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营。”
    “可是.....这里是关中,会有敌人吗?”宇文化及愕然。
    杨素淡淡一笑,“不管在哪里,驻营的原则都是一样,宇文化及将军,你要向你尊父好好学一学,他可是隋军驻营第一高手。”
    宇文化及脸一红,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干笑两声,调马回去了。
    杨素冷冷一笑,随即下令,“再行十里,大军驻营!”
    他又忍不住向宇文十三太保望去,却发现那个身材极高的大太保,竟然不在队伍之中,他不由一怔。
    ..........
    (宇文大太保是谁?大家猜一猜!)

第二章 宇文义子
    杨素用兵极为看重情报,他在每军之中都会设有两个斥候团,斥候团偏小,只有五百人一团,其中第一军的两个斥候团都是斥候jīng锐。
    作战编制和军府编制中都有团,但两个团的含义完全不同,军府中的团是中低级军官,主将称为团主或者校尉,手下三百人左右。
    而作战编制中的团则属于中高级的将领,统帅一千骑兵或者二千步兵,主将称为偏将,手下又有两名副手,称为仪同。
    第二斥候团偏将约三十余岁,名叫赵勇,是个很普通的名字,但他在军中名气却很大。
    开皇九年,隋军破陈,赵勇随贺若弼从广陵渡江,他是第一个冲上江南土地,又在京口大战中亲手擒住刺史黄恪,大军包围健康,在贺若弼攻打太掖门之际,他便潜入城中。
    可论功行赏时,贺若弼恨他没有抢在韩擒虎之前抓住陈后主,便抹杀他一切功劳,至今只是名偏将,这次北征突厥,赵勇也是憋了一股子劲,要再立新功。
    今天主帅杨素把孙子杨元庆交给他,使赵勇感到有点受宠若惊,他不敢怠慢,便亲自带领杨元庆去四处巡查。
    “小将军,其实斥候之术并没有什么诀窍,关键就是‘敬业’二字,比如说,你率二十人遇到五十敌军在屠杀民众,欺凌妇女,但你不能多管,因为这不是你的任务,你的任务是要找到敌人主力在哪里?他们有多少军?骑兵多少,步兵多少?战斗力如何,这才是你的任务.....”
    赵勇一路上都在给杨元庆讲解一些基本斥候要领,他率领五十骑兵,前去寻找驻营之地。
    “需找驻营之地,首先是要找到河,沿水而行,还要分散弟兄去方圆二十里内探查,不能中敌军埋伏,明确无敌军埋伏后,再确定驻营之处,首先是要四面开阔,要有水源,即使没有水源,也要能掘井见水,水是第一重要.....”
    “夜行树林要注意惊鸟,宿鸟惊飞知敌情.....”
    杨元庆一路认真听着,不时问一两句,都问到点子上,开始赵勇还有心奉承,讨杨素之孙喜欢,可渐渐地他发现杨元庆竟能举一反三,让他颇为惊讶,他口中的赞扬便开始变得真诚起来。
    “小将军,你怎么知道数灶算士兵之法?”
    古代不像现在,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爆炸,什么减灶之计,什么增灶之计等等都听说过,也都见过,而古代这种知识若没有从军经历,或者是学过兵法,一般人很难知道。
    杨元庆笑了笑,“我读孙膑兵法时提到过,但一直都是书上所言,没有亲眼见过,现在把实际看到的和书上写的一结合,我就完全理解了。”
    赵勇长长叹息一声,“小将军不愧是大帅之孙,竟然懂兵法,难怪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哎!看样子将来我也得叫小将军一声大帅了。”
    杨元庆长这么大,很少有人肯拍他马屁,虽然明知是奉承,但也听得心中舒服,难怪人说千穿万穿,唯有马屁不穿。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驻兵之地,离雍县约十里,在一条小河边,地势平坦,四周没有森林障眼,赵勇立刻命人插上几杆红旗,表示这里已经被军队临时征用。
    就在这时,杨元庆见一只黑影从西急飞而至,从他们头顶上掠过。
    “是猎鹰!”
