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锢山馐俏以敢饪吹降模忝遣荒芤槐沧游溃乙忝敲扛鋈硕及才乓桓龀雎罚琱ún到好不好,那就要靠自己了。”
    杨大郎低低叹息一声,千般滋味涌入他心头,
    军队休整了三天,张掖运来的军用物资和粮食也抵达了敦煌,军队开始整顿,即将出发了。
    军营内格外忙碌,士兵们在忙碌地拆除营帐,搬运物资,在一座大帐内,杨元庆正和十八名年轻的文官们谈话,这些文官都是敦煌郡各家大户的子弟,大多学有所成,而且身体强壮,适合军旅生活。
    望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这些年轻人的年纪大多十**岁,和杨元庆一般大,使杨元庆也感到了自己属于他们一员。
    “从今天开始,你们便正式成为军队一员,尽管是文官,但你们也一样将见到血腥,面临死亡,和普通士兵一样,也要上马作战,但你们又和普通士兵不同,你们将来都有机会转为地方官,军队只是一个磨练心志的地方,只有一场场战役打下来,你们的心志才会渐渐变得坚强,才能承担大事,一个人只有经历死亡,他才会从容面对一切挑战,跟着我杨元庆,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杨元庆见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一种期待的光芒,这是一群热血而充满了理想的年轻人,他又微微一笑,“现在我需要和大家认识一下,请大家把名字告诉我,还有祖籍何处?从你开始!”
    杨元庆的目光转向第一个举止文雅,但身材壮实的年轻人,他起身施礼道:“在下萧琎,祖籍江陵。”
    “在下谢思礼,金陵人。”
    众人一一报名,这时帐外传来一阵sāoluàn,一名士兵奔到mén口道:“将军,军营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也请求从军!”
    ――
    !@#

第六章 夜袭柔远
    第六章 夜袭柔远
    在军营外,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高约五丈,旗帜已经撤去,只剩一根光秃秃的木柱,此时在木柱顶端站着一人,金鸡dú lì,在只有手腕粗的旗杆顶端做着各种高难动作,时而翻身,用单手撑立,身体倒竖笔直,时而金钩挂帘,身体倒挂在木杆上,引来士兵们一阵阵惊叹。
    负责巡哨的苏烈飞马而来,见此状,不由大怒,张弓搭箭喝道:“顶上飞贼,若再不下来,我将你钉死在木桩上!”
    旗杆顶上男子一声轻笑,从五丈高的旗杆顶上一跃跳下,张开臂膀,像一只飞燕俯冲而下,当手掌刚刚触地,身子却又轻轻一弹,以手掌撑地,倒竖身体向后疾走十几步,随即一跃起身,引来一片喝彩鼓掌声。
    这时杨元庆也到了大门前,看到了刚才的一幕,心中暗忖,‘莫非长安那人也躲在敦煌郡?’
    杨元庆听妞妞说过,她有一个族兄,是沈家学武第一人,轻功极高,名叫沈光,原来也住在长安,曾在杨谅手下效命,杨谅兵败后被除名,然后便不知所踪,难道就是他?
    年轻人轻轻翻了一个跟斗,跃到杨元庆面前,笑嘻嘻行一礼,“小子沈光,特来从军,恳请杨将军收录!”
    杨元庆打量一下他,年约十**岁,长一张娃娃脸,身材不是很高,但两膀宽阔,显得格外有力。
    “你就是肉飞仙?”杨元庆笑道,这是沈光的绰号。
    这个年轻人正是沈光,沈秋娘的族侄,从小便跟父亲来到长安,因为他身手极为敏捷,又豪爽仗义,在长安很有名气,博得一个‘肉飞仙’的绰号,后被汉王杨谅看中,收到帐下,杨谅兵败后,沈光被牵连,为逃避抓捕,他躲到敦煌的叔父家中,这一躲就是四年。
    沈光并不知道杨元庆和沈家的关系,他几个月前去西域游历,昨晚才回来,错过了募兵,沈光一心想从军建功立业,眼看隋军要走,他便再也忍不住,赶来投军。
    他单膝跪下,抱拳道:“小子正是沈光!”
    杨元庆点了点头,“虽然你曾在汉王手下做了军官,但在我这里,你就得从小卒做起,你可愿意?”
