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提醒了默延卓。他也想起来了,附近确实有一条河流,很浅很清澈的河流。他搭手帘向官道北方眺望,山坳已经不远,默延卓立刻下令道:“加快速度!”
    队伍的速度加快了。片刻时间便抵达了山坳口,他们并没有疑虑,毕竟这是大隋境内,十天的顺利行军早已麻痹了他们的jǐng觉,他们已经把危险忘得干干净净。/
    队伍直接进入了山坳口,就在他们进山坳口不久,在数十步外的一棵大树后,露出了秦怀玉的脸庞,他奉命率五十骑兵拦截敌军退路,秦怀玉有些紧张。这是他第一次主管一支军队,尽管只有五十人。
    旁边一名旅帅却有三十余岁,打仗已经四五年了,经验丰富,他察觉到了秦怀玉的紧张。便对他笑道:“小将军不必紧张,对方只有一百余人,能逃回来的人极少,甚至不需要小将军动手,弟兄们就解决了。
    秦怀玉挺了挺腰,他总归要打一战。不能这样窝囊,“我没有紧张,是很期待!”
    旅帅笑了笑,又低声对他道:“他们已经过去了,准备放木!”
    几棵大树已经被砍断,就等一声令下,把树木移上官道,秦怀玉jīng神一振,他刚要下令,旅帅却止住了他,“再等一等!等他们走远。”
    秦怀玉克制住了内心的激动,满怀期望地等待时机来临……官道穿行的这种山坳在金城郡内都是极为常见,山坳长约三四里,两边是茂密的森林,由于这条路并不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要走会宁郡,因此官道上显得格外冷清。
    一行人向四周东张西望,初冬的寒风萧瑟,树叶大部分已经落尽,没有落的树叶大多是红叶,sè彩斑斓,层林尽染,倒也美不胜收。
    但众人的心思似乎并不在欣赏景sè上,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之感在每个人的心中悄然升起,护卫突厥使团的唐军校尉姓刘,他越想越不对,催马飞奔上前,对默延卓拱手道:“我们有五名前哨,按理,他们发现河流就应该返回,可现在离河流不到两里,他们却人影皆无,这有点不对劲!”
    默延卓眉头一皱,“会不会他们在河边等我们?”
    “不可能!就算等,也应该三人等,两人回,不会五个人都等在河边。”
    默延卓也觉得有道理,他心中有些不安起来,向四周张望,就在这时,‘咻!’一声响从树林里传出,这是鸣镝的响声,一支弩箭如闪电般shè至,默延卓躲闪不及,‘噗!’弩箭正shè中他的咽喉,默延卓一声闷叫,翻身落马。
    鸣镝便是信号,官道两边顿时;乱箭齐发,箭力强劲,shè向突厥随从和护卫唐军,官道上顿时响起一片惨叫声,第一轮两百多支弩箭使五十余人落马,官道上的唐军和突厥随从顿时一片大乱,他们吓得魂飞魄散,数十名骑兵调头便逃。
    这时第二轮箭shè出,弩箭jīng准而力道强劲,又有三十余人落马,仅仅两轮箭,官道上的一百多人便死伤大半,满地都是死伤的人和战马,剩下了四十余人四散奔逃。
    隋军没有shè出第三轮箭,喊杀声震天,马绍率领两百余隋军骑兵从树林中杀出,十几名慌不择路,企图逃上山的唐军骑兵正好遭遇了杀出的隋骑,被长矛刺翻在地。
    隋军的任务不仅shè伏击这支队伍,而且不准一人逃脱,他们撒开了一张大网,包围拦截,箭shè逃跑的唐军,他们不接受投降,所有敌军一概杀死。。。。。。
    秦怀玉已经率人用树木堵死了山谷退路,他留十名士兵守谷口,自己则率四十名骑兵从后面包抄,这些都是他从兵上学到的东西,不可倾兵而出,须留兵守险要。
    秦怀玉一马当先,带领士兵们一路搜索,这时,只听对面传来马蹄声,一名突厥随从骑马向这边飞奔而来,他身披两箭,浑身是血,后面有五六名隋兵追赶。