    赵勇大喊一声,他和几名士兵纷纷搭箭,而杨元庆的一支箭却如闪电般shè去,他早看清这只猎鹰,体格巨大,翅膀展开近三尺,鹰爪上抓着一条挣扎的大蛇才使它无法高飞。
    杨元庆打猎两年,却从未shè过鹰,当猎鹰从他头顶掠过,他的一支雕翎箭也随鹰而去,尽管杨元庆的箭法已经千锤百炼,但在shè中猎鹰的一刹那,猎鹰翅膀一收,急下坠一尺,杨元庆的箭便擦着它的脊背呼啸而过,引来众人一片遗憾的惊叹。
    同时也激起了杨元庆的好胜之心,他催马疾驰追去,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名临时斥候。
    鹰似乎在勾引着它,一直高高低低的飞行,仿佛一箭可中,但又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
    杨元庆追出两里,前方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河流在这里转弯,眼看猎鹰一转翅膀,向森林深处飞去,杨元庆早已憋足的劲,张弓便是一箭,箭势极快,向鹰腹shè去,箭在离鹰腹还有三尺时,另一支箭却后发先至,强劲的力量使它如电光闪过,霎时间超过杨元庆之箭,一箭shè穿鹰颈,而杨元庆的箭也在这时shè中鹰腹。
    猎鹰一声哀鸣,如黑石坠落,‘扑通!’直落进河中,入水又浮起,黑sè的翅膀仿佛一只倒伏的船帆在水面上漂浮。
    杨元庆一动没有动,直愣愣地望着这只鹰,虽然鹰腹上插着他的箭,但他知道,这只鹰不属于自己,在自己的箭shè中它之前,它便失去了生命,他shè中的不过是一具鹰尸。
    马蹄声响起,一匹浑身乌黑的战马从被森林遮蔽的河流边出现,马上是一名身着银甲的骑士,身上银甲在黑马的映衬下格外鲜亮。
    他身材极为魁梧,似乎比张须陀还高一点,一手执弓,另一手提一杆凤翅鎏金镗,胯下战马体格极大,也是一匹伊犁战马,四肢强健,能承受住人和兵器的重量。
    杨元庆的眼睛眯了起来,这杆凤翅鎏金镗让他想到了什么?
    “少将军,鹰是你的,你为何不取?”宇文大太保微微一笑,眼中带着柔和谦虚的目光,但他头颅却很高傲,始终不因为杨元庆是杨素之孙而低下,他只是一种谦让的姿态,杨元庆的箭也shè中鹰腹,虽比他慢半拍,但对方年纪却比他小,他理当让鹰。
    杨元庆摇摇头,“只有那支箭是我的,鹰不是我的猎物。”
    宇文大太保催动战马到河边,伸出一丈七尺长的凤翅鎏金镗将猎鹰挂上岸,直接扔在杨元庆的马前,他笑了笑,掉转马头便走。
    “宇文成都!”
    杨元庆忽然一声大喊,将宇文大太保僵停住了,他慢慢转过身,惊讶地看了一眼杨元庆,“你认识我?”
    他是梁武帝萧衍的后人,叫萧成都,改姓宇文后,便叫宇文萧,从来没有人叫他宇文成都,但一点也没有错,他是该叫宇文成都。
    杨元庆心中的震惊不亚于他,没想到真有宇文成都其人,演义中的宇文成都是宇文化及的儿子,但历史上宇文化及并没有宇文成都这个儿子,却没想到宇文成都竟然是宇文述的义子。
    天宝大将军,天下第二条好汉,这曾经是杨元庆最敬佩之人。
    杨元庆淡淡一笑,他没有解释自己怎么知道他是宇文成都,也无法解释,他伸出刀,将猎鹰挑起扔给他。
    “这是你的猎物,我shè的只是一只鹰尸。”
    宇文成都心念一转,便已猜到几分,应该是杨素告诉他,以杨素的手段,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并不难,就像宇文述关注杨素的铁影十八骑,杨素又怎么不留意宇文十三太保。
    宇文成都猜得不错,不过他却不知,杨素压根就没有告诉杨元庆宇文十三太保的细节。
    他慢慢催马上前,拱手笑道:“小将军,能否借你金麟剑一观?”
    隋帝杨坚的九剑乃是天下绝顶名剑,倚天、七星、湛卢、龙泉、磐郢、鹿卢、步光、浑元、金麟,其中湛卢剑赐给太子杨勇,磐郢剑赐给晋王杨广,鹿卢剑赐给秦王杨俊,步光剑赐给蜀王杨秀,浑元剑赐给汉王杨谅,而七星剑赐给了其弟卫王杨爽,杨坚自己留三把剑,可谁能想到,皇帝竟然将金麟剑赐给一个少年,当然,杨元庆是杨素之孙,可如果是重视杨素,为何不赐给杨素本人?
    皇帝赐剑杨元庆轰动了朝野,令很多人心生嫉妒,宇文述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府后反复提这件事,宇文成都对这把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杨元庆解下剑,扔给了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接住剑,他握住剑柄慢慢抽出,只觉冷森森的寒光迎面扑来,他立刻眯起了眼睛,“好剑!”
