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密却摇摇头,“我劝你别投瓦岗,别看它现在声势浩大,它其实不过是条体型臃肿的死龙而已,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没有魂魄的龙飞不了九天。”
    “不知先生说得魂魄是什么?”
    “玄感的贵族身份就是魂魄,元氏的关陇贵族也是魂魄,其实胡先生应该去投靠杨元庆。”
    “杨元庆有魂魄吗?”
    “杨元庆的魂魄是山东士族,裴氏、王氏、卢氏、崔氏,这些士族都在背后支持他,只要他坚持不承认自己是杨家的子弟,那么将来争天下者,必有他一份。”
    胡师耽笑了起来,“既然先生这么看好杨元庆,为何不去投靠他?”
    李密长叹一声,“人情难却啊!”
    三天后,一支来自东平郡的军队渡过了黄河,向黎阳仓方向疾速而去。
    黎阳仓所在之地也就是三国时的白马,位于永济渠和黄河的交叉口,水运四通八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杨广便在这里修建了储粮仓库黎阳仓,这也是大隋王朝的四大粮仓之一。有防御驻兵五千人。
    此时高丽之战已经打响,但运往涿郡的粮食依然在进行。来自山东、河北、河南各地的十余万船夫驾驶着数万艘运粮聚集黎阳仓附近。还有来自山东各郡二十几万饥民,也企图从黎阳仓获得生存的粮食。
    这天午,杨玄感率领一万郡兵抵达了黎阳县二十里外,军队行军的速度明显放缓了。
    胡师耽不知何时来到了杨玄感身旁。杨玄感看了他一眼,淡淡问道:“那天晚。他和你说什么?”
    “他说明公不听他的劝告,令他萌生去意,他还劝我走。让我去杨元庆那里。”
    杨玄感脸sèyīn沉。冷冷又道:“那他为什么不去?”
    “他说人情难却。”
    杨玄感半晌没有说话,胡师耽偷偷看一眼杨玄感的脸sè,又道:“其实他坚决反对投靠元家,是有他的私心。”
    “什么私心?”杨玄感注视着胡师耽问。
    “因为他和元家一样,都是关陇贵族。”
    杨玄感并没有听懂胡师耽这句话的意思,走了一会儿。杨玄感忽然脸sè一变,目光凌厉地向李密的背影刺去。
    杨玄感军队抵达了黎阳县。黎阳仓就位于县城南面十里外,是一座比县城还要大数倍的粮城,里面有大大小小数百口仓库和粮窖。
    这时,黎阳县令已经接到杨玄感的牒文,杨玄感声称瓦岗乱匪即将进攻黎阳仓,他奉旨跨境剿匪。
    黎阳县令深信不疑,开城迎接,他走到杨玄感马前深施一礼,“黎阳县令陈少明感谢杨使君的支援。”
    这时,从县内又出来两名官员,这两人杨玄感都认识,一人是治侍御史游元,而另一人令杨玄感又惊又喜,竟然就是黎阳仓监元务本,抓住此人,黎阳仓唾手可得。
    杨玄感当即一声令下,“统统拿下!”
    几十名士兵一拥而,将三名官员按到在地,县令陈少明大喊:“杨使君,我们有何罪,你要如此对待?”
    杨玄感狞笑一声,“我怀疑你们勾结乱匪,特来抓捕!”
    这时,治侍御史游元忽然明白过来,他大喊起来,“杨玄感,你是要造反!”
    杨玄感哈哈大笑,“你说得没错,我已经决定响应元家,推翻那昏君,尔等若识cháo流,归顺于我,我会以礼相待,否则,我杀你们三人当三牲祭旗!”
    县令陈少明和元务本都没有吭声,游元却大骂道:“你杨家宠信恩遇,近世无比,你应该为国家竭诚尽节,以报圣鸿恩,没想到你父亲坟土未干,你却要谋反,杨玄感,你不知羞耻,你杀了我!我愿一死留名彩虹。”
    杨玄感勃然大怒,对左右喝令道:“拖下去,斩了!”
    几名刀斧手将游元拖了下去,一刀砍下他的人头,杨玄感余怒未消,一指血淋淋的人头对陈少明和元务本道:“你们也想效仿吗?”
    陈少明和元务本被血腥一幕吓得魂不附体,一起跪下,“我等愿为使君效劳!”
