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我直言,西突厥入侵伊吾郡已是必然会发生之事。”
    。。。。。。。。。。(未完待续。。)
    s

第七十章 北方消息
    时间已经过了亥时,康巴斯也送去休息了,但杨元庆的官房内依旧灯火明亮,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黑沉沉的夜空。()
    在他身后桌上,放着一份来自敦煌郡的奏疏,这是苏定方不久前写来的奏疏,奏疏里讲述了西突厥的重新崛起,达头之孙shè匮统一了西突厥,又开始进攻铁勒诸国。
    天山南北三十几个铁勒部落中,已有近半被他征服,成为他的附庸,西突厥的势力已经兵临伊吾郡,因为伊吾郡是南下高昌、龟兹的必经之路,苏定方很担心西突厥会向伊吾郡发动攻势。
    不仅苏定方担心,杨元庆也极为担心,今天他和康巴斯详谈,主要就是想了解西突厥在葱岭以西的情况,从康巴斯的描述来看,西突厥在在西方的统治已经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穆罕默德还在奋斗的路途上,东罗马处于醉生梦死之中,强大的西突厥在西方没有敌人,如果西方稳定下来,那么西突厥必然会发动对东方的征服战争。
    当然,西突厥的战刀并不一定是指向隋朝,而更多是指向东方突厥,这也是杨元庆所期望之事,但西突厥的势力在东扩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和隋朝的利益发生冲突,这个冲突的焦点,就是伊吾郡。
    而伊吾郡又将是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这就让杨元庆处于两难之中。
    。。。。。。。。。
    次rì一早,杨元庆和平常一样出门准备上朝,数百名侍卫纷纷翻身上马,护卫着杨元庆的马车从王府府桥出来。
    尽管朝野上下都呼吁节俭,朝廷六十岁以下官员不得乘坐马车,但又从安全上考虑,这个禁令不包括紫微阁七相和楚王杨元庆。
    杨元庆昨晚二更时才睡,这几天他的睡眠都不太好,显得jīng神有些疲惫。杨元庆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身体随着车子的行走微微晃动。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疾奔的马蹄声。杨元庆慢慢睁开了眼睛,只听有人喊道:“启禀殿下,马邑郡紧急鹰信。”
    杨元庆蓦地坐直了身子,马邑郡的鹰信使他一下子想到了北方突厥,“把鹰信拿过来!”
    一名亲兵将鹰信递给了杨元庆,杨元庆接过鹰信,打开看了一遍。鹰信上写着突厥颉利可汗登位,派使者前来告之隋朝,现在使者已进入马邑郡,由隋军士兵护卫前来太原的路上。/
    这个消息令杨元庆心中有了想法,立刻令道:“速去晋阳宫!”
    不多时,车驾一行驶入晋阳宫,在紫微阁停了下来,杨元庆一路上三楼。走到楼梯口,他又吩咐身后亲卫,“去把杜相国和小崔相国请来!”
    小崔相国也就是崔君素。区别于年迈的崔弘元,亲兵飞奔而去,杨元庆则直接进了自己官房,走进房间,裴青松上前替杨元庆脱去外袍,杨元庆又吩咐他道:“等会儿派人去把李靖给我找来!”
    “卑职明白了!”
    裴青松退了下去,刚出门,他又回头道:“殿下,杜相国和崔相国来了。”
    “请他们进来!”
    门开了,杜如晦和崔君素二人走了进来。杨元庆摆手笑道:“坐下!”
    两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大早杨元庆便将他们找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杜如晦听说昨晚军器监发生了一些事情,不知是否和此时杨元庆找他们有关。
    两人坐了下来,一名茶童进来上了茶。杨元庆也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这才徐徐道:“今天得到一个消息,突厥新登基的颉利可汗派使者前来大隋。”
    杜如晦和崔君素对望一眼,其中崔君素是主管对突厥事务,突厥使者到来之事,他却不知道,崔君素心中有些惊疑,连忙问道:“突厥使者已经到太原了吗?”
    杨元庆摇摇头,“我是接到边军鹰信,突厥使者刚刚进入隋朝边境。”
    崔君素心中稍稍放下,如果突厥进入太原他却不知,那真是他的失职了,既然只是进入边境,那就好得多了。
    旁边杜如晦又问道:“不知突厥使者到来,是什么缘故?”