    沈光暗暗一惊,杨元庆怎么会知道他在汉王手下做过,但此时他无法逃避,只得低下头道:“我愿意从一小卒做起。”
    杨元庆向苏烈招招手,苏烈上前行礼,“参见将军!”
    苏烈被杨元庆任命为斥候校尉,手下有三百人,杨元庆指了指沈光对他笑道:“此人就归你了,好好带他吧!”
    苏烈不喜欢沈光的招摇,但此时他也没有办法,只得点头道:“卑职遵命!”
    “好了!”
    杨元庆回头令道:“大军收拾完毕,即刻出发!”
    一刻钟后,三千敦煌军和两千张掖军,共计五千隋军整装完毕,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
    伊吾国也就是今天的哈密地区,自古便是中原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早在汉朝时便在这里筑伊吾城,派兵驻守,西晋时,朝廷在这里设伊吾县,使伊吾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原朝廷的郡县编制,北朝中原大乱,伊吾县又渐渐失去了和朝廷的联系,被铁勒人所占,建立伊吾国。
    北魏时期,中原朝廷开始逐渐恢复对西域控制,但由于柔然的压力,势力最终只到玉门关,无力再向西扩展。
    这次隋朝出兵伊吾,不仅仅是要切断西突厥和吐谷浑的联系,同时也要重新恢复自汉朝以来,zhōng yāng朝廷对西域的控制,这在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正是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才能继续拓展西域,使西域法理上属于中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版图。
    大业四年六月初,正是大暑时节,一支五千人的隋军驻营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戈壁滩上俨如烈火焚烧,一只鸡蛋放在地上,片刻便可烤熟,不断有士兵中暑倒下,短短三天,便已有两百余人被极度炎热夺取了生命。
    尽管隋军昼伏夜行,但驻营也难当酷暑炎热,水在这时候已成为生命之源,在驻扎的营地旁便有一条小河,盛夏时节,河水没有干涸,依然有涓涓细流。
    隋军在这里挖了一条沟渠,将河水引起大营内,冰凉的雪山融水成为隋军降暑至宝。
    杨元庆秉承了祖父杨素的带军风格,在扎营行军上一丝不苟,尽管四周是数百里的戈壁滩,但长矛倒刺,蒺藜遍布,竖起了眺望塔,派出了巡哨兵,大营内旗号鲜明,五支军队整齐有序,马道人道分明,一切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就算只过一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正和军官们开会,一共是五名偏将团主,裨将王威,长史李延年,李延年出身河西李氏大族,和李渊之祖冒认河西李氏不同,他是真正的李氏子弟,三十岁不到,原是敦煌郡都尉,还有行军司马薛万述,薛万述是薛世雄长子,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骁将。
    另外,斥候校尉苏烈作为dú lì营主官,也参加了会议。
    在大帐正中,挂着一幅伊吾国地图,旁边站着一名中年男子,名叫萧远颂,是萧家商队头领,这次他率萧家商队与隋军通行,萧远颂同时也是隋军向导,他从二十岁起便往来于敦煌和伊吾,至今已经十五年,对伊吾地形了如指掌。
    他用木杆指着地图对众人道:“我们旁边这条河叫罗漫河,发源于北方的折罗漫山,在chūn天时是一条大河,因夏季而干涸,再向前百余里便是柳谷水,也是发源于折罗漫山,但水量比我们这条河大,所以在柳谷水下游就有一座市镇,叫做柔远镇,有三百余户人家,是商旅往来的重要歇脚之地,镇上还有五百伊吾国驻军,有汉朝留下的烽火台,现在仍然被伊吾**队利用,从柔远镇到伊吾城相距两百里,都是戈壁沙漠,中间筑有十座烽火台,每座烽火台有五名士兵,烽火台里有蓄水井......”
    萧远颂用一种缓慢的语气介绍伊吾国的情况,大营内的军官们都听得专心致志,杨元庆却有点心事重重,他在想着启民的可汗的情况,当初双方约好六月初两军在贪漫河汇合,但到现在突厥人一点动静都没有,看样子他们是失约了。
    等萧远颂介绍完,杨元庆便站起身对众人道:“或许突厥人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可能耽误了,但是我们已没有时间,圣上要求在中元节前听到捷报,这是他定下的期限,但从这里去京城报信最快也要一个月,而现在已经是六月初五,事实上我们只剩下十天的时间,十天内我们必须要拿下伊吾国,等不了突厥人。”
    长史李延年长期在敦煌为将,对伊吾**队也比较了解,他站起身道:“伊吾国是乌孙人建立的国度,但伊吾国中也生活着大量铁勒人,尤其是处月部人,他们散居伊吾国各地,和西突厥的关系极好,如果我们打下伊吾城,突厥人必然会很快得知,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劲敌不是伊吾国,而是西突厥,杨将军,我们兵力不足,不一定能顶得住西突厥人的反扑,我们要未雨绸缪,最好和契苾人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援兵。”
    王威也主张用契苾为援军,他也笑道:“我赞成李长史的想法,我们不能过于冒险,如果契苾肯出兵助我们,我们的后续之忧就会少得多,将军,可行的!”