    秦怀玉大吼一声,纵马冲上,猛地一槊向对方刺去,可就在槊尖即将刺中对方的一刹那,他竟闭上了眼睛,这是第一次杀人,他无法面对血腥的那一刻,槊尖刺穿了突厥人的胸膛,突厥随从当即毙命,鲜血飞溅了秦怀玉一脸,他足足呆愣了半晌,死死地盯着地上的突厥随从……伊吾郡,一支由十几万人组成队伍正浩浩向东撤离,队伍中有近七成是汉人,这些汉人绝大部分都是大业年间从中原迁到伊吾郡的失地者,也有在中原犯罪,全家被发配伊吾的流放者,还有不少不愿意被突厥人征服的乌孙人,他们也是全家南迁,有数万人之多。
    他们在伊吾郡安下新家,但此刻,他们不得不放弃新家,向敦煌郡撤离,杨元庆下达了命令,暂时放弃伊吾郡,迁回敦煌,这是一次战略撤退,西突厥的十万大军以屯兵伊吾郡以西,对东方虎视眈眈。
    伊吾郡号称西域十字道,向东经星星峡可进入河西走廊,向东北越过折罗漫山,进入漠北大草原,向南经伊吾道进入天山以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为了促使东西突厥火并,隋军最终决定暂时放弃伊吾郡,等天下统一后,再夺回伊吾。
    男人们赶着一辆辆马车,满载着老人、孩子和各种物品在大路上缓缓东行,女人则骑在马上,紧跟着家人,众人不断地回头西望,目光里充满了对家园的留恋。
    在外围,六千隋军骑兵护卫着十几万人东撤,他们以百人为一队,披甲戴盔,手执长矛战刀,目光十分jǐng惕,在一座小山丘上,苏定方在数十亲兵的簇拥下,目光复杂地注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
    放弃伊吾郡是杨元庆的命令,由他来执行,苏定方的心中万分不情愿,对他来说,这不叫战略撤退,这就是败退,不管是什么原因,面对十万西突厥大军的虎视眈眈,他们没有迎战,而是撤离了。
    这个撤军的事实使苏定方心中充满了屈辱,他唯有沉默来应对,这时,有士兵指着西面奔来的几匹马,“将军,王太守来了!”
    片刻,几匹战马冲上小丘,马上为首之人年约三十岁出头,皮肤黝黑,长得文质彬彬,他便是伊吾郡太守王邯郸,原是敦煌县县令,去年被提升为伊吾郡太守。
    “苏将军,大伙儿走得这么慢,会不会被突厥军队追击?”王太守眼中充满了担忧之sè。
    苏定方摇了摇头,“shè匮暂时没有和我们开战的打算,我们是主动撤离,他没有必要再树新敌,毕竟他的头号敌人是东方突厥,说不定还可以和我们战略合作,共同对付漠北突厥。”
    “苏将军觉得我们和西突厥有合作的可能吗?”王太守又问道。
    苏定方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殿下告诉过我,至少在西突厥眼中,我们和他们没有利益冲突,而漠北突厥是我们双方共同的敌人,有共同的敌人,我们就有合作的机会,从达头时代开始,重返漠北就是西突厥的梦想,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他们的故乡之梦从来就没有消失,而我们隋朝不会北占漠北,这就是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
    说到这里,苏定方目光向东望去,眼中若有所思,“我估计殿下派往西突厥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Q

第七十九章 退让一步
    “相国,长安到了!”一名随从指着远处一段巍峨的城墙大声喊道。/
    杨师道搭上手帘,遮住略略刺眼的阳光,透过一片枯枝向西望去,他也看见了,一段黑黝黝的城墙横亘在数里之外。
    “又回来了!”杨师道也长长叹息一声,他也记不得离开长安多久了,十年还是八年?
    望着这座他出生乃至长大的城池,杨师道心中无限感概,什么时候隋军能再攻下长安?