    崔君素笑了笑,“应该只是试探之意,去年我们和突厥达成了和解,同时开启了官方贸易往来,这次颉利登基,自然会派使者来告之,同时他们或许还想得到更大的利益。”
    “那他们想获得什么更大的利益?”杜如晦又问道。
    崔君素没有回答,目光却向杨元庆望去,杨元庆负手站在墙边的地图前,凝视着北方的辽阔的草原,半晌,他淡淡道:“突厥人的目的很简单,政治上,他们想获得和隋朝平等的关系,而经济上,他想获得更大的战略资源。”
    去年隋军和突厥达成了和解,其中一条就是突厥承认现在的隋朝是原来隋朝的继承,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隋朝依然是突厥的宗主国。
    而突厥可汗在即位后,就需要接受隋朝的册封,但自从北地突厥乌图部消亡后,突厥又再次强大起来,尤其颉利可汗野心勃勃,他未必肯接受隋朝成为突厥的宗主国。
    这次突厥使者前来,必然是寻求政治上的**,如果突厥真的承认隋朝是宗主国,就应该是颉利可汗亲自前来觐见,但颉利可汗并没有来,突厥的态度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而去年隋朝和突厥建立官方贸易联系后,只允许茶叶、蜂糖、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运往突厥,生铁、铜器、粮食等战略物资却坚决不准运往突厥,更不允许私人和突厥贸易,一旦查到就是死罪。
    而西突厥控制了丝绸之路,更是严禁粟特商人前往突厥,前段时间隋军洗劫高丽,逼迫高丽国王签定了许多条款,其中一条就是严禁高丽和突厥贸易。
    这样一来,突厥获取各种生铁的各条路径都已断绝,他们也必然会来寻求隋朝开禁。
    “这次突厥使者到来,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有任何贸易上的松口。”
    在这一点上,杨元庆也绝不含糊,他很清楚,今天把铁器给了突厥,明天突厥就会用铁器打造的战刀屠杀隋民。
    “另外,为表示我们大隋礼仪对等,崔相国可前往马邑郡,迎接突厥使者到来,他们派来之人也是相国。”
    “微臣明白了,立刻动身前往。”
    。。。。。。。。
    崔君素先回去准备了,杜如晦却留了下来,杨元庆喝了一口茶,又笑问道:“银钱入市反响如何?”
    三天前,朝廷将第一批三千枚银钱投入市场,由于重量稍轻,改成了一比三十钱,却不知情况如何,杨元庆极为关注。
    一种货币能不能成功,市场就是最好的决定者,金钱流入市场的可能xìng不大,毕竟量少,而杨元庆却准备大量将银钱投入市场,随着白银产量的不断增加,银钱最终将取得和铜钱一样的地位。
    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试探xìng入市,它能否受市场欢迎,至关重要,尽管杨元庆也知道效果不会太差,但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他还是不放心。
    杜如晦呵呵一笑:“说起来既在意料之中,但也出人意料,主要是朝廷已经事先透出风声,所以银钱一入邸店,立刻被兑换一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拿它去购买物品,几乎全部被收藏了,这两天整个京城都在谈论此事,再过几天,准备再投入一万枚,看看市场上的效果。”
    杨元庆从抽屉里取出了十几枚银钱,在手上轻轻一掂,哗哗作响,笑道:“等到中午时,我去试试市场上的反应。”
    杜如晦也笑了起来,“若殿下真拿银钱上市,我估计会引来一点小麻烦。”
    他却不说是什么麻烦,起身施一礼笑道:“微臣先告辞了,好像外面有人要见殿下,已经等候多时。”
    杨元庆知道外面之人一定是李靖,他点点头,等杜如晦退下,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从早上到现在,已经过去大半个时辰了,杨元庆一直没有休息,不过一些事情不处理完,他也无法休息。
    门开了,李靖快步走了进来,他现在依然出任楚王府长史,楚王府掌军,李靖负责军队的rì常政务,算得上是军队的第二号人物。
    他走进房间,躬身施一礼,“臣李靖参见殿下!”
    自从杨元庆以自我贬黜的方式,被免去太师一职,朝中大臣对他的称呼也渐渐发生改变,很多大臣都开始自称臣,而军方也逐渐改成他为殿下,不再称总管,因为主要是现在总管逐渐增加,容易混淆了。
    “李长史辛苦了,请坐!”