    杨元庆还是在沉默之中,没有答应众人的建议,良久,他缓缓道:“虽然从军事上看,是完全可行,但从朝廷大局上看却未必是好事,各位,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契苾人的势力北扩,我们再想建立伊吾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就是圣上为什么让启民可汗来联合作战的缘故,而不是让契苾人来联合作战。”
    众人都沉默了,虽然杨元庆说得对,但五千军想顶住西突厥人的反扑,确实有点吃力,这时,杨元庆笑道:“我们至少有五千军队,不要束手束脚,把伊吾国拿下再说!”
    ........
    柔远镇是一处由绿洲而生出的小镇,人口有三百余户,但驻军却有五百人,是伊吾城的门户,处月人通过汉朝时修建的烽火台来传递jǐng报,所以要拿下柔远镇,首先必须要干掉烽火台。
    在柔远镇以西约二十里的一座山丘上,便是第一座烽火台,用巨石垒成,高三丈,分为三层,下面是养马,中间住人,顶上便是烽火,烽火台内有五名伊吾国士兵。
    伊吾国从北魏时建国,已经近百年了,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战争,对于这些烽火来说,预防荒原野狼群反而成了他们主要事情。
    入夜,天空没有一片云,一轮圆月在这一望无际的大海里航行,独孤地撒下一地清冷的光辉,烽火台便沐浴在这片银sè的月光中,异常的安静。
    这时,几十名黑影迅速地靠近了烽火台,大多人都隐藏在百步内的几十块大石后,只有一名异常敏捷的身影迅速向烽火台靠近,他的身体紧贴在烽火台的石壁上,将一卷绳索猛地向上一抛,绳索准确地套在三层顶上的女墙垛口上,他就像一只轻敏的猿猴,攀住绳子迅速向上爬动,不远处,苏烈目光复杂地望着黑影,他不喜欢这个人,可是此人高超的轻功却又令他不得不佩服。
    片刻,黑影翻进了烽火台顶上,把点烽火的锅和所有的柴草狼粪全部扔下烽火台,向这边挥了挥手,苏烈大喜,低声喝令道:“上!”
    数十人一起向烽火台猛扑而去.......
    一个时辰后,当两座烽火台都被拿下的消息传到杨元庆耳中,杨元庆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包围柔远镇,悉数歼灭敌军,一个人也不准放跑。”
    五千隋军骑兵形成一个扇形,铺天盖地向两里外的柔远镇包围而去,马蹄声如雷,顷刻间便杀进了柔远小镇。
    ........
    ……………
    !@#

第七章 智取伊吾
    第七章 智取伊吾
    乌孙人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民族,一直生活在天山南北,北魏时曾和鲜卑人关系密切,但它屡受柔然人压迫,最终被迫退到葱岭以西,继而依然有一小部分乌孙人留下,伊吾国便是由一部分乌孙人所建的国度。
    和其他西域各国一样,伊吾国内也同样是民族复杂,除了乌孙人外,还有铁勒处月部人,也就是后来的沙陀人,另外还有少部分契苾人和一些西突厥人,甚至还有几百户胡化的汉人,他们是原来伊吾县汉人的后代,住在伊吾城内,百年来和胡人通婚,语言和习俗已经胡化,除了相貌还稍稍有点汉人的特点,其余都完全不同了,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汉人的影子。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民族中,以铁勒处月部的势力最大,他们占据了这一带最丰美的草场,蒲类海四周的草场都是被他们所占,而乌孙人则主要集中在伊吾城及其周围地区,他们建立了一支近六千人的军队。
    伊吾国国王叫做默啜,今年约四十岁,身体长得颇为肥胖,有十几个妻妾,给他生了几十个儿女,尤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