    这次杨师道奉命出使长安,就是为了安抚唐朝,向他们讲清楚隋朝发行银钱不会伤害到唐朝的利益。
    他身上带着一封杨元庆写给李渊的亲笔信,信中承诺将严禁银钱流向唐朝。
    这就是杨元庆的让步,或者叫示弱也可以,其实态度并不重要,重要是的要稳住唐朝。
    必须在解决突厥危机之前避免和唐朝交战,银钱会成为隋唐之争的导火线,杨师道出使的任务,就是掐掉这根导火线。
    众人又向前走了数里路,离长安chūn明门越来越近了,这时,一队骑兵从城内飞驰而出。
    队伍中,为首是一名年近四十岁的官员,长得方面大耳,目光沉静,颌下飘着一缕长须,气度不凡,他正是唐朝的礼部尚杨恭仁,也是杨师道的大哥。
    他是奉李渊的旨意前来迎接杨师道一行,在他身边还有另一人,鹰鼻细眼,目光jiān诈。他便是唐朝的内史侍郎封德彝。
    封德彝是主动请缨一同前来迎接隋使,这里面还藏着一丝深意,李渊其实并不是很相信杨恭仁。
    “大哥!”杨师道看见了杨恭仁,顿时惊喜地大喊一声,挥挥手,催马迎了上来。
    杨恭仁看见了兄弟,一直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亲情,他们身边流着同样的血液,有着一种常人没有的默契。
    “三弟。一路辛苦了。”
    尽管心中有一种想和兄弟拥抱的冲动,但杨恭仁还是克制住了,他知道封德彝就在他身后。
    此人是个小人。他会把自己和兄弟见面的过程详细地告诉圣上,杨恭仁明白李渊的心思,他不想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只拱拱手,淡淡地笑了笑。
    杨师道的目光越过兄长的肩膀,看见封德彝一脸jiān诈的笑容,他忽然明白了兄长心中的苦衷,也克制住了自己的激动,拱手笑道:“大哥好像长胖了一点。”
    “那当然,养尊处优。也不像从前那样常骑马下乡探视民情,自然就胖了。”
    杨恭仁脸上带着笑容,又看了看杨师道的副使张亮,他却不认识,便笑问:“这位是?”
    “这是我此行的副使。张参军,任楚王记室参军。”杨师道笑着给他介绍道。
    杨恭仁肃然起敬,连忙施一礼,“原来是张参军,久闻大名了!”
    张亮见他居然知道自己,心中不免有些得意。连忙深施一礼道:“张亮位卑职小,不敢受杨尚之礼,久闻杨尚文武双全,是当世罕有儒将,请受张亮一礼。”
    杨恭仁是杨雄长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也熟读兵,年轻时,一杆亮银枪在长安颇有名气,加之他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所以被称为‘银枪俏郎君’,倾慕他的美女不计其数。
    后来杨恭仁出任张掖太守,政绩卓著,又调入朝任户部侍郎,杨玄感造反时,杨广调了四路大军剿灭杨玄感,第一路宇文述,第二路屈突通,第三路来护儿,第四路便是杨恭仁,他带兵有方。
    从前他在隋军攻伐吐谷浑时也是胜多败少,被誉为儒将,在大隋极为有名。
    杨恭仁见张亮对自己恭敬有加,不由捋须一笑,“不浪费时间了,我们进长安……武德殿御房内,李渊yīn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听着封德彝的禀报,他只关心两件事情,一是隋使到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国事。
    但另一方面,他又想知道杨恭仁对杨师道的态度,这却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心思。
    尽管李渊和杨恭仁从前的私交极好,可以说无话不谈,但那是同为大臣,双方地位平等时的交往,而现在角sè变了,李渊变成了君主,心态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他也照顾过去的交情,重用杨恭仁,甚至任命他为礼部尚,但另一方面李渊对杨恭仁也有一丝顾忌,始终不肯让他入相,而且李渊明知杨恭仁带兵有方,文武全才,却坚决不肯给他带兵。
    说到底,就是因为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在隋朝为相国,而且还有一个妹妹是杨元庆侧妃,想到这两个人,李渊心中就仿佛被刺了一下。
    表面上李渊是很宽容,他也尽量表现出了他的帝王心胸,似乎很宽容大量。
    但实际上,李渊却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半点砂子之人,心胸极为狭窄,总会在不经意之时,流露出他内心yīn暗的一面,比如这次,他让杨恭仁却接待杨师道。
    “他们是什么表现?”李渊冷冷淡淡问道。
    “陛下,可以用‘微妙’二字来形容他们今天的见面。”
    封德彝恭敬敬敬地站在御案前,他极善于揣摩李渊的心思,他最擅长之事,便是揣摩帝王之心。
    以前是讨好杨广,现在则是讨好李渊,因此他来唐朝的时间并不长,便成了李渊的心腹,李渊对他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裴寂。
    封德彝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两面派,一方面他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因此暗中了投降杨元庆,在一些关键事情上他会帮助隋朝。
    而另一方面,他又要表现出对唐朝的忠心,所以他对杨元庆也不肯尽心,在两边左右摇摆,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