    李靖坐下,也笑着道:“大家都在问,什么时候打青州,已经几个月不打仗了,连我的腰也有点疼了。”
    “打青州再等一等,等青州的十几万青壮替我修一修河北的水利,一旦青州夺取,这些饥民全跑回家了,我去哪里找劳动力?”
    李靖忍不住笑了起来,“要是窦建德知道殿下是这个想法,恐怕要气得吐血了。”
    “他应该是感到庆幸才对,庆幸自己能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我是他,我就会想法设法尽快灭掉刘黑闼,向徐州、泗州一带发展,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机会。”
    青州之事,杨元庆只是点一下,他立刻把话题转了回来,沉吟一下,他对李靖道:“把你请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打算让你出任代州总管,主管雁门、马邑和定襄三郡。”
    。。。。。。。。(未完待续。。)
    s

第七十一章 北市试钱
    /div》
    杨元庆这个任命着实让李靖吃了一惊,由楚王府长史转任代州总管,从品阶上看,都是从三品衔,但从权力上看,却是有点降格了。**
    代州总管主管三郡军事,有地方实权,而楚王府长史掌管全军政务,是军方第二号人物,手中权势极重,调去代州任总管,明显在权力上降了一级。
    但李靖的吃惊并不是调走他,而是去代州任总管,这意味着北方可能要出事。
    “殿下,出什么事了吗?”
    “暂时还没有出事,但突厥已经在逐渐恢复强盛,迟早会南下,我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打造边境防御的铜墙铁壁。”
    李靖默默点了点头,“臣明白了,愿意为殿下分忧。”
    杨元庆沉思一下又道:“现在马邑郡和定襄郡共有一万军队,我可以再给你一万军队,最多只有这两人,但你可以实行民团保甲制度,藏兵于民,三郡二十余万人口在形势危机时,临时调动出数万军队。”
    “微臣明白,不知殿下希望我什么时候上任?”
    “尽快!你的任命明天会下来,休息两天,然后去马邑郡赴任。”
    “不知微臣去边疆上任后,谁来接手长史一职?”这也是李靖很关心的问题。
    “这个我还没有考虑好,我倾向于让杨善会出任,但这又涉及到相国的变更,所以有点为难,就暂时让司马姚胜文代一下。”
    李靖不再多问。他站起身行一礼道:“既然如此,微臣就回去办理交接了,不打扰殿下。”
    “去!我期待你能有出sè表现。”
    李靖行一礼,转身退下去了,房间终于安静下来,杨元庆又回到桌边,提笔给苏定方写一封信。他考虑了一夜,四面树敌并非良策,苏定方的手中只有一万军队。现在隋军需要在西域转为防御。
    必须要引导东西突厥发生火并,这才符合大隋的根本利益……中午时分,杨元庆偷得片刻闲暇。来到了北市,尽管今年是灾年;粮食紧张,各种物资供应也并不充裕,但北市毕竟是大隋最大的市场,还是热闹异常,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杨元庆略略化了妆,戴一顶胡人的卷檐虚帽,贴了两片胡子,两颊涂上黄粉。穿一件胡人的窄袖皮帽,乍一看便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商人,而且是往来于西域和中原那种商人,衣着华贵,囊中多金。()
    杨元庆也时常去北市视察。每次他都是这样打扮,倒也没有人能认出他,马车就停在北市外面,这里是进入北市的一条必经街道,叫做北凤街。
    街道不长,只有一里多路程。但街道两边却开满了密集的店铺,主要以酒肆、客栈和青楼为主,酒肆和客栈沿街,而青楼则藏身在几条小巷里,巷口站着几名年轻的jì女,正风情万种地向来往行人抛着媚眼。
    杨元庆背着手在人群中悠悠闲闲地走着,身后七八步外,十几名亲卫紧跟着他,jǐng惕地注视着四周的情况,事实上,根本没有人能认出这个商人居然是权倾天下的杨元庆。
    杨元庆眯着眼打量两边的商铺,记得上一次他来北市还是中原战役结束没有多久,他来了解太原粮价,这才几个月时间,他便发现了有不少变化。
    一品居酒肆消失了,变成了元安酒肆,几间原本破旧的半沿街房屋也修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