远角度看,舆论宣传甚至能够对战争的最终结局,特别是获胜方最后的收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与战场上的战斗一样,舆论战场上的战斗不由某一方的意志决定。

也就是说,舆论战场上的战斗,不会因为某一方停止行动而结束。

更重要的是,舆论战争与军事战争一样,都是政治斗争手段,为政治利益服务,除非交战双方在政治上达成妥协,不然总会分出个输赢。

这一天,裴承毅最关注的也是27军的行动。

用一个军去控制面积超过30万平方千米的印度东北地区的所有交通要道,显然有点吃力。27军是战略反应军,不是空降军,无法像空降军那样占领交通线附近的制高点,达到控制交通线的目的。

幸运的是,27军不是重装甲军。

战略反应军的最大特点就是拥有出色的战略与战役机动能力,绝大部分战斗装备都可以用空运的方式送往前线。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空运力量,战略反应军也可以执行机降作战任务。

为了加快27军的行动速度,裴承毅抽调了3个空降军的全部战术空运力量,让27军把主战装备的所有阶加配件全部拆掉,由DZ…25C送往前线,控制交通线附近的制高点,从而避免在地面上进行战术机动可能遇到的麻烦。

这一举措,极大限度的加快了27军的部署行动。

等到印军东北集团军群反应过来的时候,27军已经部署到位。

随着夜幕降下,针对东北集团军群后勤保障物资的轰炸行动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130章 综合素质

整个晚上,裴承毅都呆在战术指挥中心,直接指挥轰炸行动。

不是裴承毅不信任袁晨皓,而是担心袁晨皓过于年轻,激动起来,忘记收手。要是一口气炸掉印军的所有仓库,后面的戏就没办法唱了。

轰炸行动持续到天亮,几个重要目标让执行轰炸任务的陆军航空兵费了不少力气。

不得不承认,印度东北地区恐怕是世界上军事防御强度最大的地区。

藏南冲突之后,印度投入数百亿美元,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战略防御体系。用古吉拉德在出任印度陆军参谋长之后到东北地区视察时的话来说,印军的防御体系足以阻挡百万大军,即便与后方失去联系,储存在各处加固地下仓库内的军事物资足够该地区的军队坚持数年之久。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

轰炸开始后不久,陆航就遇到了一块硬骨头:位于那加兰邦曼戈格琼东部郊区一座山丘内的“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萨曼戈是在藏南冲突中涌现出来的印军战斗英雄,按照印军的宣传,萨曼戈在战友全部阵亡的情况下,顶住一个中国陆军营长达一天一夜,最后与冲上阵地的数名中国军人同归于尽。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无从考证)。该物资储备中心为驻扎在那加兰邦的11万印军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储备了大约5万吨大米、3万吨面粉与2万吨其他易长期保存的食物。即便按照正常消耗速度计算,这些食物足够11万印军消耗1年。炸掉“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11万印军就得另谋生路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陆航的DW…26B机群首先用2枚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在物资中心的上方炸开了一条通道,然后投下了1枚特种炸弹。特种炸弹的威力不用质疑,但是评估轰炸结果的无人侦察机却发回了让裴承毅都不敢相信的现场图像,只有山顶的花岗岩层被炸穿,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并没崩塌。不得已,裴承毅让陆航进行补充轰炸。这次担任轰炸任务的DW…26B首先用5枚激光制导炸弹炸穿了钢筋混凝土加固层,确认炸出了一条直通下仓库的通道后,才投下第二枚特种炸弹。虽然评估结果是“瘫痪”,而不是裴承毅想要得到的“摧毁”,但是无人侦察机拍下了从几处出口喷出来的尘土,证明轰炸已经达到预期目的,“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完全坍塌了。为了避免印军挖掘埋在下面的粮食,裴承毅让陆航再次轰炸了几处主要出口,然后安排战略航空兵的轰炸机在天亮之后向已经遭到三次轰炸的山丘投撒专门用来对付人员的传感器炸弹。

裴承毅担心袁晨皓做过头,他自己做得也够绝的。

根据战后从印军获得的资料,为了挖出埋在废墟里的粮食,上千名印军官兵被撒布在山坡上的传感器炸弹炸死炸伤。

在裴承毅的亲自指挥下,轰炸很有针对性。

实际上,裴承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因为印度在藏南冲突之前,一直将重点放在克什米尔地区,直到藏南冲突之后,才开始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工作,所以包括容纳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地下仓库在内的超大型地下防御设施都是在这几年内完成的。虽然军情局投入了很多力量,但是需耍同时监控的目标太多,没能掌握所有地下仓库的准确位置,无法为前线指挥部提供足够的情报。换句话说,就算把确认的目标全部炸毁,也不会让印军主帅吃不上饭。

为了让裴承毅放心,军情局还送来了一份“证据”。

藏南冲突之后,印度总共向东北地区运送了250万吨粮食,而部署在该地的印军4年内最多只消耗了100万吨粮食。也就是说,该地区的仓库内储存了大约150万吨粮食,而军情局掌握的那些粮食仓库只能容纳大约100万吨粮食,中间的50万吨差额,就不在军情局的掌握之中了。

轰炸结束的时候,裴承毅才离开战术指挥中心。

根据由无人侦察机发回的现场图像做出的战果评估,这天晚上只炸毁了可以储存90万吨粮食的印军地下物资仓库。

裴承毅留了一手,免得干过头。

实际上,裴承毅与军情局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军中长期存在的腐败对轰炸结果造成的影响。

直到战后,裴承毅才知道,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没有错,但是4年内,看管物资的印军通过走私等方式将95万吨粮食输往邻国,或者通过黑市卖给当地人,从中获得大约15亿美元的赃款。这笔钱中,有1亿5000万美元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转入了古吉拉德的长子在苏黎世银行开的账户。

换句话说,轰炸开始的时候,印军东北集团军的存粮只有55万吨。

由此可见,大部分仓库都没有放满,储存在那些没有遭到轰炸的仓库中的粮食不是60万吨,而是不到5万吨!

5万吨的粮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东北集团军总兵力33万,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天需要2千克粮食,33万人1天就要消耗660吨粮食,5万吨存粮最多只够消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