    大业九年六月初三,杨玄感在黎阳仓正式宣告起事,支持元家,他也号召天下人共举义旗,推翻昏君杨广,拥戴新君。
    杨玄感用计骗开黎阳仓,黎阳仓守将赵怀义投降,杨玄感随即开仓放粮,饥民高呼万岁,踊跃参军,仅仅十天时间,杨玄感便在黎阳仓募集饥民和船夫十余万人,气势大盛。
    杨玄感立刻分兵三路,向洛阳浩浩荡荡杀去。
    受杨玄感的影响,余杭人刘元庆在余杭造反,声援杨玄感,旬月间募兵十万,吴郡人朱燮、晋陵人管崇也纷纷起兵造反,募兵各有数万,梁郡人韩相国募兵十余万响应杨玄感,厌次人格谦在豆子岗造反,拥兵十余万,自称燕王,一时间,天下造反之势再次风起云涌。
    但大隋的官府却依旧十分安静,没有任何人表态,所有人都在关注着皇帝杨广,而这时,杨广大军已经从临榆关出来。
    【元家造反,历史已经被改变!请大家拭目以待。】

第七章 杨广之忧
    杨广是在北平郡得到了杨玄感造反的消息,—时间,他惊得手足无措,立刻召开内阁会议紧急部署,宣布杨玄感为叛逆,和元寿—元弘嗣—样,剥夺他的—切官职和爵位。
    杨广随即下令涿郡太守杨恭仁率五万临朔宫的驻军为先锋,赶去支援洛阳,同时又命宇文述和来护儿为左右平叛元帅,各领兵十万杀向杨玄感乱军。
    在进行—番紧急部署后,杨广的惊hún才稍稍安定—点,御书房内,杨广背着手焦躁地来回踱步,他已经没有了元家造反时那样从容淡定,如果是另—家关陇贵族造反,或许还在他的意料之中。
    偏偏又是另—个势力集团,关内士族造反,令杨广倍感压力,杨广心里很清楚,如果不用雷霆手段,灭掉杨玄感的造反,时间再—拖长,极可能山东士族也会有人造反,再到南方贵族造反,那就真的天下大乱了。
    此时,杨广最担心的是杨元庆的态度,杨元庆的威胁要远远比杨玄感大得多,前几天他密令杨义臣和王仁恭逼住杨元庆的军队,但杨广也知道,仅凭这两支控制不住杨元庆,如果处置不当反被其所噬。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裴相国求见!”
    杨广心念—转,立刻道:“宣他觐见。”
    片刻,裴矩急匆匆走进御书房,摘下帽子,跪地请罪“臣裴矩有罪,特请陛下惩罚。”
    “爱卿何罪之有?”杨广故作惊讶问道。
    “玄感造反,裴杨两家为亲家,臣不胜惶恐,请陛下治罪。”
    杨广笑了起来“爱卿请平身。”
    裴矩站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虽然他来请罪,—大半只是做个姿态,但他心中确实有点紧张不是为杨玄感,而是为杨元庆,他担心杨元庆也跟着杨家造反。
    杨广感觉得出他内心的紧张,且不说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处罚裴家在这个时候,他不想再jī起山东士族的反抗,而且他通过裴家来稳住杨元庆,防止杨家南北呼应。
    杨广微微—笑“如果说亲家也要株连的话,那么元氏造反,联也该被处罚,事安上联很清楚裴家和杨玄感造反—点关系都没有爱卿不用担心什么联不会处罚。”
    “臣谢陛下隆恩!”
    裴矩谢恩退下,杨广这才问站在门口的宦官“有井么事?”
    “回禀陛下,虞shì郎紧急求见!”
    杨广心中着实有点厌烦了,虞世基到来,必然是带来不好的消息,令他心中烦恼,但他又不能不见。
    “宣他进来!”
    很快虞世基走进御书房,躬开施礼“臣参见陛下。”
    “有什么事?”杨广的语气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回禀陛下臣是为杨元庆之事而来。”
    听说是为杨元庆,杨广心中的不耐立刻—扫而空,他慢慢坐子下来“你说吧!”
    “陛平,臣很担心杨元庆会跟着杨玄感造反……”
    虞世基的话没有说完,杨广便摆摆手打断了他,尽管杨广此时心中焦躁,但他在大事还没有糊涂。
    “杨玄感在黎阳造反,但杨元庆在辽东并没有动静,说明他们没有默契,而且联命他征辽,他也没有任何借口不去,不像其他杨家人,都事先逃光了,这就让联明白—点,杨玄感造反,杨元庆并不知情,他们虽有父子之名,却无父子之情,所以联觉得事情还有转机。”
    虞世基没想到杨广看问题这么透彻,他本想是劝杨广分兵北上,配合杨义臣和王仁恭歼灭杨元庆,但现在他意识到,杨广不会采纳他的建议。
    虞世基善于见风使舵,他立刻改了。风“臣的意思是说,未雨绸缪,需要提前防备—些事情。”
    杨广点点头,虞世基的这个建议他听得入耳“你说吧!”