    他没有拔出剑,而是送回剑鞘,将金麟剑还给杨元庆,“小将军蒙君帝青睐,前途不可限量,此剑请收好!”
    杨元庆却傲然一笑,“若能斩达头可汗之首,胜过此剑十倍!”
    “说得不错,是我见识低了,男儿大丈夫,当以功绩博前途,焉能靠帝王之宠?”
    宇文成都向杨元庆一抱拳,“在下宇文萧,并非宇文成都,很高兴认识小将军。”
    说完,他一掉马头,向东驰去,远远传来他的声音,“此鹰为我们二人共猎,小将军请收下!”
    .........
    【关于宇文成都,大家不要纠结,本书并不是往演义上靠,因为这是老高最喜欢的一个隋唐人物,所以想法设法让他出场,同时也稍稍提高一点本书的趣味xìng,本书还是以史为准,另外,今天推荐票能否突破一万张,恳请大家支持投票。】

第三章 双瞳之将
    十万大军在一片平坦的开阔地扎下了大营,大军扎营一丝不苟,因为是行军扎营,没有立营栅,而是以车布在外围,车前挖浅沟、埋鹿角,并每隔五十步竖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车围后插上密集的马矛,防止敌军骑兵突营,中间才是兵帐,另有营帐放置杂畜等物。
    数千顶大帐按照六军分别驻扎,以狻猊旗、貔貅旗、麒麟旗、蹲虎旗、腾豹旗、扬鹰旗等六杆大旗为区分,中间是黑边白底的青龙帅旗,上书斗大的‘杨’字,还有一杆大隋赤sè军旗,在风中飘扬。
    数千营帐整齐有序,人道马道清晰区分,各营有偏将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这就是名帅帐下多出良将的缘故,杨素治军极严,赏则重赏,罚则杀人,他每一道严格的军令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麾下将领。
    杨元庆跟随着一队斥候返回大营,他没有把鹰带回来,尽管所有人都没有吭声,但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脱军shè鹰的违纪,更不敢拎着一只鹰招摇入营。
    他拔掉五十几根鹰羽,送给每人一支,表示自己的歉意,他自己则将一支鹰羽插在头盔上,鹰羽随风飘扬,使他的鹰棱盔仿佛多了几分灵气,毕竟他还是有一点少年心xìng。
    杨元庆跟随斥候巡逻只是临时去散心,并非真正的任命,他不敢擅自留在斥候团中,回到军营,他便直接返回主帅大帐。
    大帐内,主帅杨素正和几名大将谋士谈话,一人约三十余岁,身材魁梧高大,身着铁甲,宽额虎目,显得威风凛凛,他叫杨义臣,原姓尉迟,父亲尉迟崇是隋帝杨坚的老部下,开皇初年,与突厥激战而亡,尉迟义臣便被杨坚收养在宫中,赐杨姓,并编籍为皇从孙。
    杨义臣是杨素的老部下,他立志继承父业,抗击突厥,这次便随杨素出征,被任命为第二军将军。
    坐在杨义臣旁边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文职军官,留有三缕短须,皮肤白皙,脸型瘦长,目光尤其敏锐,显得十分jīng明能干,此人叫李靖,今年二十九岁,在宫中任殿内直长,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尤其受杨素赏识,这次北征,杨素特地将他带到军中,出任军令郎。
    还有一员大将,身高足有六尺六,年近四十岁,肩膀异常宽阔,两臂尤其长,仿佛有千斤之力,更让人惊讶是他的眼瞳,异于常人,竟然是双瞳,目光俨如豹子般冷厉,他便是隋军名将鱼俱罗,鱼俱罗是杨素旧将,因跟随杨素平息陈朝遗将沈玄懀、高智慧之乱有功,被封为高唐县公兼叠州总管,由于母亲病逝,鱼俱罗辞官回乡守孝,正好遇到杨素北征。
    在杨素以及杨义臣、李靖的反复劝说下,鱼俱罗便答应以国事为重,跟随杨素北征,这让杨素十分欢喜,派人去奏明皇帝杨坚,同时任命鱼俱罗为第一军亚将,第一军主将是周罗睺,他因率骑兵为先锋,所以第一军实际上就是由鱼俱罗统帅。
    杨素和几名文武爱将回忆往事,正说得愉快,这时帐外传来亲兵的声音,“小将军回来了。”
    杨义臣和李靖都知道小将军就是杨元庆,两人微笑不语,鱼俱罗却不知,他见帐外进来一名英姿勃勃的少年小将,身着黑sè明光铠甲,头戴鹰棱盔,头盔上还插一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