    “臣担心万—杨元庆真造反,那么会有哪些人呼应他,—般的文官不管,主要是掌握军权者,陛下要先夺其权。”
    —句话提醒了杨广,他沉思片刻道:“你说的可是鱼俱罗和张须陀?”
    “正是!”
    杨广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个时候动他二人,他觉得有点不妥,如果因此jī化了矛盾,反而会得不偿失。
    虞世基心中早有腹案,他实际上是受宇文述之托,借这个机会给宇文家族扩权。
    虞世基小心翼翼道:“陛下,凡事不可能两全,但我们可以选择—个比较稳妥的办法来消除这两个隐患。”
    杨广停住脚步,回头看了他—眼“什么稳妥的娄法?”
    虞世基笑道:“鱼俱罗可以采用升职的办法,将他调离丰州,至于张须陀,也可以用同样的升职办法,将他调回朝廷,陛下以为如何?”
    杨广仰着头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就依爱卿之言,张须陀可升为光禄寺卿,命齐郡丞徐元芳暂任齐郡太守,鱼俱罗封礼部尚书,赞左光禄犬夫,杨师道可暂代总管之职烈哪……
    虞世基其实谋的就是丰州总管之位,他连忙道:“陛下,杨师道毕竟是文官,让担任总管,恐怕难以阻挡关内乱匪入侵河套。”
    “那依你之见,联可以任命谁为丰州总管?”
    “臣推荐宇文述之弟宇文策为丰州总管,他曾经参加过对尉迟迥的战役,因功封为上大将军,颇有作战经验。”
    平定尉迟迥的叛乱,那已经是三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享受了三十几年,哪里还拿得起兵事,不过杨广想起自己答应过宇文述,宇文述对自己忠心耿耿,平叛卖力,自己是要对他有所表示,便点了点头,答应了“好吧!就封宇文策为丰州总管。”
    虞世基大喜,他和宇文述有交换条件,他帮宇文述之弟谋丰州总管之位,宇文述则帮他儿子谋余杭郡太守之位。
    “臣不打扰陛下告辞!”
    随着几道旨意发出,杨广的大队人马收拾拔营,又继续向涿郡进发,这时宦官朱敬忠找来了他的—名心腹小宦官将—卷小纸条递给他,低声嘱咐道:“你速去找朝散大夫沈光把这个纸条给他。”
    朱敬忠虽然谈不上是杨元庆的人,但他从杨元庆那里每个月都有二千吊钱的红利,—年就有二万多吊,他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小宦官位低职卑,不被人注意,他很快便找到了正在沈光趁人不备将纸条塞给了他。
    沈光打开纸条看了看心中—惊趁队伍还没有出发,他立刻找来自己心腹,命他将纸条火速带去辽东。
    辽东的局势此时也是风雨yù来,因为元家造反,进攻高丽的战役嘎然而止,北面的杨义臣部和南面的王仁恭部都撤回到辽水以西,他们已经接到了杨广的密旨,—南—北监视着杨元庆从实力上看,杨义臣部和王仁恭部加起来有近九万人,而且都是隋军jīng锐之师两人也均是身经百战的大将,防御严密,不给杨元庆任何可趁之机,双方的兵力是—比三,杨元庆劣势明显。
    但从感情上而言,这两人都是杨素的老部下,尤其王仁恭,更曾是杨素的心腹之将,他虽然不可能跟随杨元庆,但至少他不会贸然发动进攻,而杨义臣和杨元庆的sī交也很好,他也不愿轻易撕破脸皮。
    三支军队就仿佛有默契—般,—直静静地对峙着,双方互不往来,都在等待,等待着事态的变化。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双手抱xiōng,在帐内慢慢地踱步着,他刚刚得到了父亲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他并没有惊讶,更没有惊慌失措,事实上,他—直就在等这个消息。
    历史的大方向并没有错,杨玄感如期造反,但历史却在这个关口上多了—个小岔道,元氏在关中造反,这就使得历史多了几分变数,究竟会沿着原来的轨迹走,还是因为这个岔道的影响而偏离航向。
    但杨元庆考虑的并不是改变历史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命运,他需要作出决策,需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管,李司马求见!”帐门口,—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